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作 者:雨花石</p><p class="ql-block">美篇号:118607137</p><p class="ql-block">图 片:网 络</p> <p class="ql-block"> 《红楼梦》是一部常读常新的经典文学,每读一遍都会有不同的感受与认识,尤其是对人物的描写,无论是从心里活动还是从意识形态上,<span style="font-size:18px;">无论是王公贵胄,还是市井小卒,</span>对芸芸众生的人物形象刻画到登峰造极的境界。曹公笔下有着各种各样的婚恋意识形态,所呈现出的有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的“木石前盟”,有不是冤家不聚头的“河东狮吼”,有现实版的“孔雀东南飞”,有“过于从夫,一根筋的”二婚填房,不一而足……,把一个末世众生相,刻画的淋漓尽致,惟妙惟肖。</p><p class="ql-block"> 今天,从婚恋观的角度,说一说《红楼梦》的众生相……</p> <p class="ql-block"> 曹公开篇就借门子之口说出为人处世之道——护官符,并说道:“四大家族皆联络有亲,相互联姻,一荣俱荣,一损俱损,”道出了精致的利己主义处世哲学。通读《红楼梦》确实如此,四大家族“薛王贾史”互有联姻:史老太君嫁进贾府五十多年,什么大风大浪没见过,王夫人和凤姐姑侄二人嫁到贾府,掌管着荣国府的财政大权;慈姨妈嫁到薛家,有了一双儿女,才有了后面的“金玉良缘”说。抛开四大家族这些王公贵族,曹公的悲悯之心更着笔于一些名不见经传的社会底层之人,这些小人物的婚恋观,没有蝇营狗苟,没有利益勾连,她们之间的真情实感让读者动容的同时,更让读者敬佩。</p> <p class="ql-block"> 张金哥和守备之子重现“孔雀东南飞”的凄美传说。</p><p class="ql-block">《红楼梦》“王熙凤弄权铁槛寺”回目里,馒头庵静虚老尼用激将法给凤姐挖坑上套,争强好胜的凤姐,协理宁国府大放异彩,在赢得“金紫万千谁治国,裙钗一二可齐家。”美誉的同时,早已飘飘然,为了三千两纹银,胆大妄为地借贾琏之口信,勾结长安节度使云光,干起棒打鸳鸯之事,把一对情真意切之人,活活拆散。在那个年代,婚姻父母包办,且张金哥的父母为了钱财,把女儿当成财产转手给李少爷,谁知爱财如命的父母却生养一个知义多情的女儿,金哥知道无法挽回,竟然一条汗巾子自尽,香消玉殒。王小波曾说:“人的一切痛苦,本质上都是对自己无能的愤怒。”要我说,张金哥不是无能,是无奈,她有勇气自尽,是对守备之子的一往情深,也是对父母的抗争,更是对自己坚贞不屈的写照。而守备之子也是有情有义之人,听闻金哥自尽,没有苟全于世,而是投河而亡。这对有情人,最终却是“孔雀东南飞”,什么有情人终成眷属,只不过是人们的美好愿望罢了。</p> <p class="ql-block"> “龄官画蔷”,是《红楼梦》经典画面之一,和“黛玉葬花”一样,有着悲情之美。</p><p class="ql-block"> 龄官映射林黛玉,批书人脂砚斋说“晴为黛影,袭为钗副”。其实,龄官更像黛玉,不仅容貌相似,而且性格特征与所处的境况也极其相似。并且,她与黛玉患了同一种病——相思病,而“这种病”恰恰是那个年代所容不下的,且龄官是红楼十二官之一,作为一名戏子与宁国府的少爷贾蔷相恋,可谓是身份悬殊,也许正是因为如此,龄官无言的心事与爱恋,只能化作蔷薇花架下的一个个“蔷”字,雨淋了还不自知,一往情深地画蔷,也许就把其他的事物都忘记了,“蔷”字虽写在地上却深深地刻进了心里。而贾蔷也用一两八钱银子买来一只叫玉顶儿的鸟哄龄官开心,龄官病了,贾蔷也是请医问药,忙前忙后。一个堂堂的宁国府大少爷,对龄官的感情也是一往情深。只是《红楼梦》八十回后,对龄官没有交代,大多数是和黛玉一样香消玉殒。</p> <p class="ql-block"> 袭人与蒋玉菡的婚恋观。 袭人在离开贾府的时候,曾抱有一死的心态,谁知到了蒋玉菡家,经过一番结识了解,两人身边竟然各自都还保留着通过贾宝玉亲手交换转赠的汗巾信物。如此一来,贾宝玉反倒成了他们的月老、红娘。蒋玉菡对袭人越发温柔体贴,那袭人也就心安理得不再想死,更不必去死。其实,曹公“草蛇灰线,伏脉千里。”在袭人判词“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早已暗示。袭人面对贾府被抄家的境况,她不得不违心地嫁给城南“有房有地,又有铺面”,家境优越的优伶蒋玉菡。俗话说:“女人心,海底针”这个时候的袭人,她的心态正好印证了“千古艰难唯一死,伤心岂独息夫人。”人生哲学。</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其实,曹公主张的婚姻并不是从一而终的,正如他笔下的“黛死钗嫁”,尤老娘带着两个拖油瓶嫁到尤府一样,每个人都有追求自己幸福的权利,有再婚自由。《红楼梦》第五十八回,藕官和菂官在戏中扮演夫妻,当菂官病亡后,藕官又和蕊官扮演夫妻。曹公借蕊官之口说道:“得了新的,并不是把旧的忘了,只是不把死的丢过不提,就是有情分了。”当宝玉听到这样的论调以后,不觉又喜又悲,又称奇道绝,此观点与他心中所思不约而同。宝玉娶宝钗,被后人骂了几百年,只是宝玉心中只有她的林妹妹,他与宝钗结婚只是履行家族中一个男人的义务与责任而已。</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红楼梦》的婚恋观如同一面多棱镜,折射出末世社会的众生百态:宝黛的"木石前盟"是灵魂相契的理想主义绝唱,却败给"金玉良缘"的现实利益算计;王熙凤强强联合的婚姻却是权力与欲望的共生体,贾琏的婚内出轨恰似对封建婚姻的黑色反讽;袭人"争荣夸耀"的姨娘梦,晴雯"心比天高"的傲骨殇,演绎着丫鬟阶层在婚恋枷锁下的不同突围;尤三姐以鸳鸯剑斩断情孽,司棋为私情撞墙明志,金钏跳进证清白,这些惊心动魄的婚恋悲剧,共同构成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血泪控诉。而薛姨妈精心布局的金锁配通灵,贾母权衡利弊的择媳标准,则是赤裸裸展现了贵族婚姻作为政治筹码的本质。在这幅婚恋浮世汇中,曹雪芹既哀悼了被礼教碾碎的真情,也戳破了封建婚姻温情面纱下的利益交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