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随笔

千秋の雪

<p class="ql-block">  曾经读到过这样一个观点,青春的价值不在于有多美好,而是它永远回不去了。此言是否偏颇,见仁见智。</p> <p class="ql-block">  在我看来,从年轻走过来的人,无一例外都会把青春年华珍藏于心。无论是年轻时的英俊美丽、头角峥嵘、一路高歌猛进,还是早年间的资质平庸、生活乏善、所谋诸事维艰,我们都走过了一条饱尝生活滋味、回溯百感交集的人生之路。如今,卸下一身风尘疲惫,很多人不会再一味“纠缠”曾经的年轻,而对如何走进“第二青春”,过好晚年生活有了成熟深刻的认知。</p> <p class="ql-block">  就周遭而言,许许多多的中老年人,他们有人借各种平台媒介恢复年轻时的模样,找寻心中的靓丽;有人在舞台上红肥绿瘦摆动腰肢,跳出不老情怀;有人在水墨天地铁画银钩,经年乐此不疲;有人让生活定格在镁光灯下,时时唱念幸福;更有人跋山涉水,领略天地之阔,触摸世间万物……这无疑都是对年少时的追忆和青春的延续,近年来一个热络的网词“活在当下”便是最好的注解。</p> <p class="ql-block">  想到德裔美籍作家塞缪尔·厄尔曼《青春/年轻》中的名句:“青春不是年华,而是心境”,这便是如今诸多中老年人第二青春的真实写照。青春与年龄无关,它不仅是一段岁月,它还存在于每个热爱生命、追求梦想的人的心中。尤其在网络时代,在新的文化形态重塑人们生活方式的今天,拥有满腔热忱的心灵才会永远年轻。</p> <p class="ql-block">  宋代东坡学士“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一千年前就积极乐观地表达了对生命韧性的礼赞,如今依然值得后人推崇。</p><p class="ql-block"> 2025年7月5日</p> 人物摄影:安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