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历史风云,品百味人生-读《明朝那些事》有感

礼予谓

<p class="ql-block">说起历史,喜欢的人读之津津有味,不喜欢的人读起枯燥无味,但看完《明朝那些事儿》,你一定会颠覆历史即枯燥这样的认知。书中主要讲述的是从1344年到1644年,这三百年间有关明朝的一些事情。全书始于(一个碗)朱元璋跌宕起伏的一生,又以(一棵树)崇祯皇帝的自缢殉国落幕,无数精彩的故事汇聚成了一个朝代的兴衰轨迹。后人提到明朝,大家常想到的是奇葩皇帝、宦官当权,作为一个常误解的朝代,却在大明276年的历史中,驱除蒙古恢复中华,郑和下西洋万国来朝,打败了号称史上最强的日本,使其300年不敢再向外扩张,作为最后一汉人的王朝恢复了汉族的荣耀。</p> <p class="ql-block">书中涌现了许许多多形形色色地人物,如“奸臣”严嵩、魏忠贤,“忠良”徐阶、张居正,他们扮演的角色各不同,正所谓是,风云变幻,白云苍狗。一位位帝王将相传奇的人生,更是将无数先贤的热血与谋略表现的淋漓尽致。其中朱棣推翻了的侄子朱允炆,却不曾想,原来也是个有血性的战士,顶压而上,终登九五。想来他一路身负鲜血,披荆斩棘,何其不易。后期朱棣即位,年号永乐!永乐是不是徒有虚名?他真真正正做到了让百姓安居乐业,国家繁荣昌盛。在位期间朱棣做了三件大事,修书,航海,迁都。此后,郑和航海,扬泱决大国之雄风,迁都,南北经济迅速发展,其雄才谋略,不禁让后人为之赞叹。全书还有更多许多也之动容的故事情节,在兵戎相见,尔虞我诈的历史苍凉间,被许多的人和故事打动,或是震撼于谦的刚正气节,或是敬佩于徐霞客的信守承诺,再或是郑和用一生追逐的梦想......百年岁月间,历史的车轮永不停息的转动着,明朝,也许只是历史车轮中的一个齿轮,渺小到不能再渺小。但那些在短暂的生命中无数闪闪发光的人,于谦,王阳明,戚继光......,他们却让历史如此耀眼,让大明朝有了骨气。历史变迁间,无数人如光影掠过,或传奇或平凡,幽默诙谐的文字间,仿佛经历了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让我们看到比出身更重要的是远见、谋略和无畏;比龙椅更璀璨夺目的是赤胆忠心的臣子;两百七十多年,一代王朝,于南京到北平,一代功成万骨枯,尸横遍野,血流成河,锦州城外,潘阳湖上.......历史风云变幻,掀起一段传奇往事。</p> <p class="ql-block">作者用诙谐通俗的笔调剥开时光的尘埃,让明朝近三百年的兴衰成败变得鲜活如眼前的故事。这本书最打动我的,不是帝王将相的权谋博弈,而是那些藏在历史褶皱里的人性微光与生存智慧,以下是我一些真切的感悟: </p><p class="ql-block"> 一、历史不是冰冷的年轮,而是“人”的故事作者最厉害的,是把《明史》里枯燥的史料写成了“人的传记”。朱元璋从乞丐到皇帝的逆袭,不是简单的“天命所归”,而是他在绝境中啃过的树皮、战斗中扛过的刀枪、艰难中踩过的阴谋诡计;海瑞抬棺骂嘉靖的“憨直”,背后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在污浊官场里死守的道德洁癖;哪怕是权倾朝野的魏忠贤,剥去“九千岁”的光环,也不过是底层挣扎求生的小人物,只不过是被权力异化而已。所以说,历史从来不是教科书上的时间线和事件表,而是无数个“人”在时代洪流里的挣扎、选择与宿命。他们的贪婪与崇高、愚蠢与智慧,都像镜子一样映照着今天的我们——比如张居正改革时“虽万万人吾往矣”的魄力,不正是当代人面对困境时需要的勇气吗? </p> <p class="ql-block">二、权力的游戏里,藏着最真实的人性考题明朝的朝堂像一个巨大的修罗场:东厂西厂的血雨腥风、党争中的尔虞我诈、皇帝与大臣的博弈拉锯……但比权谋更震撼的,是权力对人性的考验。比如:英宗朱祁镇“土木堡之变”后沦为阶下囚,从天子到囚徒的落差里,他学会了隐忍与识人,最终复位时多了份难得的宽厚;再比如王阳明在龙场驿的绝境中悟道,用“心即理”的哲学对抗现实的荒诞,这种在黑暗里点亮自己的智慧,比任何官场厚黑学都更有力量。历史告诉我们:权力、利益、困境从来不是“恶”的借口,人性的光辉与否,只在于人在选择面前能否守住内心的底线。就像书中说的:“成功只有一个——按自己的方式,去度过人生。”</p><p class="ql-block">三、兴衰背后的规律:盛极而衰,却总有人燃灯前行。明朝从洪武之治到仁宣之治的鼎盛,再到万历怠政、崇祯亡国的崩塌,像极了一个王朝的生命周期。但最让我感慨的,是即便在王朝末年的黑暗里,依然有袁崇焕“死后不愁无勇将,忠魂依旧守辽东”的悲壮,有黄道周“留得孤魂依墓道,依然不敢负平生”的坚守。这让我想起书中对历史的总结:“所有的王朝都是这样,从盛世到乱世,从辉煌到没落,仿佛一个轮回。但在这轮回里,总有人不甘于沉沦,总有人想为这个世界做点什么。” 历史的残酷在于它的重复性,但历史的温暖也在于,总有人在重复中选择“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勇气。</p><p class="ql-block">四、读史的意义:看见过去,照见当下,读这本书,脑海里闪过的不是某个帝王的丰功伟绩,而是无数个平凡又倔强的生命:比如那个在科举路上挣扎一生的唐伯虎,靠自学成为一代名医的李时珍,用七下西洋丈量世界的郑和……他们或在庙堂之高,或在江湖之远,却都在自己的时代里活成了独特的注脚。这让我突然理解,读历史不是为了记住年份和事件,而是为了在别人的故事里看见人性的可能:当我们抱怨现实时,想想朱元璋从乞丐到皇帝的逆袭;当我们困于迷茫时,想想王阳明“磨练”的智慧;当我们感慨世态炎凉时,想想那些在黑暗中依然选择光明的人。 历史从来不是过去时,而是进行时——因为人性不变,所以过去的故事,永远在给今天的我们答案。</p> <p class="ql-block">《明朝那些事儿》最神奇的地方,是让我在嬉笑怒骂中读懂了历史的厚重,也在金戈铁马后看见了人性的温柔。它像一面镜子,照见王朝的兴衰,也照见每个普通人在时代里的生存哲学:或许我们无法改变历史的洪流,但至少可以像书中那些闪耀过的灵魂一样,在自己的人生里,活得清醒而热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