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早晨起床,总觉得呆在鸽笼似的房间里有些压抑,还是想到小区的绿化区域里走走看看。平日里习惯了山间野地的东奔西跑,小区里的绿化面积实在栓扯不住我的脚步,于是出了小区门,沿着街道往前走。不知不觉进了一条僻静的街道,严格来讲那不算街道,是安置户的房子与房子之间的通道,设计与街道无异,房子的底层是商铺,商铺门前的空地上铺有地砖,可以摆放车辆,中间是条可以通行车辆的单行线街道。</p> <p class="ql-block"> 所有商铺的门都严严的关着,倒不是因为我来得早的原因,这两年经济不景气,又受到网购快递的冲击,实体店本就经营困难。于是当时建房设计的一排排店铺就都没有经营,卷帘门上写满了“店铺出租”的字样。店铺前面的空地上,两棵铁桩在临街道边突兀地栽着,中间横拉一根铁链,铁链的一头挂有一把锁。铁链已经锈迹斑驳,显示已经好久没有打开过,空地被横拉的铁链牢牢锁住,让所有车辆不能侵占分毫。几张车辆只能头尾不分地停在街道上,让本就狭窄的街道只能供人勉强穿行。放眼一看,竟然家家如此,只是铁桩高低不同、铁链粗细各异。住户们大概认为,这样一来,便可将"自己的"地盘牢牢圈住,不让外来车辆侵占分毫。</p> <p class="ql-block"> 这样的情形在农村也有,表现各异。在土墙根下摆放几个巨石、在院墙外面栽几根木桩、在靠路边的墙脚处打好的水泥地板上栽上几棵钢筋……如此这般,既宣誓了自己的主权,也让别人难以侵占。曾见一位农户,在大门外栽两棵铁桩,横拉一条链子锁住,自己出行或是从边上侧行、或是抬腿翻过,如此辛苦自己,只为不让别人停车。</p> <p class="ql-block"> 之前见过为维护自己利益而建设的籓篱。主人为了防止别人偷盗院内瓜菜梨枣,在围墙的头上抹上一层水泥,然后插上一些敲碎的锋利玻璃片,让人望而生畏、不敢攀爬;或是在果园四周围挡上带尖刺的铁丝网,使人不敢靠近。虽然小时候认为主人家用玻璃片铁丝网阻挡我们偷吃几个梨枣有些过分,但人家在自己的地盘上保护自己的东西,说来也理直气壮,只要不去触碰,与别人也没有太大关系。</p> <p class="ql-block"> 可大街上的铺面前拴根链子,似乎不能与果园墙头上的玻璃片相提并论。这样的做法,细究起来,感觉有些可笑。门前之地,本是公共所有,何以竟成了私人禁脔?大概是因为人性中固有的占有欲在作祟,总以为圈起来的便是自己的,殊不知铁链锁住的不是地盘,而是自己的心胸。</p> <p class="ql-block"> 我偏爱易经,凡事总想以易说理。从易理上来看,门前设有障碍,实在不是明智之举。《易经》有云:"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门户乃纳气之所在,若自设阻塞,岂不是将财气福运一并拒之门外?你门前拉根链子,还能有什么好运气?细想一下,哪家生意兴隆的商铺门前会拦根铁链?反倒因为门前有所遮挡,怕别人看不到,都还要高高的竖一块大大的牌子,欢迎客人光临。</p> <p class="ql-block"> 深一层细究,这种占地的执念,实则是千百年来小农经济留下的精神枷锁。在靠天吃饭的年代,土地是命根子,寸土必争成了生存法则。但如今时代早已不同,城市里的一尺空地,农村门前的一丈道路,既不能种粮,又不能建房,只为人员方便通行,锁它何用?更为可悲的是,已经立身于现代城市,思想竟然还粘染着地下几千年棺材板里面冒出来的腐气。</p> <p class="ql-block"> 要打破这种桎梏,光拆铁链是不够的。铁链易除,心锁难开。改变之道,当从思想转变开始。大家要明白,开放的胸怀才能迎来发展的机遇,共享的空间才能给所有人带来和谐发展。一个开店的老板如果一天都在计较门前停了几辆"外人"的车,哪有心思琢磨生意之道?一个村妇若整天盯着邻居家的猪鸡是否越界,何来精力改善自家生活?</p> <p class="ql-block"> 铁桩与铁链拴在一起形成的枷锁,无论是门前能够看到的,还是心里看不到的,终归是沉重的。我们每天拖着它行走于世间,自以为是在保护自己,实则徒增负累。不如卸下这些无谓的束缚,让门前畅通,让心胸开阔,方便他人,最终惠及自己;共享空间,反而能拥有更多发展机遇。</p> <p class="ql-block"> 铁桩易拔,心锁难开。别人可以帮忙拔除铁桩,但心锁真得自己打开才行。</p> <p class="ql-block"> 希望有一天,那些凌乱的铁桩被拔除、一条条铁链被清理,让人们自由行走、让车辆泊启随意,每天车水马龙、人来人往,店铺的卷帘门自然也就关不起来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