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今年6月23至28日,我们和同学、旅友一行20人自组团到建水康养旅居,度过了快乐的6天时光。</p> <p class="ql-block">第一天</p><p class="ql-block">我们乘早上8点26分的高铁于10点35分到达建水,包车进入建水古城。</p><p class="ql-block">建水古城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1000多年的建城史。建水古称“步头”,又名巴甸。南诏政权于唐代、<span style="font-size:18px;">公元810年前后在此筑</span>“惠历城”,属通海都督。“惠历”为古彝语,意为大海,汉语译为“建水”。元时设建水州,属临安路,路府在通海。明代仍称建水州,改路为府,临安府移至建水,建水成为滇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p><p class="ql-block">建水古城原有东南西北4个城门,只有这个东城门、又称朝阳楼始终屹立不倒,其他3个城门都曾经被拆除,近年才重建恢复。</p><p class="ql-block">朝阳楼是建水古城的标志性建筑。</p> <p class="ql-block">古城内只有一条东西贯通的主街叫临安路,路的两边是“建水文庙”、“临安府署”、“临安学政考棚”等重要的历史建筑,两边还有多条小街小巷,里面也有很多历史建筑。</p><p class="ql-block">临安路上遮天避日的古树展示着这座城市的年轮。</p> <p class="ql-block">石板路两边都是富有地方特色的民居、商铺,让人耳目一新。</p> <p class="ql-block">这是我们入住的“临安故事”主题文化客栈,又称建水康养旅居基地。</p> <p class="ql-block">院内虽不宽敞,但花木繁茂,装饰温馨。</p> <p class="ql-block">墙壁上画滿“临安故事”。</p> <p class="ql-block">客栈的一日三餐都是自助餐。早餐有馒头、玉米、红薯、豆浆、稀饭等,比较丰富。正餐6菜1汤,荤素搭配,比较清淡,就是鸡、鱼、肉都没有太多的油水,而且顿顿有咸菜,非常适合我们的口味。</p> <p class="ql-block">午休后,我们出去转转。建水古城的主要景点都在临安路上。</p> <p class="ql-block">建水古城的古建筑、古民居众多,而且都保护较好,被誉为“古建筑博物馆”。最夺人眼球的当数这些古牌坊及牌坊名,承载着建水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p> <p class="ql-block">一下午,除了大街上转转,还游览、参观了几个景点:</p><p class="ql-block">1、临安府署</p><p class="ql-block">这是当年临安府的办公场所,是明清两代的“府”级衙门建筑,始建于明洪武15年,即公元1382年,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p> <p class="ql-block">临安府署曾是滇南的政治中心、军事指挥所,称为“南天保障”一点不为过。</p> <p class="ql-block">临安府署当年的机构设置不少,居然和现在有相似之处。</p><p class="ql-block">这是管户籍的“户科”。</p> <p class="ql-block">这是管干部的“吏科”。</p> <p class="ql-block">临安府署里的匾额、对联很值得一看,没有宏大的、华丽的词藻,句句简朴接地气,道出了府衙的执政理念。</p><p class="ql-block">这是“公生明”牌坊。</p> <p class="ql-block">衙门公堂外立柱上的左联:“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已也是百姓”。</p> <p class="ql-block">公堂横联“明镜高悬”。右联“水可载舟水可覆舟掌舵应先知水性”。左联“民殷兴国民贫伤国当官务必查民情”。</p> <p class="ql-block">2、建水文庙,也称孔庙。</p><p class="ql-block">始建于元初至元二十二年,即公元1285年,已有700多年历史。经历代40多次扩建增修,占地面积已达114亩,完全依照山东曲阜孔庙的风格规制建造。其现存规模、建筑水平和保存完好程度,都是全国仅次于曲阜孔庙的第二大孔庙。有滇人记载:建水文庙“规制弘敞,金碧壮丽,甲于全滇”。</p><p class="ql-block">建水文庙的宗旨是传播儒家文化,为建水这座小城奠定了深厚的文化底蕴,让“文化名邦,滇南邹鲁”的称号在华夏大地声名远播。</p><p class="ql-block">20多年前我几次到过建水文庙,大部份建筑被一所学校占据。这次故地重游,学校已搬迁出去了,恢复了文庙的本来面目。只是原有的37座建筑中孔子讲学的“杏坛”等6座被毁,好在余下的31座保存较为完整。</p> <p class="ql-block">孔子塑像。