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何其芳是我国著名重要的,有建树始终为青年所喜爱的诗人、散文作家、文艺理论家和古典文学者。他最早文学活动是写诗,后来写散文,然后转向文学的批评与理论。由于从事鲁艺作文教学,他研究诗的创作与欣赏。转到文学研究所以后,他从事古典文学史的研究工作——何其芳聪明有才气,又认真肯下功夫他在每个领域都作出了独立性的建树,可以说长时间里是文坛学界的风云人物——然而,诗是他的出发点、归宿和基础贯穿于他的一生之中。在这里,请让我对他在这方面的活动略作扫描。</p> <p class="ql-block">《预言》是何其芳早期创作诗歌汇集,于一九四五年二月出版,皆为30年代的作品。“预言”取自集中一首叫《预言》的诗。他早期的诗风受影响于象征主义。西方诗歌象征主义与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寄托、讽喻以及雕塑风格,有相通之处——何其芳也喜欢并受影响于李商隐、李煜等人的冶艳凄绝。在这一时期,何其芳倾听着飘忽的心灵的语言。他捕捉着一些在刹那间闪出金光的意象。他最大快乐或酸辛在于一个崭新的文字建筑的完成或失败。i4:/¥^26P#Aj6vjD^%</p> <p class="ql-block">这样寂寞中的工作竟成了他的癖好,他不追问是什么风吹着他,在他的自感空虚里鼓弄出悦耳之声,也不反省是何等偶遇使他开始了抒情的写作。还在小时读书时,他就惊讶玩味,而且沉迷于文字的色彩图案,典故的组织含义的幽深和丰富。何其芳开始诗歌创作,是在到北京读书以后,他在寒冷的气候和沙漠似的干涸里坚强地成长起来了。开出了憔悴的花朵。旧日的都城里那无云的蓝天、那鸽笛,那在夕阳闪辉煌凋残的华丽的宫阚,曾经使他做过很多的梦。</p> <p class="ql-block">他喜欢在黄昏时分独自散步,看天边最后一抹霞光洒在楼宇之间,像是某种温柔的告别。他常驻足于那些被岁月冲刷得发白的墙角,听风从瓦片间穿过,仿佛是某种久远的诗语。他不说话,只是静静地听着,像是在等一个意象从空中降落,轻轻落在他的笔尖。那时的他,总让人想起那些画中人——穿蓝白格子旗袍的女子,站在浅蓝的背景里,微笑着,仿佛随时会从画中走出来,带着某种诗意的温度,走入现实。</p> <p class="ql-block">他写诗,也写散文,但无论哪种形式,都像是在与内心深处的某种情绪对话。他喜欢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瞬间,像是夕阳下的剪影,像是风中摇曳的芦苇,像是某个微笑,藏在宣誓的坚定眼神里。他不追求宏大的叙事,而是用细腻的笔触,将那些被遗忘的温柔重新唤醒。他的文字,像是一双温柔的手,轻轻拂过时间的尘埃,让那些被掩埋的情感重新闪烁光芒。</p> <p class="ql-block">他曾在一篇文章中写道,文字是有生命的,它们像风一样飘忽不定,但只要用心去听,就能捕捉到它们的低语。他的一生,就像是在倾听这些低语,将它们编织成诗,编织成散文,编织成一篇篇关于心灵的独白。那些穿蓝白格子旗袍的女子,或许就是他笔下的意象之一,带着某种古典的温柔,静静地站在记忆的角落里,等待被重新发现。在经过一段写诗的练习之后,那阴影一样压在他身上那些19世纪的浮夸情感变成为宁静透明的了,他仿佛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流——一种新的柔和、新的美丽。</p> <p class="ql-block">他读着晚唐五代时期的那些精致冶艳的诗词,蛊惑于那种憔悴的红颜上的妩媚又在几位巴那斯以后的法兰西诗人篇什中找到了一种同样的迷醉?与别人深思不同,何其芳在读诗时不是在那空幻的光影里寻找一份意义,他从儿童时起,读书便坠入文字的魔障。何其芳喜欢的是那种锤炼,那种色彩的配合,那种的镜花水月。他喜欢读一些唐人的绝句,那譬如一微笑,一挥手,纵然表达着意思但他欣赏的却是姿态。因此,他创作就带上了这种倾向。</p> <p class="ql-block">他不是从一个概念的闪动去寻找它的形体,浮现在他心灵里的原来就是一些颜色,一些图案。用口语表现那些颜色和图案,是很费苦涩的推敲。他从陈旧的诗文里选择一些可以重新燃烧的字使用一些可以引起新联想的典故。然而,他有时又厌弃自己的精致。总之,何其芳诗歌创作是二三十年代的中国新诗创作一个表现,他的诗歌创作表现出二三十年代的《新月》尤其是以后的《现代》派的共同特征,而他自己也受到徐志摩戴望舒不少的影响,这一切都在诗集《预言》里留下鲜明的痕迹。</p> <p class="ql-block">他喜欢宁静的午后,喜欢坐在草地上,看风吹过芦苇,听鸟儿在空中自由地鸣唱。他笔下的世界,总是带着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温柔,像是那片盛开的花海,像是那片湛蓝的天空,像是那张微笑的脸庞。他用文字构建起一个属于自己的世界,在那里,时间仿佛静止,情感得以永恒。他不张扬,不喧哗,只是静静地写着,像那位坐在草地上、托着脸颊微笑的女子,温柔而坚定。</p> <p class="ql-block">《预言》一诗当然是这本诗集里最有特色的,尽管诗人后来说还是应该另外取个名字叫作《云》因为那些诗差不多都是飘在空中楼阁的东西。《预言》一诗写于1931年秋,其中一再提到“年轻的神”典出法国象征主义大师瓦雷里的长诗《年轻的命运女神》是写一个韶华少妇——在深沉幽邃的星空下,柔波如烟的海滨,梦中给一条怪蛇咬伤了,她回首往日的贞洁想与肉体试诱作最后的抗拒,可是终于给荡人的春气所陶醉,在晨曦中礼叩光明与生命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何其芳的《预言》写初临爱情时惊喜,对于爱情的憧憬和态度以及初恋消失后怅惘。诗人这里所谓“预言”的意思参照瓦雷里《年轻的命运女神》的象征,可以理解为诗人对于自己爱情的预言,大概是诗人太耽于幻想与书本气吧,他预言那些给荡人的春气所陶醉的礼拜生命的命运女神,是不会光顾他的,即使临近也会离他而去。《预言》的意境也与戴望舒的名诗《雨巷》的意境相通。那里丁香姑娘逐渐走近了,叹息之后又走远消失了;《预言》里的命运女神也是无语而来,无语而去,渐渐近了又终于消失了骄傲的足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