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6高加索三国游——格鲁吉亚(2)

明明

202506高加索三国游我们是今年4月底报名的,当时是想选在5月下旬或者6月初的,可是这个行程的团期只有6月13日了,后来查了一下,说那边的气候类似北疆,所以决定就报6月中旬吧,也不是太晚。全团成员(含领队)20人。 从中东地区大地图看这三个国家确实太不起眼了。 我们6月14日离开第比利斯第一晚是住在滑雪小镇古道里,6月15日我们的目标地是库塔伊西,途中会经过斯大林的故乡——戈里。 这家酒店规模不大,客房极小,但早餐还是可以的。 我们是约定8点半出发,告别大高加索山,我们的大巴车还没有过来,国外的大巴车都比国内的空间大,我们的师傅开车很稳,虽然第一天是山路,但是他不慌不忙的驾驶很有经验。 趁着等车的空挡逗一下流浪狗。 经过一个小时的行驶我们到达了今天第一个站点——安纳努里城堡要塞。 停车场已经有很多游客的车了。 建于十三世纪的安纳努里城堡 曾经作为《Lonely Planet》格鲁吉亚篇的封面 当年建设城堡的同志不会想到几百年后旁边会出现一个水库 。安纳努里城堡位于格鲁吉亚首都第比利斯以北 70 公里处,坐落在阿纳努里湖畔,是通往北部卡兹别克山区的必经之路。这座城堡群始建于 13 世纪,曾作为私人军事城堡,见证了阿拉格维封建王朝的历史和军事重要性。(引自) Ananuri城堡(安纳努里城堡),旧版的《孤独星球》外高加索版曾以这里为封面,即便你不是为它而来,在去往格鲁吉亚著名旅游地卡兹别克的途中也会看到它的身影。 如今的安纳努里城堡,已成为格鲁吉亚最为著名的国家地理名片之一,因为它的存在而吸引了许多游客来到这片神奇而美丽的土地,且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考察名单之中。 城堡坐落在半山腰上,一旁的湖水如绿宝石般的阿拉格维湖,与城堡绿色的穹顶遥相呼应、相得益彰,更远处则是巍峨壮观的外高加索山脉环绕在四周,古典与秀美在此被演绎的淋漓尽致。 安纳努里城堡在历史上是一座军事要塞,其历史非常悠久。据史料记载,它曾是私人的军事城堡要塞,为13世纪阿拉格维封建王朝时期领主的城堡,距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到了18世纪时阿拉格维封建王朝被推翻,这里也随之被占领,但仍作为一处城堡要塞存在着。(引自) 教堂始建于1689年,据说为当时的一位公爵的儿子所建。走进教堂之中,巨大的中央穹顶映入眼帘,正竖立着巨大的十字架,墙壁上雕刻着精美的浮雕壁画,据说这里曾在18世纪发生过一场大火,不然此时看到的教堂应该是墙壁遍布壁画的模样。(引自) 这些遗留的图片应该好好保护。 巨大的穹顶彰显了当时的建筑美学。 教堂的内幕壁画还是非常精美的。 教堂的外墙壁上面有许多文字,杨导说:这是格鲁吉亚文。 自拍打卡留影。 历经800多年风风雨雨,期间也是经历了无数次的战火洗礼,它依然以其巍峨壮观且典雅秀美的模样延续着昔日的辉煌,在2007年时,它被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暂定名单,从此安定了下来,成了格鲁吉亚著名的名胜古迹。 安纳努里城堡也不大,主要有一座古堡和一座高大的方塔组成,中间由石头垒砌的城墙相连,古堡是一座教堂,方塔则是一座大型的防御工事,也是整个城堡最后的一道防御体系,这两座建筑至今依然保存的非常完好,不过周边许多建筑大多都成了废墟。 