</p> <p class="ql-block">全国孔庙最大的泮池,占地45亩,风光秀丽,荷花含苞待放。</p> <p class="ql-block">万世宗师牌坊。</p> <p class="ql-block">文庙大门前的左、右牌坊。</p> <p class="ql-block">文庙大门。</p> <p class="ql-block">大成殿。</p> <p class="ql-block">供奉孔子讲学碑的亭子。</p> <p class="ql-block">亭内的孔子讲学碑。</p> <p class="ql-block">装模作样在文庙留言。</p> <p class="ql-block">3、朱德旧居</p><p class="ql-block">位于建水红井街的朱德总司令旧居,是他当年在讲武堂求学时同窗好友曾希仲家的私家宅院。</p><p class="ql-block">朱德总司令曾2次到过建水,第一次是1913年至1915年,时任滇军营长的朱德奉命驻军建水剿匪,在这里住了2年,剿匪护路打了大小战斗10余次,保卫了建水、开远、蒙自一带的百姓安宁。还率部帮助当地百姓治理水患,给建水人民留下了军纪严明,保境安民,爱护百姓的美好印象。第二次是1962年重返建水,故地重游,看望街坊邻居,会见老同志,给建水人民留下了朱老总与人民水乳交融的美好形象。</p><p class="ql-block">本世纪初,为缅怀朱老总,建水人民捐款修缮了朱德旧居,并在旧居对面修建了朱德旧居陈列室,展示朱德总司令的生平和丰功伟绩。建水人民对朱总司令的深切怀念和崇敬之情,令远在北京的朱老总亲属感动不已,称建水人民是“家里人”,将他们珍藏多年的历史照片、朱总司令用过的眼镜、水杯、衣物等赠送给陈列室保存和展出。</p><p class="ql-block">朱德旧居</p> <p class="ql-block">这就是建水人民捐资修建的朱德旧居陈列室,与旧居一路之隔。</p> <p class="ql-block">院子里的朱德元帅塑像。</p> <p class="ql-block">朱总司令永远活在建水人民心中。</p> <p class="ql-block">朱老总1962年重返建水时留下的诗文。</p> <p class="ql-block">4、学政考棚</p><p class="ql-block">是明清时期科举制度的院试场所。当年,云南省最高教育行政长官、即云南提督学政定期到这里,集中滇南片区的临安、元江、开化(今文山)、普洱四府的学子到此院试。</p> <p class="ql-block">考棚外群雕:金榜题名时的喜庆场面。</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建水的学政考棚详细介绍了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历史,看后才清楚地知道中</span>国科举制度诞生于隋朝,延续于唐、宋、元,兴盛于明、清,废止于清末,经历了1300多年。科举制度是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项基本制度。院试是科举前的预备考试,凡被院试录取者,才可进入国家科举选士的赛道。此后经乡试考中举人,再经会试、殿试考中进士,就可被委派为政府官员,实现“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梦想。明清两代,建水就从这里走出文武举人1273人、文武进士110人,及第人数仅次于省城昆明,占了滇南考生半壁江山。</p> <p class="ql-block">科举考试层级图。</p> <p class="ql-block">考场大门。</p> <p class="ql-block">院试场景。</p> <p class="ql-block">金榜题名时场景。</p> <p class="ql-block">吃过晚饭,我们去朝阳门看夜景,灯火通明,金碧辉煌,非常壮观。</p> <p class="ql-block">第二天</p><p class="ql-block">我们包车游览了建水古城周边的知名景点。</p><p class="ql-block">1、贝山陶庄</p><p class="ql-block">贝山陶庄庄主向炳成,字贝山,建水紫陶十大名家之一。他以一已之力、以卓越的工匠精神,在一座荒山上,把艺术、人文、紫陶、石头、自然融为一体,建了一座奇特的城堡,成为建水独特的文化艺术殿堂、声名远扬的新晋网红打卡点。</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座用石头和坛坛罐罐堆砌而成的艺术殿堂,给人一种从未有过的视觉震撼。</p> <p class="ql-block">陶庄里一步一景,让人目不睱接,更让人惊叹艺术家的奇思妙想。</p> <p class="ql-block">2、“蚁工坊”</p><p class="ql-block">这是打造弥勒“东风韵”的云南著名艺术家罗旭先生的又一杰作,由特别设计制作的五孔空心砖搭建而成的奇幻艺术空间,成为建水旅游的又一文化艺术殿堂,新晋网红打卡点。</p><p class="ql-block">这里原来是一座废弃的砖厂,罗旭先生以天马行空的想象和大胆自由的设计风格,将建水厚重的紫陶文化与浪漫独特的建筑风格进行了完美融合,把废弃的砖厂打造成集建筑艺术展览、艺术家创作室、陶艺体验空间、陶主题民宿和餐饮等为一体的文化艺术综合体。