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五、重见天日,组织抢修队,抢修148公里铁路桥!</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47年5月22日,我军经过“四保临江”的艰苦战斗。终于获得了绝对性胜利,通化市人民得到了二次解放。根据临江铁路局“所有铁路职工都可以复职”的通知。原铁路监理所刘学南负责召集车站职工复职。</p><p class="ql-block">6月初,他召集陆续报到的37名工友在站前朝鲜族合洛面馆开会,大家推荐车站原运转助役徐纪安为负责人,几天后,车站的工友们自觉来到车站,清理线路和被炸毁的候车室废渣。</p><p class="ql-block">6月中旬,临江铁路局派袁汶佐担任车站工会主任,号召职工组成抢修队,抢修148公里的铁路大桥。二次解放后的车站员工,饱尝日本鬼子的苦,受够国民党反动派的罪,相信跟共产党走,老百姓才能过上好日子。</p><p class="ql-block">人们只有一个信念,消灭国民党反动派,建立民主自由的国家。大家积极报名参加抢修队,经研究决定,留徐纪安四人留守车站,负责收集铁路器材,接待回来复职的员工,处理站内各项事物。抽出肖玉复和另一名同志去运输科报到。34人参加抢修队。</p><p class="ql-block">6月22日。34人告别家里妻儿老小,背着行李和上级发的粮食,步行20多公里,来到水洞车站,工作任务是:每天从江里将三岔子、大阳岔等地顺江放下的木排,从江里捞上岸,这叫“木排出水”。再从岸上运到桥边,进行削尖、打桩、铺轨、架桥。</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抢修队选队长,大家一致同意货运员芦树仁担任队长。芦树仁,人称芦大个,1941年参加铁路,当过车站驿手、货运员,日伪统治时期,当亡国奴,吃不饱穿不暖,在国民党占领时期,他看清国民党的本质,就是刮民党。成立抢修队,他一直抢重活干,哪里艰苦,哪里劳累,他就在哪里出现。党组织号召的事情,他都争着去做。上级指示的,他都积极响应,卢树仁后来成为党的一名好干部。</p><p class="ql-block">当时生活非常艰苦,每月发给几十斤玉米和每人几元钱的菜金。粮食是单一品种——玉米,做饭也成问题。车站转撤员孙文礼一个人主动承担了负责给34个人做饭的工作。他每天起早贪黑。一个人推磨、做饭,他总是不辞辛苦,任劳任怨。他将玉米磨成大小不同的碴子或是玉米面,想方设法让工友们吃饱,有点时间就一个人上山采些山菜,回来做给大家吃。</p><p class="ql-block">上级发给了钱磨玉米,但是,孙文礼却自己承担起来磨玉米这份工作,他将这份钱省下来买黄豆,生豆芽或磨水豆腐给工友们吃。他还用玉米皮子到百姓家换点大酱,想方设法改善大家的生活。这样,才稍稍改变了天天大饼子加土豆汤的生活。工友们非常理解他的辛苦,常常劝他要注意身体,他说“你们干的活比我要累上多少倍,我虽然是不停的干,但只要看到你们每顿能吃饱,我也就心满意足了”。所以大家非常感激他。</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车站工人组织运输是行家,铺铁道架桥梁第一次,削尖、打桩、抬木头,还说的过去,只要舍的力气就行,可是在桥上扣铁道、铺枕木却是个技术活。桥梁是用枕木在江水中搭起垛,在垛与垛之间,扣上铁轨,上面再铺枕木,枕木上再铺钢轨。当时条件所限,没有跳板,工友们只能在两个枕木垛之间担上一根钢轨当跳板,然后在这有10米高枕木垛上抬着400公斤重的钢轨,踏着单根轨的轨面,在间隔有10多米远的枕木架上,从这个垛走向另一个垛,下面是滚滚奔流的江水。稍不注意,就有掉下去的危险。</p><p class="ql-block">他们就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里工作,没人叫苦,没人后退,不畏艰难,在干中学,学中干。他们只有一个信念,赶快修好铁路,支授前方打仗,建设我们的国家。于辉喜、姜惠文等人抬木头。抬原木要八个人,他们四人抬,减着口号,鼓励工友加油干,绑手脚架,别人不敢上,他带头上,不久大家选于辉喜为班长。</p><p class="ql-block">史华昌和姜科等几人负责给枕木钻眼,工具数量少,只能分几泼轮换着干,这样影响工作效率,他们就动脑筋想办法,在手钻杷上加上一根横铁,这样手钻变成十字把。两个人能同时工作,增强了压力,也加快了速度,使效率增加一倍以上。</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打桩是力气活,芦树仁和门贵章等几人负责这项工作,他们整天整天的砸夯,200多斤重的大夯,一天不知要举多少次,手上布满了血泡,破了更是钻心的疼,为了早日完成任务,他们不休息,再苦再累,也要坚持工作,胳膊举累了,他们就想办法把夯挂上绳子,利用架子上的滑车进行打桩。手掌磨破了,他们就把绳子系在腰上一蹲一起,使夯拉起来,再砸下去。通化站的工友们想出了各种办法,克服困难,完成了修桥任务。</p><p class="ql-block">8月份,到了雨季。一天深夜,工友们正在熟睡,忽然,睡在地铺上的人被水泡醒了,原来大水进了屋子,这时大家赶紧起来。衣服来不及穿,留下几个人收拾衣服、收拾行李和粮食,大家都奔向架桥的地方,在他们的心目中,什么也没有修路架桥重要,早一天修完。早一天通车,早一天解放全中国,这是他们的愿望。</p><p class="ql-block">当他们看到亲手架起的桥梁安全无恙的时候,他们的脸上都露出了笑容。但就在这时,有人发现已经出水,在岸上的木排,由于大江涨水,又漂了起来,有的木排已经向江中心漂去,芦树仁大喊一声:“不会水的,在岸边钉木桩,会水的跟我来。</p><p class="ql-block">然后,卢树仁第一个带头向江心游去,于辉喜、程金贞、皮平昌、门贵章等十几个人都随着下水了,水性好的,阻截江里的木头,水性差一点的,往岸上拖。他们冒着危险,将木头全部拖上了岸,直到把木头全部钉牢,没有再被水冲走危险的时候,他们才感到已经累的筋疲力尽了。互相掺扶,迎着晨光,向驻地走去。</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图片:选用于网络</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文字:行 者★无 疆</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