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闽南行……泉州

自然而然

<p class="ql-block">  3月15日离开漳州进入泉州。知道泉州是因“半城烟火半城仙”,这七个字,也因了这句话,我来到了泉州,有了对这座城市的初印象。</p><p class="ql-block"> "半城烟火半城仙"大概是对泉州信俗氛围最好的描述了。据介绍,在面积不算大的泉州城里,建有6000多座庙宇,供奉着500多种神明,而似乎没有哪座城市,能有泉州这样的包容度-﹣道教、佛教、天主教、伊斯兰教、摩尼教在这里和平共处千余年,并与闽南文化不断融合。被人们调侃为"众神人间办事处"。</p><p class="ql-block"> 我不是信徒,没有焚香祈愿的仪式,怀揣着对古朴建筑与静谧氛围的敬畏之心来往于泉州的几个寺院,漫步其间,寻觅那些触动内心的画面……</p> <p class="ql-block">  开元寺,泉州必来的地方,作为泉州古城的标志,它不仅是宋元时期泉州规模最大、官方地位最突出的佛教寺院,也是目前福建省内规模最大的佛教寺庙。东西双塔是寺院标志性建筑。</p> <p class="ql-block">西塔……仁寿塔</p> <p class="ql-block">东塔……镇国塔</p> <p class="ql-block">  开元寺的山门,也叫天王殿。建于武 天垂拱三年(公元687年)。天王殿正中是个宝塔,左右是对称的五爪行龙,口中喷火。门上悬挂"紫云"二字的大匾额</p> <p class="ql-block">大雄宝殿又称紫云大殿,是开元寺主体建筑。</p> <p class="ql-block">寺院里的菩提树,长势充沛,绿意盎然。</p> <p class="ql-block">  千年古刹开元寺,岁月沉淀的禅意与风华,当我离开时,带走的不仅是美好的回忆,更是一份内心的宁静。</p> <p class="ql-block">  西街,与开元寺一墙之隔。唐朝时,这里就已经"列屋成街",行人如织、商贾如云。现如今,西街更是成了泉州古城最具烟火气的一个去处。</p> <p class="ql-block">到处弥漫着簪花的味道…</p> <p class="ql-block">  西街,这条以古寺为坐标的老街,不仅承载着泉州人的集体记忆,更在岁月流转中持续生长,用最本真的姿态,向世人诉说着古城永不褪色的生命力。</p> <p class="ql-block">  在西街与中山路的交汇处,是泉州古城的中心地标﹣﹣钟楼。它始建于民国时期,曾是泉州唯一的公用时钟,意在提倡惜时守时。钟楼本体以西洋风格建造,通体白色,同时又融合闽南风格,和东西双塔遥遥相望,仿佛在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p> <p class="ql-block">  在泉州众多古寺中,承天禅寺也是其中比较著名的一个寺院。比起开元寺的熙熙攘攘,关岳庙的香火缭绕不同,这里保持着佛门的宁静,它的环境更显清幽,是闹市中难得的清净之地。</p> <p class="ql-block">这里也曾经是弘一法师讲经弘法的地方, 寺内也可以觅见"弘一法师化身处"。</p> <p class="ql-block">据介绍,寺院内有二百多棵植物, 映于各座殿宇楼阁之间,浓荫遍地。</p> <p class="ql-block">寺院的回廊深处,藏着闹市中难得的静谧。</p> <p class="ql-block">檀香袅袅,檐角风铃叮咚,与外界的喧嚣恍若隔世。</p> <p class="ql-block">承天寺,一片清幽的佛门净土。</p> <p class="ql-block">  关岳庙又称关帝庙,是供奉关羽和岳飞的道教庙宇。寺庙始建于宋代距今已有1000余年的历史。在泉州人眼里,关二爷神通广大,这里的香火非常旺,老百姓有个大事小事都愿意在这里来拜拜</p> <p class="ql-block">我从来没在别处见过如此鼎盛的香火,庙前广场人潮如织,挑着供品的老妪、手持相机的游客、前来还愿的商户,各色身影在红墙黛瓦间穿梭……</p> <p class="ql-block">大殿前,巨大的香炉中青烟升腾,香客们虔诚地焚香礼拜。