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疮百孔 英魂永存

黎宵

<p class="ql-block">  上海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位于上海市静安区光复路1号,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四行仓库旧址西部,总建筑面积约3800平方米,分为1一3层,其中1一2层为常设展厅区域,3层为临时展厅。是一所社会科学类历史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上海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于2015年8月13日正式开馆。2015年8月,上海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2017年,上海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修缮工程获“全国十佳文物保护工程”。</p> <p class="ql-block">  西墙保留着当年弹孔和炮痕。</p> <p class="ql-block"> 前言</p><p class="ql-block"> 华夏千年承先烈,八百壮士耀日月。</p><p class="ql-block"> 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爆发日军全面发动侵华战争,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中国共产党秉持民族大义,领导并建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战胜日本侵略者奠定了最广泛、最深厚的群众基础。·</p><p class="ql-block"> 1937 年8月13日,侵华日军大举进攻上海,淞沪抗战爆发。中日双方共投入近百万军队,战况极其惨烈。为向国内外宣誓抗战到底的信心和决心,争取国际社会支持,10月26日深夜,中国军队第88师262旅524团团附谢晋元临危受命,率领420余名官兵(外界称“八百壮士”),坚守闸北四行仓库四天四夜,其战斗事迹之英勇,爱国气节之豪壮,振奋国人,震惊世界。</p><p class="ql-block"> 八百壮士,四行激战。兄弟同心,共御外侮。捐洒热血,浩气长存。缅怀英烈,激励后世。以史为鉴,共祈和平。</p> <p class="ql-block">  谢晋元写给妻子凌维诚的一封家书(此信写于1937年淞沪会战前夕)。</p><p class="ql-block">巧英吾妻爱鉴:</p><p class="ql-block"> 日内即将率部进入沪松参战,特修寸笺以慰远念。我神州半壁河山,日遭蚕食,亡国灭种之祸,发之他人,操之在我,一不留心,子孙无噍类矣。为国杀敌,是革命军人素志也;而军人不宜有家室,我今既有之,且复门哀祚薄,亲者丁稀,我心非铁石,能无眷然乎?但职责所在,为国当不能顾家也。老亲之慰奉,儿女之教养,家务一切之措施,劳卿担负全责,庶免旅人之分心也。</p><p class="ql-block"> 晋元</p> 1血鏖淞沪 <p class="ql-block">  八一三淞沪抗战,自1937年8月13日始,历时3个多月,是中国人民抗日城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第一场大规模战役。中国军队共投入海陆空兵力75万以上,伤亡30万左右;日军动用兵力25万左右,伤亡6万余众。广大爱国官兵前仆后继,同仇敌忾,粉碎了日本便略者“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企图,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史上留下英勇悲壮的一页。</p> <p class="ql-block">  卢沟桥事变</p><p class="ql-block"> 1937年7月7日夜,驻丰台日军在卢沟桥以北地区举行军事演习,日军诡称演习时一士兵离队失踪,要求进城搜查。遭到中国驻军拒绝后,日军迅即包围宛平县城。7月8日凌晨,日军向宛平县城发起攻击,强占宛平东北沙岗,打响攻城第一枪。</p><p class="ql-block"> 七七事变的发生标志着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也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端。</p> <p class="ql-block">  小学生在参观。</p> <p class="ql-block">  日本帝国主义的野蛮侵略,使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严重关头。为顾全大局、一致抗敌,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利益为重,毅然捐弃前嫌,倡导和推动第二次国共合作,最终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实现了全民族的全面抗战。</p><p class="ql-block"> 1937年8月9日,中国共产党代表周恩来、朱德、叶剑英前往南京出席国防会议,参与商议抗战军事决策和战略。图为会议期间与黄琪翔等人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  1837年8月25日,中共中央军委任命朱德(右)为第八路军总指挥。彭德怀为(左)为副总指挥。</p> <p class="ql-block">  1937年8月22日至25日,中共中央在陕北洛川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史称“洛川会议”。