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3月9日游轮抵达此行第19国瓜德罗普🇬🇵“蝴蝶形岛”巴斯特尔岛。</p><p class="ql-block">瓜德罗普是位于加勒比海小安的列斯群岛的一片法国海外领地,总面积约1628平方公里,人口约39.5万人。这片岛屿因其蝴蝶形状而闻名,由两大主岛巴斯特尔岛Basse-Terre和格兰德特尔岛Grande-Terre,以及周围多个小岛组成。这两个主岛共同组成了瓜德罗普独特的“蝴蝶形”地貌。首府巴斯特尔位于巴斯特尔岛,靠近活跃的苏弗里耶尔火山,是自然爱好者的热门目的地。格兰德特尔岛则以其绵延的白沙滩和清澈的海水吸引着度假者。瓜德罗普以丰富的克里奥尔文化、法国与加勒比风情的融合、美味的朗姆酒和多彩的节庆活动而闻名,是探险与放松的理想之地。</p> <p class="ql-block">港口迷人风光。</p> <p class="ql-block">游轮在此停靠时间为08:00-19:00,我们早餐后乘包车去游览。</p> <p class="ql-block">车行不多远从车窗看见很多身着盛装的男男女女集结在市政厅的广场上,好象这里有什么重大活动,领队赶紧招呼停车去一探究竟,原来我们偶遇了克里奥尔文化节传统服饰日Journée du costume traditionnel,这是一年一度庆祝克里奥尔文化的传统节日,女性身穿色彩艳丽的传统服饰,头戴特色包头巾,展现瓜德罗普的民族风情与文化传承,这是深入了解当地生活方式与传统精神的绝佳时刻,我们太幸运了。</p> <p class="ql-block">广场上的人群身着克里奥尔传统服饰,女士身着鲜艳的服饰包着头巾,打着伞,使人感觉一下子走进了2~3百年前的人群中。</p> <p class="ql-block">在加勒比各国旅行期间常常听到克里奥尔人和文化等,因此特从网上搜索有关资料简单介绍如下。</p><p class="ql-block">克里奥尔人(Creole)及其文化是一个复杂而多元的话题,涉及历史、语言、种族和文化的交融。这一概念在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含义,但核心是指在新大陆殖民时期,由欧洲移民、非洲奴隶、原住民以及其他族群混合形成的群体及其衍生的文化。</p> <p class="ql-block">以下是主要方面的概述:</p><p class="ql-block">1. 克里奥尔人的定义与起源</p><p class="ql-block">- 词源:源自葡萄牙语"crioulo",原指殖民地出生的欧洲后裔,后扩展至混血人群。</p><p class="ql-block">- 地区差异:</p><p class="ql-block"> - 拉丁美洲(如墨西哥、秘鲁):通常指西班牙裔与本土原住民的混血后代。</p><p class="ql-block"> - 加勒比海地区(如海地、牙买加):多指非洲奴隶与欧洲殖民者的后代。</p><p class="ql-block"> - 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特指法国或西班牙殖民者后裔与非洲、加勒比或原住民混血的群体,尤其以法语克里奥尔文化闻名。</p><p class="ql-block"> - 印度洋地区(如毛里求斯、塞舌尔):指欧洲殖民者与非洲/亚洲劳工的混血后代。</p> <p class="ql-block">2. 克里奥尔文化的特点</p><p class="ql-block">克里奥尔文化是多元融合的产物,体现在以下方面:</p><p class="ql-block">- 语言:发展出混合语言(克里奥尔语),如海地克里奥尔语(以法语为基础)、路易斯安那克里奥尔语、牙买加克里奥尔语(以英语为基础)等。</p><p class="ql-block">- 宗教:融合天主教、非洲传统信仰和土著仪式,如伏都教(Voodoo,海地)、桑特里亚教(古巴)。</p><p class="ql-block">- 音乐与舞蹈:如爵士乐(受新奥尔良克里奥尔文化影响)、雷鬼(牙买加)、祖克乐(加勒比)。</p><p class="ql-block">- 饮食文化:结合欧洲、非洲和本地食材,如路易斯安那的秋葵浓汤(Gumbo)、加勒比的阿斗波(Adobo)。</p> <p class="ql-block">3. 