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登鸭绿江断桥</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8px;"> 鸭绿江水贯古今,</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8px;"> 残桥断柱刻烽音。</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8px;"> 今逢盛世游人至,</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8px;"> 笑与江风说赤心。</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2025年6月20日,下午参观完“东安老街”,于下午五点十分赶到“鸭绿江断桥景区”,在这里一直参观到下午六点十分,过马路,到景区对面旅游接待酒店——中联大酒店用晚餐,并观看“阿里郎歌舞表演”。</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丹东鸭绿江断桥原为鸭绿江上第一座桥,始建于1909年,长944.2米,宽11米,十二孔,从中方数第四孔为开闭梁,以四号圆形桥墩为轴,可旋转90°,便于过往船只航行。每次旋转须20分钟。抗美援朝战争期间被美军炸毁。中方一侧残存四孔,成为抗美援朝战争的历史见证。鸭绿江断桥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丹东唯一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这是“鸭绿江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导览图”,可见“鸭绿江断桥”景区距离市区最近,明天上午,我们还要沿着大江一路东进,去参观“河口景区”。</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下午五点十分,大巴车把我们送到鸭绿江边,大家赶紧下车,这里人山人海,远远就看到许多身着朝鲜服装的女游客。</p> <p class="ql-block"> 提起丹东,自然会想起一江之隔的朝鲜,今日有幸踏足丹东鸭绿江畔,得以远眺对岸的朝鲜领土。鸭绿江作为中朝界河,与朝鲜隔水相望。</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丹东是我国最大的边境城市,与朝鲜隔江相望,从鸭绿江边就能看到对岸的朝鲜新义州新建的圆形地标建筑太阳楼。</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丹东在鸭绿江上有两座断桥:一是鸭绿江断桥;二是河口断桥。都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在见到的就是鸭绿江断桥。</p> <p class="ql-block"> 鸭绿江断桥为鸭绿江上第一座桥。1909年日本修建,称下桥。1943年4月,日本在此桥上游不足百米处建造了第二座铁路大桥,称上桥。</p> <p class="ql-block"> 1950年11月14日,美军为阻止解放军入朝,派飞机将朝方一侧的三个桥墩炸塌,最终使大桥瘫痪,中方一侧大桥保持完好,故称断桥。</p> <p class="ql-block"> 隔江相望对岸朝鲜新义州低矮的厂房楼舍建筑和零零星星的高楼景致(太阳楼),丹东沿江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不免令人产生感慨!</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据导游讲,夜晚的丹东,灯光辉煌,璀璨绚丽,车水马龙,多姿多彩。对岸却因电力不足,灯光不见,漆黑一片。(全体队员江边合影)</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当年,新中国无数热血男儿横跨鸭绿江,肩负起保家卫国的重担,当时尚未被美军毁坏的大桥承担了援朝战争“交通大动脉”的战略重任。</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是它,亲眼目睹了一队队整装行进的志愿兵战士踏过坚实的桥体奔赴朝鲜战场;是它,亲身经历了一次次无情的高空轰炸而变得残缺不全。</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黑体黑色的“鸭绿江断桥”字体显得庄严而肃穆,上方的迷彩桥体上弹痕犹存,下边的黑色斜体石碑上详尽的介绍了大桥的前世今生。</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现在,鸭绿江断桥景区已经成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相信旅游者都会经历一次心灵的洗礼!</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售票处电子屏红光闪烁,“售票处”三字格外醒目,游客轻声询问:“票能留作纪念吗?”——开启历史之旅的“钥匙孔”,就在此处。</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检票后,拾阶而上,进入景区,首先见到的是当年日本驻军修建的桥头碉堡。碉堡高11米直径6米,这是日本鬼子侵略中国的又一铁证。</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碉堡石墙上的铜质牌匾刻着“1928年夏建”,还有高度、直径等数据——这些数字不是冰冷的符号,是日本帝国主义掠夺的“记账单”。</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这是断桥正面对着的一组雕塑——志愿军赴朝抗美援朝大型群雕。