教堂的外墙有许多装饰雕刻,很精致很美。 走在历史悠久的建筑下,仿佛穿越了几百年。 阿纳努里城堡是格鲁吉亚最为著名的国家地理名片之一,曾登上全球著名旅游指南《孤独星球》杂志的封面,且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考察名单之中。历经800多年风风雨雨,它依然屹立不倒,展现着其典雅俊美的容貌。(引自)<div>我们的杨导给我们介绍这面墙壁上面这些雕刻的含义,可惜我忘记了。</div> 墙边的小花也很美。 我们爬上了最高的城堡,有很多年轻的学生非常乐意和我们拍照。 在城堡的最高处眺望远处,只可惜天气不太好。 这是通往城堡最高处的唯一的道路,大家都互相谦让的通过它去往目的地。 上午10点半我们告别了城堡继续下山,沿路天气逐渐好转了。 天气放晴了。 中午我们到达哥里——斯大林故乡,先参观博物馆。 哥里位于格鲁吉亚库拉河畔,是什达-卡尔特州的首府,由格鲁吉亚最伟大的国王之一---大卫四世建立,有人口60,000人。1920年,哥里曾被地震严重破坏。今哥里是格鲁吉亚的战略重镇,具有通往全国东西的高速公路。(引自)<br> 前苏联领导人约瑟夫·斯大林于1878年出生于哥里。 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俄文名:Иосиф Виссарионович Сталин,英文名:Joseph Vissarionovich Stalin,1878年12月18日-1953年3月5日),原姓朱加什维利,格鲁吉亚人,出生于俄罗斯帝国第比利斯省哥里市,毕业于第比利斯东正教中学,苏联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曾任苏联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苏联大元帅,对二十世纪苏联和世界影响深远。(引自)<br> 斯大林曾协助列宁领导十月革命,在1918-1920年国内战争时期,担任工农国防委员会委员。1924年1月,列宁逝世后,斯大林逐步成为苏联党和国家的主要领导人。他领导全党和全国人民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使苏联成为重工业和军事大国。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领导苏联红军,与盟军协力击败轴心国,取得了苏联卫国战争的胜利。1953年3月5日,因脑溢血病逝于莫斯科,享年74岁。(引自) 斯大林现在也是有争议的存在,我们无法对他做任何评论,我们首先参观了他的故居,旁边的纪念馆,了解了一些他的过去,然后又看了他的专列。反正来这里参观的游客还是蛮多的。 他的专列停放在旁边,用现在的眼光看也是蛮简陋的。 斯大林专列里面的陈设虽然旧了,但是设施很齐备,应有尽有。 列车标识。 下午1点过我们可以吃午餐了,在格鲁吉亚的两天餐食的主食就是面包,菜品就是烤肉,烧肉,蔬菜以生吃为主。 餐厅都是干干净净,布置的很好。 午饭后我们离开了戈里,继续行程去今天的住宿地——库塔伊西。大巴车停在了停车场,我们下车徒步去打卡巴格拉特大教堂。库塔伊西,位于里奥尼河畔,曾是柯尔契斯等王国都城,1810年并入帝俄,面积70平方公里,人口18.5万人。 