洛川会议提出了争取抗战胜利的全面路线。图为洛川会议会址。</p> <p class="ql-block">  洛川会议通过的《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p> <p class="ql-block">  1937年7月15日,中国共产党向国民政府提交(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予以发表,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p> <p class="ql-block">  1937年7月17日,蒋介石发表庐山讲话,宣布国民政府的抗日决心。8月14日,国民政府发表自卫抗战声明书。标志着中国正式进入全面抗战。</p> <p class="ql-block">  蒋介石庐山讲话节选。</p> <p class="ql-block">  八一三淞沪抗战中国军队战斗序列</p> <p class="ql-block">  汉阳造步枪刺刀</p> <p class="ql-block">  中国军队M35德式钢盔</p> <p class="ql-block">  八一三淞沪抗战日本侵略军作战序列</p><p class="ql-block"> 前排日军绑腿带</p> <p class="ql-block">  讲解员讲得投入,小学生听得入神。</p> 2坚守四行 <p class="ql-block">  八一三淞沪抗战后期,中国军队第88师262旅524团1营的“八百壮士”,在中校团附谢晋元的率领下,于1937年10月26日深夜进入四行仓库坚守。“八百壮士”抱定为国捐躯的决心,以弹丸之地抗击穷凶极恶的日本侵略军,激战四昼夜,打退敌人十余次疯狂进攻,毙伤日军200余人。</p> <p class="ql-block">  四行仓库及周边环境模型</p> <p class="ql-block">  一组“四行仓库保卫战”的历史照片,照片内容为当时激战中和激战后的四行仓库战场情景的真实反映。是美联社摄影记者海岚·里昂在苏州河南岸公共租界和日军占据四行仓库后所拍摄。绝大部分照片为第一次展出。</p> <p class="ql-block">  一组战争场景模型</p> <p class="ql-block">临危受命</p><p class="ql-block"> 1937年10月26日、大场失守,苏州河以北中国军队防线瓦解,南京国民政府统帅部决定将原驻守闸北、江湾、庙行一带的中央作战集团撤往沪西苏州河南岸,并命第88师留一个团坚守闸北以示中国抗战决心。第88师师长孙元良权衡再三,决定留下一个加强营死守闸北。该师262旅524团中校团附谢晋元临危受命,赶赴师部所在地“四行仓库”,接受坚守命令,进行防务交接。</p> <p class="ql-block">积极备战(构筑掩体)</p><p class="ql-block"> 10月27日凌晨,谢晋元和524团1营营长杨瑞符有序指挥各连排分头设防、积极备战。先后布置好蒙古路旱桥一带、仓库东侧西藏路一带、仓库西边、屋顶平台等警戒、守卫力量,同时因地制宜,利用仓库物资和沙包修筑防御工事,准备应战。</p> <p class="ql-block">积极备战(准备弹药)</p> <p class="ql-block">夜袭仓库</p><p class="ql-block"> 10月27日清晨,日军发现四行仓库里仍有中国守军,立刻发动进攻,受到四行孤军的猛烈阻击。28日凌晨,狡诈的敌人趁着夜色发动偷袭,40余人偷偷溜到仓库西北角墙下,攀爬到二楼窗口攻入仓库内。守卫该处的两名孤军战士配合默契、奇勇杀敌。关键时刻,谢晋元率敢死队员赶到,并消灭进入仓库的日军。</p> <p class="ql-block">就地取材</p><p class="ql-block"> 从10月26日黄昏至27日傍晚,由于紧张地构筑工事、连续的激战,全体战士已整整一天一夜没有进食了,谢晋元命令各连设法自行开伙。因仓库内只有黄豆、小麦等储备,在没有食用油的情况下,各连官兵只能用水煮黄豆聊以充饥。</p> <p class="ql-block">舍生取义</p><p class="ql-block"> 10月28日黎明前,日军偷偷接近四行仓库墙下,安图用炸药炸毁铁门和墙壁。四行守军发觉后立即投掷手相弹和迫击炮弹,狡猾的日军用两块大钢板护住头顶和身体,继续埋设炸药。千钧一发之际,年仅21岁的敢死队员陈树生身捆数枚手榴弹,从五楼纵身跃下,拉开导火索,与敌人同归于尽。</p> <p class="ql-block">童军献旗</p><p class="ql-block"> 10月28日夜间,上海童子军战地服务队的女童子军队员杨惠敏将国旗裹在身上所穿着的童子军军服底下,冒着战火危险将国旗送至四行仓库。</p> <p class="ql-block">浴血奋战</p> <p class="ql-block">同写遗书</p><p class="ql-block"> 多位战士壮烈牺牲,却没有给父母和家庭留下片言只语,令谢晋元抱憾至深。10月28日晚,谢晋元巡视四行仓库各处时,郑重其事地要求每位官兵趁着战斗间隙,写一封简短的遗书,把这次承担的光荣任务与必死的决心,向家人作个交代。</p> <p class="ql-block">左:1937 年10月26日,孙元良给第88师 262旅 524团“死守上海最后阵地”的手令。(复制件)</p><p class="ql-block">中:杨瑞符四行仓库保卫战题字:剩一兵一卒誓为中华民族求生存。(复制件)</p><p class="ql-block">右:谢晋元四行仓库保卫战题字:余一枪一弹决与倭寇周旋到底。(复制件)</p> <p class="ql-block">上:“八百壮士”李春林回忆四行仓库保卫战手稿。</p><p class="ql-block">下:“八百壮士”李春林工会会员证。</p> <p class="ql-block">  谢晋元率领“八百壮士”坚守国旗飘扬的四行仓库,上海市民无不振奋、群情激动。