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今天整理旧物时,我无意中翻到了一张褪色的毕业合影,泛黄的老照片里藏着我在湖南教育学院求学的青春印迹。四季更迭,年轮流转,一晃四十年过去了。在 1 982年秋,我从益阳师专毕业后被分配到了兰溪五中工作 ,尽管领导和同行老师觉得我能胜任自己的本职工作,但求学的渴望从未熄灭,终于在1985年秋,我站到了湖南教育学院的门口。每当暮色漫过窗棂,岳麓山下那片红砖瓦的校园总在记忆里清晰如昨。</p> <p class="ql-block">1985年9月,背起行囊 我来到了 湖南教育学院,开始了两年的继续教育,尚不知这两年时光会成为生命里永不褪色的光,将求知的热望与同窗的情谊,都烙进了往后漫长的人生里。</p> <p class="ql-block">湖南教育学院位于钟灵毓秀的岳麓山下,比邻中南工大(以前称中南矿业学院),是当时顺应时代而建的一所成人教育学院。学院从1980年开始本科招生,为中学甚至有些中专和大学培养了大批合格的师资。因其培养在职教育的使命已完成,在2001年,湖南教育学院被改为了树达学院,2024年又转改成了长沙工业学院。</p> <p class="ql-block">那时,外国人在中国比较稀少,所以,如果见到外国人在中国,人们很好奇,并称他们为”老外“。然而,在湖南教育学院的校园里,却有几位外教的身影。他们的到来,为校园注入了别样的活力和国际化气息。我们与外教的每次交流及上他们的每一堂课,都像是打开了一扇通往世界的窗,让我们得以领略到不同的文化,思维和语言魅力。我们班几位热情大方的同学如陈藜,廖建军,余亚平,楚立亚,罗西,屈虹,张小立等与外教的关系更融洽,处成了朋友,经常一起参加活动,那是校园里一道中西文化融洽的亮丽的风景。</p> <p class="ql-block">在所有的外教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教阅读的Rebecca 老师。她当年是以在校大学生的身份来中国作交流,她一边教课,一边旅游。她这么年轻的一个女孩竟然敢一个人到国外来闯荡,我们觉得她太cool了!她很fashion,戴着一对大耳环,穿着休闲衫配一条大管裤,乐呵呵地给我们讲美国的现状,历史,文学,我们如沐春风,受益匪浅。几年前,在美国的杨根培同学还联系到了她,并了解到:从2003年起,Rebecca就担任了纽约大学历史系和东亚系教授,中国问题专家,清华大学特聘教授。</p> <p class="ql-block">同样来自美国的Mogen先生也让我记忆深刻,他风趣幽默,又open,有时他就盘起双腿坐到了讲台上,这对我们来说多不可思义! 英籍教师Catherine上课时严谨,严肃,偶尔会微微一笑。她即保持着令人敬畏的距离感,又散发着令人难以抗拒的知性魅力。一对英国夫妻Mr and Mrs Smith在第二学年来到我们学院的,他们年近70,但精神矍铄,很有亲和力。我当年写的毕业论文“On Wuthering Heights论呼啸山庄”,得到了史密斯夫妇的高度评价。这些外教都有良好的专业素质,极大地拓宽了我们的眼界,让同学们对英语学习有了更深层的理解,也让我们的口语和听力上了一个台阶,为大家重返回工作岗位作了更好的准备。</p> <p class="ql-block">而学院里的教授们,同样令人肃能起敬。他们学识渊博,治学严谨,在专业领域有着深厚的造诣。 我们同学聚会时常谈起的精读老师——欧阳老师,他个子不高,身材壮实,眼睛炯炯有神,他知识功底深厚,他的每一次答疑解惑,都是点亮我们前行的明灯。我们常谈起的还有可亲可敬的语法课老师——徐立吾教授,他独立门派,自编了一本全英文的语法书,他就以此为教材给我们诠释英语语法,他的每一堂课,都是知识的盛宴。他以扎实的专业素养和独特的教学魅力,引领我们在语法知识的海洋中遨游。我受他的影响最大,回益阳后,主编了一本《英语实用英语语法》,销到了本省市,受到学生的青睐。</p> <p class="ql-block">在教育学院,不仅提供了我英语素养,语文水平也得到了提高。语文老师周老师,中等身材,优雅大方,教学严谨,对学员要求高。上课时,她像要求语文专业的学员一样,要求我们作听课笔记,还要求我们一周一篇的自命题小作文。老师作文的评分标准是10分为满分,我居然还有两篇作文被评为优质作文,打了9分。一篇写的关于学雷锋的“赞傻子精神”,另一篇是一年春天,我偶然到校园外的一个郊外散步,看到春意盎然,就写了一篇“春颂”,这两篇文章我一直保留着,算是我的一个成果证明。</p> <p class="ql-block">我很珍惜来这里学习的这个机会。每天,我在知识的海洋如饥似渴地吮吸知识的甘露,英语小说成为了我的一顿顿精神大餐。我现在还记得,我读过的英语小说有:《Sister Carie嘉丽妹妹》,《Jane Eyre简爱》《The Return of Town《还乡》,《Red and Black红与黑》,《Pretty Friebds俊友》,《Jane Eyre 简爱》等,我几乎把学院英语阅览室的英语小说全部看完了,我的词汇量就是在阅读这些英语小说时快速增加的。每一次阅读,我总是含音咀华,回味无穷。</p> <p class="ql-block">我除了爱阅读,我还爱好体育,擅长跑步。我跟同寝室里的陈藜天天早起晨练,沿着教育学院延伸到中南大学的林荫大道,往返3公里左右,不管天晴下雨,一直坚持着,直到有一天早上一个趔趄,我摔到了膝盖,休息了一个星期。伤愈后我还是继续跑步,我做事还真有股韧劲,也受益于此。不久,教育学院举行全校运动会,我一口气报名参加1500米长跑4*100,4*400时,同学们还难以置信,那时我个头不高,体重只有80多斤,都没想到我会在运动会上大显身手,连夺3个冠军。我的表现赢得了外教Mogen的称赞,他竖起大拇指,用蹩脚的中文对我说说:“李祝英,你真棒!” </p> <p class="ql-block">四十载风雨兼程,有人扎根讲台桃李满天下,有人走出校园在新领域开疆拓土。岁月染白了鬓角,却冲淡不了岳麓山下结下的情谊。如今站在人生的秋天回望,湖南教育学院不仅是求学的殿堂,更是青春的圣地。感谢命运让我们相遇,这份刻进生命的同窗情,永远是照亮前行的月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