</p><p class="ql-block">蚁工房尽量做到资源的再利用,原有的厂房、烟囱打造得像童话世界。</p> <p class="ql-block">奇幻的艺术空间。</p> <p class="ql-block">3、双龙桥,也称十七孔桥</p><p class="ql-block">此桥横跨在建水泸江与塌冲河交汇处的水面上,因此得名双龙桥。因是一座三阁十七孔石拱桥,又名十七孔桥。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当时只在泸江上建石桥三孔,后因泸江、塌冲河河水泛滥,河床逐渐加宽,三孔小桥不能横贯两岸,成为断桥。当地官民又于道光年间续建十四孔,与原建的三孔首尾相连成为十七孔桥。</p><p class="ql-block">双龙桥是云南著名古迹之一,是云南省规模最大、艺术价值最高的一座多孔连拱桥。1965年我国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专程到此考察,认定为全国大型古桥之一,列入中国造桥史册。</p> <p class="ql-block">双龙桥中部的大型飞檐式阁楼,层檐重叠,檐角交错,气势不凡,非常壮观。</p> <p class="ql-block">桥头的小阁楼也非常漂亮。</p> <p class="ql-block">4、团山村</p><p class="ql-block">团山村距离建水县城13公里,历史上曾是彝族人居住的地方。明朝时期来自江西鄱阳的商人张福在此定居,经商、开矿、发家致富、繁衍子孙,建了不少汉族青砖四合大院和汉彝结合的瓦檐土掌房。</p><p class="ql-block">2005年,团山村以“完整保存19世纪风貌特色的原生态村落”和拥有“云南最精美的古民居群”的深厚底蕴,入选“世界纪念性遗产保护名录”。</p><p class="ql-block">团山村古朴的大门。</p> <p class="ql-block">团山村村史陈列室记载了张姓家族艰苦奋斗的发家史。</p> <p class="ql-block">团山村村貌。</p> <p class="ql-block">汉族传统民居。</p> <p class="ql-block">辛亥革命功臣张和的宅院。</p> <p class="ql-block">团山村最壮观的张家花园。</p> <p class="ql-block">园内漂亮的水塘,荷叶飘逸,金鱼畅游。</p> <p class="ql-block">坐在水塘上方的厅堂里休闲观景,好不惬意。</p> <p class="ql-block">静谧的村庄,蜿蜒的小路,让人留连忘返。</p> <p class="ql-block">5、乡会桥车站</p><p class="ql-block">乡会桥车站离建水县城约6公里,是个碧石铁路的一个4等小站,拥有110多年历史。现在是建水到团山村米轨观光小火车的中途站。</p><p class="ql-block">中法建筑形式交融的乡会桥车站站房非常独特。</p> <p class="ql-block">铁道上飞一个。</p> <p class="ql-block">第三天</p><p class="ql-block">昨天太累,今早就去古城外的小桂湖游玩。真羡慕建水人,朝阳门外几百米就是风光秀丽的小桂湖。</p><p class="ql-block">桂湖虽小,却有历史有故事。明代在朝阳门外取土筑城,形成一片洼地,积水成塘。当年监督修城的一位将军常到塘里洗马,人们就将此塘称为洗马塘。明正德六年,新科状元杨升庵来到建水,看到洗马塘堤垂杨柳,山水秀美,想起了故乡四川新都的桂湖,触景生情地说“此地山水双佳,颇与故乡新都桂湖相仿。”从此洗马塘更名小桂湖。</p> <p class="ql-block">虽然天气阴沉,但小桂湖风光依然漂亮,大家拍照的兴趣不减。</p> <p class="ql-block">游完小桂湖,我们步行2、3公里,来到个碧石铁路的临安火车站。</p><p class="ql-block">这是米轨铁路保护遗存,中西合壁建筑风格的站房。</p> <p class="ql-block">个碧石铁路是中国最早的民营铁路。上世纪初,为打通与滇越铁路的连接线,由滇南民族资本家和锡矿老板们用集资入股与地方政府参股的办法,于1915年4月动工修建了个碧石铁路。临安火车站于1928年建成,曾经热闹、繁荣一时,把建水带入了现代文明。随着建水新火车站、即高铁站的建设和开通运营,临安火车站逐渐沉寂下来,目前仅运营建水至团山村的观光小火车。</p> <p class="ql-block">承载着百年历史和辉煌的车站略显沧凉。</p> <p class="ql-block">到此回望、祭奠历史的人们不少,临安车站成了一个小众的旅游打卡点。</p> <p class="ql-block">作为一个老铁路人,我对临安车站有种特殊的感情,留连多时。</p> <p class="ql-block">游完火车站,我们返回客栈午餐。午休后大家唱歌、打牌、搓麻将,休闲了一下午。</p> <p class="ql-block">第四天</p><p class="ql-block">我们一早就分乘网约车去参观建水紫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紫陶是建水最有特色的文化遗存之一,被称为一种物化的历史,一种活的文化。