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发弦音传古韵 红树潮声映晚晴——海昌社区长青老年大学葫芦丝班奏响时代交响

清文苑

<p class="ql-block">六月的鹏城,碧波轻漾,深圳湾畔的红树林舒展着翡翠般的枝叶,仿佛一幅徐徐展开的生态画卷。在这片充满生机与诗意的土地上,南山区蛇口街道海昌社区长青老年大学葫芦丝班的银发学员们,正轻柔调试着手中温润如玉的葫芦丝。这件源自滇西大地的古老乐器,即将在深圳湾畔奏响一场跨越千年的文化对话,将岁月的回响与时代的节拍交织成曲。</p> <p class="ql-block">葫芦丝的传奇,自先秦匏笙的浑厚低音中走来,穿越千年时光,历经傣家竹楼的清越回响,在新时代焕发出璀璨光芒。深圳湾的潮汐与老年大学的课堂形成奇妙共鸣——秋茄树幼苗在咸淡水交汇处顽强扎根,正如银发学子们在五线谱与民族调式间探索交融。</p> <p class="ql-block">历经春风化雨般的浸润,葫芦丝班终于迎来绽放时刻。在庆“七·一”期末汇演的舞台上,随着谢绍荣老师扬起的指挥手势,《荷塘月色》的旋律如红树气根般绵延生长。学员们指尖流转间,澜沧江的月色与深圳湾的潮声交相辉映,德宏孔雀翎羽的颤音与特区霓虹的光影交织成一幅流动的锦绣画卷,诉说着传统与现代的深情对话。</p> <p class="ql-block">当谢绍荣老师吹响《打跳欢歌》时,时空仿佛悄然折叠:阿昌族青年围着篝火起舞,布朗族长者在竹楼下讲述创世传说,德昂族少女用葫芦丝传递情愫——这些沉睡在时光深处的文化基因,此刻在深圳湾畔苏醒绽放。</p> <p class="ql-block">台下观众惊喜发现,台上操琴的阿姨叔叔们来自祖国的五湖四海。云南葫芦之乡的郭亚叔叔,正用熟悉的乡音与乐器对话——在这座移民城市中,文化的根系正通过葫芦丝教学悄然生长,交织成一幅多元融合的时代图景。</p> <p class="ql-block">不远处,红树林传来阵阵鸟鸣,仿佛为这场特殊的“毕业典礼”献上自然的礼赞。银发与青丝共谱的时代华章,正通过民族艺术的桥梁,在湾区大地续写着“民族团结、老有颐养、学有优教”的生动篇章。当最后一个音符消散在海风中,红树林的枝叶轻轻摇曳,似在应和这场跨越千年的文化对话,回响不息。</p> <p class="ql-block">图片:来源于网络</p><p class="ql-block">拍照:郑 玥 陈翠霞</p><p class="ql-block">视频:曹爱华 郭 亚</p><p class="ql-block">编稿:王汉武</p><p class="ql-block">审核:谢爱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