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旅行]维也纳金色的交响诗—记奥地利维也纳金色大厅

Miss Hu

<p class="ql-block">[美篇昵称] Miss Hu</p><p class="ql-block">[美 篇 号] 21503314</p> <p class="ql-block">  推开维也纳金色大厅的雕花大门,鎏金廊柱在光影中流转着百年岁月。</p> <p class="ql-block">  穹顶的油画在水晶灯下舒展,音符仿佛凝成琥珀,悬浮在巴洛克式的藻井之间。</p> <p class="ql-block">  我们攥着烫金的票根,像怀揣着通往音乐圣殿的密钥。</p> <p class="ql-block">落座于天鹅绒座椅,指尖抚过冰凉的扶手,感受着即将上演的艺术盛事带来的震颤。</p> <p class="ql-block">  当第一缕琴声划破寂静,大厅化作流动的星河。</p> <p class="ql-block">  歌者的嗓音穿过时光长廊,女高音的清越如阿尔卑斯山巅的融雪,男低音的浑厚似多瑙河奔涌的暗流。</p> <p class="ql-block">  乐符在雕梁画栋间碰撞,在观众屏息凝神的期待里生长,织就一张璀璨的音网,将我们尽数笼罩。</p> <p class="ql-block">  维也纳金色大厅位于维也纳贝森多夫大街12号维也纳音乐之友协会大楼中,由T·冯·汉森始建于1867年,1869年竣工,为意大利文艺复兴式建筑。</p> <p class="ql-block">  金色大厅是一个狭长矩形平面的演出场所,长48.80米、宽19.10米、高17.75米,总占地面积932.08平方米。观众席分上下两层,共有座位1744个和站席300个。</p> <p class="ql-block">  它的建筑特色是外墙黄红两色相间,屋顶上竖立着许多音乐女神雕像,古雅别致。</p> <p class="ql-block">  它的内部装饰:大厅的四壁、廊柱、雕饰及双层包厢上全部都镀着纯金,天花板也覆盖了大量金饰,三十尊女神像环绕而立,与乐台上巨大的管风琴相得益彰,穹顶周围是希腊神话中的阿波罗和缪思女神的半身像,在巨大的水晶灯照耀下熠熠生辉。</p> <p class="ql-block">  它的音响效果有共鸣设计,木质地板和墙壁就像小提琴的共鸣箱,使乐队演奏的声音在厅内振动回旋,产生余音袅袅的效果。</p> <p class="ql-block">  它的音响效果还有声学平衡的特色,建筑师对共鸣与传声有独到研究,高台木制地板下挖空一个空间,仔细计算楼上包厢的分割与墙面女神柱的排列,天花板和墙壁使用防静电干扰的材料,让听众无论处于任何位置,都能享受到高品质的音乐演奏。</p> <p class="ql-block">  金色大厅的演出活动是维也纳交响乐团每音乐季的每季度至少在此举办12场音乐会,维也纳爱乐乐团也常在此演出,这里还是每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法定举办地。</p> <p class="ql-block">  金色大厅内有两个收藏馆,一间是展览,定期举行收藏品展览,供人参观。一间是档案室,藏有大量历代手写的、木刻的、铅印的音乐书籍和乐谱,以及音乐大师的乐稿、书信和其他手迹,如莫扎特的乐稿《最后一个交响曲》、舒伯特的手稿《未完成交响曲》等。</p> <p class="ql-block">  维也纳金色大厅作为世界音乐地标,还有不少传奇的故事,这些故事也让它的艺术光芒更添厚重感:</p> <p class="ql-block">  19世纪末,金色大厅所在的维也纳音乐协会大楼因年久失修,曾一度面临拆除危机。</p> <p class="ql-block">  直到20世纪初,建筑学家对其内部声学结构进行检测,发现穹顶、墙壁的弧度与材质能让声音自然共鸣,无需麦克风就能传遍每个角落——这一“天然音响奇迹”让它被紧急列为保护建筑,如今其声学设计仍被视为音乐建筑的标杆。</p> <p class="ql-block">  1847年12月31日,“圆舞曲之王”小约翰·施特劳斯在金色大厅举办新年音乐会,临时加演《拉德斯基进行曲》时,首次带领观众用掌声应和节奏——这个传统延续至今,成了每年全球直播的经典画面。</p> <p class="ql-block">  “指挥帝王”卡拉扬曾连续12年执棒新年音乐会,他与乐团在金色大厅的合作录音,被乐迷称为“凝固的金色声波”。</p> <p class="ql-block">  1998年,中央民族乐团登上金色大厅舞台,成为首支在此演出的中国乐团。当《梁祝》的二胡声在鎏金大厅响起时,台下观众全体起立鼓掌,甚至有维也纳老人噙泪感叹:“原来东方旋律能让金色大厅如此温暖。”这场演出被写入大厅史册,也开启了中国艺术团体的“金色之旅”。</p> <p class="ql-block">  据大厅老员工回忆,深夜调音时常能听到空旷的大厅里传来若有若无的钢琴声,仿佛是19世纪在此演奏过的作曲家勃拉姆斯的“幽灵”在试弹。</p> <p class="ql-block">  虽无科学依据,但这个传说为金色大厅蒙上了一层浪漫的艺术滤镜,仿佛每个角落都沉淀着过往大师的余韵。</p> <p class="ql-block">  这些故事让金色大厅不只是建筑,更像是一本用音符写就的传奇史书,每一道鎏金都镌刻着音乐与时光的对话。</p> <p class="ql-block">  我们参观的那天,演出曲终的刹那,掌声如潮水漫过阶梯。台上的艺术家们微笑着,眼中闪烁着灵动的光芒,突然抬手带动节奏,欢快的旋律再次响起。</p> <p class="ql-block">  前排的孩童率先拍手应和,银发老者轻敲椅背打着节拍,不同肤色的手掌在空中交织成浪。</p> <p class="ql-block">  歌声从舞台漫向穹顶,又从璀璨的壁画上倾泻而下,整个大厅都成了跃动的音符。</p> <p class="ql-block">  我们不再是旁观者,而是这金色梦境里最鲜活的注脚,用热烈的节拍与世界共鸣,让音乐的温度在掌心传递,在每一个雀跃的音符里,触摸维也纳永恒的灵魂。</p> <p class="ql-block">  指尖轻触金色大厅的古典纹路,这一刻,心跳与世界顶级音乐殿堂的脉搏同频共振。</p> <p class="ql-block">  终于抵达梦中的艺术坐标,在维也纳金色大厅前,连呼吸都染上了交响乐的浪漫。</p> <p class="ql-block">  站在维也纳金色大厅前,风里飘着音符的形状,我用镜头定格这份独属音乐圣地的震撼。</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