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前些日子,我修剪了齐留海,鼻梁上缠绕着吸氧管的父亲看到我的第一眼,用地道的河南话笑着说“你咋变漂亮了?”我蹲在床边也学着用并不标准的河南话笑着接话:“像谁个?”父亲的眉眼里尽是笑意:“像那个有名气的刘兰芳”,愣神之际,我脑筋急转弯,好一会儿才想起来,小时候的我们,一家人围坐吃饭,常与父亲一同听收音机里刘兰芳讲的《岳飞传》《杨家将》。在父亲心里,刘兰芳是最美的,如今80多岁的他,即便吸着氧,可脑子一点也不糊涂,心里敞亮着,在他的心目中,我便似那刘兰芳一样漂亮。</p><p class="ql-block"> 年轻时的父亲,最爱听母亲唱民歌。七十年代的炊烟里,温饱尚是难题,可只要母亲起个调,我们兄弟姐妹四人便挤在土灶边跟唱。父亲扛着锄头进门时,汗衫湿透了,他却随即坐在了门槛边,用草帽扇风,听着我们的歌声眉间都是笑意。</p><p class="ql-block"> 如今喂饭时,父亲脖子系着围兜,像个孩童般依赖。心里有点感伤,握着勺子的手微微颤抖,轻轻擦去父亲嘴边的饭粒,恍惚间,想起小时候的父亲蹲在小板凳前时的情景。那时父母眼中是看的是可爱,是一天一天成长的希望;如今我们看着曾经为我们顶着一方天的父亲,却是难以言喻的心酸——看着他一天天老去,我们却无能为力,心中是经岁月沉淀后的五味杂陈。</p><p class="ql-block"> 为了缓解心中的情绪,我想起父亲爱看战争片,于是用手机播放军人吹军号的歌曲。画面中,五星红旗迎风飘扬,军人英姿飒爽地列队行进,战机翱翔天际。父亲看着这些,眼中闪烁着喜悦的光芒。虽然他已无法清晰表达内心的想法,但眼里的笑容,就是最好的回应。这一刻的笑容,无论能持续多久,都足以温暖此刻我们父女的心。</p><p class="ql-block"> 记忆里,父亲身体硬朗,几乎没吃过药、打过针。如今,他生活无法自理,全靠我们兄弟姐妹照顾。向来不善言辞的父亲,有次清晰地说出“谢谢”两个字时,让我心头一紧,眼眶瞬时湿润。照顾父亲本是我们做子女的分内之事,父亲时不时地糊涂,但这句“谢谢”却说得格外清晰,不经意间,泪珠悄然滑落,我用小方巾轻轻擦拭,指心慢慢舒展他额头的皱纹......</p><p class="ql-block"> 还记得父亲病情好转些时,需要推着小车练习走路。我在前面喊着“一二一”的口令,他就像个得到新玩具的孩子,满脸开心。小时候,是父亲鼓励我们蹒跚学步,弯腰蹲在我面前,帮我系上红色鞋带;如今,角色互换,我们陪着他一步步前行,帮他整理衣襟。每一声口令、每一次竖起的大拇指,都饱含着我们对父亲健康的深切祈愿。</p><p class="ql-block"> 想起父亲走一会儿便要坐下休息的画面,我将记录他练习走路的视频和照片拿给他看,笑问:“这个人是谁呀?”父亲大声说出自己的名字,还笑称自己是“老头”。我竖起大拇指夸赞:“我老爸聪明得很!”时父女俩开怀的笑声,在那一刻是如此的温暖。</p><p class="ql-block"> 2020年至2023年的疫情,幸亏有心灵手巧的大姐,既是大厨又是理发师。她变着花样为父亲做好吃的,定期为他理发,每次修剪完,夸一声“帅”,父亲就笑得合不拢嘴。让父母老有所依,安享晚年,是我们做子女的责任。我们都尽自己所能,希望父亲的每一天都充满温暖与幸福。</p><p class="ql-block"> 曾经年少的我们,常不耐烦父母的唠叨,像夏日里门前老樟树上的蝉鸣,选择尽量远离,因此错过了与他们好好沟通的机会。直到心灵感到“饥饿”时,才恍然明白,自己错过了聆听父母内心深处对儿女的那份深深的牵挂与期盼的念叨。</p><p class="ql-block"> 在为人子女的路上,我们珍藏着平凡日子里的点点滴滴,感受着风雨过后的彩虹与云淡风轻的美好;在为人父母的过程中,我们学会排除外界干扰,及时疏通前行路上的阻塞或懂得绕道而行,也在生活的历验中日渐明白:有的孩子是一朵乡野的小花,应季时默默绽放;有的孩子则是一棵树,根系深扎于脚下的土壤,总有一天会枝繁叶茂。</p><p class="ql-block"> 对子女来说,父母平安喜乐,便是生命中最灿烂的阳光,温暖着我们前行的每一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