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灯照夜 我之所见的文化微光

鸿月揽秋

<p class="ql-block"> 文化涵义</p><p class="ql-block"> 文化不是你拥有什么学历,也不是你拥有多少阅历,更不是你识了多少汉字,能够吟诵多少诗词。</p><p class="ql-block"> 文化是认知的高度,是包容的宽度,是思考的深度;是原创的能力,是博大的智慧,是骨子里的修养;文化是根植于内心的修炼,是无需提醒的自觉,是有边界有束缚的自由,是我们娘胎里的善良,是洞察世界的能力,是辨别是非善恶分明的立场。</p> <p class="ql-block"> 心灯照夜</p><p class="ql-block"> 我之所见的文化微光</p><p class="ql-block"> 乙巳年·荷月既望 | 笔记</p><p class="ql-block"> 清晨,当第一缕晨曦轻叩窗棂,我揉着惺忪睡眼缓缓推开窗。一股带着湿意的薄雾,如灵动的精灵,轻盈地扑面而来,恰似一层轻柔的纱幔,温柔且细腻地裹着园子里那几株刚冒尖儿的新荷。</p><p class="ql-block"> 瞧那叶缘上的露珠,宛如一群天真无邪的娃娃,时而三两成群地聚在一起,叽叽喳喳地诉说着只有它们能懂的悄悄话,那模样仿佛在分享着昨夜梦中的奇妙旅程;时而又像被风吹散的蒲公英种子,各自散开,带着好奇与憧憬,去探索这崭新世界里的每一处角落。阳光透过薄雾,如金色的丝线般洒落下来,露珠里便映出了天光的绚烂模样。恍惚间,我仿佛穿越了时空,看到了盘古开天辟地时,那飞溅而出的一抹清透,带着原始而神秘的力量。</p><p class="ql-block"> 常常有人满脸困惑地问我:“啥是文化呀?”是翻箱倒柜找出那本积满灰尘的厚重文凭,以此证明自己饱读诗书、学识渊博?还是掰着手指头,如数家珍般地数数自己去过多少繁华之地,见过多少世面风光?又或者是摇头晃脑、声情并茂地背出多少诗词歌赋,以此来彰显自己的才情?咳,要我说啊,文化这玩意儿,它就像一股从心底深处幽幽升腾起来的气儿,带着生命的温度与灵魂的深度。它宛如那小小的芥子,看似微不足道,里头却藏着大千世界的万千奥秘;又像是在静谧无声的深夜,突然炸响的一道惊雷,带着震撼人心的力量,在不知不觉间,就把人活出了个独一无二、精彩纷呈的模样。</p><p class="ql-block"> 宽处看·烟火人间皆是道场</p><p class="ql-block"> 要说这文化啊,它高起来的时候,能把人吓得心生敬畏。你瞧,平日里市声鼎沸,大家都在这喧嚣的尘世中忙忙碌碌,为了生活而奔波劳累,谁也没空停下脚步去思考那些高深莫测的事儿。可等到了万籁俱寂的夜晚,你独自一人,孤零零地站在那高耸入云的山巅之上。一抬头,便撞见了那句“星河澹澹天容阔”(虽记不清具体是哪位宋人的佳作,但那意境却深深烙印在心)。那一刻,仿佛时间都静止了,心就像被一把无形的尺子给量开了,豁然开朗,感觉自己也融入了这浩瀚的天地之间,成为了宇宙中一颗渺小却又独特的星辰。</p><p class="ql-block">可它又宽得没边儿,什么都能容得下,什么都能接纳。就说那海纳百川吧,在文化这儿,根本算不上什么稀罕事儿。你闭上眼睛,深吸一口气,便能闻到那市井巷尾飘着的葱花饼香,那是生活最朴实、最温暖的味道,仿佛是母亲在厨房中忙碌的身影,带着家的温馨与牵挂;你侧耳倾听,便能听到那异域集市上叮当作响的陌生铃铛,那是远方传来的神秘召唤,仿佛在诉说着一个个未知而又精彩的故事。它就像元人张野笔下所写的“万古长空片月孤”,你乍一看,就一轮孤零零的月亮挂在无垠的夜空里,显得那么孤独、那么寂寞。可仔细一瞧,嘿,这孤零零和那无垠,居然生出了一种奇异的和谐,就像孤独的旅人在茫茫大海中找到了方向,又像寂寞的灵魂在黑暗中找到了慰藉。