春访汉堡。 北美二师兄、静儿

北美二师兄

<p class="ql-block">汉堡(Hamburg)不是快歺店的牛肉包而是德国的第二大都市,人口约190万。它是德国北部的港口城市,北濒北海,西临波罗的海。座落在易北河与比勒河汇入北海之咽喉。全市河流纵横交错,共约有2500座桥,比威尼斯、阿姆斯特丹和伦敦三市的桥梁总和还要多。</p><p class="ql-block">汉堡港对城市的经济起了巨大的作用,它是德国第一,欧洲第三和世界第十五大吞吐量的港口。</p><p class="ql-block">汉堡贡献的GDP 比较多样化,除了港口以外,还有科研、重工等。与中国的一些城市相比,它的GDP大约是老家杭州的一半而(当然汉堡人口只有杭杭的15%)。</p><p class="ql-block">汉堡出生的杰出代表有著名作曲家约翰·勃拉姆斯。这次没能去看一下勃拉姆斯纪念馆,下次要补上。</p> <p class="ql-block">布策里乌斯艺术论坛,座落在市政厅广场,虽建于23年前,但其风格却秉承德国建筑传统的古典和凝重。该艺术论坛是国际性博物馆,以高质量著称,一年仅举办3-4次展览,侧重于某一个主题、时代或艺术家,有毕加索、马蒂斯、夏加尔等。</p> <p class="ql-block">圣米迦勒教堂,乃一有名的布洛克风格建筑,教堂的塔高138米,是汉堡的地标之一</p> <p class="ql-block">汉堡市政厅建于1886年至1897年,是汉堡市政府的所在地,也是汉堡市议会的办公场所。它的建造是为了取代被1842年大火摧毁的旧市政厅。</p><p class="ql-block">市政厅位于汉堡市中心,靠近阿尔斯特湖(Alster)和易北河(Elbe),周边是繁忙的商业区和旅游景点,如市政厅广场(Rathausmarkt)。</p> <p class="ql-block">市政厅广场一角。</p> <p class="ql-block">德国第二大城市的警察局。那是一个两边通达的所在,从两侧进去,无人站岗放哨,从大门进入,“天井”里赫然是一个大喷泉,便是在一个公园里似的,哪里有什么杀伐之气!</p> <p class="ql-block">从易北河上飘流的游船上看岸上的建筑</p> <p class="ql-block">这是二战时期让盟军吃尽苦头的U-船(U-Boat, 或Untersee-boot, 德语:潜艇)。</p><p class="ql-block">U-船在一战时已经被彼时工业遥遥领先的德国投放海战。一战时在某些战场上颇有“君子战”的风格。按照当时的俗定,军舰进攻商船时必须提前警告对方将被攻击,并尽力救援落水的平民。这给本意攻击敌方商业补给船的德军造成极大困难。当时德国海军试图不顾习俗无差别攻击商船,却受到总理和海军司令的约束。但是U-船在对敌军战舰的战斗中却战果辉煌。由于它们个小(速度不快是一个缺点),在水下用鱼雷击沉了不少敌舰。此后,德国海军解除了对商船攻击的限制,在一战最后阶段,有限数量的U-船击沉了5700艘总吞吐量一千一百多万吨的商船,造成15000水手的死亡。</p><p class="ql-block">一战以德国战败告终。本土水域的U-船驶往英国潜艇基地,由盟军纳入服役并拆开研究。巴黎会议上签署了《凡尔赛条约》,把德国海军船只限制在很小数量,并禁止德国建造水下船只。</p><p class="ql-block">此时德国已改名为魏玛共和国。经济迅速复苏后悄悄增强军力,尤其假想敌为英国,海军力量极其重要。到二战开始时,德国已经拥有了五十几艘不同规格的U-船。二战爆发后,U船又对盟军造成了巨大的创伤,尤其德国鱼雷系统的改进,和所谓的“狼群作战”模式(几艘U船在水下包围一艘水上军舰并一举击沉它),使得盟军十分头痛。</p><p class="ql-block">二战后,U船退役。这艘编号434的潜艇可能当时在北海作战,停战后归前苏联。后来退役,经北海返回汉堡,泊在易北河边作为一个纪念。</p> <p class="ql-block">粗一看怎么我们杭州湾的集装箱船开到</p> <p class="ql-block">一改过去印象中货运码头上呆板一色的机械堆叠,而是色彩鲜艳的具有抽象几何形状的呆板排列</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艘德国海军护卫舰,具体编号为FGS萨克森号(F219),属于萨克森级护卫舰。这些护卫舰专为防空、反潜和水面作战而设计,配备先进的雷达和导弹系统。排水量:约7,200吨,有约120名核心舰员+额外任务人员。</p> <p class="ql-block">这个建筑是德国著名新闻杂志《明镜周刊》的总部。