历史背景与殖民影响</p><p class="ql-block">- 奴隶贸易与种植园经济:非洲奴隶与欧洲殖民者的强制结合催生了克里奥尔群体。</p><p class="ql-block">- 社会阶层:克里奥尔人常处于殖民社会的中间阶层,比奴隶地位高,但低于纯血统欧洲人。</p><p class="ql-block">- 独立运动:部分克里奥尔精英推动了独立(如海地革命,1804年)。</p> <p class="ql-block">4. 著名克里奥尔群体与文化代表</p><p class="ql-block">- 路易斯安那克里奥尔人:以法语、爵士乐和独特美食闻名,代表人物如音乐家西德尼·贝谢(Sidney Bechet)。</p><p class="ql-block">- 海地克里奥尔人:唯一通过奴隶起义建国的克里奥尔社会,文化中非洲元素浓厚。</p><p class="ql-block">- 巴西克里奥尔人:巴伊亚州的非洲-巴西文化影响深远,如卡波耶拉(Capoeira)和康东布莱(Candomblé)宗教。</p> <p class="ql-block">5. 现代身份认同的争议</p><p class="ql-block">- 种族与文化的边界:克里奥尔身份可能强调文化而非血统,尤其在多元社会(如美国)。</p><p class="ql-block">- 政治意义:在一些地区,克里奥尔身份成为抵抗殖民文化的象征(如海地),而在另一些地方则被精英化(如拉丁美洲)。</p> <p class="ql-block">6. 克里奥尔语的语言学意义</p><p class="ql-block">克里奥尔语是从皮钦语(简化交流语言)发展而成的稳定母语,被视为语言接触研究的典型案例,例如:</p><p class="ql-block">- 托克皮辛语(巴布亚新几内亚)</p><p class="ql-block">- 塞舌尔克里奥尔语(法语基础)</p> <p class="ql-block">总之克里奥尔文化展现了殖民历史的创伤与创造力,其混合性挑战了传统的种族和文化分类。今天,许多克里奥尔社区仍在努力保存独特的语言和传统,同时适应全球化浪潮。</p> <p class="ql-block">瓜德罗普的克里奥尔文化节传统服饰日正是这种为保存独特的语言和传统的努力。</p> <p class="ql-block">克里奥尔人可能也有不同的分支,身着不同传统服饰的队伍手持简单的名牌列队进入市政厅。</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他们非常友好,当我拍摄他们时大都报以微笑,很自豪的样子,女士们更是乐于展示自己美丽的服饰。这个偶遇的机会让我们看了一场克里奥尔人的服装秀,很难得。</p> <p class="ql-block">随后我们来到弗勒佩城堡Fort Fleur d’Épée,弗勒佩城堡位于戈西耶高地上,这座历史悠久的军事堡垒建于18世纪中叶,主要用于保护该地区免受英国入侵,曾在英法七年战争中发挥战略作用,如今则作为临时艺术展览地,向游客讲述着它的历史与文化故事。</p> <p class="ql-block">城堡占据高地,可俯瞰海湾和周边海域,是法国在瓜德罗普的重要防御工事之一。</p> <p class="ql-block">城堡是典型的18世纪军事建筑,包含城墙、炮台、地下通道和兵营。</p><p class="ql-block">它的设计适应热带气候,厚实的石墙可抵御炮击和飓风。</p> <p class="ql-block">从城堡顶部可眺望戈西耶湾、小特尔岛(Petite-Terre)和大西洋。</p> <p class="ql-block">展览室。</p><p class="ql-block">弗勒佩城堡是瓜德罗普历史与自然结合的独特景点,适合对殖民历史和海景感兴趣的游客。</p> <p class="ql-block">戈西耶镇Le Gosier:一个迷人的滨海小镇,以热带风情的海滩、活力四射的氛围和本地特色集市闻名。小镇对面的戈西耶小岛是著名摄影打卡地,椰树成排,灯塔点缀其间。</p> <p class="ql-block">镜头拉近可清楚看到小岛上的灯塔,在一片绿色中挺拔耸立于碧海蓝天之间令人向往。</p> <p class="ql-block">这一片海景真如人间仙境,宁静柔美到极致。</p> <p class="ql-block">接下来到了圣安娜Sainte-Anne,圣安娜是瓜德罗普最具魅力的海滨小镇之一,拥有碧蓝海水和白色沙滩。镇上的市场展示了当地传统手工艺,是游客购物与感受本地文化的热门之地。