什么都能接纳,什么都不排斥,这才是文化那海雨天风般的真胸襟啊,它就像一位宽容的母亲,包容着世间的一切。</p><p class="ql-block">它还深,深得让你根本探不到底,仿佛是一个无尽的深渊,隐藏着无数的秘密。就像我老家村口那口老井,水面看着纹丝不动,平静得就像一面镜子。可底下却沉着整片天空的影子,那影子随着水波的荡漾而变幻莫测,仿佛是一个神秘的世界。那文化的根啊,就在时光的暗河里悄没声儿地往下扎,一直扎到地火滚烫的精魂儿里去。它就像一位执着的探险家,在黑暗中不断地探索着,寻找着那最深处的宝藏。它又像一位老酿酒师,慢慢地熬着,用心地调配着,最后熬出一坛子智慧的陈酿,那滋味,醇厚得让人陶醉,让人回味无穷。</p><p class="ql-block"> 厚实处·生根发芽在性灵里</p><p class="ql-block"> 文化这东西啊,它的根子是深深地扎在咱心尖尖上那块净土里的,就像一棵参天大树,扎根于肥沃的土壤,汲取着生命的养分。它开出的花,叫“原创”,那香气,清冽得很,就像山间的一股清泉,清澈透明,不跟风,不媚俗,就这么自顾自地散发着独特的魅力,仿佛是在向世界展示着自己的个性与风采。它结出的果子,叫“智慧”,味儿厚,回甘悠长,就像一杯陈年老茶,初尝时或许有些苦涩,但细细品味,却能感受到那浓郁的茶香和无尽的韵味,润物细无声地滋养着咱的灵魂,让咱变得更加睿智、更加成熟。</p><p class="ql-block"> 那份自觉啊,真像月亮映在千条江里,不管江水怎么流淌,怎么变幻,月亮的圆缺都是自在的,那是刻在骨子里的规矩方圆,是一种无需外界约束的本能。那有边界的自由呢?嘿,就像仙鹤飞在青天上,御风而行,潇洒自在。它的翅膀扑扇的节奏,自有它不可破的韵律,就像一首优美的乐章,每一个音符都恰到好处。清代张问陶琢磨瓷器的时候说“修到青瓷玉魄光”,可不就是这境界吗?温润里头透着股凛然不可犯的筋骨,就像一位外表温和,内心却无比坚定的君子,在面对诱惑和挑战时,始终坚守着自己的原则和底线。</p><p class="ql-block"> 说到底啊,文化的起头儿还是娘胎里带来的那点温乎气儿,是混沌初开时灵魂上烙下的第一抹白。那是生命最原始、最纯粹的印记,就像一颗种子,蕴含着无限的生机与可能。任凭这世道多腌臜,路途多坎坷,这心尖儿上的光,硬是扑不灭。它就像一团小小的火苗,在黑暗中顽强地燃烧着,给咱指引着方向,让咱在困境中不迷失自我,在挫折中不放弃希望。</p><p class="ql-block"> 照见时·明镜台前辨浊清</p><p class="ql-block">在世上摸爬滚打久了,文化就成了咱心里头那面擦得锃亮的镜子。它澄明得像秋天的溪水,清澈见底,能照见人情的弯弯绕绕,世事的千丝万缕。哪怕千里外的一根毫毛尖儿,它都能瞧得真真儿的,就像拥有一双洞察一切的慧眼,让那些隐藏在背后的真相无所遁形。</p><p class="ql-block"> 它还是灵魂深处那杆定盘的秤。当你站在是非的悬崖边儿,善恶的深渊口,它就像那句“泾渭自分清共浊”(好像是宋人王禹偁的妙笔),立场坚定得像石头刻的字,砸在地上当当响,容不得半点含糊,沾不得一丝污糟。这分明啊,不是刻薄,是对天地间一股浩然正气,憋着一股劲儿地敬着、守着。它就像文化给咱灵魂里楔进去的硬骨头,让咱在面对诱惑和邪恶的时候,能挺直了腰杆,坚守住自己的道德底线,做一个有良知、有担当的人。</p><p class="ql-block"> 温热处·最是寻常动人心</p><p class="ql-block"> 文化的力量啊,从来都不声张。它就像春雨,夜里偷偷地下,悄无声息地滋润着大地。等你一觉醒来,才发现枯枝已经发了芽,那嫩绿的新芽,就像一个个小小的希望,带着生命的活力与生机;心头的荒滩竟也绿了,那一片翠绿,就像一幅美丽的画卷,让人心情愉悦,仿佛看到了生活的美好与未来。