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走进上海孝善馆视频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开场片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踏入上海孝善馆,这座由申永兵馆长、邵元华教授、李向阳企业家、王春来警官等发起人精心打造的文化殿堂,作为华东地区首家以弘扬孝善文化为宗旨的非营利性组织,瞬间让我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厚重与温暖。这里不仅是孝善理念的传播地,更是现代社会的“心灵加油站”,将千年传承的美德转化为可触摸、可践行的生活图景。</span></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漫步展馆,王春来的事迹尤为震撼。这位当代孝行典范用坚韧与深情书写传奇人生,他的著作如同一盏明灯,照亮无数人传承孝德的道路。聆听何玮与吴叔从不同视角讲述孝道文化,我深刻体会到践行孝道不仅是个人品德的升华,更是文明传承的使命。“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身之本在孝”,展馆中这句古训,道尽了孝善文化对于家国的重要意义——它不仅重塑家庭伦理、强化亲情责任,更为社会和谐与国家发展注入精神动力。</span></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走出展馆,我意识到弘扬孝善文化绝非空谈。发起人以行动诠释担当,而我们每个人都应成为传承链条中的一环。以孝心为笔,以行动为墨,将孝善文化融入日常生活,从关爱家人做起,将善意传递给社会。唯有如此,才能让这跨越千年的文明之光,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span></p> <p class="ql-block"> (一)</p><p class="ql-block"> 上海孝善馆(中国上海孝善文化展览馆)是华东地区首家以推广传播中华传统文化,弘扬孝善文化为主的公益展馆。2015年元月筹建,2016年8月13日正式开馆。展馆分为两层,一楼为孝善文化展示厅,负一楼为大讲堂。</p><p class="ql-block"> 内容以河南籍孝善人物故事为主,突出中原忠孝文化。获得了"上海公益基地""上海华睿爱国主义及思想道德教育基地"等称号。在其影响和帮助下,全国多地的孝善馆正在筹建或已建成。</p><p class="ql-block"> 此外,在上海孝善馆的帮助下,中国闽西孝善展览馆于2021年6月29日正式开馆,2024年吉林孝善馆开馆,厦门、洛阳、郑州、广西、沈阳、深圳等全国各地的孝善馆也在筹建之中。</p> <p class="ql-block"> (二)</p><p class="ql-block"> 孝善文化源远流长,早在商周时期,甲骨文就已出现"孝"字,《尚书》中记载"克谐以孝",强调孝对家庭和谐的意义。孔子将孝纳入儒家思想体系,提出"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将孝视为仁德的根基。汉代"以孝治天下",举孝廉选拔官员;唐代《孝经》成为科举考试内容。善的思想同样悠久,《周易》有"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孟子主张"性善论",佛教"慈悲为怀"、道教"劝善度人"进一步丰富善的内涵。</p><p class="ql-block"> 孝善文化被赋予新内涵。孝不仅是传统的侍奉父母,更倡导平等沟通与精神慰藉;善则融入志愿服务、公益慈善等现代形式,如社区帮扶、灾难救援中的互助行动。国家通过法律保障老年人权益,弘扬孝老爱亲风尚;社会通过表彰道德模范,激励全民向善,推动孝善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活力,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力量。</p> <p class="ql-block"> (三)</p><p class="ql-block"> "母教为天下太平之源",道尽女性在家族文化传承中的核心地位。一个媳妇可旺家族九代,亦能毁九代,此非虚言。周朝太姜、太任、太姒三代母仪,以端庄胎教与德行培育出周文王、周武王、周公旦,奠定周朝800年基业,正是母教力量的典范。</p><p class="ql-block"> 当代亦有孝行楷模:王春来警官侍奉瘫痪双亲十二载,其事迹感动世人,成为弘扬孝文化的精神标杆。孝文化绝非仅指孝敬亲生父母,更含"天下父母皆我父母"的大孝境界-﹣从"小孝"到"大爱"的升华,能让人突破平凡,以更高格局处世,如古代"孝感动天"的典故,亦如现代的王春来孝心模范,皆印证孝行的深远影响。</p><p class="ql-block"> 人生数十载,若能在弘扬孝文化中留下印记,其价值远超个体生命的长度。