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五千年历史孕育出来的中原大地,名人太多。</p><p class="ql-block">《只有河南》“幻城”剧场,就是名人荟萃的剧场。幻城剧场是一个命题作文:把自家的历史告诉外面的人,快来看我们这里历史多么悠久,我们出过多少名人。</p> <p class="ql-block">三层楼高的机械舞台升降间,孔子与老子在星图穹顶下辩论,三位帝王在光柱间完成了穿越时空的对话。</p> <p class="ql-block">武则天踏着全息牡丹登基,身后滚动着猩红的史官弹幕:“牝鸡司晨”“秽乱春宫”;当扮演相士的演员高呼“陛下目如丹凤,实乃伏羲之相”时,她突然撕裂龙袍露出内衬的襦裙,这一记无声的诘问,直指男权史观对女性执政者的污名化,抑或是王导内心的独白?</p> <p class="ql-block">而宋徽宗的出场则显得悲怆:这位亡国之君悬浮半空挥毫时,瘦金体笔锋却化作铁索缠绕周身;脚下《清明上河图》的汴梁盛景正在他脚下铺展时,汴河商船则在数字焰火中沉没。这位艺术皇帝成了自己美学的祭品,亦向后人道破文明真相:王朝易碎,艺术不朽。</p> <p class="ql-block">内容表达方面,武则天和宋徽宗的两个章节也很有趣,老百姓成了官家视角下的主角,非常打动人。武则天看到了天有异象,没想到这异象只是描绘了老百姓日常普普通通的生活;宋徽宗让张择端画下了清明上河图,恰是对“市井”生活的完美展现。</p> <p class="ql-block">最妙的是清朝乾隆的戏份:他手持玉玺在《清明上河图》复制品上疯狂钤印,弹幕飘过“点赞”“666”,印章最终堆叠成二维码图案,扫描后跳出“朕已阅”的电子印章,权力对文明的占有欲,古今同悲。</p> <p class="ql-block">函谷关前,老子骑青牛西去的蹄印早已被荒草覆盖,然而他《道德经》的余韵,仍在这片土地上空回旋;杜甫在巩义笔架山下的窑洞里,将破碎的山河与苍生的血泪,都熔铸成字字千钧的诗行;洛阳的关林,关羽的英魂在古柏的浓荫里游荡,那赤面长髯的忠义形象,早已化为中原人格的图腾。</p> <p class="ql-block">最后诙谐的调侃,老子与孔子以及各种没提到的河南历史名人现身吐槽,有了很多幽默的成分,这种不落俗套的结尾,我喜欢!</p> <p class="ql-block">河南的名人实在太多了,除了剧中有名姓的几位,还有伏羲、大禹、(商)汤、子产、庄子、吴起、范蠡、商鞅、韩非、吕不韦、陈胜、李斯、司马光、张苍、张衡、张仲景、蔡文姬、司马懿、韩愈、刘禹锡、姚崇、玄奘、吴道子、杜甫、李贺、李商隐、白居易、“二程”、岳飞、郑成功......,一串长长英名,史册各领风骚,犹如繁星璀璨,却只能在巨屏上一闪而过,甚或完全“忽视”。</p> <p class="ql-block">走出剧场,穿汉服的少女与白发老者并肩立于田埂的影子仍在雾霭里闪烁,那些古代大咖们“为什么不提我们?我们不满意”的“抱怨”仍不绝入耳,我突然忍俊不住,轻笑了一声。</p> <p class="ql-block">路过地坑院非遗街时,遇见“精忠报国”皮影戏,幕布后却无主角,就像“幻城”剧场的名人没有岳飞一样,此刻我忽然懂得:有些英雄不必登场,河南的每寸黄土都是他的化身。</p> <p class="ql-block">走出幻城时,《只有河南》的副歌从地缝升起:“一年又一年,往事如云烟。归来又走远,在天边……金黄的麦田,生长在家园。在那河之南,在人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