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碱淖

老渔翁

红碱淖位于陕西省神木市西北 70 公里处,地处黄土高原与内蒙古高原过渡地带、毛乌素沙漠与鄂尔多斯盆地交汇处,是陕西省榆林市神木市与内蒙古自治区伊金霍洛旗之间的共有湖泊。 湖面面积 41.8 平方公里,海拔高度 1100 米,湖面大致呈三角形,有木独石犁河、壕赖河、尔林兔河等 7 条季节性内陆河流常年注入,平均水深 8.2 米,最深水位 12 米。 “淖” 是蒙古族语,意思是水泊、湖泊。传说王昭君远嫁匈奴途经此地,下马驻足回望,感伤流泪,其七天七夜流出的眼泪汇成红碱淖。因土壤含有红碱,湖岸地面及浅滩的沙子呈淡红铁锈色,湖水是含有碱的咸水,故称红碱淖,当地也称之为海子。 属于大陆性季风暖温带气候,年平均气温 8.3℃,气候寒冷干燥,早春风大沙多,秋末晴朗凉爽,是陕西省降雨量最少、气温最低的地方。<br>保护区内地形地势较为平坦,海拔在 987-1449.4 米之间,地貌为侵蚀残留的黄土梁峁地形,由流动沙地、半固定沙地、固定沙地和沙盖黄土梁峁及其间大小不等的海子、洼地组成。<br>是中国最大的沙漠淡水湖,有 “沙海明珠”“大漠明珠” 之称,其水源为地下水和地表水,湖泊底部中心低洼,四周向中心倾斜,坡度平缓 这里是全球最大的珍稀濒危鸟类遗鸥的繁殖与栖息地,每年四月至八月份,有占全球总量 90%、多达 20000 只遗鸥在此繁殖。2023 年遗鸥繁殖数量达 4980 巢,比 2022 年增加 210 巢,是 2021 年的 2.5 倍。此外,还有白天鹅、鸬鹚、白鹭、金雕、鱼鹰、鸳鸯等 53 种受国家保护的珍禽,湿地内保护鸟类达到 19 目 52 科 195 种。<br>在盐碱滩上有盐爪爪、沙芥、铁杆篙、盐蓬、碱蓬、苦豆子等盐生(碱生)植物;在洼地和海子附近有柳树和沙枣以及芦苇、丁香、香蒲、泽泻、水葱等草甸植被。 清末时,红碱淖湖址尚属一片沼泽地。1927 年开始成湖,1929 年后湖区水面由不足 2 平方千米逐渐扩大,1952 年后经历了短暂的快速扩张,1969 年湖泊面积涨至 67 平方千米,达到史上最大水域面积。20 世纪 80 年代后,受气候持续干旱等因素影响,湖泊开始萎缩。21 世纪初,湖泊面积为 45 平方千米,由于气候变化和人为因素,水面积逐年萎缩,2016 年降至 30 平方千米,2018 年又达到 35 平方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