传承母教智慧、践行孝道精神,不仅让家族与企业焕发生机,更能让文化薪火绵延千载,成就超越时空的生命意义。</p> <p class="ql-block"> (四)</p><p class="ql-block"> 王春来:当代孝行典范的传奇人生。王春来警官出身于红色家庭,父亲是抗日老红军、转业公安,母亲是大家闺秀,自小深受孝道文化熏陶。父母年迈双双瘫痪后,他毅然扛起照顾双亲的重担,十二载如一日,用行动诠释了至孝之道。</p><p class="ql-block"> 为照料父母,王春来创新设计木轨桥、履带式搬运设备,每天睡仅四小时,在工作、买菜、写作与护理间连轴运转。他将父母安置在同一张板床两侧,自己睡中间,深夜换尿布、监测健康、喂药;用木轨桥将父母从四楼缓缓运下,推着轮椅外出晒太阳、买菜,让老人感受生活气息。期间,他不仅完成了《监狱管理学》等多部专业著作,还凭借出色成果获公安部认可,面对调任北京的宝贵机会,他婉拒道:“中国没有我王春来照样运转,但我的父母离不开我。”这份孝心感动了无数人。医生曾为他照顾十年却未生褥疮的父亲动容落泪;面对父母因不愿拖累而藏药轻生的危机,他以耐心沟通化解心结,更用“让父母安心的孝,是子女用成就证明自己未被拖累”的理念,平衡尽孝与事业。</p><p class="ql-block"> 十二年间,王春来拒绝一切娱乐与交际,却在双亲离世后,因孝行事迹感动央视,获评“中国十大孝子”,成为全国弘扬孝德文化的标杆。他将十二年照顾父母的日记整理成《忠孝家国情》,书中字字真情,激励万千家庭。从“足不出户”的守孝者,到“周游全国”的孝道宣讲人,王春来以坚韧与智慧,书写了当代孝经,更点燃了社会传承孝德文化的希望之火。</p> <p class="ql-block"> (五)</p><p class="ql-block"> 以孝为灯,照见文明永续之路。人生如朝露,转瞬即逝,三代之后,便如沧海一粟消失在历史长河中。但弘扬孝道文化的点滴努力,却能化作文明的星火,跨越千年时空,生生不息。我们计划以坚如磐石的石雕,铭刻年轻一代与当代孝心模范的感人事迹。这些凝固在石上的故事,不惧风吹雨打,不畏岁月消磨,承载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密码,成为跨越时空的道德启示录。</p><p class="ql-block"> 在价值观多元的当下,弘扬孝道文化,不仅是守护文明根基的使命担当,更是为子孙后代守护精神家园的必行之路。孝道文化,是社会和谐的基石,更是家族兴旺的根本。纵观历史,那些历经数十朝代依然屹立不倒的名门望族,正是依靠“忠孝传家”的祖训,培育出52位宰相、3位皇后与无数贤才。这份传承印证了:孝道是凝聚家族、延续血脉的永恒力量。</p><p class="ql-block"> 于个人而言,践行孝道更是立身处世的根本。心怀孝心的孩子,自会懂得敬畏与担当,无需过多管教,也能成长为社会栋梁;而漠视孝道之人,终将在晚年自食苦果。“行孝当时报,不孝亦当时报”,孝道的因果,从来都即时显现。王春来老师的故事,便是最生动的注脚。姥姥以生命守护母亲,母亲以孝心反哺长辈,这份代代相传的温情,最终让他成长为孝道文化的践行者与传播者。</p><p class="ql-block"> 让我们以孝心为笔,以行动为墨,共同书写孝道文化的壮丽篇章。这不仅是对传统的传承与致敬,更是为子孙后代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让孝道文化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六)</p><p class="ql-block"> 践行孝道:个人受益与文明传承的双向奔赴。主讲何玮作为上海孝善馆的设计师,他在孝善馆的设计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场馆的规划、布局和展示效果等方面贡献了专业的设计理念和创意,使其成为一个能够有效传播中华传统孝善文化的平台。不同人从不同角度讲述孝道文化,正是多元传播的好事。倡导大家成为社会文化馆的义务讲解员,在分享过程中,不仅能帮助他人,更能让自己深入践行孝道,成为真正的孝子。</p><p class="ql-block"> 俗话说“一孝就顺”,孝道贯通神明,能为人生带来顺遂。讲解员吴文奎以自身经历为例,退休前在煤矿工作24年,退休后疾病缠身,常年住院。接触孝道文化后,心情愉悦,身体也逐渐好转,再未住院,深刻体会到孝道文化带来的身心滋养。如今社会中,部分家庭甚至出现子女与父母角色颠倒的现象,令人担忧。</p><p class="ql-block"> 王春来老师堪称孝道典范,他从九岁起坚持写励志、行孝日记,将《四书五经》《孝经》《弟子规》等传统文化融入生活实践,成为中共中央党校名誉教授。如今中央党校也开始重视孝经、弟子规的宣讲,足见弘扬孝道文化对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意义。呼吁大家珍惜接触孝道文化的机会,积极践行,为个人幸福、家族传承与国家文明延续贡献力量。