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行(12)常家庄园

称颂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称颂 403558930</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人称中国“地上的历史在山西,地下的历史在陕西”,又说“五千年文明看山西”,今天就自驾前往山西的“常家庄园”看一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常家庄园是被称为“儒商世家”的榆次东阳镇车辋村常氏家族的宅院建筑群。东北堡门,是常家庄园的进出口,清朝同治年间,因北方战火一度蔓延到山西,常家在那时修筑了环绕庄园的堡墙。</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绕院墙一圈共4公里,为什么都说古时候的大小姐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这压根就出不来,容易迷路,估计走到门口时天都已经黑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穿过东北堡门,展现在面前的是一条长达650米的清代街道。历史上建筑布局主要是南常一条正街,北常一条后街,合称“常家两条街”。但因为战乱损毁,现仅存北常部分建筑。庄园里也有老宅开了饭店、小商店什么的,却没有太商业化。</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常家庄园布局严谨,北侧是宅院建筑区,临街一字排开;宅院区以北是园林区,动静分离。与其说它是个大院,倒不如说它是一座城。难怪有着乔家一个院,常家两条街的美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常家祠堂,虽然说它的规模不大,但是有两个旗杆,这双斗旗杆在古时不是谁家都能立的,是因为他家出过进士,才有资格立起这两个旗杆。常家宗祠是后人为表达对祖先的敬仰,期望家业兴旺香火永续,于清末光绪年间修建,分为南祠堂和北祠堂。由于历史原因,南祠堂损毁严重无法修复,目前保留修复的是北祠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这是来山西经常看到的门海,它在古代是用于消防的,同时水也代表财富。门海还有一个作用,在一人高砖墙的旁边建有小凹槽,唱戏时把木板往上一铺,人在上面唱戏,下面的水缸就会产生共振,起到扩音器的作用,这可是古代不用发电的扩音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院子里头的这棵树也不简单,它是全国唯一的一棵蟠龙葵,1882年从俄罗斯带回蟠龙槐苗两株植于祠堂中,取槐荫子孙之意,140多年了就长这么一小点,上面就像盘龙一样。此品种当时在国内极罕见,惜一株毁于燹火。</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常氏始祖常仲琳,原是太谷县的一个苦孩子,明代弘治年间只身来到车辋,给人放牧羊群混口饭吃。由于他的勤奋刻苦,最终娶妻生子,在此地站住了脚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到了七世祖,常家已逐步过上小康生活。而八世祖以敏锐的眼光发现,贩运茶叶远比原来经营布匹利润丰厚,于是果断率子开辟了一条从武夷山到俄罗斯恰克图的“茶商丝绸之路”,绵延二百余年,是中国对俄贸易第一世家。</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常家庄园是现在对外开放的占地面积最大的山西大院,不仅同样具有精美的木雕、石雕、砖雕、彩绘等,更有着北方民居中最大的园林,绿意盎然,当深墙院内围着满眼的苍翠葱茏时,古板的山西大院中也透露出难得的灵气和秀美,这里可称得上是最美丽的山西大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木结构建筑,细节之处见真章</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每一户兄弟的风水墙都不一样</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各种吉祥寓意都在这些细节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静园,是常家后花园的总称。占地8万余平方米,包括狮园、杏园、遐园、可园四个小花园。既有南方园林的透气,又兼具北方园林的大气,像是一个缩小版的颐和园,是山西境内唯一有湖泊的庄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远处是一座观稼楼,登高看庄稼的地方,站在最高处,近看常家庄园,远看万亩良田。据说当年常家主人,就是为了登高远望庄稼收成年景而建造的。当年他经常登楼远望自己的家业,在观稼阁上远眺到的大片农田,想必都是常家的田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常氏家族拥有最大的私家书院“石芸轩”,书院位于景区明清街中段,为一处园林式建筑,是常家吟诗作画、陶冶情操和培家族中子弟的书廊学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别人家的小孩是要去学校里上学的,而常家是把学校直接搬到家里来了,请最好的老师来这里教书。常家能经历百年经久不衰,主要原因是注重小孩子的教育,像这样的学堂有17个,所以才能出那么多的举人和进士,这与家族重视教育是有密切关系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书院正面的主体建筑,则是七开间两层的“听雨楼”,取自李商隐“留得残荷听雨声”的意境。这是当年常家子弟吟诗作画,研读史书的场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贵和堂”十一世常秉郡宅院,是现存院落中建筑档次最高、保存数为完整的堂院。其中,绣楼、藏书楼、方篆影壁皆为中国民居之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主人居室里面布置也非常讲究,正对面太师椅,上面长条桌上放着8个瓶子,代表四平八稳;一个从俄罗斯带回来的温洒壶;房间里最值钱的能顺时针转动海南黄花梨圆桌,顺风顺水的意思…(室内拍摄受限)</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绣楼”贵和堂前院一座坐南朝北的二层小楼。很多女孩都想穿越回古代,去大户人家当大小姐,其实大小姐也并不好当。常家的绣楼,也是大小姐住的地方,一楼住丫鬟,二楼住未出阁的小姐,古时小姐讲究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在没有出阁之前是不能到处乱跑的。大小姐在13岁就要上绣楼了,14岁蓄发,15岁出嫁,16岁生子。</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古代大小姐都是了裹小脚不可以到处乱跑的,但在常家未出阁的小姐是可以随意上下楼,随意与人交谈,接受家族教育,更可以去到学堂里读书的,体现了常家的开放思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绣楼的旁边是常家至今无人破解的藏宝图。这上面不是刻的花鸟图案,而是方篆文字,全文340个字,中间刻有刀币布币鼎炉,但没有一个是字认识的,因为这是常家自创的文字,但因年代过于久远,它已失传了,具体内容是什么至今无人破解。人们猜测是常家怕后人饿肚子而画的藏宝图。</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山西众多的晋商文化中,常家庄园与常氏家族可称翘楚,它延续了我国固有的思想文化脉络,徜徉其间,甚至有一种不是私家庄园,而是一座城池之感,令人瞠目结舌。</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