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二日游(三)——奉化溪口

阿强

<p class="ql-block">2025年6月14日~15日宁波二日游,天气预报的信息总是令人沮丧。因为无论是上海还是宁波都是“小雨-中雨-大雨”。但是出人意料的是,似乎有贵人相助。我们旅游车在行驶时是下大雨,一到景点雨就停了,或只下淅淅沥沥的小雨。<span style="font-size:18px;">6月15日</span>我们游奉化溪口景点。</p><p class="ql-block">我们下榻的溪口银凤旅游度假村,度假村内河道纵横、碧水环绕,绿地覆盖率70%以上,占地面积为300亩。银凤度假村距离溪口老街不远,只有5公里的路程。</p> <p class="ql-block">我们住得是带有露天阳台的景观房。下了一夜的雨,早晨起来站在客房的阳台上,空气特别新鲜,轻柔的晨风吹在身上,令人神清气爽。</p> <p class="ql-block">眺望着远方郁郁葱葱的青山,山坳处升起如云的白雾,使我想起浙江建德市白沙镇的“白沙奇雾‌”景观。浅灰色的乌云,连绵起伏的群山,河水清澈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剡[shàn]溪,使我仿佛置身于画中,</span>溪口的风景真美。</p> <p class="ql-block">溪口银凤旅游度假村内景色秀丽,早晨走在去餐厅的路上,如同漫步在花园中。</p> <p class="ql-block">度假村主楼水池中有一座抽象的不锈钢凤凰雕塑,那是溪口银凤旅游度假村的标志。</p> <p class="ql-block">溪口老街位于宁波市西南20公里处,是蒋介石、蒋经国父子的故乡。东靠武岭,南濒剡溪,北临雪窦山,以武岭门为起点,沿剡溪横贯东西,是溪口最核心繁华的步行街区‌,被称为“三里长街”。街上保留了许多传统的店铺和江南风格的建筑,主要景点有武岭门、文昌阁、剡溪小筑、丰镐房、<span style="font-size:18px;">溪口博物馆、</span>玉泰盐铺、蒋母墓等22处历史遗迹,其中蒋氏故居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些景点不仅展示了溪口的历史,还提供了丰富的旅游体验。</p><p class="ql-block">🔻现在武岭西路是步行街,步行街的路障被巧妙地设计成“溪囗欢迎您”的欢迎牌。</p> <p class="ql-block">1994年溪口·雪窦山被国务院列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996年溪口蒋氏故居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溪口-滕头旅游景区被评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p> <p class="ql-block">武山庙位于武岭东路西侧,是溪口免费游览的一个景点。庙宇分前后两进,东西两侧设厢房,中间天井建有戏台,后进前廊饰有盘龙石柱。武山庙现被改造成出售旅游文创产品的商铺。</p> <p class="ql-block">🔻武山庙碑</p> <p class="ql-block">武山庙旁的小公园“憩园”,内有小桥、流水、茶座、咖啡馆等休闲设施。</p> <p class="ql-block">武岭门是溪口的标志性建筑,也是进入溪口老街的必经之路。原是两间低矮平房的小庵堂,蒋介石母亲王采玉笃信佛教,常到这里念经拜佛。1930年由蒋介石下令改建为三间两层的武关式城门建筑‌,以壮溪口古镇门面。现在的武岭门高大巍峨、飞檐翘角、古色古香、气势雄伟。正面门额“武岭”两字,由国民党元老、著名书法家于右任题写。</p> <p class="ql-block">1930年改建武岭门时,奉化武岭学校校长张明镐先请蒋介石题字,后收到于右任的题字。校长征求蒋的意见,两幅字如何摆法?蒋不假思索地回道:“于佑任是大书法家,又是本党元老,把他的题词放在正面。” 主动要求将自己的题字则放在背面‌。</p><p class="ql-block">🔻武岭门背面署名“中正”的“武岭”题额。</p> <p class="ql-block">进入武岭门后,左边不远处是座重檐歇山顶的建筑,名为“乐亭”。亭子前右侧有一块“乐亭记”石碑,由蒋介石亲自撰写碑文,陈立夫题写。前面一块“乐亭春晓”的石碑,由八十六岁的奉化籍画家王康乐于癸酉年题写。“乐亭春晓”现为蒋氏故居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穿过乐亭就是著名的文昌阁和小洋房。</p> <p class="ql-block">溪口文昌阁,又称奎阁、乐亭。