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李焕龙老师《读后感的感点和感言》专题讲座笔记

林中漫语

图书基础要素解析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封面与封底信息规范</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封面需包含书名、作者、出版单位三大核心要素,读后感或评论的第一段必须明确这些信息,副标题通常为"某某某书读后感"或"读某某书感言"。专业报刊发表时需标注出版信息,如"我春节时读了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安康作家李焕龙的某书",并在作者名后用括号注明出版社及出版年份。封底的书码(ISBN)是图书的"身份证",一书一号为新闻出版法规定,分册或文集需单独书号,无书号或书号错误的为假书。定价由国家统一管理,无书号的个人出版物不得标价,书封底还需注明上架类型(如文学类)及权益信息(如插图、摄影、题字者等)</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二、书腰与环衬功能</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书腰是图书的宣传载体,用于展示推荐语、宣传语、广告语,通常引用文化界名人对书籍的评价以促进销售,若内容不当则失去其价值。环衬(专业术语)即书籍封面内页前后的衬纸,方言称为"书舌",传统上前环衬为内容简介、后环衬为作者简介,2000年后部分出版社为市场效益调整为前环衬作者简介、后环衬内容简介,此为以"人"为导向的出版策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三、内封与版权页规范</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内封(又称"二道门")需简洁展示书名、作者、出版社三大核心要素,通常为黑白设计(全彩图书除外),与扉页结合时中间需留大面积空白,兼具签名页、图书馆登记页、藏书登记页功能,且前后留白需对称,体现中国文化对称美学。版权页通常位于扉页背面或最后空白页背面,包含国家新闻出版署备案信息、版本信息、责任人信息(编辑、策划、出版人等)、出版印刷经销单位及地址电话、版次与印次等关键信息,是判断图书合法性的重要依据,安康地区70%作家出版的图书存在书号信息与实际内容不符问题(如长篇小说使用农业科技类书号)。</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四、前言后记与目录要求</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前言(序)的核心功能是推荐书籍或作者,需聚焦书籍内容价值;常见不合格前言包括作者自述创作历程却不介绍书籍、借前言吹捧他人、名人未读原著泛泛而谈三种类型。后记(跋)必须由作者本人撰写,用于说明书籍创作背景、表达意图等,不应仅罗列感谢名单。目录需标明目次结构(如长篇小说的章节、散文集的类型划分)及对应页码,作为读者阅读的"路标",无页码的目录不符合规范。</p> 读后感写作方法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图书分类与感点提炼</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图书可分为文学性图书、知识性图书、地方文献三大类。文学性图书读后感应从艺术性(题材体裁、艺术特色如描写/抒情/议论/结构/语言)、思想性(主题思想、社会意义、教化作用)、欣赏性(阅读情趣、思想触动)三个维度提炼感点,避免仅归纳内容或盲目找重点导致的"盲人摸象"式写作。</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二、思想性与表达技巧</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中国语境下,任何作品均需突出思想性,符合意识形态要求,外国名著(如海明威《老人与海》)及中国文学奖(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等)作品均以鲜明主题思想和社会意义为核心。读后感表达应开门见山提出观点或解释标题,利用30秒黄金时间抓住读者注意力,可聚焦结构、语言等单一艺术特色深入分析,避免内容繁杂。</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三、不同类型图书的评论侧重</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知识性图书需关注知识点的单纯性与兴趣点的趣味性,如糖尿病相关书籍可选择饮食、运动等具体知识点展开评论。地方文献指地方人创作或内容涉及地方的文献(含非纸质实物),撰写其读后感时需结合地方特色与文献价值。</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四、读后感常见问题与规避</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常见问题包括内容干巴巴缺乏真情实感、大量引用外部理论却脱离书籍本身(如从黑格尔谈到莫言却未涉及所评书籍)、主线不明(受网络信息干扰或未深入理解书籍)。应聚焦整本书内容新意、表达主线、接收价值,或选取部分章节、单篇进行深入剖析,避免学术化的多线条分析,保持读后感的简洁性与针对性。</p> 文学评论的核心方法论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抓住人物主线是评论创新的关键</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以孙鸿评论《晨曦中的读书人》为例,指出其成功在于突破普遍化的"全民阅读"视角,聚焦"读书人"的个体故事,每个阅读者的独特经历构成文章的灵魂。