</p> <p class="ql-block"> (七) </p><p class="ql-block"> 当下社会,离婚率攀升现象较为突出,2024年全国离婚登记数为262.1万对,2025年第一季度离婚登记数同比暴涨10.9%。这一现象与年轻人存在的一些问题相关,也反映出婚姻家庭关系的脆弱化,而弘扬孝道文化等传统文化被视为破局之道。具体分析如下:</p><p class="ql-block"> (1) 年轻人特质对婚姻的影响:当下部分年轻人存在自私自利的倾向,这增加了婚姻的不稳定性。1980年后"一孩化"政策使得新生代中独生子女较多,他们在宠溺环境中长大,容易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心态,缺乏独立责任意识,婚后包容度低,不懂婚姻家庭经营之道,习惯个性化生活方式,难以适应婚姻中的平淡琐碎,导致冲突频仍,婚姻容易破裂。</p><p class="ql-block"> (2) 婚姻家庭关系脆弱化的原因: 婚姻家庭关系脆弱化与当下教育重智轻德、传统文化缺失密切相关。家庭教育存在重智轻德、期望过高、干涉过度等误区,忽视了对孩子品德和家庭责任感的培养。同时,传统文化缺失使人们缺乏修身齐家的价值指引,功利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价值观盛行,冲击了传统婚姻家庭观念。</p><p class="ql-block"> (3)弘扬孝道文化的意义:弘扬孝道文化有助于重塑家庭伦理,引导民众重视亲情责任,帮助孩子摆脱"自我中心"思维。山东寿光、黑龙江等地通过设立"孝文化课堂",组织诵读经典著作,以传统文化浸润人心,能修复家庭关系,筑牢社会和谐根基,为国家长远发展注入精神力量。</p><p class="ql-block"> 王春来老师作为当代孝道标杆,不仅将小说稿费、版权费全部投入孝文化传播,更成为全国唯一在世即拥有五座展览馆、四部记录电影的"活态楷模"。其九岁起写行孝日记,融合四书五经智慧照料瘫痪父母的事迹,被中央党校王杰、刘玉丽等学者列为授课范本-﹣这在党史上实属罕见,足见"孝"已从家庭伦理上升为治国安邦的根本。</p> <p class="ql-block"> (八)</p><p class="ql-block"> 宁波阿育王寺应山法师出上联"孝天孝地,孝仁孝母,孝人孝物,孝行天下",下联为"善德善行,善教善育,善众善事,善化人间"。此处的"孝"并非局限于孝敬父母,还涵盖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等大孝理念。</p><p class="ql-block"> 正所谓"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身之本在孝",孝是根基,关乎家国太平,建设孝文化馆意义重大。计划在中国建333座,对应各地级市,总数达999座,寓意归一,旨在成为遏制社会道德滑坡的重要力量。</p><p class="ql-block"> 王春来老师的"好家风小讲堂",以"孝"字讲大道理。讲堂设有编号系统,未来将在全国推广,编码中蕴含地区信息。此外,爱国主义公益基地采用GPS定位,打造"公益时间银行"。人们参与公益的时长可储存,待自己有需求时,能换取他人的公益服务,实现公益时间代代交换传承。</p> <p class="ql-block"> (九)</p><p class="ql-block"> 上海孝善馆由申永兵、邵元华、李向阳、王春来等为发起人,在众多爱心人士自愿捐赠及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建成。</p><p class="ql-block"> 申永兵馆长,男,1970年出生于河南。他拥有工程硕士学位和高级工程师称号,曾是地产行业总经理 。深受王春来等孝子影响,2014年起,申永兵投身孝文化传播。他牵头联合优秀企业家,成功建成华东第一家孝善文化展览馆。此外,他还是传统文化高级讲师、上海评标专家、五星级公益人,以及康桥新阶层人士和党外代表人士,为传播孝善文化不遗余力。申永兵还担任上海孝善馆理事长、上海创智会会长、上海浦东善小公益监事长,以及中国警事上海应急救援指挥部执行指挥、救援队队长,国科安控应急救援上海总队总队长等职务。</p><p class="ql-block"> 邵元华教授,男,1953年出生于上海,中共党员,是中医专家、留美学者,也是中西方文化幼教专家。他曾任多校教师及浙江省委党校领导等职。如今,他投身公益,担任上海孝善馆常务副理事长等要职。为建孝善馆,他倾注心血,立志在全国建300多个孝善馆,传递中华文化。</p><p class="ql-block"> 李向阳企业家,男,1971年出生,籍贯河南林州,现户籍天津,著名孝子,成功的企业家。天津赫阳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上海浦东新区华睿孝善文化展览馆发起人之一,孝善馆副理事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