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喜欢欧洲,因为能看到和亚洲完全不同的文化 。到了欧洲 ,感受最深的当属无国界的开放感,乘坐公共交通,你可以一天之内跑几个国家 ,畅通无阻。比如此行就游走了荷兰,比利时和法国。</p><p class="ql-block">在欧洲乘坐铁路游走,很是惬意。发现虽然有人看手机,但是拿着厚厚书本阅读的人也不少,虽然不能说书的厚度代表不了文化程度 ,但我还是十分佩服读书的人,特别是读厚书的人。他们手中的书还都制作精美,价格也很贵。看他们的书店 你会感到书写者受到了充分的尊重。</p> <p class="ql-block">第一站是荷兰的埃因霍温。这个荷兰第三大城市,是荷兰科学技术的发源地和创新地。大学,菲利普公司都是城市骄傲的名片。而梵阿贝美术馆则是城市文化的顶峰。参观时被荷兰人对艺术的看重所感动。作品虽然没有世界级名画,但是却记录了荷兰艺术发展的轨迹,很多作品极具代表性。其中一个房间里的作品 ,画的都是线条粗硬的平民。馆里负责解说的大娘说,这是荷兰一位女性画家的作品。在所有绘画都以美化为目的的年代,这位女性勇于挑战传统,把普通民众做为画作的题材,开拓了荷兰绘画写实的先河。</p> <p class="ql-block">和这位大娘攀谈,纯属偶然。当我用手机对着名牌拍照,微信翻译时 ,特意捂嘴以防气息或哈气伤到作品。或许看我有点儿可疑,红衣的荷兰大娘居然上前对我说,作品是不能碰的。我马上点头说我知道。然后她豁然开朗地说,所以你捂嘴了。我笑笑又说:我是为翻译才靠近的。她恍然大悟, 马上主动为我当起了讲解员。这件事告诉我,如果你不说出来 没有人知道你想干什么。坦率交流可以避免很多猜疑。</p><p class="ql-block">阿贝美术馆的电梯很是有趣 。升降是带唱歌的。从下到上是男低音 ,歌曲也是从低到高 ,同样从上到下是女声,还是从高到低。感慨于设计者的幽默,笑得像个顽童。电梯会唱歌也是讲解员大娘告诉我的。这也算是交流的成果吧。</p> <p class="ql-block">埃因霍温还有一条小河绕城流淌 河边柳树低垂,树木苍翠,漫步时还能看到解说牌,学习历史。有烟厂好像还有火柴厂,都曾经建在河两侧。边走边看边和友人一起照相。也许是因为听到了中国话,一名绿衣大娘停下,看着我们喊谢谢,很好之类的中文。她似乎对中国人情有独钟,在斯洛伐克呆过三年。遗憾的是她听不懂我的语言,我更不懂荷兰语,只是看着她笑,表现出想听的意愿。这就让她十分高兴。最后还非和我合个影才肯离去。都说他乡遇故知 ,没想到我在荷兰却遇到了中国粉。</p> <p class="ql-block">埃因霍温很适合漫步,由于天黑得晚,大多数人八九点了还在外面流连。露天咖啡总是人满为患,酒吧就更不用说了。从镇上的主教堂出来,有一条很美的路,以为走进了商店街,却是进入了酒吧一条街。一路上各种旗帜飘扬,店家看板幽默有趣,都是那种画不惊人死不休的风格,也有美丽花朵点缀,热闹不失优雅,横看竖看都是风景。因为第二天就要离开,决定临走之前再去溜达溜达。没想到居然看到满街都是人在喝酒聊天。年轻人居多,几乎都带着耳机,小街的中段还有一个类似舞台的音响设备,还有DJ在放送着音乐。原来当地人在玩儿一种叫无声音乐缤果的游戏。突然大家好像听到某种指令似的,都跑到路中心排队 ,还一个挨着一个坐在地上,一起大声唱同一首歌,当然手也是在空中挥舞着的,瞬间,小街变成了欢乐的海洋。</p><p class="ql-block">当地人喝酒聊天做游戏,很是单纯。酒那是干喝啊。吃东西的很少,多数就是为了喝酒唱歌或者跳舞,当街跳舞真的很惬意。谁都可以随意来上一段儿 ,不尴尬也不需要讲排场,尽兴就好。</p> <p class="ql-block">离开荷兰第三大城市的埃因霍温,就去了马斯垂克。