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驾华东、中南,西南地区之古镇篇

老姜

<p class="ql-block">自驾游,是一种非常逍洒的旅游方式,既可以随心所欲,又方便大家连络感情。我们一行四辆车,十六个人今天(5月11日,出行的第8天)来到了位于福建省泉州市泉州湾晋江入海口北岸,与后渚港相连的"浔埔古镇。"</p> <p class="ql-block">它在历史上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p> <p class="ql-block">"簪花圈"是这里的特产,是簪花女最显著的标志。这位小女孩头戴簪花圈多漂亮多有朝气啊!</p> <p class="ql-block">是爱美、勤劳、生命力旺盛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当地的原住民人人都会编织"簪花圈"看:这位老人编得多好!</p> <p class="ql-block">独特的建筑,多用石头和蚝壳磊砌而成。</p> <p class="ql-block">海神"妈袓"是这里村民们的普遍信仰,所以"妈袓宫"的香火鼎盛。</p> <p class="ql-block">"簪花圈"作为非遗传承,在啇业化的今天,这里作为旅游景点,开设了很多专门以簪花为契机,加上汉服,为游客们提供化妆、拍照服务的门店,生意还不错。</p> <p class="ql-block">5月12日(自驾的第九天),我们来到了位于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的"祟武古镇"</p> <p class="ql-block">崇武古镇是一座保存相对完整的明代石头城。</p> <p class="ql-block">始建于明代洪武二十年,由江夏侯周徳兴为抵御倭寇侵扰而兴建,是当时东南沿海重要的海防要塞,与"天津卫"、"威海卫"并称为明代三大卫城。</p> <p class="ql-block">民族英雄戚继光曾在此操练水师,抗击倭寇;郑成功也曾从此地挥师东渡,收复台湾。这里见证了数百年波澜壮阔的海防史。</p> <p class="ql-block">城墙全长约2500米,高7米,墙基宽5米;设东西南北四座城门。</p> <p class="ql-block">距祟武古镇不远即是"惠女风情园。"</p> <p class="ql-block">惠安女以吃苦耐劳,操持家务有道,承担繁重的体力劳动而闻名;故是崇武一道靓丽的人文风景线。</p> <p class="ql-block">5月17日(自驾游的第十四天),我们来到了"东沙古镇"。</p> <p class="ql-block">它位于浙江省舟山市岱山岛的西北部。</p> <p class="ql-block">是岱山县著名的历史文化名镇,素有"百年渔都"的美誉。</p> <p class="ql-block">它的形成可追溯到唐朝;得益于这里有丰富的渔业资源,在清朝中后期及民国时期达到鼎盛,使其曾有"横街鱼市"的盛况。</p> <p class="ql-block">里面修有栈道,还设有现代儿童乐园,我等也去"返老还童"一下。</p> <p class="ql-block">5月21日(自驾的第16天),我们来到绍兴"黄酒古镇"。</p> <p class="ql-block">绍兴黄酒古镇并非单指一个具体的地名,而是指绍兴地区那些以黄酒文化为核心、历史底蕴深厚、具有典型江南水乡风貌的古镇群落。</p> <p class="ql-block">而我们所到的这里是东浦,恰巧是最著名、最能体现黄酒主题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这里有保存完好的河道古桥,青石板路,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p> <p class="ql-block">这么美丽的画卷,能不留一张集体照么?</p> <p class="ql-block">"年年有鱼"给流水增添了不少情趣。</p> <p class="ql-block">这里是绍兴黄酒发源地之一,素有"酒乡"之称,是绍兴文化真正的源头活水。</p> <p class="ql-block">"好酒之徒"见到如此"美酒",脚都提不起来了!</p> <p class="ql-block">豪迈地"对酒当歌"!</p> <p class="ql-block">不醉不罢休!来!比比看,谁的酒量大!</p> <p class="ql-block">喝酒还不算,还得比比谁能更好地送酒。</p> <p class="ql-block">更奇的来了:酒喝醉了,还有黄包车把人拉回家,配套服务齐全。</p> <p class="ql-block">这里相对更原生态,商业气息较淡,让人更能感受黄酒文化的根脉。</p> <p class="ql-block">通往近代民主革命家徐锡麟故居的小巷。</p> <p class="ql-block">徐锡麟:浙江绍兴山阴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光复会核心领导人之一,他以刺杀安徽巡撫恩铭的壮举,震动清末政局,是辛亥革命的重要先驱。