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崂山位于山东省青岛市东北20多公里的海边。崂山风景区游览面积很大、景区景点众多,主要由巨峰、流清、太清、棋盘石、仰口、北九水、华楼等9个风景游览区和沙子口、王哥庄、北宅、夏庄、惜福镇等5个风景恢复区及外缘陆海景点三部分组成。要想全部游完,可能至少需要十天半个月。我们在青岛呆了五天,选择一天的时间游览崂山。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于是就选择了巨峰风景游览区,因为这儿有崂山最高峰-海拔1132.7米的崂顶!</p> <p class="ql-block">我们是从崂山大河东游客服务中心坐景区公交到巨峰景区入口处。下车可见的巨峰入口标志性牌坊:天地淳和。</p> <p class="ql-block">崂山自古以来被誉 “海上名山第一”。它耸立在黄海之滨,高大雄伟。当地有一句古语说:“泰山云虽高,不如东海崂。”山光海色,道教名山。山海相连,山光海色,正是崂山风景的特色。也有言赞崂山之气势:“一山镇海,万象归怀”。</p> <p class="ql-block">崂山之“峰”:环列的群峰,嵯峨的山势,奇景天成,妙趣横生。</p> <p class="ql-block">这些冰蚀地貌,是第四世纪冰川这个扭转乾坤的大自然雕刻家,在崂山为我们留下的艺术作品!</p> <p class="ql-block">巨峰耸立、直入云宵,名符其实、真有气势!</p> <p class="ql-block">崂山之上,有很多的“洞”、很多的“碑”,很多的“槽”,很多的“门”,很多的“壑”很多的“峰”,很多的“谷”,很多的“垭”,很多的“穴”……当然,更多的,还是那奇形怪状的象形石了。</p> <p class="ql-block">崂山之“洞”:崂山有许多的花岗岩叠加石洞,多是冰川拖动后在冰消期形成。这块巨石原是自然碑的一部分,经冻融松动而被移动至此,形成石洞。</p> <p class="ql-block">自然碑是崛起于山半的一块巨石,宽约7米,高约40米,巨石四面平削,突兀立于半山之中如一座巨碑。</p> <p class="ql-block">崂山之“碑”:冰川运动具有非常强大的拖蚀(拔蚀)作用,自然碑原来是一座突兀的山峰,因四周的岩石被冰川拖走,如今只留下这子然一身的孤影。</p> <p class="ql-block">崂山之“槽”:石头上的刻槽是冰川消融时自上而下的流水冲刷形成的。基岩上的流水槽是识别冰川活动的标志之一。</p> <p class="ql-block">崂山之“谷”:崂山有许多“U”型山谷,由冰川侵蚀和展宽而形成。其中以流清河上游的束住岭一带最典型,显示了其与古冰川活动的关系。</p> <p class="ql-block">崂山巨峰的离门位于崂山的正南方。《易经杂卦传》说:“圣人南面而听天下,向明而治,盖取于此也”。离门后面是巍峨的崂顶,前面是波澜壮阔的大海,上面是高悬于天的太阳,每个人攀登至此,就会心怀光明,坦坦荡荡。</p> <p class="ql-block">崂山离门是巨峰上下山必由之路,面前是非常宽阔幽深的山谷,谷内溪水长流,林海荡波。离门的脚下是高高挺立的自然碑,不表一字,尽得风流。站在此处,观景听涛,揽胜悟道,还有什么解不开的心结,看不透的人生?</p> <p class="ql-block">朱雀石,这是巨峰游览区内著名的象形石“朱雀石”,又名“孔雀石”。朱雀在道教文化中代表南,在五行中代表火,有“南方朱雀火”之称。这只天然生成的“朱雀” 正好位于巨峰之南,也是“海上名山第一”石刻中“石”字的形象展示。</p> <p class="ql-block">“海上名山第一”石刻是我国著名书法家武中奇先生95岁时为崂山题写的,苍劲的笔力和游龙飞凤般的书法,深蕴着这位老人对 崂山 的无限深情。有人还从题刻中发现了很有见地的寓意。说是“海”字的三点水像一只喜鹊,“每”像只狐狸;“上”字像是一个人在一只小船上作揖;“名”字是一只凤凰;“山”字是一个人正在划船;“第”字分明是两只鸟同在一棵树上;“_”字像一只元宝。</p> <p class="ql-block">巽门位于崂山巨峰的东南方向。面向东南,右边是高高的巨峰顶。左边是随风招展的灵旗峰。其间还有凶险幽深的灵旗峡。</p> <p class="ql-block">崂山由于身处大海(黄海)边,云层相对内陆就比较低矮,尽管崂山总体海拔不算高,但整个山脉经常被云雾笼罩,显得神秘、神圣!</p> <p class="ql-block">崂山之“垭”:巽门所处是一处垭口。古冰川以此为分界线,向左右两个方向运动,将冰碛物搬运后形成的多种冰碛地貌。</p> <p class="ql-block">垭口旁的山峰,叫它“碎石峰”吧,山峰由大小不一的无数石块儿堆成,似坠不坠,呈欲落之势。</p> <p class="ql-block">灵旗峰又名“仙台峰”,位于巨峰东南,秀削而薄,如旗展开,故名。又因山顶有三小峰东西排列,俗名“三层崮子”。蓝水《崂山古今谈》记力“灵旗峰,又名仙台峰,在巨峰左侧,其高仅次于巨峰。”</p> <p class="ql-block">从远处观望“摘星亭” 古韵古调与平常的亭子相比好像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但加上后边云海的衬托显得格外精巧玲珑。</p> <p class="ql-block">走近摘星亭石柱两侧的对联十分抢眼上联“亭中对弈斜摘星斗排棋子”下联“脚下生云平礼神仙煮绿茶”不得不让人停下脚步细细品味一番。</p> <p class="ql-block">先天桥横跨于灵旗峰两峰绝壁之上,桥下即为深渊,灵旗峰下远望犹如悬空令人惊心。</p> <p class="ql-block">崂山之“白”:是古冰川融水沿着冰川裂缝流下形成旋转流,并以旋转流的方式冲蚀而产生。冰白是冰川进入冰消期的重要证据。崂山的山颠,河谷、冰碛巨砾上存在众多冰白。</p> <p class="ql-block">崂山奇石怪异嶙峋,如禽如兽,似人似物,诸峰多片裸露岩石,山石林立,千姿百态。众山相连,山间白云飘飘,绿树环绕,气象万千。</p> <p class="ql-block">一群峰峦如柱石一般拔地而起,峰峰相挤,错落有致,环列在一座饭甑形的半圆的山上,群峰嵯峨、峭拔,气势磅礴,奇峰怪石,各有所似,形象逼真。</p> <p class="ql-block">我们投入大自然的怀抱,让那大自然的奇峰怪石去松弛一下紧绷着的神经,让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来怡悦那麻木的心灵,引清风细雨,涤一涤被污染了的情怀,也是一种怡然的活法。</p> <p class="ql-block">最后引用赵孟頫《崂顶》作为结束语:山海相依水连天,万里银波云如烟。挥毫绘成天然画,笔到穷处难寻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