</p> <p class="ql-block">左:《抵抗》(第二十五号)刊登的“四行孤军退守”文章。</p><p class="ql-block">中:《抵抗》(第二十三号)刊登的“四百壮士完成闸北抗战最光荣的一幕”文章。</p><p class="ql-block">右:《国民》(第一卷)刊登的“震动全世的‘八百壮士’”文章。</p> <p class="ql-block">左:中国童子军宽边毛毡军帽</p><p class="ql-block">中:中国童子军腰带扣、戒指、胸牌标志、证书、徽章。</p><p class="ql-block">右:中国童子军夏天军帽</p> <p class="ql-block">油画《隔河助战》</p> <p class="ql-block">  上海著名作家沈寂先生少年时曾亲眼目睹四行仓库保卫战情景,回忆当年的所见所闻,依然心潮澎湃。</p> 3孤军抗战 <p class="ql-block">  1937年10月31日凌晨,四行仓库的守军接到命令,命全部撤离,进入公共租界,被租界当局拘留在胶州路兵营。四行孤军坚贞不屈,继续进行抗日斗争,保持了不畏强暴的民族气节。日本侵略者视谢晋元等爱国官兵为眼中钉。1941年4月24日,谢晋元被日伪收买的叛兵刺杀,不幸身亡。社会各界举行了隆重的追悼活动,以纪念和缅怀这位抗日民族英雄。</p> <p class="ql-block">  “八百壮士”在胶州路开始了长达四年的孤军营生活,虽然他们被公共租界当局无理囚禁、失去自由,但是他们修整营房、整肃军纪、学习文化开展生产,同甘共苦、砥砺奋进的精神令人钦佩。孤军营成为上海“孤岛”时期没有硝烟的抗日战场,上海人民的精神慰藉。</p><p class="ql-block"> 图为胶州路孤军营营房。</p> <p class="ql-block">  孤军营中谢晋元将军的卧室。</p> <p class="ql-block">油画《壮士撤退》</p> <p class="ql-block">  奉命撤退的“八百壮士”虽身陷孤军营,寸步难离,备受欺凌,但依然不屈不挠、自力更生。图为孤军营官兵做饭、用餐、养马、清洁等生活场景。</p> <p class="ql-block">  孤军营中的谢晋元将军。</p> <p class="ql-block">  民众代表向谢晋元将军赠送锦旗。</p> <p class="ql-block">  练习马术的谢晋元将军。</p> <p class="ql-block">  谢晋元将军像。</p> 4不朽丰碑 <p class="ql-block">  在“八一三”淞沪抗战期间,以及上海“孤岛”时期,中共上海党组织坚决执行党的全面抗战政策,领导各抗日救亡团体和广大群众,团结一致、众志成城,开展了各种形式的抗日救亡运动,既动员市民救护伤兵、慰向前线、募集资金,又组织了深入细致的抗日宣传教育活动,推动上海的抗日救亡运动向着更深入持久的方向发展。</p> <p class="ql-block">  1937年11月19日,中共江苏省委作出的《关于上海陷落后上海党的任务决议》。</p> <p class="ql-block">模拟场景:慰问募集</p><p class="ql-block"> 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八一三淞沪抗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中共上海党组织的领导下,上海文化界、教育界、戏剧界、妇女界、宗教界等纷纷成立抗敌后援会、抗日救亡组织,以各种形式支持支援前线抗战,唤起更多的上海市民响应起来参与慰问募集活动。</p> <p class="ql-block">模拟场景:抗战宣传</p><p class="ql-block"> 中共上海党组织引领上海各界救亡团体,积极进行多种形式的抗日救亡宣传,激励民众树立民族自信,坚定抗战到底的信心,同时动员广大群众组成宣传队,深入街头开展“保卫大上海”宣传周,先后有113个团体、930支宣传队参加活动。</p> <p class="ql-block">油画《万里归国》</p> <p class="ql-block">八百壮士湖北主源</p><p class="ql-block">一个鲜为人知的“八百壮士”原籍地研究成果</p><p class="ql-block"> 因四行仓库保卫战而蜚声中外的“八百壮士”实际人数只有420余人,其中原籍地为湖北的占到了80%左右,来自于咸宁市,特别是通城县的“八百壮士”又占到200人以上。70多年来,这一段历史鲜为人知。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经通城县方志办和湖北咸宁师范专科学校(今湖北科技学院)丁一教授多年研究,相关史实才没有湮没于时光的冲刷,逐渐浮现在世人面前。</p> <p class="ql-block"> 结语</p><p class="ql-block">一座仓库,因为英雄的坚守,而成为民族永恒的丰碑。</p><p class="ql-block">一场战斗,因为先辈的热血,而成为民族永远的记忆。</p><p class="ql-block">山河重整,精神永存。</p><p class="ql-block">孤军奋战,英雄豪壮,正气浩然,彰显中华民族之尊严。</p><p class="ql-block">孤军不孤,义举盛传,全民襄助,凝聚中华民族之力量。</p><p class="ql-block">中国不会亡,是八百壮士的坚定信念。</p><p class="ql-block">中国一定强,是中华儿女的奋斗梦想。</p><p class="ql-block">勿忘壮士,铭记英雄。</p><p class="ql-block">勿忘历史,共锅和平。</p> <p class="ql-block">南边正门</p> <p class="ql-block">对面就是苏州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