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六月底的赛里木湖,是自然与生态共舞的杰作——短暂而珍稀的花粉海余韵、撞色浓烈的花甸、澄澈永恒的“赛湖蓝”,共同构成一幅用生命力绘制的西域盛夏长卷。再次造访,不仅为视觉盛宴,更是一场对生态智慧的致敬。</h1><h1> 早上,我们的大巴从精河出发驶向大家向往的赛里木湖。</h1><h1> 一路上蓝天白云,景观不错。可惜车子太高,我们无法将车窗的玻璃擦干净,照片不够清晰。 </h1> <h1> 路上看到了不少的风车。这种荒原半荒原的地方,很适合风力发电机,且新疆风大,效益应该不错的。</h1> <h1> 快到赛里木湖时,看到写着“欢迎品尝高原冷水鱼”的广告牌,这里有鱼吃。</h1><h1> 赛里木湖原本没有鱼,1998年从俄罗斯引进高白鲑、凹目白鲑等冷水鱼养殖,2000年首次捕捞成品鱼,结束了赛里木湖千万年来不产鱼的历史,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已成为新疆重要的冷水鱼生产基地。可惜我们还要赶去看薰衣草,没有时间享口福了,留个再次去的理由吧!</h1> <h1> 赛里木湖是新疆海拔最高、面积最大、风光秀丽的高山湖泊,又是大西洋暖湿气流最后眷顾的地方,因此有“大西洋最后一滴眼泪”的说法。</h1><h1> “赛里木湖”是哈萨克语,是祝愿的意思。</h1><h1> 其实,赛里木湖有很多名称。古称“西方净海”,蒙古语称“赛里木淖尔”,意为“山脊梁上的湖”,突厥语中“赛里木”意为“平安”之意,因传说赛里木湖是由一对为爱殉情的年轻恋人的泪水汇集而成的,又被称为天池和乳海。</h1> <h1> 这里的湖面海拔是2071米,东西长30公里,南北宽25公里,面积453平方公里,蓄水量达210亿立方米,最大水深92m,平均水深46.4m,湖水清澈透底,透明度达12米。湖区四周群山环绕,并有冰川存在,构成封闭的高山盆地水系。</h1> <h1> 这是2021年9月9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官方发布神舟十二号航天员第二批在轨拍摄的赛里木湖及周边地形的高清图片。</h1><h1> 从这照片中可以看到其南面的皑皑雪山,湖水大多来自于雪山的融水。</h1> <h1> 人品好,前次到这里是好天气,这次又是蓝天白云(曾看到前不久去这里的朋友在朋友圈感叹:乌云翻滚下的赛里木湖,我们站在湖边,感觉到的只是:冷、真冷!)。</h1><h1> 十点多钟,当车子转过山隘,赛里木湖那汪巨大的澄澈蓝,再次撞入眼帘。</h1><h1> 我们从东门进入,选择了月亮湾、三台草原、点将台遗址等几个点下车游览拍照,然后乘车围着湖边转了一圈,从南门出去,看到了美丽而神秘的赛湖全貌。</h1> <h1> 这里没有入湖的河流,也没有出水的河流。湖水是四周的天山雪山融化后渗入地下,再积聚在湖里的,至于湖水能去哪儿没人得知,有人甚至猜测这里的湖底有暗道通向北冰洋呢。据说,7000万年以前的欧亚大陆地壳震荡,山海巨变,天山拔地而起,造就了这个新疆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山湖泊。</h1><h1> 湖水盛满了整个天空的纯粹,雪山于白云连成一片,天空与湖水、白云与雪山,傻傻分不清。