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5年全国Ⅱ卷英语作文的应用文与读后续写在主题、能力考查和文化导向层面存在显著共同点,具体如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 核心主题:跨文化沟通与身份认同</p><p class="ql-block"> 应用文:通过“与外教沟通约稿”的场景,要求学生在语言表达中兼顾礼貌原则与文化差异(如避免生硬催促),本质上考查“跨文化交际中的得体表达”。</p><p class="ql-block"> 读后续写:以“留学生秋雨纠正中文名发音”为线索,直接探讨“文化身份认同”,需通过课堂解释名字含义、课后同学互动等情节,展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理解与尊重。</p><p class="ql-block"> 共性:两者均以“跨文化互动”为内核,应用文侧重“沟通技巧”,读后续写侧重“文化身份表达”,共同呼应高考英语“培养国际视野”的命题方向。</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2. 能力考查:逻辑与情境化表达</p><p class="ql-block"> 应用文:要求在80词内按“问候-询问-提醒-感谢”的逻辑组织内容,且需结合“外教约稿”的具体情境(如提及杂志栏目、交稿日期),避免内容空泛。</p><p class="ql-block"> 读后续写:需基于原文“秋雨纠结名字发音”的情感线索,合理推测课堂讨论中“解释名字文化内涵”的情节(如“秋雨”象征丰收、诗意),以及课后同学可能产生的“文化共鸣”(如主动学习中文发音),要求情节逻辑连贯、情感真实。</p><p class="ql-block"> 共性:均考查“在特定情境中精准传递信息、组织逻辑”的能力,且需避免脱离主题的无效表达。</p> <p class="ql-block">3. 文化导向:双向理解与尊重</p><p class="ql-block"> 应用文:隐含“中西方沟通礼仪差异”,如中文习惯更直接,而英文需通过委婉语气(如“gentle reminder”)体现对对方的尊重,本质上强调“跨文化沟通中的双向体谅”。</p><p class="ql-block"> 读后续写:通过秋雨从“纠正发音”到“放弃纠正”再到“主动分享文化”的转变,传递“文化身份需要主动表达,而他人的理解建立在沟通之上”的理念,呼应“文化自信与开放包容”的价值观。</p><p class="ql-block"> 共性:均超越语言层面,指向“文化理解与尊重”的深层素养,体现高考“立德树人”的命题原则。</p> <p class="ql-block">总结</p><p class="ql-block">两篇作文虽形式(应用文/记叙文)与场景不同,但内核均围绕“跨文化语境下的沟通与认同”,同时考查学生“逻辑组织、情境表达及文化素养”的综合能力,共同服务于高考英语“培养国际化人才”的考查目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