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团爽游埃及、摩洛哥(2025年2月12-14日)(结尾篇十一)马拉喀什

张乐群

<p class="ql-block">(2月12日)最后两天摩洛哥的行程安排得比较轻松,所以今天早上10点才出发。目的地是马拉喀什,从菲斯去马拉喀什路途有些远,车程要6个小时。</p> <p class="ql-block">马拉喀什位于摩洛哥西南部,坐落在摩洛哥的阿特拉斯山脚下,是世界上最大的土城。马拉喀什建立于1071-1072年,曾被称为摩洛哥城,摩洛哥的国名就是从这一称呼演变而来。菲斯城曾有摩洛哥“北方首都”之称,马拉喀什被称为有“南方珍珠”之称。198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马拉喀什的老城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摩洛哥是《一千零一夜》的发生地,这个国度被一种神秘感包携着,马拉喀什老城就是摩洛哥最具代表性的历史城区之一。它以其迷宫般的街道、繁华的集市、古老的建筑和浓郁的北非风情闻名,是体验摩洛哥传统生活的绝佳之地。</p> <p class="ql-block">马拉喀什又被称为“红城”,是这里的城墙和建筑,大量使用当地的天然建材,赭红色岩石和红土。摩尔王朝只剩下长达10公里的红包城墙,记录着旧日的荣光。但这里依旧是摩洛哥南部文化与经济的中心。我们抵达马拉喀什后已是晚餐时间,中午也没好好吃饭,大家肚子都饿了,无心再逛城了,便先去饭店解决晚餐。</p> <p class="ql-block">今晚安排当地餐,导游说吃烤鸽子,烤鸽子是当地的一道美食。就餐是在阿拉伯餐馆,服务员直接把我们带上顶层,从墙上的装饰画到饭店的摆饰,矮桌低櫈,还真有些不习惯。</p> <p class="ql-block">从顶层的窗口,能眺望远方的山脉和马拉喀什老城的红色城墙。最有趣的是能观望到居住在城墙上“居民”——摩洛哥特有的灰鹤。</p> <p class="ql-block">灰鹤的巢穴建在高塔顶上。</p> <p class="ql-block">屋顶餐厅。</p> <p class="ql-block">烤鸽子上来了,它有点像我们上海特产八宝鸭。但远远达不到八宝鸭的美味。摩洛哥的鸽子很瘦,感觉就是一层鸽皮包裹着一肚子米饭,米饭没断生,味道也挺吃不惯的。可惜期待的一顿美餐。</p> <p class="ql-block">晚餐后入住酒店,这家五星级酒店我们要住两个晚上。</p> <p class="ql-block">酒店建筑别致,呈四方体合院。正方体的建筑中,当中是个大厅,每个房间的一侧都朝向这大厅,对着大厅的能和朋友们隔空对话,真有意思。</p> <p class="ql-block">喊话:“下面有商店,去看看吗?”“去的!”</p> <p class="ql-block">(2月13日)早上10:00离开酒店,去马约尔花园。抵达时花园门口观光的队伍排得很长了,来这里参观的游客不少。因为是团队预约,所以很快就轮到我们进去了。</p> <p class="ql-block">马约尔花园是摩洛哥马拉喀什的一座著名私家花园,以其独特的蓝色建筑、丰富的植物收藏和艺术氛围而闻名。这座摩洛哥的花园建成于1923年,由第一任主人法国艺术家雅克·马约尔设计建造并命名。马约尔首次来摩洛哥写生旅行时就被这里深深吸引,随后定居于此,建造了这座绚丽的花园。</p> <p class="ql-block">花园被誉为摩洛哥最迷人、最神秘的一处,其特色在于大胆而艳丽的蓝色调。这种标志性的蓝色,被誉为“马约尔蓝”,让人过目难忘,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奇幻与浪漫的世界。</p> <p class="ql-block">马约尔花园的设计,巧妙地围绕着画家居住的别墅展开。1962年马约尔在巴黎去世,再也没能回到马拉喀什,这里也因为无人照料而变得日渐落寞,花园一度荒芜。</p> <p class="ql-block">但幸运的是,有了第二任主人——伊夫·圣·罗兰,马约尔花园才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圣罗兰先生是YSL的创始人、时尚奇人。和自己的同性伴侣皮埃尔·贝杰发现了这里,便疯狂钟情于它,在1980年花重金将它买下。后经时尚大师圣罗兰进行了拯救复兴,成为融合艺术、自然与时尚的传奇之地。圣罗兰说,马约尔花园是他取之不尽的精神源泉,是他无可替代的栖身之地所,更是他寻求灵感的秘密花园。2008年他去世后,骨灰就被撒在花园里。</p> <p class="ql-block">仙人掌园,藤蔓长廊,竹林小径和莲花池塘等景观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绝美的画卷。