始建于清雍正九年。 最初为祭祀文昌帝君的场所,是溪口文人雅士聚会之地。1924年清明,蒋介石回乡扫墓时发现文昌阁年久失修,规模狭小,遂出资请他胞兄蒋介卿负责重建。次年建成500平方米的三间两层楼房,蒋介石作《武岭乐亭记》,作为私人别墅和藏书楼。 ‌</p><p class="ql-block">附: 《武岭乐亭记》(蒋中正)</p><p class="ql-block">武岭突起于剡溪九曲之口,独立于四明群峰之表,作中流之砥柱,为万山所景仰,不偏不倚,望之岿然。其独以武岭名者,殆取义于武德,即其地以况其所居之人耶!</p><p class="ql-block">岭上古木参天,危崖矗立;其下有溪水潆洄,游鱼可数;牧童渔父徜徉其间,乐且无穷;其幽静雅逸之景象,窃比世外桃源无事他矣! ‌而隔溪之绿竹与岭上之苍松,倒影水心,澄激皎洁无异写真,其有岁寒君子之逸致乎!</p><p class="ql-block">旧有榭阁,名曰文昌,规抚狭陋,无足以资游瞻者。甲子春,余还里扫墓,见其楹栋欹斜,行将就圮,乃勘地绘图,亟思有以改造之。吾兄锡侯欣然赞焉,爰董其事,命匠鸠工,建亭三楹。落成之日,属余名之。余以其位在山水之间,凡远方同志来游者,莫不徘徊依恋而不忍舍,盖无间乎仁与智,皆有乐于此也,乃取其义而名之曰乐亭。 ‌甚愿吾乡间同志,朝夕游乐,顾其名而思其义,因观感而有所兴起,卓然自立也,庶不负今日改造斯亭区区之意也夫!</p> <p class="ql-block">🔻位于文昌阁下的“奎阁凌霄”碑,“奎阁凌霄”是清代溪口十景之一。</p> <p class="ql-block">1927年蒋宋联姻后,蒋介石曾携宋美龄来文昌阁小住。西安事变后张学良被押送到溪口文昌阁软禁,后移居雪窦山招待所。1939年文昌阁被日机炸毁,化为废墟。 直至1987年由政府拨款近30万元,委托东阳县木雕营造厂按原貌重建。</p> <p class="ql-block">文昌阁一楼厅堂展示蒋介石夫妇的相关资料,二楼恢复卧室与书房,并展示宋美龄的画作。蒋宋的卧室里,有一张很特殊的床,一般的床都是四条腿的,这张床居然是六条腿的。相传蒋介石比较迷信,讨厌“四”字,因此定制了这张六条腿的床。</p> <p class="ql-block">🔻蒋宋起居室和墙上的蒋介石宋美龄结婚照</p> <p class="ql-block">剡溪小筑,又称“小洋房”或“涵斋”,与文昌阁有露天走廊相通。因用“洋灰”(水泥)为建材,俗称“小洋房”。建于1930年,西式三开间两层平顶楼房,<span style="font-size:18px;">楼上东面是卧室,西面是书房,中间是会客厅。</span>原为蒋介石侍从文牍、警卫人员住所。1937年初夏,蒋经国从苏联归来,偕夫人方良与长子爱伦(孝文)居此,曾在此研习中国文化,并撰写《旅俄报告》。</p> <p class="ql-block">“小洋房”一楼客厅里有一块刻着蒋经国手书的“以血洗血”石碑。1939年12月12日,侵华日军的6架飞机轰炸溪口的时候,蒋经国生母毛福梅在丰镐房后门口不幸被炸塌后墙压死,蒋从赣州昼夜兼程为母奔丧,挥泪手书“以血洗血”四字,立誓报仇雪恨。“以血洗血”碑最初立于其母毛福梅遇难处,后于1940年移存至剡溪小筑作为永久纪念‌。</p> <p class="ql-block">武岭学校在武岭门内右侧,1929年蒋介石尊母遗训创办。初名为“私立武岭学校”。首任校长是留日师范毕业生张明镐,当时是仿效开放式法国乡村教育模式,设有幼稚园、小学和中学。1932年<span style="font-size:18px;">起,</span>蒋介石亲自兼任校长,宋美龄、蒋经国、蒋纬国、陈布雷、陈立夫、陈果夫等12人组成校董会,人称“小黄埔”。溪口博物馆也设在这里。武岭学校现为浙江省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拥有现代化教学设施和2000名学生,教职工200余人。</p> <p class="ql-block">可能是下雨的缘故吧,溪口古镇上人并不多,当我们路过一家“溪口老宋照相馆”,我看到店门口的有一尊坐在藤椅上的蜡像,酷似蒋介石:光头、瘦脸、穿一身皂色的长衫,手柱一根硬木拐杖。突然那蜡像动了,朝我们招了招手,原来那是装扮成蒋介石与游客合影赚钱的“特型演员”(每次10元)。据说溪口三里长街上扮演蒋介石的老人有近二十多人。</p> <p class="ql-block">溪口老街上有座横跨剡溪的钢筋水泥桥‌。桥栏杆上缀满红色、粉色、黄色的花,如同一座花桥,非常漂亮。</p> <p class="ql-block">溪口老街上石牌楼,正面书“奕叶流芳”,背面书“函亭世泽”。原为石柱斗拱木结构牌楼,始建于1420年,毁于1956年强台风。蒋氏子孙出嫁、迎娶、逝后出丧均要进出此门。现在的石牌楼应该是为发展旅游而重建的。