这个历史悠久的小城魅力爆棚。有进入世界排行榜的最美书店,还有守护了小城几个世纪的地狱之门。最美书店是用一座老教堂改成的 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原有的风貌。一进去就被震撼到了 ,高而闊的穹顶在眼前画起均一弧线,虽然是坚硬的建筑石材,但却一点都不沉重,相反给人以适度的舒展感,层层书架 又给室内增添了纵深感 整齐的美就像是书架还有书与建筑跳起大型健美操 。书籍的排列以及选书都极具美感,即使不懂语言的人也能凭着感觉领略书店的独特风情。</p> <p class="ql-block">马斯垂克的地狱之门极具时代沧桑,据说是当年因为黑死病泛滥,为了防止感染,就要把患者和健康人隔离。当时就是以这个大门为界。因为感染了就意味着进隔离区,甚至意味着死亡,故这扇门被誉为地狱之门。人类和传染病的格斗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借古思今,不免唏嘘。如今的地狱之门已经摆脱了往日的阴影,变成了旅游者的打卡地,厚重的城墙,小巧的门窗,配以绿树的苍翠,还有几只玫瑰花朵的点缀,怎么看都是风景。</p> <p class="ql-block">马斯垂克的市政厅,古老而庄严。到达的时候都快五点了。斗胆问英俊的门卫是否可以参观,他说完全可以,一进去就掉入了几百年前的艺术空间。楼梯画着优美的线条,屋顶的装饰画色彩华美,人物栩栩如生。大楼最美的地方向游客开放,周边都是办公的地方。因为过于惊艳,就问英俊的看门人,是否可以照相,他笑着说可以,还说可以帮忙照相。于是开始狂按快门.期间有办公人员路过,人家不但没有嫌弃,反而和游客打招呼, 这可是市政厅啊。或许路过的就是市长呢。突发奇想,也有点得寸进尺地问门卫小伙子,能不能与他合影?结果被礼貌的拒绝了,甚至他还略显羞涩。我却笑个不停。人生第一次主动提出要和一位陌生男性合影,居然被当面拒绝了。不由感叹人家毕竟是在工作,自律守规矩的人真的很美好。</p> <p class="ql-block">蓝瓷是荷兰的国宝。小镇代尔夫特是蓝瓷的故乡。这里曾经是从中国进口青花瓷的口岸,也催生出青花瓷与荷兰特色并存的蓝瓷。因为蓝瓷的名贵,小城很是富庶,处处都是历史轨迹,教堂巍峨华美,每一座都是地标。小河贯穿城区,风车位于城外。市中心的广场繁华热闹,择一间咖啡,品尝当地特色茶饮,进一家小店,挑选眼花缭乱的蓝瓷制品。最后前往蓝瓷博物馆朝圣。代尔夫特小镇内涵深邃,美不胜收。</p> <p class="ql-block">格罗宁根,是荷兰第五大城。古老 建筑的厚重,与现代楼宇的摩登兼备。传统美德与现代理念结合,形成了独特的城市理念。因友人盛情,得以对格林宁哥 ,对荷兰有了一点深刻了解。居然大学不鼓励老师加班,下班时间很早,周末鼓励在家休息,每天要骑自行车上下班。家里有车也基本只有远程才用。自来水可以直接饮用。物价贵,工资高。即使办公室的事务工作也可以选择每周几天坐班,几天在宅工作。等等处处体现着人性化。福利也很好。</p><p class="ql-block">在老城区中心有一座很摩登的现代建筑极具存在感。那里不是商务设施,却是一座免费为市民提供的阅读休息场。里面宽敞明亮,到处都是可以就就地阅读的席位,自然光充足,节电省能。书架都是开放式的,摆放着各种各样的书籍,虽然不懂,看着也十分愉悦,偶然一撇,居然看到荷兰语版的日本漫画。由此可见文化的包容,吸收与借鉴应该是一个民族活力创新的源泉。</p> <p class="ql-block">楼顶还有一个免费的展望台,眼前是古城宁静的风景,抬头就能看见一座典雅的钟楼。不远处才是旧市政广场。最好的位置留给了市民。整个老城就是一座露天博物馆。漫步期间很是惬意。无意中看到好几家二手服装店。