为了传承、保护、发展建水紫陶产业,建水县人民政府聚各方之力,投资1亿多,于2020年建起了占地34亩的紫陶博物馆,其功能集紫陶文化宣传展示、作品收藏鉴赏、文创产品展销为一体。</p> <p class="ql-block">紫陶制作流程及工艺。</p> <p class="ql-block">紫陶产品丰富多彩,令人大开眼界。这里只能展示一、二。</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里还展出了中国四大名陶,其开放、包容的格局让人感动。</p> <p class="ql-block">青花瓷。</p> <p class="ql-block">白瓷。</p> <p class="ql-block">五彩瓷。</p> <p class="ql-block">参观完紫陶博物馆,我们来到久负盛名的紫陶街。</p><p class="ql-block">来到这里才知道紫陶街是夜市,白天店铺关闭多,游玩的人也不多。但街里街外的建筑及其氛围仍能让人感受到这里的热闹与繁荣。</p> <p class="ql-block">建水真是个好地方,水资料非常丰富,与紫陶街一路相隔就有个湖,风光很不错。</p> <p class="ql-block">离紫陶街不远还有个五龙湖,碧波荡漾,绿树成荫,与城市建筑相映成辉。</p> <p class="ql-block">只可惜我们体力不支,相隔不远的5个湖只游玩了1个就打道回府了。</p><p class="ql-block">今天中午在紫陶街花15元吃了一碗正宗的草芽米线,料多味鲜,可与昆明的过桥米线媲美,给大家留下深刻印象。</p><p class="ql-block">下午返回客栈就休息了。</p> <p class="ql-block">第五天</p><p class="ql-block">上午就在古城拾遗补缺,游览了朱家花园、12眼井和大板井。</p><p class="ql-block">朱家花园位于建水古城翰林街,是清末乡绅朱渭清兄弟建造的家宅和宗祠。朱氏家族经营进出口贸易,买卖大锡、洋纱布匹、食盐、烟土等成为富商。朱家花园占地2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5千多平方米,房舍格局井然有序,计有大小天井42个,房屋214间,形成一个建筑群。房舍陡脊飞檐,雕梁画栋,精美高雅,尽显豪华与富贵,被誉为“西南边陲大观园”。</p> <p class="ql-block">参观朱家花园后,我觉得除了经营有方,今天看来都显严苛的家风、家训是朱氏家族成功的基石。</p> <p class="ql-block">朱子家训。</p> <p class="ql-block">朱家虽大富大贵,仍不乏家国情怀,在辛亥革命中朱家出了立马横刀的将军。</p> <p class="ql-block">在朱家课堂感受诗书礼义。</p> <p class="ql-block">朱家有个后花园,很有江南园林的韵味。我过去曾经到过朱家花园,印象中没有这么漂亮,原来是1998年、2016年建水政府两次筹资重修了朱家花园,才有了现在的模样。</p> <p class="ql-block">离开朱家花园,我们就去找12眼井和大板井。建水的水井很出名,有128口老井,不但数量众多,而且造型五花八门。我们时间有限,只能去看看古城里有名的12眼井和大板井。</p><p class="ql-block">这是古城中心临安路边的12眼井。</p> <p class="ql-block">井口水桶绳索勒出的槽道,记录着久远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建水古城西门外的大板井,是建水古井中最大的井。这口600多年的老井,尽管藏身于小街小巷中,却始终保持清亮甘甜,至今古城居民都喜欢喝大板井的水。用大板井的水制作的建水豆腐,是建水美食的头牌。大板井因“舌尖上的豆腐”而成为建水旅游的网红打卡点。</p><p class="ql-block">当地居民用各种容器取水回家。</p> <p class="ql-block">我们也打桶水试试。</p> <p class="ql-block">上午转了一大圈,下午大家就在客栈娱乐了。</p><p class="ql-block">第六天</p><p class="ql-block">今天就要返昆了。吃过早点,大家相约去逛了农贸市场。建水农副产品丰富,价格比昆明低,大家都有收获。我们买了点草芽、黑花生米等建水特产带回家。</p><p class="ql-block">吃过午饭,我们乘公交到高铁站,休息了一会,乘15点10分的高铁回到昆明。此行老天特别照顾我们,天气预报天天有雨,但我们外出时基本是阴天,时不时还艳阳高照。早晚常下雨,没影响我们游玩。</p><p class="ql-block">这次建水之旅,本想以休闲为主,没想到每天都还是忙忙碌碌,非常感概:过去多次到过建水,只知道朱家花园、孔庙。这次古代、现代的景点景区看了不少,深刻感受到我国旅游业发展之迅猛。对于喜欢旅游的我们而言,真是赶上好时代了,好好享受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