是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安定生活。</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为了和平》群雕中,彭德怀目光望向对岸,26位将士身影栩栩如生——他们代表的26万志愿军,是“和平”二字最沉重的注脚。</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中国人民志愿军为了和平跨过鸭绿江。群雕表现了年轻的志愿军战士们“雄纠纠,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家卫国的英雄气概与民族精神。</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石制日历停驻在“1950年10月19日”,粉色花开得正艳——断桥景区最“烫”的坐标,刻着中华民族又一伟大的节日“抗美援朝纪念日”。</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现在,我们来到了鸭绿江大桥的桥头,大桥全长944.2米,宽11米,1911年建成的铁路桥。在上游建新桥后改为公路桥。</p> <p class="ql-block">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美国悍然出兵入侵朝鲜。战火烧到了鸭绿江畔。为保家卫国,彭大将军率领中国人民志愿军渡过鸭绿江。</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多少年的期盼、多少年的日思夜想,今天终于能踏着先辈们的足迹,走上雄伟的鸭绿江大桥,思绪万千,感慨多多!</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是毛主席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英明决策、是我们最可爱的人——中国人民志愿军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今天繁荣昌盛的中国!</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左边的这座大桥,就是1937年在鸭绿江大桥上游不到100米处又建的一座铁路桥,现称“中朝友谊大桥”,有专列通过。</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据了解,在丹东、临江、集安三地,长达380公里的江面上,志愿军战士通过九座江桥与十余座浮桥跨过鸭绿江。</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大桥是独特的开闭梁,一段桥可单独打开旋转90度,大型船舶可在江面航行。如今,通桥已成断桥,断桥头唯余冰冷的桥墩。</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我们怀着错综复杂的感情走在大桥上,行人扶着“注意安全”围栏慢走,有人指着远处说“那是朝鲜”——每一步,都踏着历史的余温。</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我们走在大桥上,水波纹在脚下荡漾,行人或拍照或发呆,对岸朝鲜的楼房在远处列队——断桥之外,鸭绿江最温柔的“风光片”,正在播放。</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突然,一游客对着手机大声地:“妈,我在鸭绿江断桥呢!”日常的鲜活与历史的厚重,在此刻“握手”。</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回看丹江市鸭绿江岸边,游人如织,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似乎在诉说着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很快就来到了大桥允许参观的尽头,其实并没有到大桥真正的断桥处,可能景方是怕把游客放宽到断桥处太危险吧,所以提前一段拦截了。</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拦截处桥梁正中,大屏幕播着断桥老照片、断桥历史,行人驻足观看,大家无不感慨万分——现代与历史的“拥抱”,在此刻发生。</p> <p class="ql-block"> 游客在被拦截处其实看不到真正的断桥(照片来自网络),对面只剩下三个桥墩,万千弹痕犹在,默默诠释着抗美援朝的岁月。</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断桥的断面是这样的(照片来自网络),看上去确实很危险,难怪景方不让游客来到最前边观看,据说前些年还是可以到这里参观的。</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这是一座开闭桥梁,而大桥开闭处就在断桥处。所以开闭处桥梁内部,金属支架如巨大的“机械骨骼”。</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信息牌写着“独特的开闭梁”“平行旋转式开闭结构,世界罕见!”三张图里的桥梁“开”“闭”状态清晰可见。</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开闭梁指示牌前,有孩子问爸爸:“这桥怎么转呀?”爸爸指着字读:“旋转方式是……”——工程技术,在此处化作“亲子科普”。</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设计如此完美、建造如此坚固的桥梁,却被无情的炸毁,这是美帝国主义对中朝人民犯下的无可饶恕的滔天罪行。</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现在这里是距离朝鲜最近的地方,对面的太阳楼和一些零星的高层建筑看得一清二楚,就是对面岸边的绿树平方也很清楚。