巴格拉特大教堂和格拉特修道院,位于格鲁吉亚西部的库塔伊西,距首都第比利斯西北部约190千米。巴格拉特大教堂,以格鲁吉亚联邦第一代君主巴格拉特三世的名字而命名,大教堂始建于十世纪末,直到十一世纪初才完工。(引自)<br> 库塔伊西,是格鲁吉亚的第三大城,曾是格鲁吉亚的古都。由于1692年奥斯曼帝国的入侵,爆炸导致屋顶坍塌,造成教堂遗迹十分脆弱。如不重建,大教堂将永远消失。为了民族象征得以永存,2010年聘请意大利建筑师,以原貌重建。<br> 巴格拉特大教堂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而闻名。它采用了典型的格鲁吉亚十字穹顶式设计,内部装饰精美,拥有丰富的壁画和雕刻。这些艺术作品不仅展示了格鲁吉亚中世纪的艺术成就,也为研究当时的社会生活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巴格拉特三世,是格鲁吉亚联邦的第一代君主,是他使得格鲁吉亚,快速提升成为东地中海地区数一数二的强国。这座教堂,不仅是影响深远的宗教圣地,还是中世纪格鲁吉亚文化的里程碑,代表了中世纪王国的繁盛。(引自)<br><div>可惜的是,这几个柱子在修复时采用了其他材料,破换了整体格局。</div> 巴格拉特大教堂,建于11世纪初,以格鲁吉亚统一后第一代君主巴格拉特三世的名字命名。公元1691年,奥斯曼土耳其军队入侵,教堂圆顶和天花板遭到毁坏,部分地方甚至夷为废墟。20世纪50年代,格鲁吉亚政府开始对教堂保护、修复和考古研究,持续几十年,直到1994年。199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引自) 偶遇了孩子与神父。 教堂建在乌克梅里奥尼山上,这里可以俯视库塔伊西城, 教堂采用典型罗马式拱券结构,由三个半圆形宏大建筑组成。中央大圆盖顶,由4根独立高柱和相互重叠的拱门支撑,纵深近50米,堪称格鲁吉亚中世纪建筑经典,历史文化代表作和建筑史里程碑。 教堂外面的绿地很美,格鲁吉亚的教堂都在山坡上,很美。 晚上6点半我们来到了餐厅吃晚餐,这家餐厅的就餐区是在户外,很惬意的。 晚餐后我们很快就入住酒店了,这是我们行程的·第二个晚上,路上比较顺利,没有耽误时间,所以天黑前就到了,现在天气尚可安放好行李后在附近转转。从酒店旁边的这个阶梯上去马路对面就是库塔伊西的火车站。 火车站广场有一个雕塑,不知道他是谁。 火车站候车厅关门了,旁边有一个天桥上来后看到铁轨有锈迹,比较荒凉的感觉,也不知道它是否还在服务,这座火车站是不是也是前苏联的遗物呢。 日落时分。 6月16日是我们在格鲁吉亚行程的第三天,这天是从库塔伊西去黑海边的城市——巴统,早上起来居然看见了彩虹。 酒店早餐厅蛮大的,大家有秩序的排队取餐。 每天都要吃些蔬菜。 9点出发上行李。 离开库塔伊西。 马特维利峡谷是格鲁吉亚库塔伊西附近一处令人叹为观止的自然奇观,位于格鲁吉亚库塔伊西郊外,被当地旅游机构评为“前五必去景点”之一,尤其适合喜欢自然风光的游客。<br> 上午来到里第一站——玛特维利峡谷景区,这是我们在格鲁吉亚第一个自然风景区。首先穿上救生衣去乘船。 在静静地河谷中穿梭,有许多游客,大家互相友好的打着招呼。 畅游峡谷。 上岸了,再去沿着栈道穿越树林。 玛特维利峡谷位于格鲁吉亚西部萨梅格列罗-上斯瓦涅季亚州,是马尔特维利镇的核心旅游资源。峡谷深40米,长2400米,河道呈祖母绿色,有溶洞瀑布。