</p> <p class="ql-block">圣安娜小镇广场上维克多·舍尔歇 Victor Schoelcher的雕像(1804—1893),他是法国著名的废奴主义者、政治家和作家,以推动法国殖民地废除奴隶制而闻名。</p><p class="ql-block">舍尔歇出生于巴黎一个富裕的瓷器制造商家庭,青年时期因家族生意接触到殖民地奴隶制的残酷现实,这激发了他投身废奴事业的决心。</p><p class="ql-block">舍尔歇是1848年法国废除殖民地奴隶制的关键人物。他起草了《1848年4月27日法令》,宣布法国所有殖民地废除奴隶制,约25万奴隶获得自由。</p> <p class="ql-block">广场上的教堂。</p> <p class="ql-block">教堂旁边的一战二战纪念碑。</p> <p class="ql-block">小镇广场上的摊点,香料特别多。</p> <p class="ql-block">勒穆尔Le Moule,勒穆尔是瓜德罗普历史悠久的城镇之一,曾是重要的甘蔗种植园和贸易港口。镇上的老城墙遗迹和翻修的历史建筑见证了昔日的繁荣,如今成为人们回望过去的文化地标。</p> <p class="ql-block">勒穆尔拥有长达数公里的壮丽海岸线,是冲浪者的天堂。</p> <p class="ql-block">行车途中经过的城镇教堂。</p> <p class="ql-block">打卡黑白棋盘墓园Cimetière de Morne-À-l'Eau:这个独特的墓园以黑白棋盘样式的墓碑布局而著名,它不仅是一处墓地,也是一个艺术与文化融合的象征,反映了瓜德罗普对生死与传统美学的独特理解。</p> <p class="ql-block">中午回船午餐和休息,下午再到城区漫步。</p> <p class="ql-block">老城区街景。</p> <p class="ql-block">巴斯特尔市大教堂。外观很朴素,没开门未进入参观。</p> <p class="ql-block">曾经的法院。</p> <p class="ql-block">城市广场。</p> <p class="ql-block">费利克斯·埃布(Félix Éboué,1884年12月26日-1944年3月17日)是法国殖民地官员、政治家,也是法国抵抗运动的重要人物。他出生于法属圭亚那首都卡宴,是非洲裔加勒比人后裔。 在法国接受教育,毕业于巴黎殖民学院(École coloniale),成为少数受过高等教育的非裔殖民地官员之一。</p><p class="ql-block">埃布长期在法属非洲任职,曾在刚果、乌班吉-沙里(今中非共和国)、乍得等地担任行政官。 以开明政策闻名,主张尊重当地传统制度,推动渐进式改革,而非强制同化。</p><p class="ql-block">第二次世界大战法国战败后埃布成为首个宣布支持戴高乐自由法国的殖民地高官,为抵抗运动提供战略物资支持。</p><p class="ql-block">1941年任自由法国非洲事务总秘书,提出《殖民地新政策》,主张: </p><p class="ql-block"> - 非洲人参与地方治理; </p><p class="ql-block"> - 发展经济和教育而非单纯剥削; </p><p class="ql-block"> - 保留传统酋长制度与欧洲体制结合。 </p><p class="ql-block"> - 这些思想影响了战后法国的非殖民化政策。</p><p class="ql-block">埃布1944年因肺炎逝世于开罗,后被追授法国荣誉军团勋章。 1949年遗体迁入巴黎先贤祠,成为首位入葬先贤祠的黑人。 </p> <p class="ql-block">曾经的政府办公楼。</p> <p class="ql-block">二战纪念碑。</p> <p class="ql-block">最后爬了一小段上坡路来到一个居高临下的教堂。</p> <p class="ql-block">教堂大门紧闭未能入内。</p> <p class="ql-block">站在山坡上远眺下面的民居,这一片的房子都比较旧,没有特别好的景致。</p> <p class="ql-block">从另一方向下坡走不远就望见了我们的游轮,这一天下午6时游轮就要离港,我们必须在5点30分前回船,于是加快脚步结束了在老城的游览,赶在5点20分回到了船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