其《出塞》诗云"只能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彰显舍身报国的志向。</p><p class="ql-block"> 1907年7月,与秋瑾浙晥同时起义,激战四小时后被捕,次日遭清𨑳剖心酷刑而死,年仅35岁。其就义被鲁迅称为:惊醒中国千年沉睡的一枪"。</p><p class="ql-block"> 他以'锦衣玉食之身,行雷𨑳万钧之事"兼具理想家的热忱与行动家的果决,在近代革命转型中刻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可惜故居未开放,只在大门口停留了一会。</p> <p class="ql-block">5月22日(自驾出行的第十七天),我们来到了位于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地处江、浙、泸三省交界处的"西塘古镇"</p> <p class="ql-block">它是江南六大古镇之一,是五A级景区。</p> <p class="ql-block">奇怪的是位于西塘景区西线入囗的主牌楼正面匾额为"吴根越角",而背面则是"胥塘勝跡",经查才知道在春秋战国时期西塘地处吴国(今江苏南部)与越国(今浙江北部)的交界处,"吴根"指吴国的根基之地,"越角"喻越国的边陲角落,"吴根越角"生动的描绘了两国的特殊位置,也彰显西塘作为江南文化枢纽的地位。</p><p class="ql-block"> 而"胥塘勝跡"则是源于春秋时期吴国大夫伍子胥为治理水患开凿"伍子塘",引胥山之水灌溉农田,造福一方。当地百姓为纪念他,将河道命名为"胥塘";后因方言谐音逐渐演变成"西塘",所以"西塘勝迹"即是对先贤的缅怀,铭记对西塘发展的历史贡献。</p><p class="ql-block"> 正面"吴根越角"镌刻地理之魂;背面"胥塘勝跡"铭记水利之功;形成了空间与历史的呼应,让人感受千年时光在此凝结的厚重与灵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西塘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是吴越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元代形成市集,明代建镇。</p> <p class="ql-block">至今保存着唐宋集镇格局和明清建筑群。</p> <p class="ql-block">被形象地誉为"春秋的水,唐宋的镇,明清的建筑,现代的人。"</p> <p class="ql-block">六千多原住民仍在此延续传统生活方式,使西塘成为国内保存最完整、面积最大的活着的千年古镇。</p> <p class="ql-block">6月3日(自驾的第二十九天),我们来到位于云南省红河州弥勒市西三镇的可邑小镇。</p> <p class="ql-block">"可邑"在彝族阿细语中意为"吉祥如意"的地方。"可邑小镇"是彝族支系阿细人的聚居地,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阿细跳月"的发源地,国家四A级景区。</p> <p class="ql-block">这里完整地传𠄘了"阿细跳月";"阿细祭火";"阿细婚俗"等独特的民俗。被誉为会走路就会跳月,会说话就会唱歌的民族。</p> <p class="ql-block">走进小镇黄墙上就画着"阿细跳月"的壁画。</p> <p class="ql-block">那天下着小雨,热情的彝族姑娘小伙们,不顾雨淋,仍然随着大三弦的节奏,为我们表演了"阿细跳月""霸王鞭"等欢快的彜族舞蹈。</p> <p class="ql-block">  最新奇的是这位七十六岁的老人,中气十足地用叶子吹歌,她会吹近百首歌,还可以不间断地吹,而且很好听。</p> <p class="ql-block">这一特技也后继有人。</p> <p class="ql-block">演出结束,大家被她们的欢快所感染,纷纷与漂亮的姑娘们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传𠄘着老织布机织布和手工刺绣的传统。</p> <p class="ql-block">黄墙黑瓦的彝族传统民居依山而建。</p> <p class="ql-block">小镇清静优雅,散发着浓郁的民族文化气息。</p> <p class="ql-block">这棵弯腰树,相传是被青年男女谈恋爱时坐弯的,是他们的"爱情树"。</p> <p class="ql-block">可邑小镇是阿细人保存最完整的古村落之一,有360年的历史。它的独特价值在于"活态文化",文旅扶贫的典范,通过歌舞加旅游模式,带动就业,在服务中增收,实现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双赢。</p> <p class="ql-block">夲篇记录了所经过的六个古镇,它们各有千秋,各有特色及内函,祖国之大,蕴藏着无尽的各种资源,让我们慢慢的品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