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踏上哈尔滨的土地,无论行程多么匆忙,一定要到松花江畔看看防洪胜利纪念塔,亲眼瞻仰它的雄伟身姿,触摸历史的温度,聆听那段波澜壮阔的抗洪故事。</p><p class="ql-block"> 防洪胜利纪念塔,位于哈尔滨市道里区斯大林街20号,是为纪念哈尔滨市人民战胜“1957年特大洪水”,于1958年10月1日建成的。它由前苏联设计师巴吉斯·兹耶列夫和哈工大第二代建筑师李光耀共同设计,塔址由时任哈尔滨市市长吕其恩确定。</p><p class="ql-block"> 防洪胜利纪念塔由立体塔身和附属的回廊组成,塔高 22.5 米。塔基用块石砌成,意味着堤防牢固、坚不可摧。塔基前设有喷泉,象征着哈尔滨人民把汹涌波涛驯服成细水长流,兴利除患造福人民。</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罗马式回廊:高 7 米,由 20 根擎天柱连成弧形相衬托,两端各有一说明碑,象征着哈尔滨人民万众一心战胜洪水的英雄壮举。</p> <p class="ql-block"> 塔身中部浮雕雕刻着防洪筑堤大军从宣誓上堤、运土打夯、抢险斗争到胜利庆功等场面。塔顶是工农兵和知识分子组成的圆雕,展现了战胜洪水的英雄形象。塔身下部是群像浮雕,塑造了 20 世纪哈尔滨人民力量坚不可摧、战胜洪水的英雄形象。</p> <p class="ql-block"> 塔基前有两层水池,上层标志 1957 年全市人民战胜特大洪峰时的最高水位,下层标志 1932 年洪水淹没哈尔滨的最高水位,两层水位相差 0.58 米。在水池之上的塔基上,还有一根金黄的金属线,标示着 1998 年特大洪水在 8 月 22 日时的最高水位。</p> <p class="ql-block"> 洪峰如兽,撕开城市的防线,却让千万双手在泥泞中紧紧相握。暴雨倾盆,江水嘶吼,却浇不灭人心滚烫。军民团结一家亲,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众志成城,万众一心,最终取得防洪胜利!</p> <p class="ql-block"> 1932 年哈尔滨爆发洪灾,市区受灾严重。1957 年松花江上游连降暴雨,爆发百年不遇特大洪水,哈尔滨人民与驻地官兵共同努力,加固松花江大堤,战胜了洪水。为纪念这一胜利,哈尔滨人民修筑了防洪胜利纪念塔,它见证了哈尔滨人民抗洪的历史,是城市抗洪精神的象征。</p><p class="ql-block"> 防洪胜利纪念塔的设计融合了欧式风格与防洪主题,其雕塑和浮雕是中国城市雕塑的宝贵成果,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2009 年 9 月,该塔获得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创作奖,2017 年 12 月 2 日被列入第二批中国 20 世纪建筑遗产名单。</p><p class="ql-block"> 谢谢大家的阅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