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游击队纪念馆

靓靓

<p class="ql-block">  “爬上飞快的火车,像骑上奔驰的骏马。车站和铁道线上,是我们杀敌的好战场。”一曲脍炙人口的《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勾勒出许多人对铁道游击队打击日寇的记忆。在中国的抗战历史中,铁道游击队是最为国人所熟知的形象之一。在历史上,我军并没有铁道游击队这个番号。所谓铁道游击队就是抗战时期八路军第115师的鲁南铁道大队,是在党的领导下,于1939年在枣庄成立的一支人民抗日武装。他们以临城(今薛城)为中心,挥戈于百里铁道线上,战斗于万顷微山湖中,劫军列、打洋行、扒铁路、炸桥梁,与日伪军展开殊死搏斗。在鲁南这块红色热土上演绎了抗日战争史上传奇而壮丽的篇章,成为抗日游击战争的标志性符号,被誉为“坚持在敌占区工作的武工队、游击队的一面旗帜”,是插入敌人心脏的“怀中利剑,袖中匕首”,为争取全民族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不朽功勋。为了瞻仰英雄,缅怀历史,我驱车来到了位于山东枣庄临山山麓的铁道游击队纪念馆。</p><p class="ql-block"> 铁道游击队是枣庄最红的资源、最美的传奇、最亮的名片。铁道游击队纪念馆由中国建筑设计院崔愷院士采用“山馆融合、碑馆合一”空间布局方式规划设计,铁道游击队纪念馆仿若一列火车从山中“呼啸而出”。展陈面积约6000平方米,包含序厅、火车主题厅、主要事迹厅、胜利大厅、尾厅等十个部分。由抗战烽火燃鲁南、初露锋芒显身手、铁道飞虎出奇兵、凝聚力量同抗日、沙沟受降载史册、红色基因代代传6大部分组成。展馆中央是一辆长达54米的民国时期的火车头。穿过火车车厢,可以通过车厢内的投影设备,重温铁道游击队在列车上打斗的场景。通过飞车夺枪、袭击洋行、智打票车等画面,讲述铁道游击队一系列经典战斗和护送干部、护送黄金的精彩故事。全面展示以鲁南铁道大队为代表的山东鲁南军民,在党的领导下,用生命热血抗击日本侵略者、捍卫民族尊严的传奇历史,展现了先辈们舍身救国、前仆后继大无畏的革命英雄气概,教育和引导人民接续传承铁道游击队“赤诚报国、不怕牺牲,机智灵活、勇于亮剑”的红色基因。</p><p class="ql-block"> 来到枣庄临山山麓,远远便看见高耸的铁道游击队纪念碑,碑高33米,游击队战士持枪冲杀的铸铜人物塑像,屹立于纪念碑顶端;底座正面镌刻碑文,两侧为花岗岩浮雕,再现了游击队员英勇杀敌的场面;碑前及两侧八级台阶,代表了8年抗日战争,碑体正面为竖起路轨的造型,体现了游击队员们活跃在铁路线上浴血奋战;50根道木象征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碑体中央镶嵌原国家主席杨尚昆亲笔题写的“铁道游击队纪念碑”八个金箔贴面大字。纪念碑两侧的将军碑廊共有23块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军为铁道游击队题写的碑文。纪念碑东边150 米处有纪念大队长刘金山、副大队长王志胜的“双雄墓”。这些都是纪念铁道游击队英雄事迹的重要载体,是对那段英勇抗日历史的物证纪念,让后人永远铭记英雄们的奉献牺牲,让他们的事迹永远被镌刻在历史长河之中而不被遗忘。</p><p class="ql-block"> 在刘知侠的小说《铁道游击队》中,“刘洪”的名字是由洪振海和刘金山两位英雄的名字结合而成的。尽管“铁道游击队”这个名称并没有真实存在过,但它的核心人物和事迹都是真实的历史。其原型是枣庄的铁道队,专门从事破坏敌人铁路运输、打击日伪交通线的工作,逐步形成了一个更加强大的鲁南铁道大队,洪振海是这个大队的首任队长。