</h1> <h1></h1><h1> 我喜欢赛里木湖。因为那里不仅有幽蓝的湖泊,有湿地、草原、森林、雪山雪松等自然生态景观,有牧民的毡房和牛羊的生产生活气息,还有被称之为鸟之精灵的白天鹅。</h1><h1> 九年之后,再次来到赛湖边,依然有些激动,记忆中德纳一抹蓝再次被唤醒。</h1><h1> 云影漫游,澄澈处照见苍穹——原来最深的蓝,是时间也涤不去的底色。 </h1><h1> 故友如斯,澄澈如初。</h1><h1> </h1> <h1> 东门进去,第一个游览点就是月亮湾,几乎所有游客必去的地方。这里除了有游艇的停靠,还有一些人工景致,时间充裕的人可以乘船深入湖中游览。</h1><h1> 湖水的蓝,似乎吸尽了大地的杂音,也滤净了尘世的风烟,只剩一种沉静的明净,无声地沁入眼底——原来时光真的可以凝练成如此清澈的一滴。</h1> <h1><p></p></h1><h1> 即使在六月末的晴天,我也穿上了羽绒衣。</h1><p></p><h1> 有一种蓝,叫赛里木蓝。</h1> 湖面的颜色很蓝,由于水的深浅不一显示出不同的蓝:深蓝、湛蓝、湖蓝、蓝绿,国画颜料蓝色系列中所有的品种,都能在这里找到。不知道哪天有空画一幅写生?欠着吧。 <h1> 六月底的赛里木湖正值盛夏巅峰,是一年中最富生机与视觉冲击力的时节。</h1><h1> 我们沿着湖岸徐行,在几处风光绝佳之地停驻。湖水的蓝色近岸处是浅而透明的,逐渐向湖心蔓延,便沉淀为深邃的蓝宝石光泽。</h1><h1> 每次大巴车停靠,大家都是即刻奔赴湖边。</h1> <h1> 环湖130万亩草甸化身为调色盘,不同花种分区绽放。</h1> <h1> 水色纯净,能见度很高,湖水湛蓝中带着绿色,由于湖水深浅不一,颜色也有不同,呈现出条条或蓝或绿或深或浅的颜色;蓝天白云下,远处得雪山倒映在水中,在阳光的照耀下,湖水波光粼粼,湖边草原辽阔,美丽无比。 </h1><h1> 走到湖边,可以看到清澈的湖水。微风吹过,湖边一层层小浪迎面扑来,即使算是风平浪静的天气,浪花依然不小。</h1> <h1> 当风裹挟着湖水的气息拂过发梢,我忽然明白,赛里木湖是一片正在呼吸的海,用亿万年来的潮起潮落,诉说着比人类文明更古老的故事。</h1><h1> 这湖在新疆也是独特的存在。冰川消融的水纹还未散尽,十二亿年的时光在它眼底凝成一抹冷冽的蓝。我蹲下来触摸湖水,指尖瞬间被浸透骨髓的寒意击中——原来这看似温柔的碧波,内里藏着永恒冰川的棱角。浪花舔舐岸边碎石时发出细碎的呜咽,像远古冰舌退去时遗落的叹息。</h1> <h1> 湖水反射无污染天空,形成独有的靛蓝色阶,正午如蓝宝石,这是“赛湖蓝”的极致呈现。</h1> <h1> 我们的领队拿着相机,为大家拍了不少很好照片。</h1> <h1> 沿着环湖马路行走,牧草在靴底发出沙沙的密语。野花们不甘沉默,紫色小花在岸边连成一片,宛如柔软的地毯,一直铺展到水边,金黄的、粉白的花朵也争相点缀其间,以灼灼生机与那不动声色的澄澈湖水温柔争艳。这些花儿竟像是不期而遇的故友,摇曳着未曾褪色的热情,在亘古不变的湖水旁,悄悄为光阴留下斑斓印记。 </h1> <h1> 一只老鹰飞过,手机拍出来只有一点点黑,领队的相机抓住了。</h1> <h1> 站在小山包上俯瞰,赛里木湖突然显露出它的狡黠。阳光在湖面织就万千面小镜子,随着涟漪不断变换角度,忽而折射出钴蓝,忽而泛起翡翠绿,有时竟能看见水底墨色的纹路,像沉睡的巨龙在鳞片间流转的幽光。