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历程-中共中央在延安十三年历史陈列”是纪念馆的核心展览,共展出2021件(组)珍贵文物、900余张照片,运用40余项科技多媒体展示、29项艺术品装置、30处红色教育空间和100集红色故事,再现了那段艰苦卓绝的革命历史。 展览分为六个单元:红军长征的落脚点、抗日战争的政治指导中心、新民主主义的模范试验区、解放战争的指挥中心、毛泽东思想的发祥地、延安精神的培育地。每个单元通过丰富的展品和多媒体技术,生动地展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斗争历程。 历史选择了延安,延安成就了辉煌。十三年波澜壮阔的延安岁月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中的辉煌史诗,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程中的光辉篇章。 第一单元 中央红军长征到陕北。 一、中共中央和红军长征的落脚点。 中共中央在陕北十三年活动路线示意图。绿色部分是先期到达陕北的红25军在甘泉县象鼻子湾的会师处。 1935年10月,中共中央率领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 1945年4月21日,毛泽东指出:“我说陕北是两点,一个是落脚点,一个是出发点,陕北已成为我们一切工作的试验区。” 红色革命根据地分布图。 遵义会议、哈达铺会议、榜罗镇会议地址。1935年9月27日,甘肃榜罗镇会议正式决定前往陕北。 1935年天津《大公报》、西安《西京日报》关于西北红军和根据地的消息报道。 吴起镇。红一方面军在毛泽东、周恩来等人的领导下,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吴起镇地区。 长征到达陕北的毛泽东。 长征到达陕北的张闻天、周恩来。 长征到达陕北的红一方面军部分人员的合影。 “切尾巴”战斗遗址。 1935年10月22日,吴起镇政治局会议决定以陕北苏区领导全国革命。 第二单元 西北(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 中共陕西党团组织的建立。 1927年10月12日,谢子长等在青涧起义,打响了西北地区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1928年5月7日凌晨,旬邑县农民在许才升等领导下攻入县城,并宣告旬邑县临时苏维埃政府成立。 渭华起义时召开群众大会的情景。 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主要创建人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 1932年12月,陕甘游击队改编为红二十六军第二团,王世泰任团长。 西北红军反“围剿”示意图。 陕甘革命根据地部分领导人合影。 徐海东和红二十五军部分领导人合影。 甘泉县劳山战役遗址。1935年10月1日,红十五军团发动劳山战役,歼灭东北军一个师。 榆林桥战役遗址。1935年10月25日,红十五军团发动榆林桥战役,歼灭东北军一个团,团长高福源被俘。 红二十五军长征时用过的竹碗、手电筒和印发的通知、命令等文物。 第三单元 中国革命大本营奠基西北。 1935年11月3日,中共中央在甘泉县下寺湾召开政治局会议,决定调整中央领导机构。毛泽东任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张闻天任中共西北中央局书记;博古(秦邦宪)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西北办事处主席。 左上角为中共西北中央局党务委员会书记董必武。右下角为红一军团和红十五军团部分干部的合影。 东征与西征。红军东征攻占山西吉县。1936年4月14日,刘志丹在指挥红二十八军进攻山西中阳县三交镇战斗中牺牲。毛泽东题词纪念刘志丹“群众领袖,民族英雄。” 1936年10月,准备出征的红军西路军骑兵部队。 彭德怀在西征前线。 红一军团第二师师长杨得志、政委萧华等西征时的合影。 毛泽东1936年创作的词作《沁园春·雪》:“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br> 长征时印发的传单。 1936年10月9日,红一、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 1936年10月22日,红一、二方面军在宁夏西吉县将台堡会师。 山城堡战役遗址。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后,于1936年11月21日,在甘肃环县山城堡取得歼敌一个旅的胜利,这是结束长征的最后一仗。 长征到陕北的红四方面军一部。 长征到陕北的红二方面军一部。 长征到达陕北的任弼时、贺龙和关向应。 长征到达陕北的刘伯承、李达、宋任穷等人合影。 长征到达陕北的徐向前和叶剑英。 长征到达陕北的彭德怀和彭雪枫。 长征到达陕北的陈琮英、蔡畅、夏明和刘英。 <h3 style="text-align: right"><font color="#ed2308">—未完待续—</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