</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对面新义州太阳楼是一家宾馆。外观红色的圆形,像极了太阳,由此得名。高23层,太阳楼镶嵌的四个字是“一心团结”。</p> <p class="ql-block"> 好不容易排上个,这么有纪念意义的地方当然要拍照留念了,下面的拦截牌子也亮出来了“封闭区域,禁止入内”。</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当年,中国人民志愿军首批入朝部队的第40军119师、120师,第39军115师、116师,都是从鸭绿江上、下两座桥上秘密过江的。</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紧随其后的志愿军第50军、66军,也是从这两座大桥过江的。大批作战物资、武器装备都是通过鸭绿江大桥运至朝鲜。</p> <p class="ql-block"> 在第一座大桥被炸后,美帝国主义又对这第二座大桥(上桥)朝方一侧进行了多轮轰炸。由于我空军参战,上桥再没有遭到更大的破坏。</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在战争的洗礼中,尽管它的躯体上留下了无数个弹孔,却依然屹立于鸭绿江上,被誉为“摧不毁、炸不烂”的钢铁运输线。</p> <p class="ql-block"> 现在原路返回,才留意,鸭绿江宽阔水域如铺展的“蓝绸子”,风过处,波纹漾起“笑意”——鸭绿江“中朝界河”最自然的模样,大抵如此。</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在鸭绿江断桥边留过影之后,放缓匆匆的脚步,近观遗留下来的桥头堡和桥梁、桥墩上的累累弹痕,目视着滚滚向南流去的江水。</p> <p class="ql-block"> 站在鸭绿江断桥上,看到的景色别具一格。鸭绿江碧绿清澈的河水仍在流淌,它将以其悠久的历史源源不断地流向未来。</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站在鸭绿江大桥上,目光所及,一边是中国丹东市,一边是朝鲜新义州市,祖国的繁荣昌盛历历在目。</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现在,我才注意到,大桥上的广播里反复的播放着《志愿军军歌》,耳边听着嘹亮的歌声,眼前瞬间闪现出电影中的一幕一幕……</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防空高炮倾吐着火舌,空中军机缠绕格斗,一辆辆军车军列急驰而过,战车隆隆作响,队伍急行的脚步铿锵……</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雄壮的旋律萦绕耳旁,思绪仿佛被拉回到了抗美援朝的战火硝烟之中。</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大桥竖梁上有许多展牌,“跨过鸭绿江”展板上,彭德怀的目光穿透岁月——“保家卫国”的“故事会”,在此开讲。</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抗美援朝 保家卫国”展板,毛主席的照片被擦得锃亮,有游客对着照片鞠躬——系列展板里,最“重”的一页“决策书”,正是它。</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战火蔓延至鸭绿江边”展板前,有位奶奶抹眼泪:“那时候可苦了……”展板上的轰炸照片,是“为何出兵”的“答案纸”。</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战争爆发”展板前,有学生记笔记:“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黑白照片里的战火,是“抗美援朝”的“背景图”。</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终于回到了大桥桥头,出景区必须走出口道,这时才发现,原来鸭绿江断桥的标志牌竟然藏在这里——“鸭绿江,中朝边境”石。</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抗美援朝的胜利,鸭绿江大桥的作用功不可没!是向世界展现中国人民不信邪、不怕邪,敢于悍卫和平与正义的爱国主义精神。</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现在看的更清楚了,对面大型桁架桥梁上,红色火车“哐当”驶过,塔吊如“大手臂”挥动——边境交通最“活力”的“动脉图”,正在呈现。</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1990年10月,经中朝两国商定,将鸭绿江上桥更名为“中朝友谊桥”;朝鲜一侧名为“朝中友谊大桥”。1993年,将下桥命名为“鸭绿江断桥”。</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由时任国防部长迟浩田上将题写桥名,并将浅蓝色桥身恢复为钢铁灰色,保留历史原貌,使后人铭记历史,不忘战争,祈盼和平!</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走出景区,高墙上是大型“抗美援朝”浮雕,可惜无拍的清楚。</p> <p class="ql-block"> 马路对面的”中联大酒店”就是我们今晚观看演出、用晚餐的地方,旗帜“哗啦啦”飘扬,汽车排着队进停车场,有游客下车喊:“终于到啦!”——边境旅游最“热闹”的“服务区”,就在此处。</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敬请关注下篇“锦江公园夜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