在明媚的阳光衬托下,显得更美,我们尽兴地拍照。</p> <p class="ql-block">  巨大的绿植,青翠的竹影,全部被高饱和度的蓝色和热情艳丽的明黄色包围着,还有那些红、黄、橙、蓝色的阿拉伯大花盆,铺排在阳光里。听说这种蓝色是其他地方找不到的,这种独特的蓝颜色,是从撒哈拉沙漠的植物里提炼出来的。</p> <p class="ql-block">午餐后,参观巴伊亚王宫,巴伊亚王宫是摩洛哥马拉喀什19世纪的宫殿,以其精美的摩洛哥传统建筑风格和奢华装饰而闻名。它的名字“Bahia”在阿拉伯语中意为“辉煌”,象征着这座宫殿的壮丽与精致。</p> <p class="ql-block">巴伊亚王宫由摩洛哥苏丹的大维齐尔(首相)于(1866-1867年)开始建造,后来由其子阿布·艾哈迈德扩建。 这是一座私人宫殿,用于安置他的4位妻子和24位妾室,展现了当时摩洛哥权贵阶层的奢华生活。20世纪初,法国殖民者曾将这里用作总督府。</p> <p class="ql-block">王宫拥有150多个房间,包括豪华庭院、花园、喷泉。 其中有大庭院、小庭院、后宫和苏丹大厅。 </p> <p class="ql-block">马赛克精美的几何图案瓷砖铺满墙壁和地板。</p> <p class="ql-block">王宫顶部天板和门窗采用精致的雕花雪松木。 墙壁上布满繁复的阿拉伯式花纹。</p> <p class="ql-block">庭院中设有多个喷泉,象征伊斯兰天堂花园。</p> <p class="ql-block">巴伊亚王宫不像马约尔花园那样拥挤,但同样充满魅力,是马拉喀什必访的历史遗迹。</p> <p class="ql-block">后宫正在修缮,这里曾是24位妾室的居住地。</p> <p class="ql-block">离开了巴伊亚皇宫,我们顺势接地气地逛一下老城,去马拉喀什当地有名的库图比亚清真寺。</p> <p class="ql-block">库图比亚清真寺是马拉喀什最著名的清真寺,也是城市的象征。它高耸的宣礼塔在阳光下闪耀,成为老城区的天际线核心。这座12世纪的建筑不仅是宗教圣地,更是摩洛哥伊斯兰建筑艺术的杰作。</p> <p class="ql-block">清真寺的宣礼塔的高度77米(马拉喀什最高建筑,法律规定城区建筑不得超越它)。 四方形塔楼,顶部有3个镀金铜球(象征伊斯兰三美德:信仰、希望、慈善)。外立面装饰镂空窗、几何图案瓷砖和阿拉伯书法。始建于1147年(阿尔摩哈德王朝时期),由苏丹雅库布·曼苏尔下令修建,最终于1199年完工。</p> <p class="ql-block">非穆斯林不能入内。我们只是在外围观赏。</p> <p class="ql-block">最后移步到紧临库图比亚清真寺的德吉玛广场(不眠广场)。</p> <p class="ql-block">德吉玛广场是摩洛哥马拉喀什的核心地标,也是全球唯一仍在使用的世界文化遗产广场,拥有近千年历史。它不仅是城市的心脏,更是北非最富生命力的文化舞台。广场历史可追溯至11世纪,最初用作军事阅兵或公共集会地,后演变为市集与表演中心。</p> <p class="ql-block">广场白天是街头艺术的大舞台,有舞蛇人、耍猴者、驯鹰师、柏柏尔乐师、说书人、占卜师轮番登场,重现中世纪市集风貌。广场周边小巷是集市,售卖摩洛哥皮革鞋、彩绘陶器、香料、地毯等。 听导游介绍,夜晚广场上更是热闹,美食与狂欢是一大亮点。</p> <p class="ql-block">走完了今天的景点,我们也开始了这次行程的最后的一顿晚餐。明天将离开摩洛哥回上海了。</p> <p class="ql-block">回到酒店,大家坐在泳池边休息,回味着这次行程的精彩点滴。</p> <p class="ql-block">(2月14日)今天下午的航班,上午10点出发,导游安排逛一下马纳拉橄榄园,在摩洛哥人心中,它是与马约尔花园齐名的马拉喀什的著名地标。马纳拉橄榄园的出名是这里有一汪辽阔的蓄水池。蓄水池是摩洛哥最著名的水利设施,马内拉的蓄水池引入的是附近大河特拉斯山上融化的雪水。2016年,世界气候大会在摩洛哥的马拉喀什举行,其会徽就是以这蓄水池建筑做为标记。蓄水池长500米宽300米,池边有一座两层的方形楼台。这里还是当年为渡海作战而操练水师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两侧是茂密橄榄林。</p> <p class="ql-block">午餐后,导游把我们送往摩洛哥机场,乘法航在巴黎戴高乐机场转机回上海,结束我们15天的埃及、摩洛哥游。</p> <p class="ql-block">再见了北非!回家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