过去被扔掉的旧服装,如今在环保理念下都被当成了宝贝。而六七十年代的设计尤其让年轻人感到新鲜 ,和新服装店相比,价格也十分亲民。不火才怪呢。</p><p class="ql-block">格罗宁根大学距离市区不远。走进去会被浓郁的学术氛围 ,自然丰富的环境所感染 。面对欧洲最古老大学之一 ,看到校园教学楼中多位诺奖获得者的雕像 ,崇敬油然而生。大学的教学楼也设计得非常荷兰。简洁的线条把美演绎到极致 ,干净利落极简的风格让人想起了工匠的用心。荷兰的建筑色彩丰富不俗,吸取古典与现代的精华,犹如巴洛克式奢华后的返璞归真。</p> <p class="ql-block">在友人的特殊安排下,和友人一家还去了欣德洛彭(hindelooper)。这个小城美得犹如童话,还进入了30个最美欧洲小城排行榜,要不是朋友带领,不仅不知道,甚至还会错过。不得不说有朋友真好。欣德洛彭曾经是古老贸易港口,因此得以富甲一方。村子不大,大约八百多人口。几乎保留了古老的原始风貌。一家小小的博物馆,让当地习俗传统得到了最佳保护和弘扬。村子里的小房子整齐小巧,尖尖的屋顶,独特的装饰,还有无处不在的绿植鲜花。小桥流水无处不妖娆,童话般的世界中有热情的咖啡店,还有很多工艺店礼品店,朋友说只要门口挂着旗帜就都可以进入参观。阳光明媚,随意择一角落座,就好像可以呆到地老天荒。小村里还有运河,常有船只穿梭路过。在一入海口,得以目睹传承至今的古老收费习俗。从运河去大海,需要过一道运河闸门。一旦有船只要通过,就要有人手动开闸。就像要过路就必须呈上买路钱一样,开闸是要收费的。缴费的方式很有趣也很荷兰,收费人拿着一根钓鱼竿,钓鱼竿上拴着的不是鱼钩,而是一只漂亮的荷兰木鞋。开闸人把木鞋垂放到船上人手可及的地方,船上人就往木鞋里放上五欧元 。开闸人收杆,拿到钱后迅速跑去开闸。随着齿轮的滚动,闸门徐徐开启,船只驶向大海。有欢乐有笑声,也有喝彩的,太平盛世,一片祥和。得以目睹如此贵重的一幕 了解了古老的习俗,真是幸运。在小镇,还第一次品尝了荷兰特色炸鳕鱼,参观了荷兰王妃到访过的木制手工艺作坊。小村宁静祥和,令人喜爱有加,久久难忘。</p> <p class="ql-block">最后要说说萊顿这所著名的大学城。萊顿大学是荷兰最早的大学,久负盛名。欧洲最早的植物园就在这里,至今对外开放。爱因斯坦曾经在此任教。开放式校园既古老也极具现代气息。仅仅是植物园附近的校门海报,就让人感受到自由的学术氛围。一张女学生的照片令人充满好奇与敬意。她把自己放进相框,是自由研究也是诉求。来这里不为观光,只想朝圣。后来知道,这里居然还有一个日本博物馆,记录了荷兰著名伯爵和日本的交际史,也是日本与荷兰关系的缩影。很遗憾要进门的时候,售票员说马上就要闭馆了,所以只好割爱。在欧洲下班时间早,不能随意延迟,休日店铺也很少工作。这一点体现了对职员个体的尊重。工作的时候就好好工作,下班就好好经营自己的私生活。这种生活态度,看上去似有不便,但是却让人有张有驰,思维活跃。与之相比,日本工作时间很长,特别是商业设施休日也要对外营业。但是效率并不算高。或许欧美的张弛有度,也是很多技术创新都来自欧美的原因之一吧。</p> <p class="ql-block">荷兰数日,感慨良多。他们对传统的尊重,对环保的重视都落实到日常。到处都是骑自行车的人,虽然物价贵工资也高 ,却很少看到流浪者 。人人脸上带着满足的笑容,对人友善,乐于助人。不过这不是我说的,而是当地的国人留学生的感言。而我虽然短短数日,也略有体会。郁金香是荷兰的符号,而对人友善才是荷兰最值得骄傲的财产!</p><p class="ql-block">图片:铁龙&秀萍</p><p class="ql-block">记录于归途,完成于7月5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