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天下山峰何其多,唯有此处峰成林”,这是明代著名的旅行家徐霞客对万峰林的赞美诗句。<br>群山环抱,绿意盎然,仿佛天地间的翡翠明珠。群峰竞秀,各展雄姿,大自然在这里尽情挥洒着创意。纳灰河横穿过山峦,给万峰林的山壑挂上了一条淡绿色的沙巾。田园地块分具两侧更使风景锦上添花,多姿多彩仿佛是一幅立体的山水画。</h3> <h3>万峰林景区位干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兴义东南部城郊,地处云贵高原东南部边缘的黔西南部腹地,南端与广西交界,西到滇、桂、黔三省(区)交界处的三江口,北接乌蒙山主峰,总面积达20000平方千米,是世界上,锥状喀斯特峰林地貌发育最典型的的区域。</h3> <h3>万峰林景区地处云贵高原的东南部向广西丘陵的斜坡地帶,地势东北高、西南低,且顺势呈逐步下降趋势,形成由东北向西南阶梯状降低的呈多级台地,地形起伏较大,切割较深,海拔高度在625-2207.7米之间,相对高差约为1582.7米。景区内多属于地中山岩溶丘陵盆地,四周地貌分异明显,东、西部为峰丛林山地,南北为大型谷地。区内地势平缓,相对高差小于200米。锥形喀斯特地质景观特征明显,县有“世界喀斯特遗产”之称。</h3> <h3>万峰林的形成,据地质学家研究,这里峰林地质奇观的形成主要是喀斯特作用的结果。在距今2亿多年前这里是一片汪洋大海,大海里有许多生物,而这片海洋的北部岸边,有不少贵州龙,受地壳运动的影响,这里的地壳全部上升为陆地,大海消失了,再经历长期剥蚀夷平之后,碳酸盐岩露出地表,后来不断发生地壳运动产生了褶皱、断裂、节理、于是,背斜为山,向斜成盆,两侧次级背斜略微高地山峰,中间次级向斜低下形成喀斯特盆地。背斜高处,地下水深埋,只有大气降水作用,喀斯特作用强度相对较低,地表形成漏陷地形,渐渐发育峰丛,向斜低处,地下水接近地麦,形成地面水流,喀斯特作用强度大,渐渐形成峰林。</h3> <h3>万峰林是一个半开预式的景区沿,沿田园地块分为两侧:一侧上边有一条山腰的环山路,看对面的峰林风景,下边是双向行车的田间村落道路,以低角度欣赏万峰林风光;另一侧可游玩上纳灰、中纳灰、下纳灰几个布依族村寨。景区从游窖巾心依次分布将军峰、八卦田、纳灰坡立谷、纳灰村、抱木山、万佛寺等景点供游人欣赏。</h3> <h3>将军峰:将军峰因酷似人形,又形似一位威严的大将军而得名。万峰林中怪石嶙峋,犹如数万人行,“将军峰”高居正中,“左臣右相”弓身而立,“将士们”屏息静听,“帥印”时伴身旁,传说玉皇大帝曾在此阅兵点将。<br>将军峰位于纳灰向斜之中,成景地层为三叠系中统杨柳井组白云岩层:发育北东向、北北东、北西、北北西等4个方向节理,各组节理近于直立,均肖张性节理,因而将岩石分割成豆腐块一样,但被了节理面中胶结物粘结在一起:在较强劲的水的横向侵蚀作用下,雨水沿岩石的垂直节理溶蚀,加上生物岩溶作用根劈,岩不沿着节理崩解、坍塌、边坡后道,最后形成孤立的石柱,由于下部植被茂密,从而加强岩石的的抗风化、侵蚀能力,而上部岩石裸露,受风化、侵蚀能力明显强于下部,因而形成了上小下大柱状形态,并且含泥白云岩抗风化、侵蚀能力弱于白云岩,所以将军峰上部垂向上凹凸不平。</h3> <h3>这条绝美的观景大道j,沿途共设置6个观景台,观光车每到~个观景台都会停下来供游客拍照打卡,一步路都无需多走,堪称躺平式游览。</h3> <h3>万峰林景区独占最佳视角-------在农田的位置是看不到群山绵延的模样的。在6个观景台中,其中一个叫人卦田,土地下面是兴义母亲河-------纳灰河的段地下暗河,当地人因把制宜将这里种上了农作物,一圈一圈,好似八卦的模样。</h3> <h3>八卦田<br>人卦田漏斗位于万峥林的纳灰河坡立谷中,谷地中点缀着数十个漏斗,最具美学你的值的是八卦田。八卦田直径十余米,底部与地下河相沟通,为雨季主要的排水泄洪道道。因坡立谷水稻耕作的原因多被粘土覆盖。岩溶漏斗是地表水流沿岩石垂直裂隙溶蚀渗漏,裂隙逐步扩大,上部土地逐渐崩落,地表裂开,形成漏斗。当地村民在漏斗周围依地形整地种田,因而出现系列形似八卦的田园风光。八卦团在收获季节一片金黄,5春季的翠绿形成截然不同的色调,八卦图案是露无疑,因在称之为八卦田。</h3> <h3>六六大順峰观景台,放眼望去,六座山峰不一而高雄伟且秀丽。不过能看到六座山峰仅此地可以,假如从山脚下的农田望过去,会发现,这个位置原本不止六座山峰,起码有八座峰,其它的山峰好巧不巧被遮挡住了,真有一种上帝想要給你祝福,谁也拦不住的慰觉。</h3> <h3>万峰林有六座呈直角形的山峰,棱角分明,它是沿陡倾斜岩层走向排列的岩溶锥峰而形成。称大顺峰,寓意“六六大顺”。大顺峄呈棱角分明的金字塔锥峰,是高角度峰丛地貌景观的典型的代表。成景地层在溶蚀、崩解、坍塌作用的同时伴随有顺向滑坡,最终形成单面山特点的刃状石峰。大顺峰是育角度峰丛地貌景观的典型代表。</h3> <h3>纳灰坡立谷四周为峰丛环绕,为盆地状汇水中心,谷底标高平均1150米,两侧峰丛1300至1450米。地立谷形成之初,当基岩裸露吋,遭受大气降水垂向水溶蚀,甚至裂解、坍塌等作用和部分横向溪流的侵蚀,当谷地积水时,水体对岩体继续强的的横向溶蚀作用,并沿着岩石节理面下蚀,逐渐形成峰林平原,最终形成坡立谷平原景观。</h3> <h3>山恋叠,形态各异,仿佛大自然的调色盘倾洒亍此奇胜万峰林,让你与其共探这片几百年来依旧震撼的仙境!布衣村落古朴纯真,观泉台俯瞰全泉震撼人心。徐霞客笔下的西南奇胜,如今等你亲身感受这份壮美。来吧!一定要来贵州一趟,在这里感受真正的世处桃源。<br><br>…………………搁笔…………………。</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