强调评论不应停留在表面现象,而要挖掘作品中"人"的核心价值,通过人物故事展现主题深度。</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二、精准提炼关键词是把握作品灵魂的核心</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以自身评论石昌林《时光深处的温暖》等作品为例,说明从"身体痛感、工作痛感、生活痛感、社会压力痛感"等复杂内容中提炼"痛感"关键词的过程。指出该关键词不仅是作品的"燃点",更是解剖作品的"菜单",通过"痛感是人类的通感"这一核心观点,实现微观体验与宏观共鸣的结合,如《平凡的世界》正是击中中国农村奋斗者的痛点才引发广泛共情。</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三、解析部分内容是评论大部头作品的有效策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针对散文集、多主题著作等大部头作品,提出聚焦特定章节或主题的评论方法。以李焕龙《行善者》为例,该书分为16个类型17个部分,建议评论者可选择"助医"“助残”"助农"等具体章节深入分析;以评论王晓云长篇小说《魔芋姐姐》为例,聚焦"传统产业的时尚叙事"这一局部,分析作品如何通过年轻人恋爱故事、旅游公司运营、抖音直播等时尚元素,赋予魔芋这一传统农业题材新的表达形式。</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四、剖析单篇作品需深入研究背景与细节</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强调评论单篇文章需避免依赖"江湖传说"和"网络碎片",必须进行扎实的背景考证与文本细读。以崔八娃作品研究为例,详细追溯其1952年在部队扫盲期间创作的起源,包括部队扫盲背景(全军90%以上文盲)、写作过程(从130字修改39次至1000多字)、修改指导(刘三朵等文化教员辅导)、发表历程(上报西北军区后被《解放军报》《人民日报》等刊发)及后续影响(成为全军扫盲标兵、战士作家,1953年加入中国作协,与朱德、陈毅等一同入选,四次见到毛主席),指出只有掌握这些细节才能准确把握作品的思想性与艺术性。</p> 文学评论的实践要点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避免形式主义的情感表达</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批评在文章转发、点赞中的形式主义现象,强调评论应基于真实阅读体验和深度思考,而非表面化的情感附和。以自身文章被删除后仍持续收到点赞为例,说明形式主义对评论真实性的损害。</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二、评论写作需明确三大要素</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提出评论前必须明确作品的"写作特色、思想价值和使用功能",三者缺一不可。以核桃需剥开外壳才能品尝内核作比,强调只有深入剖析这些要素,评论才能避免盲目性,真正触及作品本质。</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三、结合具体案例进行方法论示范</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通过多个正反案例印证评论方法的有效性,正面案例包括孙鸿评《晨曦中的读书人》、自身评石昌林的作品及《魔芋姐姐》、对崔八娃原始作品的考证;反面案例包括对崔八娃评论中常见的背景错误(如"东高西催"误作"南高北催")、混淆部队编制(19军55师)等问题的纠正,展示严谨考证对评论质量的重要性。</p> <p class="ql-block"><b>讲座作者简介</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15px;">李焕龙是安康市作家协会副主席、陕西省散文学会副会长,曾任安康市图书馆馆长,以散文创作和慈善事业著称,出版多部专著并获2024年“慈善玉兰奖”。</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15px;">一、主要职务与荣誉:李焕龙现任安康市作家协会副主席,自2023年起担任陕西省散文学会副会长。其长期致力于文化公益事业,2024年因慈善贡献获西北大学慈善研究院颁发的“慈善玉兰奖”。曾任安康市图书馆馆长期间,推动自助图书馆建设和全民阅读项目,并担任安康市图书馆理事会副理事长。‌‌</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15px;">二、文学创作成果:李焕龙以散文和业务随笔见长,代表作品包括《阅读者》《图林情缘》《晨曦中的读书人》等。截至2025年,已出版16部个人专著、11部学术著作及39部编著。其作品聚焦阅读推广和慈善实践,如《行善者》系统记录安康慈善工作30年历程,兼具文学性与社会价值。‌‌</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15px;">三、慈善与社会贡献‌:留守儿童关爱‌:2019年发起“书香少儿读书会”,为山区留守儿童募集图书并组织阅读活动,2025年计划覆盖千名儿童。‌‌</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15px;">‌四、公益捐赠‌:2023年向“关爱留守儿童之家”捐赠160册个人著作,持续通过文化志愿活动助力教育扶贫。‌‌</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15px;">‌五、政协履职‌:曾任安康市政协委员,提案涉及党风廉政建设、文化惠民等领域,立案率和办理满意率均达100%。‌‌</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