</p> <p class="ql-block">蒋氏宗祠位于溪口蒋氏故居景区武岭西路步行街中段,蒋氏宗祠由新老两祠堂合成,老祠堂重修于康熙年间,新祠堂建于20世纪30年代。门楼建筑整体气势宏伟、壮观。门额上的“忠孝传家”是蒋介石亲笔所题。是蒋氏家族祭祀祖先和先贤的重要场所。</p> <p class="ql-block">1932年,蒋介石在发迹后计划扩建祖宅以光耀门楣。列入拆迁名单的26户人家中,有25户都开始搬迁,唯有“周顺房千层饼店”不同意。这家饼店的店主叫<span style="font-size:18px;">周顺,是</span>蒋介石儿时玩伴,曾一同在剡溪中摸鱼嬉戏。对于蒋介石的显赫地位,周顺并未表现出过多的敬畏,也从未有过迁离的打算。当他接到拆迁通知时,只是淡然一笑地说:“如今瑞元成了大人物,要我搬家也可以,但他得亲自来和我商议。”蒋介石得知此事后说:“迁不迁由他去吧”,苦笑之余也只得顺从他的意愿。因此,丰镐房的扩建计划不得不做出相应的调整。也许是周顺房故意选择不迁址,利用蒋介石的故居为他的饼店做免费宣传。</p><p class="ql-block">🔻位于武岭西路75号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周顺房”</span></p> <p class="ql-block">我轻轻推开“周顺房”住户两扇虚掩的黑色小门,里面是一个普通的小院,黛瓦粉墙几间低矮的房屋,一树银桂以及一些不知名花草。</p><p class="ql-block">这时,正逢有人回来。他对我说:“这里不是旅游景点”。我问他:“现在的住户都是周顺房的后代吗?”他回答道:“是的”。</p> <p class="ql-block">玉泰盐铺,位于溪口镇武岭西路中段簟[diàn]匠弄口。清同治十年(1871年),由蒋介石祖父蒋玉表(又名蒋斯千)创立,初以盐业为主,兼营米酒、石灰等商品,后发展为奉化最大盐商。‌‌光绪年间由蒋介石父亲蒋肇聪继承。光绪十三年(1887年)蒋介石在此出生。1895年蒋肇聪去世后兄弟分家,蒋介石和其母亲王采玉分得丰镐房三间小屋。玉泰盐铺归蒋介石的胞兄蒋介卿,现存建筑为1946年蒋介石出资重建的。</p> <p class="ql-block">玉泰盐铺现存建筑为石库墙门结构,门额题“清庐”,西侧墙脚刻有蒋介石题写的“玉泰盐铺原址”碑石。</p> <p class="ql-block">“玉泰盐铺原址”系蒋介石为1948年亲笔所<span style="font-size:18px;">题</span>。从字体来看,他学的应该是欧阳询的楷书,书法结构严谨,笔画瘦硬,具有欧体的方正刚劲风格‌。</p> <p class="ql-block">“蒋氏故居”四字出自海内榜书第一人沙孟海之手,1989年沙孟海为“蒋氏故居”(丰镐房)题匾,其书法雄浑刚健。</p><p class="ql-block">丰镐[hào]房的名字取自西周文王、武王的都城——“丰邑”、“镐京”,各取第一字定为房名,故称丰镐房。蒋介石15岁时在丰镐房娶了毛福梅,1910年蒋经国出生在这里。蒋母笃信佛教,吃素念佛,故这座宅子又取名“素居”。</p> <p class="ql-block">溪口古镇最易被忽视的景点是雕塑。在武岭学校的东面,有一座用镜面不锈钢板、铸铜和砖木等材料组成的关于武岭学校的雕塑。教室的黑板上写着“少年强则国强!”,墙上镶嵌着算盘、课本、毕业证书、武岭学校校训、旧皮箱等物件。教室门口挂着一个用于上下课打铃的铜铃铛,前面是当时学生上<span style="font-size:18px;">课时用的课桌和长条凳。</span></p> <p class="ql-block">武岭学校原为蒋介石于1925年创办的私立学校,1927年正式定名为"武岭私立学校"。1930年迁入新校舍后,蒋介石于1932年亲自担任校长职务,并题写武岒学校校训:礼义廉耻。</p> <p class="ql-block">1947年4月5日蒋介石和宋美龄回到奉化溪口老家,并在武岭学校教堂参加了复活节礼拜。 ‌🔻这组雕塑表现的是:在一棵枝繁叶茂的古樟树底下,蒋介石和宋美龄坐在长条凳上,观看学生们的表演舞蹈的场景。</p> <p class="ql-block">在横跨剡溪的水泥景观桥附近,有座用无数块不锈钢薄板材拼搭而成的雕塑,既像一幅平面的画,又具有浮雕的立体感,很特别。我猜想可能是为了表现宋美龄的多才多艺,既会弹钢琴又会画国画。</p> <p class="ql-block">位于蒋氏故居前街”锦溪秋月”牌楼旁,有座不锈钢雕塑,采用的是中国皮影戏的表现形式,反映的是蒋介石和宋美龄同坐滑竿回溪口的情景。</p> <p class="ql-block">溪口老街上还有一组关于儿童玩水、跃入剡溪的雕塑,非常精彩。不知在溪口哪个位置,借用网上图片,与大家分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