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上的日子

草儿

<p class="ql-block">新年伊始,出发去非洲。</p><p class="ql-block">迪拜转机,飞往毛里求斯。</p> <p class="ql-block">一月的海风裹着咸涩的气息,将诺唯真·晨号邮轮托举在印度洋的波涛之上。</p><p class="ql-block">诺唯真·晨号的总吨位为92,250吨,载客量为2,940人,船体长度为250米,船体宽度为38米,拥有15层甲板,最高航速可达20节。</p> <p class="ql-block">海上航行始于毛里求斯的路易港,第二站是法属留尼旺,停在西北端的圣保罗,接下来向西北方向行驶一天两夜,停靠在马达加斯加最北的城市安其拉纳纳,次日抵达马达加斯加西北角的诺西贝岛。离开马达加斯加之后,邮轮由北向南穿越莫桑比克海峡,贴着非洲大陆的南部航行,先后停靠南非的三个港口,终点是开普敦。</p> <p class="ql-block">从毛里求斯-留尼旺-马达加斯加-南非,一直漂在印度洋西部,阳台上、甲板上,尽可以一览无余观看日出日落的景象。</p> <p class="ql-block">日出前的天相颜色多变,由深蓝深紫逐渐变成浅蓝浅紫,由粉色变成绯红再到金红。</p> <p class="ql-block">这个季节的印度洋上,傍晚总有些宽窄不一的云层挡在太阳的前面,分割耀眼的阳光,不过不影响在海面上铺一条随波起伏的金色大道。</p> <p class="ql-block">每临近一个港口,看腻了大海的人们会不约而同来到甲板,看陆地越来越清晰,看领航船左右护航,看码头上的繁荣景象,看船员和码头工人协力拴住缆绳,听广播通知开始下船……。</p><p class="ql-block">邮轮游的最大优点是每到一处不用搬行李,随身背个小包,可以两手空空地上岸闲逛,因此再无聊的港口,只要停靠,几乎所有人都会离船,包括残疾人,至少也会在码头附近转一转。</p><p class="ql-block">临近傍晚,出去游玩的陆续回到船上。</p> <p class="ql-block">而在无岸可靠的航海日,大多数人都在邮轮的公共区域寻欢作乐。</p><p class="ql-block">露天的顶层甲板是最热闹的地方,戏水的泡澡的喝酒的晒太阳的都喜欢聚在这里。</p> <p class="ql-block">绕船一圈的甲板是健走、跑步用的;角落里另有不同的球场、球桌、大型棋盘,供不同需求的游客选择;赌场、健身房…这些都是邮轮的标配。</p> <p class="ql-block">也有不少人喜欢倚着栏杆拍照,也有的人就爱一个人坐着发呆,一个人站着看风景。</p> <p class="ql-block">邮轮的空间足够大,设施也足够齐全,想找个热闹好玩的地方、安静独处的角落都不是难事。</p> <p class="ql-block">中庭是室内最热闹的场所,不上岸的日子这里总是人满为患,外国人是真爱泡吧,台上时常有乐队演奏,闹哄哄的,说话得大声喊。</p> <p class="ql-block">中庭四周有照片廊,有纪念品店,十几台电脑摆在那里没人用,船上通信靠海事卫星,很贵的。能坐邮轮出来玩的都不是忙人,有没有网络无所谓。</p> <p class="ql-block">邮轮上一般都会有几个大小不一的剧场,用作演出、播放影视、举办讲座和组织互动游戏。那些讲座的内容都很棒,遗憾的是听不懂英语,错失了一次次汲取知识丰富情致的机会。</p> <p class="ql-block">邮轮上最安静的公共场所非图书馆莫属,即使碰巧人多,也不会有嘈杂之声,里面图书并不多,且都以英文版为主。书架有两层专门用于捐赠的,乘客可将不想带回去的书刊留在这里,我把自己看完的书也插进书架,这艘船上第一次有了中文版图书。</p><p class="ql-block">爱做数独的可以来这里领取印好的题纸,这挺好!</p> <p class="ql-block">邮轮上吃吃喝喝再方便不过了,除了需付费的需预约的需穿正装的需排队等座的,顶层两个轮流开放的自助餐厅进餐更合我意,各种方式烹制的冷热菜肴总能找到满足你食欲的,水果饮料甜品随时无限量享用。</p> <p class="ql-block">错开用餐高峰期,坐在窗边桌子,来杯咖啡,或者泡上一杯茶,看书看海也是相当惬意的。</p> <p class="ql-block">2300多名游客和1000多名船员,十几天生活在一条船上,因作息规律不一样,经常碰面并能让你记住的人并不多。</p><p class="ql-block">船上残障人士有不少,一位男士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他满脸络腮胡,40多?50多?估计不准年龄,也说不准他的族裔,像非洲人,又不完全像。