洪振海是山东滕县人。他从小便与伙伴们在铁路旁捡拾煤渣,学会了爬火车、扒煤炭。1938年,枣庄被日军占領。洪振海经中共地下党员王福根介绍,加入了抗日义勇队。他在枣庄火车站附近的陈庄,建立了一个秘密情报站,秘密搜集敌方动向、军力调动等情报。1940年,鲁南人民抗日义勇队改编为八路军苏鲁支队,决定成立铁道游击队,专门打击日军的铁路运输线,洪振海被任命为队长。为弥补军队物资和武器的短缺,洪振海经过周密侦查,带领队员成功劫取了一列敌军的物资列车。此次行动不仅为铁道游击队带来了大量武器和物资,更使得队伍一炮打响,声名远扬。1941年 12月,鲁南铁道队在微山湖黄埠庄被日伪军包围。突围战斗中,洪振海为了掩护队员们突围不幸中弹牺牲,年仅31岁。为纪念这位英雄,鲁南军区政治部追认洪振海为正式共产党员。洪振海牺牲后,铁道队群龙无首,战士们决定用当地民俗“豆选”的方式选出新队长,在每个候选人身后摆放一个大碗,战士们将手中的豆子放入不同候选人的碗中。加入铁道队仅一年多的刘金山当选为新任大队长。1941年夏,日军为了剿灭铁道游击队,派出少佐高岗加强对铁道游击队的打压。在夜色掩护下,刘金山等人潜入敌营,成功击毙高岗。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在望,刘金山率领铁道大队精确设伏,击败了试图撤退的日军。抗战胜利后,铁道游击队完成了他们的使命。1946年起,刘金山带领队员们参与了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重大战役。新中国成立后,曾先后担任南通军分区、苏州军分区司令。1999年,刘金山以九十岁高龄在苏州辞世。</p><p class="ql-block"> 《铁道游击队》中的政委李正,原型包括杜季伟、文立正、杨广立、赵若华、张鸿仪和郑惕等多位真实的政委。1940年初,根据抗日作战的需要,八路军苏鲁支队决定在枣庄周边地区建立鲁南军区铁道大队。根据上级命令,杜季伟担任第一任政委。杜季伟是山东苍山人,日军侵占山东后,时年27岁的他加入抗日游击队,反抗日军暴行。铁道游击队建立后,成员主要来源于铁路工人、小摊贩、矿工、农民、黄包车夫等各个阶层,他们长期受日本侵略者和资本家双重压迫,具有强烈的革命斗争意识,在他们身上闪耀着行侠仗义、不怕牺牲的高尚品质。但另一方面,在参加游击队之前,由于他们没有受到较好的文化教育,长期混迹于铁道沿线,过着“绿林好汉”式的生活,因此也养成了自由散漫、赌博酗酒的不良习气。经过杜季伟的耐心教育,队伍的精神风貌和纪律有了很大提升。在洪振海和他的带领下,他们爬火车,截军火,夺物资,杀汉奸,搞情报,让日军闻风丧胆,被日军称为“飞虎队”。他调离铁道游击队后担任枣庄工委书记。解放战争中,历任鲁南军区特务团副政委、凫山县委书记、鲁南军区二七一团政委、鲁中南尼山军分区政治部主任等职务,参加了鲁南战役等重大军事行动。新中国成立后,他历任微山湖湖区剿匪指挥部副政委、解放军炮兵十二师副政委、炮五师政委、济南军区炮兵副政委等职。1955 年他被授予开国大校军街。1983年8月,杜季伟在济南因病去世。李正的另一个原型是文立正。1938年5月,文立正任鲁南民众抗敌自卫军政训处副处长,与国民党地方游击队邵剑秋等部建立统一战线组织,创办抗日青年训练班,培养骨干,发展党员,改造旧军队,开展游击战。1940年1月,邵剑秋部被改编为八路军 115师运河支队,文立正任支队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1943年,文立正任鲁南军区独立支队代理政委兼铁道游击队政委。他不仅骁勇善战,还在前线教战士们读书写字,传播党的思想。他走到哪里,就把党的声音带到哪里,深得干部、战士和人民群众的拥护,大家亲切地称他“文老师”。