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写作技巧兼论“游.学.悟”结合

贵哥

<p class="ql-block">美篇昵称:贵哥</p><p class="ql-block">美篇号:5548935</p> <p class="ql-block">《跟着课本去旅行》以中小学课本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名胜古迹为线索,在“读万卷书”的同时“行万里路”。秉持寓教于乐的特点,为当代青少年提供延展性知识,力求促进青少年加深对课本的印象,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理解和弘扬。我们的游学圈开宗明义指出,以书本知识为线索,游览名胜古迹、祖国大好山河和革命红色胜地等,触摸历史,感知文化。</p> <p class="ql-block">因此,游学圈里的“日常”写作有别于其他圈的写作要求,必须在短短的140字内,巧妙结合“游、学、悟”。只有这样才能让内容兼具生动性、知识性与思想性,既呈现旅行见闻,又传递知识内涵,最终实现感悟升华。以下结合审稿中容易出现问题谈谈怎么具体把握与结合技巧,供新美友参考。</p> <p class="ql-block">一、 明确三者的逻辑关系</p> <p class="ql-block">一是必须以游为基础:以游览经历为线索,通过生动描绘旅程中的所见所闻,搭建文章框架,让读者产生身临其境之感。既然是游,必然要有时间要素,这也是容易忽视的问题。</p> <p class="ql-block">关于时间要素,个人意见,可以是西方语境,精确量化到年月日,如果考虑字数限制,亦可运用东方语境模糊概括,比如:“近期”、“周末”、“暑假期间”等等,也可以融入节气等传统时间概念,比如“立春时节”等。考虑到可结合发日常当天日期,也允许用“清晨”、“日出”等表达。譬如“古镇的清晨被石板路的脚步声唤醒”、“深夜的广场依旧灯火通明”等。</p> <p class="ql-block">二是强调学为延伸:在游览过程中融入知识,如历史典故、文化背景、科学原理等,丰富文章内涵。例如游览古建筑时,引入建筑风格的历史渊源、建造工艺;参观博物馆,介绍文物背后的故事。这里边最简单的就是引用诗词,既节约文字,又简单明了。但需注意的是引用诗词必须要“达意”,就是要切合景点。</p> <p class="ql-block">三是悟为升华:将“游”的体验与“学”的知识内化,形成独特思考与感悟。感悟可涉及人生哲理、文化反思、自我成长等,使文章从具体经历上升到精神层面。</p> <p class="ql-block">二、注重必要的结合技巧</p> <p class="ql-block">一来要自然融合,避免割裂:避免“游、学、悟”板块生硬拼接,而是在叙事中自然穿插知识与感悟。比如描写参观敦煌莫高窟时,先描述洞窟壁画的色彩、线条等视觉感受,再介绍壁画的历史背景、佛教故事,最后表达对古代艺术匠人的敬佩,以及对文化传承的思考,这些都必须在简短的文字中予以表现。</p> <p class="ql-block">二是要以小见大,聚焦细节:无需面面俱到记录整个游览过程,选择最具代表性的场景、事件或细节,深入挖掘其中的“学”与“悟”。例如写一次乡村游学之旅,可重点描写参与古法造纸的过程,学习传统技艺的历史,感悟传统手工艺的价值与传承困境。</p> <p class="ql-block">  第三要善用过渡,衔接流畅:游学文章中常使用过渡句或过渡段,实现“游、学、悟”之间的自然转换。如“漫步在古老的街道上,每一块石板都仿佛在诉说着历史。据记载……” 或“看着眼前的景象,回味刚才学到的知识,我不禁陷入思考……”</p> <p class="ql-block">最后就是融入个人视角:结合自身经历与情感,让“悟”更具独特性和感染力。例如,同样是游览名山大川,登山爱好者可能从征服高峰中感悟挑战自我的意义,而生态保护志愿者或许会关注景区的生态环境,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p> <p class="ql-block">三、 不同景点的运用策略</p> <p class="ql-block">游学圈常见的就是游记:游记的三要素是游踪、所见和所感,它们共同构成了一篇完整的游记。</p> <p class="ql-block">游踪是游记的线索,描述作者的游览路线。它不必罗列所有地点,只需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地点,并加入旅游者的活动,以展示游览的过程。游踪可以是实际的位置变换,也可以是经过提炼和组合的路线,帮助读者理解游览的顺序和结构。</p> <p class="ql-block">所见是游记的核心内容,包括作者在游览中目睹的景物、古迹、风土人情等。通过细致的观察和描述,如使用“五感观察法”,可以生动地呈现出游地的特色和魅力。</p> <p class="ql-block">所感是游记的灵魂,表达作者的主观感受和思考。它使游记更具深度和感染力,让读者更好地理解作者的体验和情感。</p> <p class="ql-block">这三个要素相互关联,游踪为线索,所见为内容,所感为灵魂,共同展现出游的意义和价值。</p> <p class="ql-block">倘若是以展览馆、故居等为主题的文章,“游综”就稍为简单,这就要求必须突出“学”的内容,以游览为载体,详细阐述学习到的知识,结合“悟”对学习成果进行总结与反思,逻辑严谨,论证充分。也可以以“悟”为核心,通过“游”的经历和“学”的知识引出感悟,用生动事例和深刻分析引发读者共鸣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