从比例上看他的身材不高,但是严重残疾,四肢只剩下上半臂和大腿根,没有双膝和双肘,手臂上戴着装有机械手的义肢,便于自己取餐、操纵电动轮椅、按电梯按钮。一次岸上观光时第一回见到他身边有个高大的黑人妇女,不过只是陪伴,所有行动基本靠自己。在上接驳船时,他走在我前面,码头地面不平,还有台阶,他没有坐轮椅,大腿根部套着助走器械,只有20公分高度,底部是个软垫,也不用拐杖,就甩动上下残肢靠它行走、上下船。在我看来是很严重的残疾,他习以为常,表情没有任何痛苦,看上去是个非常开朗乐观的人。</p> <p class="ql-block">有一位爱说话的白人女士,大约50多岁,脸有点扁平,戴着眼镜,眼睛大大的很有神,身材高挑,腰背笔直,感觉套上黑色长袍,扎上头巾,就是标准的嬷嬷。刚上船那天,在餐厅里,她就坐在离我两三张桌子远,面朝我,看不见她的同桌是怎样的人,只见她表情丰富眉飞色舞不停地说,其间没喝茶喝咖啡,也没吃东西,估计同伴被她说怕了,以后只看到她挺着笔直的腰杆独自走过来走过去,再也没看见她与谁同桌。</p> <p class="ql-block">还有一位我称他“小王子”,高大帅气的欧洲小伙,20来岁的样子,披着厚密稍带弯曲的长发,行走时带着风,每次看到他都是一件圆领T恤+半截裤,上下颜色搭配得很协调。他时常裸露上身跳进涌浪池,或泡SPA,身上的肌肉线条极棒,一看就是练过的。他似乎不爱交际,大多时候独来独往,不在水里,就在公共区域来来回回走动,好像在寻找伙伴的样子,脸部表情有点严肃,透着一股贵族气质。</p> <p class="ql-block">这一对老夫妇挺让我感慨,老太太行走不便,离开轮椅就必须借助拐杖,老先生把她推进餐厅,自己已累得不行,我过去帮老妇人安顿好坐下,老先生放好轮椅拐杖赶紧坐下休息,过了十几分钟才缓过来,慢慢挪步帮太太取来一碗冰淇淋,然后又坐下休息,我用餐完毕,他还低着头在打瞌睡。以这样的体力和效率,两位老人吃一顿饭怕是两个小时都不够,根本不可能下船去岸上观光,如此艰辛,为什么还要离家远行呢?欧美人对如何度老的想法跟我们很不一样啊。</p> <p class="ql-block">两位典型的非洲大爷也给我留下难忘的印象,他们好像是第一次坐邮轮,不敢随意行动,甚至不敢自己去拿食品,幸好有一位晚辈相陪,开始几天都是年轻人替他们拿取食品饮料。后来年轻人就不陪了,尽管大爷在众人面前还是显得有些拘束,好歹知道了哪些是自己爱吃的,想吃啥该去哪里拿。其中一位每次见他都好像刚从地里干完活,长着典型农民的脸,农民的衣着,肤色极黑,嘴瘪着,大概是没牙了,难怪总是见他吃甜点、喝饮料,几乎没见过他吃肉。后来发现他们有一大家子人,看不懂他们之间的关系,猜想其中一定有许多有趣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船上满脸褶皱行走蹒跚的老人很多,邮轮上的便利设施不会给他们的生活带来多大影响,一点不耽误他们扎堆聊天,享用美食,晒太阳,泡SPA,穿着漂亮裙子参加船上的party慢慢跳舞,手掺手<span style="font-size:18px;">上岸观光。</span>喜欢安静独处的老人也不少,有长时间泡在图书馆里的;有坐在甲板上、餐厅或酒吧里,守着一本书、一杯咖啡坐上几个小时的;还有在角落里专注于手上编织的。</p><p class="ql-block">船上老人多,孩子也多。不停地吃和玩,对他们来说就像过节一样,还可以摆脱大人的约束,想去哪儿就去哪儿,反正在船上绝对丢不了!</p> <p class="ql-block">这趟行程,因为航海日多,我选择了阳台房,可以随时随地凭栏远眺,或者坐着吹风看书卖呆。上船一看,恰好位置安排在船尾正中间,特别满意。</p><p class="ql-block">难得有这么多悠闲的时光,看日出日落,看月上中天,看船尾吐出漂亮的浪花造型,看漆黑的海面月光下映出远远一艘过路船的剪影。</p> <p class="ql-block">我的旅行“小伙伴”有两个,这次航行海上,带的是“水手”,在碧蓝的天海背景下,他的形象很搭很萌很帅!</p> <p class="ql-block">境外旅游时常见到独行客,其中又以女性偏多。我们这个团一共16人,独行者三男五女占了一半,三位各自独居一室的男士一个70多,一个80岁,一个85岁,这种情况在国内某大平台上,早已被限制出行。而在这艘大船上,比他们身体状况差的人多得是呢!</p><p class="ql-block">年纪最长85岁的南京大哥状态不错,动作还很利索,从不掉队;80岁的上海大哥其实已经行走困难,需要拄拐,不能走台阶,他一句“我在家里干嘛?躺在床上等死啊?”把大家都逗乐了,佩服他的境界!</p><p class="ql-block">由此感叹:我还年轻呢!有什么理由不继续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