1945年2月22日,因叛徒告密,文立正在临城县检查工作时遭伪军袭击,壮烈牺牲,时年34岁。1945年底铁道游击队整编后两个连调入鲁南铁路工委,剩余一个连调入华野鲁南军区特务团,鲁南铁道大队番号就此撒销。</p><p class="ql-block"> 铁道游击队是抗战时期活跃在山东鲁南地区的抗日武装,它因为刘知侠的小说《铁道游击队》而广为人知。铁道游击队以津浦铁路为中心,创造性地开展铁路破袭战,成为敌后游击战的典范。初期铁道游击队只有7人,后来发展到300 余人,被老百姓称为“飞虎队”。1941年铁道游击队突袭临城站,缴获轻机枪 12挺,步枪 200余支。1942年,日军组织 3000人围剩,铁道游击队化整为零,利用芦苇荡周旋40天,击毙鬼子200多人后成功转移。铁道游击队累计破坏铁轨 500 余次,致鬼子军列脱轨 42次。铁道游击队成功开辟“移动根据地”,控制了津浦铁路鲁南段70%的运力,保障了延安与华东的交通线。铁道游击队创新“非对称作战”模式,被刘 少奇评价为“一个小队胜过正规军一个团”。铁道游击队战史上最值得称道的是鲁南沙沟受降。1945 年12月1日的鲁南沙沟受降,是抗日战争中极具特殊性的历史事件。日军独立步兵394大队等以及铁道警备队共1427人,在被八路军鲁南军区部队以及铁道游击队包围19天后,最终向这支地方武装缴械投降。此战不仅是日军唯一一次成建制向八路军投降的案例,更创造了“游击武装受降正规日军”的战争奇观。日本天皇宣布投降后,盘踞在津浦铁路沙沟站(在今山东枣庄薛城区)的日军拒不向八路军投降,企图沿铁路南撤向国民党军移交武器。鲁南军区政委王麓水率部切断铁路,将日军铁甲列车及附属部队围困在沙沟车站。此时日军仍装备4门 105m 榴弹炮、8辆装甲车,而八路军仅有土炮和缴获的轻武器,形成“轻步兵围困重装甲”的奇特对峙。铁道游击队连续炸毁南北铁轨3.2公里,日军维修队遭地雷伏击。发动群众坚壁清野,日寇被迫杀战马充饥。终于迫使日军向八路军投降,在沙沟站扳道房举行了受降仪式,日军大队长渡边广太郎的指挥刀被当场折断刀尖,象征武力终结。铁道游击队沙沟受降,共有日军铁甲列军大队、日军警备大队、日军铁路警察和矿警、日军铁道青年队第6大队1000余人,其他人员 500 余人向铁道游击队投降,铸就了抗战受降史上的英雄传奇。这次受降共缴获山炮2门、重机枪8挺、轻机枪 130多挺、手枪数十箱、步枪 1400余支、子弹百余箱,其他物资及武器无数。沙沟受降有着重要意义,从军事价值看,缴获的105mm榴弹炮组建了山东野战军首支重炮连,在莱芜战役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从法理上来说,它为中共争取津浦铁路的控制权提供了依据;从国际影响来说,美联社就报道称“中共游击队完成了不可能的任务”,促使盟军重新评估中共的抗战地位。</p><p class="ql-block"> 铁道游击队依靠群众,开展游击战术,与日本侵略者展开浴血奋战,奏响了民族救亡的最强音。他们截军列、打洋行、扒火车、炸桥梁,打得日伪军魂飞胆丧,使鲁南抗日根据地得以不断巩固和扩展。他们开辟了华中、山东赴延安的通道,在枪林弹雨、风险万千的情势下,护送刘 少奇、陈 毅、罗 荣桓、肖 华等首长和千余名指战员安全过境到达延安。风雨历险、历时七年,他们始终站在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最前线,具有传奇般色彩的英雄们创造了惊天地、泣鬼神的业绩。昔日经历烽火的津浦铁路,如今已变身为京沪铁路的重要干线和区域经济交流的关键通道。但人们的心里依然装着87年前在微山湖畔、铁道沿线,爬火车、炸桥梁、截物资,展开顽强英勇的游击战,反抗侵略者的人民英雄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