它又像微风,轻轻地拂过面颊,带着丝丝凉意,心里的尘埃就落了,剩下一片月白风清,让人的心灵得到了净化与升华。</p><p class="ql-block"> 它就藏在母亲灯下纳鞋底的麻线里,那一针一线,缝进去的是母亲对家人的爱和牵挂,是那份深沉而又无私的母爱;它浸在游子抬头望月时眼角那点湿意中,那一点湿意,藏着的是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亲人的眷恋,是那份剪不断、理还乱的乡愁;它刻在老农抚摸泥土那粗糙掌心里的敬畏,老农知道,这泥土是生命的根源,是养活一家人的希望,是那份对大自然的感恩与敬畏;它也跳跃在邻家稚子咿呀念诗的童音里,那稚嫩的声音,是对文化最初的感知和传承,是那份对知识的渴望与追求。</p><p class="ql-block"> 被它浸润的人啊,眉目间有山河的定力,就像那巍峨的高山,任凭风吹雨打,都岿然不动,坚守着自己的信念和原则;言语间带智慧的清芬,如兰在幽谷,不张扬,却散发着迷人的香气,让人如沐春风;举手投足,是骨子里透出的谦和,对一草一木,都存着份温厚的懂得与怜惜,尊重每一个生命,珍惜每一份美好。它能叫喧闹的街市飘起诗意的炊烟,让那柴米油盐的日子,也酿出醉人的米酒香,让平凡的生活变得充满诗意和浪漫。</p><p class="ql-block"> 沉甸甸·温玉自有千钧力</p><p class="ql-block"> 真文化啊,最后都凝成一块温润的玉,分量却沉甸甸压手。它的光华敛在内里,不咄咄逼人,自生威仪,就像一位内敛的智者,虽然不张扬,但却有着一种让人敬畏的气质;不晃人眼目,恒久如星,就像夜空中的北斗星,永远为人们指引着方向。它就像一位历经沧桑的老者,虽然外表温和,但内心却有着无比的力量,承载着历史的记忆和文化的传承。</p><p class="ql-block"> 它给平凡的血肉之躯,淬炼出玉的胚子。任凭俗世洪流滚滚拍打,也能像江心的礁石,咬定青山不放松,坚守着自己的立场和原则。它点亮一盏从文脉深处传来的心灯,灯火跳动着,愈烧愈旺,愈久愈暖。这光啊,既能照亮夜行人脚下那点崎岖,让他们在黑暗中找到前行的道路;也能用它那豆大的光晕,映照出世道的轮廓,驱散愚昧的迷雾,传递着一种从古老血脉里淌出来的、永不冷却的温热,和一种拨正迷途、撑持世间的硬气,让人们在迷茫中找到方向,在困境中获得力量。</p><p class="ql-block"> 归一处·薪火相传照古今</p><p class="ql-block"> 文心如玉,照的是千古幽微;心灯如豆,亮的是浩浩人间。这玉的温润,灯的暖意,就是文化的魂儿。它不在高堂供着,它就流在市井的吆喝里,那一声声吆喝,是生活的烟火气,是人间最真实的声音;它淌在田埂的泥土气儿中,那泥土的芬芳,是生命的希望,是大自然最慷慨的馈赠。它不是故纸堆的灰,它是当下喘息间的生机,是望向明天的眼神,是对未来的憧憬和期待。</p><p class="ql-block"> 它是千百年来,先人们对着“万古长空”(好像是元人张野的绝唱)凝望的同一轮孤月,那孤月见证了历史的沧桑变迁,承载着先人们的梦想和希望;也是咱们这一辈,在时光这条长河上,用一腔心血养着,拿整个魂灵护着,靠双手双脚传下去的一点星火、一豆微光。只盼着这心灯长明,文脉不断,既照见自个儿心里的澄澈,让我们的心灵始终保持纯净和善良;也能汇入人类文明那条星河璀璨的大江,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p><p class="ql-block"> 此刻,窗外的雾已经散了,天光渐渐明亮起来。那新荷上的露珠,依旧滚着,闪着,像无数微小的心灯,在诉说着文化的故事,也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