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涂(太平府)的名胜古迹多了去了。当涂为千年古县,南朝谢朓称之“山水都”,诗仙李白七游当涂写下五十六首绝唱并长眠青山,北宋李之仪“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民歌传唱千年。南朝周兴嗣世居当涂,一夜著就蒙学经典《千字文》。当涂有历史不夸耀。 <h1> 隋开皇九年(589年),将侨置于皖南一带的当涂县徒治姑孰城(今当涂城关镇),此是姑孰为当涂县城之始,迄今相沿不变。 <div> 东有石臼湖碧波 , 西有长江奔腾 , 姑溪河徜徉其间。冠山履湖 , 江河盘绕。</div><div> 由太白遗祠、元晖古井、白竹松风、尼坡梅月、牛渚春涛、龙山春色、丹灶寒烟、凌歊夕照所组成的姑孰八景 , 展现着当涂优美的自然风光 , 显示着千年名县深沉的文明沉淀。<br><p> 姑孰是当涂的历史称谓,包括今马鞍山市及芜湖市局部地域。姑孰大地,向为“江南佳丽地”,不只为“仙家”和帝王所喜爱,更使得文人墨客恋恋不舍。</p><p> 南齐著名山水诗人谢称姑孰为“山水都”,李白、李之仪、张孝祥等把姑孰大地选为终老定居之所。</p><p> 千百年来,在众多名人的赞颂、关注之下,生活在姑孰大地上的人们渐渐地总结出了“横山八景”、“丹湖四景”、“灵墟四景”及牛渚、天门、龙山、白纻等绝色佳境。历经数代挑选,终于在南宋《姑孰志》中有了“牛渚春涛、龙山春色、白纻松风、尼坡梅月、丹灶寒烟、凌歊夕照、玄晖古井、太白遗祠”八景之说。</p><p> 明代《太平府志》对“姑孰八景”作了详细记载,直至《永乐大典》编纂参与者之一的当涂湖阳人——祖隽写就《姑孰八景赋》后,“姑孰八景”才最终被普遍认同,确定上去。</p><p> 姑孰大地美景众多,何以这八景锋芒毕露呢?置身古时的历史天文环境,不难发现,“姑孰八景”既有自然风光也有人文景观,不只有一日早晚之时景还有一年四季之佳象,是姑孰美景的集中代表和精髓所在。</p><p> “姑孰八景”以江边自然风光打头,以青山人文景观收尾,其间微妙多多。“牛渚春涛”对“龙山春色”这是一对以自然景观见长的绝色景色。万物源于自然。春季和春季是郊游赏景的最佳时节。 “姑孰八景”以自然美景开篇,将春秋天的最佳景致放在“八景”前列,以春景为首,合理有序。</p><p> “牛渚春涛”,以“翠螺”出落大江边为背景,表现的是春潮涌动之时,下游下泻之江水与下游两股上涌春潮,在牛渚矶三水交汇,构成汹涌磅礴、惊涛拍岸的壮观景致。</p><p> “龙山春色”,以“蛟龙”盘卧长江岸为背景,表现的是秋高气爽之时,江水盘绕、水天一色的龙山,漫山枫叶红遍,登高望远,颇具诗情画意。</p><p> “牛渚春涛”表现的是澎湃气势,“龙山春色”考究的是浪漫颜色。“龙山南指,牛渚北临”,对仗工整,有色有声。</p><p> “丹灶寒烟”与“凌歊夕照”这是两团体文与自然相结合的景致。“丹灶寒烟”,包括着名道葛洪、陶弘景在姑孰横山修道求仙的故事,表现的是:清晨,横山之麓,苍松翠柏之中,仙道炼丹炉灶之侧,地下水气蒸腾、烟雾艟炝的景致。“凌歊夕照”,蕴藏着南北朝刘宋在姑孰小黄山凌 台“三千歌舞宿平台”的帝王趣事,表现的是:黄昏,宝塔、楼台在朝霞照射下,与江水交相辉映的美景。“丹灶寒烟”出现地之灵气,“凌 夕照”享用天之霞光。一东居横山麓,一西立长江边。一仙一王、一早一晚,相得益彰。</p><p> “白纻松风”和“尼坡梅月”这是两处看似表现自然景色、实则隐藏人文佳境的美景。“白纻松风”,表现的是夏秋之际,骄阳当空,置身姑孰城东白纻山中,松涛阵阵、凉风送爽,不由让人回味起晋代文人雅士,山中欣赏“白纻歌舞”的动人现象。“尼坡梅月”表现的是冬春时节,夜深人静,姑孰城西北的尼山楼台,梅花飘香、月光洒地,使人联想到东晋尼山之上,佳丽云集、幽香四溢、暖意融融的舒心境境。 </p><p> “白纻松风”和“尼坡梅月”以姑孰人文鼎盛的东晋时代为背景,一昼一夜,一动一静,冬暖夏凉。 </p><p> “玄晖古井”连“太白遗祠”这是一组以著名山水浪漫诗人为题的人文景观。“玄晖古井”,以晋代山水诗人谢眺(字玄晖)为题,展示的是青山之麓,谢公祠内古井泉涌的现象。</p><p> “太白遗祠”,以唐代大诗人李白(字太白)为题,展示的是太白祠亭台楼阁,青山背景下的诗仙圣境。“玄晖古井” 和“太白遗祠”以青山相连、以诗人为题,一源出地下,一耸立地上,以自然风景作映托,扬人文景观之主题。集两大山水诗人于一体,树姑孰“山水都”抽象大旗。</p><br> </div></h1> 当涂处平原地带,河网交织。公园众多、别墅众多、精品建筑多。全国百强县、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双创示范县……当涂县其特点是什么?江南古风、仙侠、烟雨清秋,有名胜古迹繁多。当涂有实力不夸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