游客可在此体验皮艇冲浪、峡谷漂流,乘船游览可穿越钟乳石洞窟与水幕瀑布。周边还有12米高的天然瀑布群、历史教堂遗址等景观,以及65家经济型酒店民宿与多语言旅游服务设施。(引自) 一上午的时间都在这里闲游,空气很好,游客都很友好。 告别玛特维利峡谷出发去吃午餐。 吃午餐的餐馆依然是环境优美,装修的古香古色,有中世纪风格。 下午1点又到了吃午餐的时间了,每次的餐食还是很丰盛的,吃不完。 下午三点过我们来到了格鲁吉亚的海滨城市——巴统。<div>巴统市是格鲁吉亚西南部的一个海港城市,以其美丽的黑海海滨而闻名,因其毗邻黑海东岸,向南15公里便是土耳其边界。这使得巴统成为连接格鲁吉亚与邻国的重要门户。巴统的面积约为200平方公里,人口大约为15万。当地居民主要使用格鲁吉亚语进行交流。1878年俄土战争后,土耳其将这一地区割让给俄罗斯,巴统成为俄罗斯领土。直到1917年俄国革命后,格鲁吉亚宣布独立,巴统随之成为格鲁吉亚的一部分。(引自)</div> 著名雕像Ali & Nino:这座雕像是城市的亮点之一,讲述了一个悲情的故事:外高加索地区经年累月文化与信仰冲突分裂的缩影,不同信仰的爱情一个阿塞拜疆伊斯兰教的男孩Ali和格鲁吉亚出东正教女孩Nino相爱而不能在一起。 这座雕塑就在海滨大道的中心位置。<div>阿里和尼诺雕塑被誉为全世界最浪漫的雕塑之一。它是由格鲁吉亚雕塑家Tamara Kvesitadze制作而成。这个装置在2007年就已经被设计出来了,直到2010年才建成。雕像的男女主人公出自阿塞拜疆作家Kurban Said,在1937所写的一本著名的爱情小说,内容是一个阿塞拜疆的穆斯林少年阿里和一位格鲁吉亚公主尼诺的爱情故事,小说的结尾,这对恋人因为发生战争而被迫分离。(引自)<br></div> 巴统海滨大道旁边的黑海边全是石头,但是挡不住当地人对海的喜好,依然有游客下海嬉闹。 我们在这里就是游览海滨大道,然后乘船游黑海,这里的海滩不是沙滩而是石子滩。 中心广场还有一对年轻人装扮成天使与游客合影(不知道需不需要付费)。 海滨大道两边有许多商家,有各种商品出售,我们等会儿乘船也在这里。 我们在规定的时间登上了游船,游船码头就在雕塑旁边,游船不大,大约可载30多人,分上下两层。上层是观光层,下层是驾驶层。 刚刚离开码头船行驶还比较平顺,大家都很开心。 游船时间不长只有半小时,而且刚刚出海港进入大面积海域,就遇到风高浪急,小船立马上蹿下跳般了,可是大家反而很兴奋,很开心,一点儿也不畏惧。 登岸后我们就告别了海滨大道去吃晚餐,沿着海边转了一圈就来到了这家海边餐厅。 大家坐定等着上菜。 这就是我们今天的海鲜餐,油炸的小鱼味道还可以。 我们的酒店靠近海滩隔了一条马路,但是天色已晚了,不想去海边了。 晚上下雨了,早些休息。 6月17日我们早餐后继续出发,目标地是阿哈尔齐赫。 海边的天气时好时坏,早上天气还不错。 告别巴统我们出发。 离开海岸线又进入山区了。 一个上午我们都在赶路,中途休息了一会儿。和格鲁吉亚里拉的兑换大概是1:3,我们去卫生间每人需要1里拉,也就是3元RMB。 中午到达博尔诺米时下雨了,在这里先吃个午餐,然后再去景点打卡。 博尔若米位于大山之中,人口不到三万人,是一个旅游小镇,也叫矿泉水小镇。在杨导的带领下我们冒雨来到了小镇里面的矿泉水公园。 进入公园直接去看常年免费享用的矿泉水井,去品尝一下它的味道。这些天我们在这边气候都比较凉快,这几天成都是很热很热。 博尔若米矿泉水是藏在格鲁吉亚深山的“液体黄金矿”。