该刊物是欧洲大陆最有影响力的刊物之一,与英国的《经济学人》并雄,创于80年前,至今仍有长期订户72万,销售量过百万</p> <p class="ql-block">易北爱乐音乐厅,位于德国汉堡港口新城区。其独特的玻璃结构和波浪形设计使其成为一个标志性建筑。来汉堡的人多会进入这个离地很高的大楼去感受一下艺术和现代建筑的气息</p> <p class="ql-block">这是“仓库城”,位于易北河畔,以其独特的红砖建筑和运河而闻名。图中的中心建筑是水宫(Wasserschloss),它是仓库城内一座引人注目的建筑。德国汉堡的仓库城是世界上最大的仓库区,建筑物均建在木桩基础上。</p><p class="ql-block">它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仓库城及其毗邻的船运大楼区因其20世纪早期工业建筑的杰出典范及其在全球贸易中发挥的作用,于2015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如今,它拥有博物馆、办公室和商业空间,包括世界上最大的铁路模型展览“微缩景观世界”,并继续成为汉堡经济和旅游业的活跃组成部分。</p> <p class="ql-block">德国汉堡的“非洲之家”。它是一座具有历史意义和建筑意义的建筑。该建筑是威廉大帝时期建筑的典范,以其精致的砂岩立面、飘窗、塔楼和细节丰富的雕塑而闻名。</p><p class="ql-block">外部图案灵感源自非洲艺术和文化,但这些图案以殖民时期的欧洲视角呈现。</p><p class="ql-block">该建筑现在是各种商业和商店的所在地,包括图片中所示的Gerry Weber百货商店,现在仍然是汉堡市中心附近Große Reichenstraße大街上的地标建筑。</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这张照片是站在汉堡的主要广场——市政厅广场(Rathausmarkt)拍摄的。该广场位于汉堡市政厅(Rathaus)前方,背景是圣彼得教堂。</span></p><p class="ql-block">圣彼得教堂(Petrikirche)是汉堡最古老的教堂之一,其历史可追溯到12世纪。这座教堂以其独特的高耸尖顶而闻名,是汉堡市中心的标志性建筑。圣彼得教堂具有历史和文化意义,是这座城市丰富遗产的象征,并经历了各种战争和火灾,包括二战轰炸。它是一座活跃的路德教会,也是一个受欢迎的旅游景点。</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这次春日汉堡行被雨水打湿了计划纸,没有去周边的几个据说魅力无限的中世纪小镇,提前2天回柏林。</p><p class="ql-block">原来准备自汉堡赴北海,观狂澜,如今只能作罢。</p><p class="ql-block">这几年去了德国好多次,每次都有一些新的感受。这是一个十分有序的国家,人们循规蹈矩,遵纪守法,自觉环保, 近乎迂腐。可是在社会结构中又处处能看到人情和普爱。</p><p class="ql-block">我常常不由自主地想起,德国的第二帝国时期(魏玛共和国前),以及后来的第三帝国(<span style="font-size:18px;">魏玛共和国后,</span>即纳粹德国),几乎以一己之力与全世界抗衡,一战时战死了2百万年轻人,二战中又有4百万年轻人作了统领梦下的冤魂。 作为两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战后它又迅速崛起成为整个欧洲的经济龙头。这样的凝聚力和创造力实在可怕。</p><p class="ql-block">今年上半年,当美国援乌的力度大量减少,甚至几度停顿,使得俄罗斯得以长驱直入乌克兰,控制了包括顿巴斯在内的几乎1/5乌克兰领土,许多人担心出于危机感,德国将修宪扩军。尖端的国防承包商莱茵金属, 还有亨索尔特公司所拥有的传感器和雷达系统已与博世和大陆集团合作开发新一代顶尖武器系统,以及普遍预计大众汽车公司作为全球第二大汽车公司,规模紧逼第一名丰田,它的生产力在短时间内可以从民用转为军用,这些都给各国敲响了警钟。尽管德国对二战的反思远比中国那位邻居深而广,但是重新武装的德国让整个人类不安。</p><p class="ql-block">现在坐在安静的绿荫环绕的北美乡下的书房里,遥想世界的美丽和丑恶的交织,长叹之下,赶紧去做下一次旅游的攻略,趁天下大部尚为太平时多去看不同的风景人文。</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