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水汹汹,人心拳拳——军民在榕江抗洪中再次铭刻的中国魂

极处本然

<p class="ql-block">极处本然</p><p class="ql-block">2025-7-5安徽</p><p class="ql-block">灾难在洪涛奔腾的那一刻降下考验,将无数生命悬挂于悬崖边缘。可也正是在这样千钧一发的时刻,我们的解放军武警战士、消防队员、来自全国各地的民间救援队和志愿者们,他们以血肉与意志筑起不倒的堤坝。那被风雨浸透的迷彩绿,在浊浪之间如磐石屹立;被泥浆糊满的橙黄身影,是沉沉暗夜里破浪的灯火。当精疲力竭的战士被热心的民众拥着递水、颤抖的手喂去一碗热粥;当孩子踮脚给官兵擦去脸上的泥点,小小手中紧握着要送出去的鸡蛋——我们凝噎失声,滚烫的泪水不断涌出。这哪里仅仅是救援?这是血脉间深沉的回响,是军民心魂交融的最美诗篇,足以让所有注视者胸膛发热、眼眶湿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每一次大地震颤,每一次狂浪咆哮,都在重演一幅古老又崭新的画面:灾难撕裂了什么,人性就在缝隙中奋力缝补;狂澜要冲散什么,众志便在此刻牢牢扭结。这股向心力早已植入文明的密码——“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仁德基因;从大禹治水传说中流传至今的集体韧性。每一次,当子弟兵双手托举颤巍的老人,当志愿者的手臂传递着物资链条,我们拾起的,正是贯穿五千年民族脊梁的“守望相助”的永恒火炬。这不仅仅是应时的“救援”,而是民族精神在特定时空下点燃其灼目光芒,以血肉之躯写就的文明之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这个万物可互通的数字纪元,一则则洪流中的故事通过无形信号腾跃、穿透国界——士兵以绳索连成“人桥”的瞬间被亿万人指尖传播;废墟里递来水和面包的画面被译成异国语言。它们不只为世界展演一幕英雄剧,而是悄然瓦解着偏见与藩篱:灾难之前,所有语言都在诠释同一个价值——“生命至上”,当人民子弟兵纵身跳入洪流时,所有肤色的心都在震颤。这10秒视频的分量,胜过千言万语的鸿篇,是跨越地域的精神共振,更是书写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最磅礴底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洪峰终将向大海退去,但每一滴浸透迷彩与橙衣的汗水,每一个由普通百姓伸出却托举起生命的手,都凝结为民族魂魄深处不灭的星火。</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有如此人心作舟,我们何惧洪水滔天?有万千肩膀担道,我们总能重建春山。军民同心之爱化作无形砖石,铺成了灾后家园的根基,也将化作风雨之后天边最绚烂的彩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