</h1><h1> </h1> <h1> 远处雪山倒映在湖心,山尖的雪线与天际的云影重叠,分不清哪里是水,哪里是天,哪里又是凝固的时光。</h1><h1> </h1><div> </div> <h1> 后山,是牧民的毡房,还有房车营地。开房车旅行的人还是比较多的。新疆,很适宜房车旅行。前年夏天,我的邻居,一个80多岁的老太太跟着女儿女婿在新疆房车旅行两个多月,她跟我描述在新疆旅游的情景,眼睛都发光的。</h1> <h1> 有个人跑去看什么呀?</h1> <h1> 公路延伸向远方,花海与澄澈的湖水相遇,那木质长廊,是藏在时光里的温柔请柬 。</h1> <h1> 雪山、云朵与湛蓝湖面深情对望,大自然用最纯粹的色彩,勾勒出一幅绝美的镜像画卷 。</h1><h1> 赛里木湖,是上天送给大地的最美礼品!</h1> <h1> 在这如诗如画的风景里,游人们如痴如醉。他们在看风景,可他们又成了我们眼中的风景。</h1><h1> </h1> <h1> 这些马,真漂亮!</h1> <h1> 一队骑行的队伍驶过,不知道是在练习还是穿越新疆的骑行队伍。很佩服这些人,体力毅力都很棒,尤其是有年轻人普遍缺乏的时间的自由。</h1> <h1></h1><h1> 中午时分,天空的云渐渐多了起来。大朵大朵的云絮缓缓漂移,时而聚拢,时而散开,仿佛天神正挥毫泼墨。云影在辽阔的湖面漫游嬉戏,湖水的颜色也随之变幻——云浓处是深沉的靛蓝,云淡处则透出明亮的碧色,像一块巨大流动的调色板。阳光偶尔穿透云隙,在湖面上洒下跳跃的碎金,那光点一闪一闪,仿佛湖水深处有生命在眨眼。</h1> <h1> 后山上碧草如茵,毡房星点,马嘶羊咩,远处的山峦层层叠叠,若隐若现在如烟如雾的白云里,那里有成片的青黛色云杉。</h1><h1> 如果爬上山顶,不仅可以近距离欣赏云杉,还可以看到山后面美丽的伊犁的河谷以及果子沟大桥。可惜两次到这里都没能如愿。</h1> <h1> 自拍杆拍的人像,距离太近了。</h1> <h1> 岁月是把杀猪刀,9年前的我还是身材苗条没有白发,现在已经胖了十斤有三分之一白发了。</h1><h1> 下图是九年前在这里拍的。</h1> <h1> 这几朵野花把侯老师乐的呀</h1> <h1> 九年前看到了天鹅,那天却连天鹅的影子都没有。或许是人太多,游到湖中去了吧?</h1> <h1> 没看到天鹅,回家后自己画了一幅。</h1> <h1></h1><h1> 我们的大巴在停靠几个站点后,载着我们绕湖一周,花粉海余韵一晃而过,真的是惊鸿一瞥,可惜没有拍到照片。</h1> 终究到了辞别之时。我最后回望了一眼,湖水依旧蓝得惊心动魄,云影悠悠,野花在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无声地挽留。短短几小时,这片湖光山色已然再次刻入记忆深处,成为心上永不褪色的纯粹蓝调——那蓝,是天空的倒影,是湖水的魂魄,亦是涤荡过心灵后,灵魂深处悄悄留存的那抹明净底色。 <h1> 归途蜿蜒,阳光灼灼。湖水的蓝在身后渐渐淡远,却悄然沉淀于心底,如一块温润的玉,无声滋养着所有匆忙奔波的时光。原来最美的风景并非仅仅是眼睛的盛宴,更是心灵的归处——它静静等在那里,如一滴凝住时光的蓝色眼泪,每次相逢都提醒我们,世上确有这般辽阔的澄澈,足以安放漂泊的灵魂。</h1><h1></h1><h1> </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