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扬州高僧鉴真大师是中日文化交流使者

陈佩群

<p class="ql-block">鉴真大师(688年-763年6月6日)是唐代律宗僧人,俗姓淳于,出生于江苏扬州江阳县,是日本律宗初祖,被称为“过海大师”“唐大和尚”。以下是关于他的详细介绍:</p> <p class="ql-block">生平经历</p><p class="ql-block"> • 早年出家:鉴真14岁随父到大云寺,向智满禅师提出出家要求,成为小沙弥。18岁时,从道岸受菩萨戒,后随道岸修建广陵龙兴寺和开元寺。他勤奋好学,遍访高僧,潜心佛典,对佛学具有较深造诣。</p> 大云寺遗址位于竹西公园内 <p class="ql-block">担任主持:开元元年(713年),鉴真回到扬州,任扬州大明寺主持,成为精通律义、学有所长、知识渊博的名僧,他临坛授戒,度人4万余,弟子众多,桃李满天下。</p> <p class="ql-block">六次东渡:受日本僧人的邀请,鉴真决心东渡传律,历经6次尝试,先后遭遇官府阻止、风浪袭击、船只触礁等磨难,最终在天宝十二年(753年)成功抵达日本,此时他已66岁。</p> <p class="ql-block">东渡贡献</p><p class="ql-block"> • 传播佛教:鉴真在日本建立了东大寺,传授戒律,使日本佛教界有了正式的授戒制度,他还创建了唐招提寺,成为日本律宗的根本道场,培养了众多优秀的日本僧人。</p> <p class="ql-block"> • 弘扬文化:鉴真将中国的建筑、雕塑、绘画、书法、医药等文化艺术传入日本。他主持修建的唐招提寺,是日本佛教建筑的杰出代表;其弟子根据他的相貌所制作的鉴真坐像,被日本定为国宝;他还带去了大量的医书和药物,对日本医药学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p> <p class="ql-block">魂归故里1980年鉴真大师坐像回国省亲</p> <p class="ql-block">为纪念鉴真大师东渡传法1200周年,经中日两国协商,日本唐招提寺同意将鉴真干漆夹纻像临时引渡回中国巡展。</p> 扬州大明寺鉴真纪念馆 <p class="ql-block"> • 鉴真纪念堂:位于扬州市古大明寺内,1973年建成,由建筑学家梁思成参照鉴真在日本设计的唐招提寺金堂设计,保存了唐代建筑艺术风格。纪念堂由门厅、碑厅和殿堂组成,碑厅内立有横式纪念碑,正面为郭沫若题“唐鉴真大和尚纪念碑”,背面刻赵朴初撰写的文章。殿堂正中为鉴真楠木雕像,仿鉴真圆寂前塑造的干漆夹纻像制作,东西两侧壁上是鉴真东渡事迹的饰布画。</p> 扬州鉴真广场 <p class="ql-block">鉴真广场位于扬州市瘦西湖水域最北侧、大明寺山脚下,平山堂路南侧,是为纪念鉴真和尚而建。</p> 扬州鉴真大道 <p class="ql-block">鉴真大道位于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具体位置在扬州大运河文化旅游度假区内,是进入鉴真图书馆的主要通道,毗邻千年古刹大明寺,位于大明寺正门对面、蜀冈西峰生态公园内,平山堂东路贯穿其中,道路两旁种植着樱花,2010年建成。每到樱花盛开时节,白樱胜雪,粉樱如霞,既象征着中日之间的友谊长存,也吸引着人们前来感受鉴真文化的魅力。 </p> 鉴真学院 <p class="ql-block"> • 基本概况:学院位于扬州市平山路9号,坐落于蜀冈—瘦西湖风景名胜区内,毗邻扬州大明寺。校园占地308亩,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整体设计为仿唐风格,总投资约4亿元。</p> <p class="ql-block">佛教中国化与国际化的桥梁:玄奘将印度佛教系统化引入中国,推动佛教与中国哲学融合;鉴真则将中国化的佛教(如律宗)及唐文化输出至日本,形成“佛教东传”的双向流动。</p> <p class="ql-block">文化传播的典范:两人分别以“求法”与“传法”的方式,超越宗教范畴,成为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标志性人物,其影响延续至今,仍是东亚文化圈共同的历史记忆。</p> <p class="ql-block">部分照片来自网络有什么不到之处请谅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