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2025年6月20日,经历了近一个月的酝酿、招募和调整,我们21人终于独立成团,开启了期待已久的“<b><font color="#ed2308">甘南环线行</font></b>”。<br><br><b><i><font color="#ed2308"> 听了风的话,<br> 去了想去的地方,<br> 你把笑声撒在风里,<br> 我把故事写进照片里</font></i></b>。<br><br> 20日中午乘坐K1040次“宁波---兰州”软卧列车,于21日下午2点多到达甘肃天水市。<br></h1><h3> (恕我太孤陋寡闻,第一次才注意到有“天水”这个地名,真有点无地自容的感觉)</h3><br><b><font color="#ed2308"> 天水市</font></b>,古称秦州,中国甘肃省下辖地级市,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天水”从字面上诠释,即天河之水,天河之水注入人间,便是天水。<br><br><br> 天水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8000多年的文化史、3000多年的文字记载史和2700多年的建城史。<br> 它以伏羲文化、大地湾文化、秦早期文化、麦积山石窟文化和三国古战场文化为代表的“五大文化”,构成了天水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br> 怪不得有这么一说:中华1000年历史看山西,3000年历史看陕西,8000年历史看甘肃。<br> 足可见天水之厉害! <h1> 在火车上得知,6月21日是农历夏至节气,正好是国家在天水举行一年一度的伏羲公祭大典。</h1><h1> 虽然行程中并没有安排,但大家当然不想错过这个好机会。下车后导游小马哥带我们到车站对面的酒店入住,稍作安排,抓紧时间,即打车赶去距离车站20公里外的天水市区伏羲庙。</h1> <h1> <b><font color="#ed2308">伏羲是中华民族人文始祖,“三皇之首”、“百王之先”。他根据天地万物的变化,创造了八卦,成了中国古文字的发端,也结束了“结绳纪事”的历史。</font></b></h1> <h1> 恰逢夏至时节,能来到伏羲祖庙,乃是人生的幸运,自然要留个影。</h1> <h1> 今天来伏羲庙的游客太多了,摩肩接踵的,想拍一幅理想的照片,很不容易,只能将就了。</h1> <div> </div> <h1> 伏羲庙,原名太昊宫,俗称人宗庙,位于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伏羲路,是中国西北地区著名古建筑群之一,始建于明成化十九年至二十年间(1483~1484年),为中国规模最大的伏羲祭祀建筑群。</h1> <h1> 伏羲庙的静谧与庄严, 诉说着非凡美丽伏羲庙之美, 尽显文化底蕴,它是人文的瑰宝, 是历史的印记,。</h1> <h1> 伏羲,亦称之谓龙祖,是我们中华民族人文始祖。这古老的神秘与现代的庄严交织, 诉说着千年的历史与传说。</h1> <h1> 天气晴好,虽然有点热,但遇见伏羲庙之美, 错过便会遗憾, 我们留连忘返,心驰神往。</h1> <h1> 这里的37棵古柏不仅是文化的密码,更是生态的活史诗。它们以天然穹顶之势环抱庙宇,虬根深扎黄土地下,织就一张固土护基的青铜网络。每当盛夏来临,古柏分泌的芳香物质在空中氤氲,形成一道天然的屏障,将尘嚣隔绝于朱墙之外。</h1> <h1> 尤为奇特的是先天殿前两棵古老的柏树,其中一棵树干从根部分开,一枝已经枯死,另外一枝倾而不倒,在高大石碑的鼎立下,枝干斜于先天殿瓦檐之上,枝头依然绿意盎然,倔强地焕发着生机。</h1> <h1>太昊宫。</h1> <h1> </h1> <h1>伏羲学院。</h1> <h1> 今天上午,在这里举行了2025年伏羲公祭大典。<div> 我们在公祭大典现场的合影。</div></h1> <h1> 从伏羲庙出来后,天色渐暗,大家分别到附近的“天水古城”逛逛,并在那里找个吃的店家。<br> <b><font color="#ed2308">天水古城</font></b>是西北地区现存规模较大和保存较完整的明清时期居民院落群,区域内有众多的明、清时代和民国时期的建筑遗存。 </h1><h1> 这里还保存着古城墙和三新巷、华严街等历史街巷,但除此之外,但其基本格局还是和全国许多许多“老街”、“古城”相类似。<br></h1> <h1> 火车上经过了26个小时,紧接着马不停蹄地赶到伏羲庙,夜晚再回到酒店,大家都有些劳累,抓紧休息吧。</h1><h1> 旅行才刚刚开始,更多的考验和挑战还在后面呢!</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