青烟在阳光的照射下,呈现出如梦如幻的形态,时而聚拢,时而飘散,与周围的建筑、人群构成了一幅动态的禅意画卷。</p> <p class="ql-block">关岳庙前,信众摇签问卜,将心事托付给神明。</p> <p class="ql-block">屋檐上雕刻有龙凤乌兽和人物花草,看上去也是非常的精美,极尽繁复。把闽南古建筑的艺术风格表现的淋漓尽致,从外形看非常的壮观。</p> <p class="ql-block">  关帝庙很小,里面不能拍照,进去转了一圈,甚至还没看见关老爷和岳老爷,就被人群挤了出来,可见关帝与岳王在民间的影响力之大。</p> <p class="ql-block">  元妙观,又被称为“天公观”,它是道教传入泉州后建立的第一座道观,也是福建的第一座道观,被称为"八闽第一道观"。据说已经有1700多年的历史了。尽管门口的设计看起来很朴素,但内部的古建筑却令人叹为观止。</p> <p class="ql-block">元妙观的主体建筑,巍峨壮观,气势恢宏。殿内雕梁画栋,精美的木雕、石雕、彩绘技艺精湛,展现了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与无尽智慧。</p> <p class="ql-block">石柱和屋脊上刻有蟠龙石雕,展现出一种奢华的气派。</p> <p class="ql-block">房梁上雕刻着精美的飞天伎乐俑,栩栩如生。</p> <p class="ql-block">  在泉州古城的经纬交错间,元妙观宛如一枚镌刻着时光密码的青铜古印,静静诉说着千年文脉的跌宕起伏。</p> <p class="ql-block"> 在闽南红砖古厝的海洋中,一座青灰色的伊斯兰建筑静静伫立,这就是泉州清净寺,这座中国现存最早的伊斯兰教寺院,以石质穹顶与尖拱门打破了传统中式建筑的天际线,成为海上丝绸之路上最生动的文明对话标本。</p> <p class="ql-block">  清净寺的阿拉伯式穹顶,见证着古代泉州与世界文明的交融。</p> <p class="ql-block">  和泉州其他历史悠久的寺庙相比,始建于2000年的洛伽寺显得太过于年轻,但这座四面环海的佛教寺庙,却凭借独特的地理位置在三步一庙的泉州占据了一席之位。洛伽寺位于石狮黄金海岸的宫屿岛上,是国内少有的建在海上的寺庙。据介绍,涨潮时,岛四周被海水浸没,只能通过岛外的"金桥"进出,而寺庙矮墙之外,就是辽阔的台湾海峡了。</p> <p class="ql-block">  寺内整体建筑雕梁画栋、金碧辉煌,飞檐翘角,在蓝天碧海的映衬下,显得格外壮观。</p> <p class="ql-block">  洛伽寺不仅是一座宗教圣地,也是一个旅游胜地。金色沙滩温柔环抱,游客可以漫步在沙滩上,感受海浪拍岸的壮阔,也可以近距离观赏寺庙的建筑细节。</p> <p class="ql-block">泉州文庙,因时间关系,只在进门处匆匆打了个卡。</p> <p class="ql-block">路过街边小寺,寺院外的花草,也有着独特的禅意之美,为庄严的寺院增添了一抹灵动的色彩。</p> <p class="ql-block">  从禅院古剎出来,转身踏入距离泉州仅20公里的梧林古村落,古寺的庄严与古村的烟火在此碰撞,勾勒出闽南文化最生动的双面镜像。</p> <p class="ql-block">  穿过青石巷道,南洋风格的番仔楼与闽南传统红砖厝比肩而立,像是翻开了一部立体的侨批史。</p> <p class="ql-block">  从寺院到古村,从梵音到俚语,这场文化之旅像一面棱镜,折射出闽南文明的多元与包容。</p> <p class="ql-block">  半城烟火,抚慰凡人心;半城仙气,寄托世间情。泉州用千年的时光,以最接地气的姿态,将“人间烟火”与“天上宫阙”紧紧相连,让每一个走进它的人,都能在烟火中寻得心安,在仙气里觅得灵魂的归处。</p><p class="ql-block"> 虽不是信徒,但在这一方宁静之地,我用相机记录下了眼中的美好,那些红墙、木门、青烟、飞檐翘角等,都成为了镜头中珍贵的画面,也让我在喧嚣的尘世中寻得了片刻的心灵宁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