是欧洲皇室追捧百年的疗愈圣地,也是苏联时代的“老干部疗养院”,如今是自然控的终极天堂! 在这里负氧离子充足,适合休闲、疗养、度假。博尔若米公园最有名气的是有一个免费矿泉水泉眼,有专门的工作人员在接取矿泉水,供游客品尝。博尔若米水矿物质含量主要有钾 - 3.0毫克、钙 - 13.0毫克、硅 - 1.1毫克、镁 - 10.0毫克、钠 - 200.0毫克、硫磺 - 0.8微克、氯 - 50.0微克、铝 - 100.0微克、钛 - 4.0微克、氟 - 800.0微克、锶 - 480.0微克等等。(引自)<br> 我们也接了一点矿泉水,它就是那种碱性饮料,但是味道比较重,不能大口喝,不习惯,水是温热的。据说它对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结肠炎和小肠结肠炎,肝胆疾病,胰腺炎,新成代谢相关疾病,糖尿病有治疗功效,所有结论都经得起考证,绝对权威的医学研究成果。还有一些当地人拿着大一些的盛水工具来接水。 我们没有走完公园,因为下雨,园内道路改造,所以走到这座小桥就折返了。 离开了矿泉水公园我们继续行程,天气逐渐好转了。 这天打卡的第二个景点就是阿哈尔齐赫城堡。 阿哈尔 齐赫的一座中世纪城堡,建于13世纪,在随后的几个世纪里,经历各种政权频繁交替,并被穆斯林,东正教、俄国人占领,导致城堡内部有很多不一样的建筑风格,是一个融合了伊斯兰风格和东正教的堡垒建筑,足见历史上这里复杂的冲突。(引自)<br> 我们准备登上这个城堡。 登上碉楼,可环顾四周,俯瞰整个阿哈尔齐赫全城。 登上城堡虽然风很大,但是可以看到阿哈尔齐赫城的全貌。 阿哈尔齐赫是12 世纪和 13 世纪萨姆茨赫公爵“阿哈尔齐赫利斯”的所在地,这是12 世纪第一次被提及。从 13 世纪到 17 世纪,这座城市由 Jaqeli 家族统治。在成为奥斯曼帝国的一部分之后,阿哈尔齐赫在 1828/1829 年的俄土战争之间才回到了俄罗斯帝国的一部分格鲁吉亚。<br> 这里景色也很美。 阿哈尔齐赫是格鲁吉亚西南部萨姆茨赫-爪哇赫季地区的一座城市。它的名字的意思是“新堡垒”,因为该镇的堡垒叫做拉巴蒂,它位于城市中心的一座小山上。 我们是在阿哈尔齐赫的拉巴蒂堡垒。<br>阿哈尔齐赫丰富的历史至今仍清晰可见。最重要的景点是拉巴蒂堡垒。最近翻修的建筑例子包括 Jaqeli 家族的城堡、一座清真寺、一座东正教教堂、一座城堡和一座圆形剧场。作为旅游景点,拉巴蒂还包括酒店、餐厅、咖啡馆、信息中心和婚姻大厅。(引自) 这种服饰不知道是不是当地的民族服饰。 阿哈尔齐赫是一个边境小城,人口1万多人,离土耳其20多分钟车程,离亚美尼亚也不太远。这里是去往亚美尼亚的必经之路之一。 这个小门也蛮好看的。 我们的晚餐就在城堡的对面的餐厅,老板是个热心肠的人,会演奏乐器。这是工作人员正在为我们烤鸡肉。 老板拿出了自制的酒饮料请我们品尝,味道蛮好的。 这边的菜品几乎都有烤蘑菇或者烧蘑菇。 这天天气还早,我们直接去阿哈尔齐赫的酒店休息了。 格鲁吉亚的流浪狗太多了,随处可见。 我们在阿哈尔齐赫的酒店客房也是比较小的,大概这种小地方这样的酒店算是好的了吧。早些休息,第二天我们就要暂时告别格鲁吉亚,去第二个高加索国家——亚美尼亚。我们要与陪伴了我们多日的杨导分别,因为他的签证进出亚美尼亚的次数已经用完了,所以后面就必须换导游了,再见杨导我们会记着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