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锡兰十一:时光与海浪在此交错,加勒古堡游记

爱旅游的胖子

<p class="ql-block">  我们今天来到的是加勒古堡(Galle Fort),这里其实是个“古城”,城墙把城内与城外两个地方明显的区分开来,城墙很宽,像一条马路,站在上面,放眼望去,城墙外是辽阔蔚蓝的印度洋,波浪维系巡回往复的特有方式,表达着向游客的问候之情。</p> <p class="ql-block">  这座古堡最早在16世纪由葡萄牙人建成,以后漫长的岁月里又被荷兰、英国殖民。17世纪荷兰人加以扩建,建成了占地36万平方米的城堡,18世纪英国人占领后,再次进行加固,加勒达到了发展的高峰。由于几个国家反反复复的修建与完善,竟让这座古城汇聚了每个殖民国家的建筑精粹,葡萄牙人的要塞、荷兰人的房子、英国人的城门,呈现出斑斓多彩的异国风情,Keli介绍加勒是“一座城堡,三段历史”。</p><p class="ql-block"> 漫步在古堡,教堂、仓库、别墅、学校形态各异,墙体斑驳,还是能看出其砖墙和木头的结构依旧牢固,加上房前屋后都种植着许多鲜花,真有道不尽的唯美和沧桑。小城街道狭窄,但干净,没有嘈嘈杂杂的车辆、没有熙熙攘攘的人群,路边、围墙、树下可以看见三俩老人倦怠的靠在那里,安然尽享午后的时光,仿佛定格的油画。</p> <p class="ql-block">  加勒名声鹊起缘于它曾经是军事要塞,大航海时期,葡萄牙船队最先绕过非洲来这里。随后,荷兰人用四天时间赶走了葡萄牙人,为了防止葡萄牙人夺回加勒,自1663年开始,在沿海岸的三面筑起高达六七米的城墙。再到二百年后的1873年,接手的英国殖民者为了改善交通状况,在北边的城墙上加开了一个墙门,以便马车通过。城墙沿海走到尽头,便来到了英国人修建的主城门(Main Gate),厚厚的城墙其实里面是房子,两面都开窗,有的还住着人,或者开着小杂货铺,更多的已经被废弃,蛛网尘埃密布,铁窗锈迹斑斑,爬山虎绿荫满墙。中间开着一个巨大的城门,时不时有行人穿行。城门上面,由两头狮子组成的城徽清晰可见,门洞标有修建年份“1873年”。沿着城墙再向西边走不远,是古堡的主要阵地月亮堡垒(Moon Bastion),矗立着高大的石筑钟楼,在其下面也有一座旧的城门,那是当初荷兰人修要塞时开的门,历史更为悠久,城门有三重,除最外重城门外,里面两重都建有碉堡,显示这曾是一个军事重地,站在那里可以想象400年前荷兰人是如何警惕敌对势力和海盗的船只。钟楼至今仍在使用,历经这么些年,虽然容颜苍老,依然走得相当精准,忠实记录了小城流逝的时光。</p> <p class="ql-block">  Keli讲,加勒古城是自由行驴友的最爱,可以流连在荷兰风格的街道,融入进古堡内卖小商品的兰卡人,跟他们砍价还价;也可以溜达在加勒古堡老城,浏览富有欧洲情调的建筑;还可以呆坐在宽厚的城墙上,看印度洋日出日落,听印度洋汹涌澎湃的浪涛声,何等惬意。我们是团队游,遵循团队纪律,只能是匆匆过客,抓紧有限时间来一场速游。</p> <p class="ql-block">  乌德勒支灯塔,是加勒除却钟楼外的另一个标志性建筑。位于加勒老城的东南角,面朝大海,几株椰子树相伴,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我买了一个冰箱贴就是这个灯塔。灯塔建于1938年,高达18米,与灯塔遥相对的是古城墙上最突出的部分,称为旗岩,是防御用的棱堡,以前安置着火炮。炮台外面就是一望无际的辽阔印度洋,碧绿的海水好似果冻,清澈透亮,可望见底下的卵石。海岸边不时有惊涛拍岸,发出隆隆的响声。旁边是沙滩,看到不少欧美人在游泳。斯里兰卡崇尚佛教,居民衣着比较保守,加勒是斯里兰卡唯一一座在公共场所允许女性穿比基尼的城市,其他地方只有在酒店或者度假村这样私人地方才行。</p> <p class="ql-block">  加勒是一个活态的观光地,民居、商铺、学校、教堂、警察局、法院等一系列生活和公共设施应有尽有。门口摆着几支大铁锚的海事博物馆,当年是城堡要塞内的军火库,以前荷兰人建的医院是一长条白色连廊房子,如今改造成了咖啡馆和小商店,300多年前的建筑,注入了时代的气息。而法院、警察局依然还在使用,虽然岁月斑驳,墙面多有破损的痕迹。古城里的老宅老屋,保留了当年欧洲人多彩的外貌,拐弯、转角不断变换的斑斓风情总让人有一阵阵时间倒流和停止的错愕,感到每一面墙、每一道门背后一定隐藏着很多故事,这些老房子大都改建成酒店民宿,保留了原始建筑特色又融入现代设计,专门为游客提供住宿服务。而广场上那几棵遮天蔽日的古榕树,见证了这座沧桑古城的前世今生。据说明朝郑和下西洋,途经海上丝路狮子国时,舰队就在加勒补给所需要的物资,加勒古城勒有石碑记载当年郑和舰队来访,不过我们没找到,挺遗憾的!</p> <p class="ql-block">  因为被西方国家占领和殖民了四百多年,不大的加勒古城里,看到了新教徒在圣公会教堂里祈祷、天主教徒在荷兰归正会堂静思,当然也有佛教徒在寺院冥想。斯里兰卡国民普遍很佛系,我们行走在加勒十字交叉的石板路上,眼前大多是皮肤黝黑的当地人,他们不慌不忙的过着慢节奏的生活,那怕是做生意的店主,也不会向游客刻意推销商品。身背小孩的妇女,面对面时还向我们挥手致意,报以祝福的微笑。</p><p class="ql-block"> 古堡里有鸟类,有松鼠,还有难得一见的动物——锡兰蜥蜴,任其到处爬行。小朋友好奇,居然伸手去摸,吓得父母哇哇大叫制止。要知道这种蜥蜴虽然不及科莫多巨蜥带着巨量病毒细菌,但凡被它咬了一口,大概率也是Game Over!</p> <p class="ql-block">  📍:加勒古堡是南亚保存最好的海滨城堡。当年荷兰人和英国佬利用当地到处都是的珊瑚石,混合其他石头和石灰修建起的城堡围墙,十分坚固耐用,抵御了几百年印度洋狂风巨浪的冲击。2004年印度洋大海啸,使斯里兰卡一国就死亡了近4万人,而处于风口浪尖的加勒古城却安然无恙几无损失,完全得益于这道几百年历史的坚固城墙。</p><p class="ql-block"> 古城内有400多栋房屋,每栋都有其独特的风格。漫步在古老的街道上,浓郁的欧陆风情扑面而来。</p><p class="ql-block"> “加勒”在僧伽罗语中意思是"岩石",因古堡建在岩石形成半岛上,以后殖民者沿用了该名字,每一块筑城的珊瑚石都是历史的印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