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清晨,几声清亮的鸡鸣撕破山沟的沉寂,新的一天悄然拉开帷幕。</p><p class="ql-block">此时,豆大的雨点砸向露台雨棚,噼里啪啦也在奏响晨曲。与此同时,东方的晨光不甘示弱,奋力从厚重云层中探出脑袋,金灿灿的光芒与倾盆大雨在山峡间交织碰撞。光影流转间,村庄宛如被施了魔法,忽而笼罩在雨雾朦胧里,忽而沐浴在暖光之下,景色瞬息万变。待雨势稍歇,山后忽地架起一道绚丽的彩虹,宛如彩带悬于天际,为苏醒的村庄更添几分诗意与灵动,美得令人屏息。</p> <p class="ql-block">早餐毕,雨雾瞬间又似纱幔般漫卷山谷。我们发动引擎,穿过氤氲水汽,朝着建水的方向一路疾驰。</p><p class="ql-block">再见,红河哈尼梯田!再见,元阳!匆匆而来,我们甚至没来得及探寻元阳县城的模样,只把层层叠叠的水墨山色,永远镌刻在心底。</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有人说风景在终点,可我总觉得,最美的景致永远在路上。车轮滚滚向前,窗外的山川、湖泊、河流、田野、村落不断变换,像一帧帧流动的画卷。自驾游的魅力,就在于能随心所欲地停靠,邂逅不期而遇的惊喜,将大好河山的万千姿态,都尽收眼底。</p> <p class="ql-block">一个半小时,车辆驶入建水。</p><p class="ql-block">建水是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下辖县。这里历史悠久,唐元和年间始建城,至今已有1200多年历史。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建水保存有众多古建筑,如雄镇滇南的朝阳楼、规模宏大的文庙、被誉为“滇南大观园”的朱家花园等。建水紫陶烧制技艺更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此外,建水美食丰富,烧烤、凉米线等独具特色。这里民族风情浓郁,汉族、哈尼族、彝族等多民族文化交融,构成了多姿多彩的人文画卷。</p><p class="ql-block">到达建水,我们一头扎进古城。</p><p class="ql-block">建水古城始建于唐代元和年间(公元806 - 820年),古称步头、巴甸,其最早为南诏土城,明代扩建为砖城,东门朝阳楼历经近六百年战乱与地震,至今屹立。元代起,建水重视文教,明清书院兴盛,科举成绩斐然,获“文献名邦”“滇南邹鲁”美誉 。1994年被列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历经12个世纪建设,留存50多座古建筑,文庙、朝阳楼、双龙桥等古迹遍布,享有“古建筑博物馆”“民居博物馆”之称,历史与艺术价值极高。</p> <p class="ql-block">素有“滇南大观园”美誉的朱家花园,是清末临安府城(今建水城)富商朱成藻、朱朝瑛两代人历经近三十年苦心营造的大型民居建筑群,于1910年落成。这座建筑群原占地200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达5000余平方米,由家宅、宗祠及大量园田附属构成。因屋主朱朝瑛参加辛亥革命获中将衔,故也称“中将第”。</p> <p class="ql-block">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朱氏家族于商海、政坛纵横驰骋,将几代家国之梦凝筑于白墙黑瓦间,其家族荣辱也沉淀在古宅深园。朱家花园不仅是朱氏家族的历史注脚,更凝固了一个时代的印记,成为建水古城不可或缺的人文景观。岁月流逝,历经精心保护的朱家花园,至今仍保留着古朴典雅的风貌。这座承载历史的古园,作为珍贵的文化遗产,在新时代中焕发生机,以开放之姿,续写崭新篇章。</p> <p class="ql-block">午后,我们通过网络搜索,发现15公里外藏着一处秘境——团山古村。古朴村落的神秘气息瞬间吸引了我们,决定即刻启程前往探寻。</p><p class="ql-block">抵达景点,一池荷花竞相绽放,粉白摇曳,清香浮动,令人陶醉。</p> <p class="ql-block">团山古村建筑群建于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占地3495平方米,建筑面积2955平方米 。它由寨门、院落、花祠堂、碉堡构成,含21个天井、119间房屋,是城堡式私家园林,规模仅次于朱家花园。房屋由早年靠赶马营生、后于个旧开矿致富的张国义、张国明兄弟所建,经多阶段营造完成。院内书画精美,木雕、石雕、砖雕工艺精湛,兼具历史与艺术价值,尽显昔日大户人家的辉煌与匠心。</p> <p class="ql-block">今日漫步建水古城与团山古村,青砖黛瓦间,时光仿佛凝固。踏入古城,巍峨的朝阳楼飞檐凌空,历经六百年风雨仍气势恢宏;文庙内雕梁画栋,无声诉说着昔日文教昌盛。而朱家花园更是不可错过的惊艳所在,这座被称为“滇南大观园”的宅院,白墙黑瓦间藏着朱氏家族几代人的家国之梦。园内天井重重,回廊曲折,精美木雕、石刻与彩绘相映成趣,尽显大户人家的奢华与雅致。</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移步团山古村,深宅大院里,精美的三雕艺术、布局精巧的院落,藏着张氏家族的传奇故事。指尖抚过斑驳的城墙与雕花窗棂,能真切触摸到历史的温度。整日的跋涉虽让身体疲惫不堪,但眼前古建筑与古文化的魅力,早已化作对传统文化传承的敬畏与思考——这些承载文明记忆的瑰宝,值得我们用更多心力守护,让古韵薪火永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