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仙境黄围山】</p> <p class="ql-block">【761县道穿行横水村中】</p> <p class="ql-block">【村子很整洁,民宿很漂亮】</p> <p class="ql-block">6月25日,周三。</p><p class="ql-block">仍是响晴天。早餐后,我们决定去山里转转,顺便找个村子住一天。陵川有几处避暑热门目的地,像王莽岭、锡崖沟、双底村等,离县城都不算远,但这些地方要么已经去过,要么嫌人太多过于喧闹。几经选择,我们来到了横水村。</p><p class="ql-block">村子距县城20多公里,沿横水河而建,亦因此而得名,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村落,曾经是白陉古道上一个重要的驿站,也是抗战时陵川县民主政府所在地。村子不大,据称有260多户人家,X761县道穿村而过,太行一号国家旅游公路则在村头不远的地方拐弯,商店、超市和民宿举目皆是。可是并不显得杂乱,给人一种整洁和闲适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黄梅寺。历史虽然悠久,但毕竟古老的都不存在了,新的想成为那座名寺,还需要时日】</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穿寺而过,上山】</p> <p class="ql-block">更重要的是,村子近旁有两处我们还没有涉足的地方:黄围山和白陉古道。</p><p class="ql-block">黄围山,古称黄梅山或灵山,素有“仙境”之称,历来是名胜之地。明代人曹廷氟曾记载说:黄围山“林木萧森,活水澄清,怪石崔崖,云腾虎口,虎啸龙吟,祷雨则应,祈福则灵”。到黄围山下,不过10点的样子。目之所及,首先是立于山脚之下的黄梅寺,据传这里自唐代创建,寺内由官府捐资开设黄梅书院,并培养出过7名状元和93名进士(有关资料上介绍的,存疑)。寺旁有灵湫洞。因寺内建筑太新,我们对溶洞也没有太多兴趣,便穿寺而过,径向山顶。</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海拔1474米的祖师顶是黄围山最高处,山顶也就是祖师殿和皇姑庙,再就没有空地方了】</p> <p class="ql-block">【玉皇殿】</p> <p class="ql-block">【黄围仙山】</p> <p class="ql-block">【天生桥。巨龙双眼。可惜只拍到了独眼龙】</p> <p class="ql-block">【飞翔】</p> <p class="ql-block">拾级而上,葱郁的树木带给我们清爽的感受,很难让人还想起这居然是在炎热的盛夏。黄围山区域内森林覆盖率达到90%以上,因此活动时心肺的运动会使你呼吸到十分新鲜的空气,既减少疲劳,又带来难得的享受。静谧的山路上很少碰到登山的人,我们走走停停看看,便登上了最高处:海拔1474米的祖师顶。这应该是为了纪念在此出生的佛教禅宗五祖弘忍大师而命名的,也十分贴切,地方很有限,建有祖师殿、皇姑庙等,低矮的寺墙外便是悬崖,所以称顶,再适当不过。山中天气变幻无常,一阵风带着几片云经过,便掉下雨珠来。我们于是沿另一条路下山,恰好可以经过这里的另一景观:巨龙双目。其实就是天生桥,不过这种相连的两座天生桥。倒是第一次遇到。我们先是选择在一只龙眼里避雨,没过一会儿雨就下得小了,我们便在前面的观景台欣赏仙山美景,这时在氤氲的雾气里回望祖师顶,那立于险峰之上的殿宇与其下的黑虎玄坛,显得十分的险要。观景台上有一处供游人拍照的展开的鸟翅,我们便张开双臂,想象着自己成为了一只大鸟,在这青翠的仙山里,飞翔。</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白陉古道,双底村到横水村这段,保存得还真不错。】</p> <p class="ql-block">【这是靠近横水村一段明显维修过的现代古道,但它可能复原了古道的原来面目】</p> <p class="ql-block">【古道贴山而过,山下就是761县道。县道的部分路段,当年就是古道的一部分吧?】</p> <p class="ql-block">【站在历史的交汇处】</p> <p class="ql-block">【靠近双底村的古道72拐。图片选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午休到自然醒,慵懒地打着呵欠坐起来,想起下午还要去看白陉古道,便驾车前往。不过几分种路程,没等睡意完全消去,便到了。</p><p class="ql-block">白陉古道,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存在,是太行八陉之一,连接山西陵川至河南辉县,《水经注》记载为“孟门陉”,因为这条古道的南端为孟门关。但现存的古道是从横水村到双底村,约有四五公里。走在古道上,石块铺就的路面可以依稀看出它旧有的模样,每隔几米都会有一道横石相拦,既可以控制车速,使人力或畜力车辆不致速度过快而造成事故,也可以减缓雨水对路面的冲击从而使这条对于军事和经贸有着重要作用的道路可以更长久地发挥其作用。古道边上就是悬崖,向远处望去,x761县道上人来车往,与这条已经上了年纪的道路的寂寞形成鲜明的对比。旧去新来,一代胜过一代,历史如此,概莫能外。</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横水村,太行人家】</p> <p class="ql-block">【民宿二层露台,傍晚的风已经有些冷意。小雨马上就要到了】</p> <p class="ql-block">【夜色中的横水村】</p> <p class="ql-block">当我们回到横水村时,天阴了下来,夜色笼罩在这个当年曾经喧闹的古道驿站上。眼前这些个民宿和商店,还有忙碌着的村民和我们这些游客,不就是那时驿站里外景象的缩影吗?我加了一件稍厚的外套,坐在民宿二层露台之上,淋着淅沥的小雨,在凉风吹拂里,吃着零食,品着陈年普洱,其他的仿佛都不存在了。</p><p class="ql-block">避暑能得如此,已经是另外一重境界。这种美,非亲至,不能体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