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塞纳河是巴黎的琴弦,千万年流淌的河水拨动着时光的旋律。在公元前3世纪,原始巴黎城像一颗被河水打磨的珍珠,静静躺在塞纳河中央的西岱岛。那时的巴黎人以简陋的木屋为家,在浅滩处搭建起简陋的码头,以捕鱼为生,过着近乎原始的生活,守护着这座初生的城市。罗马人到来后,石砌的城墙与神庙拔地而起,给这片土地带来了秩序与文明的曙光,巴黎在历史的浪潮中逐渐蜕变。</p> <p class="ql-block">进入巴黎的第一个参观项目就是乘坐游船游览塞纳河,尽管飘着小雨,丝毫不影响观赏沿岸景致。第一个映入眼帘的就是高高耸立的埃菲尔铁塔,如钢铁的诗,直入云间。灰云为幕,衬得铁塔轮廓愈发硬朗,又因河水波光、两岸绿树,添了几分温柔。桥梁横跨,游船轻弋,建筑的冷峻与自然的灵动相融,时间仿佛在此放慢,任人沉醉于这巴黎标志性景致里,感受工业与艺术碰撞出的浪漫,让目光与铁塔一同,触碰天际的遐想。</p> <p class="ql-block">波旁宫1722年为路易十四的女儿波旁公爵夫人动工兴建,1728年竣工,最初是作为奢华的皇家住宅。1789年法国大革命后被国有化,1795年至1799年成为五百人委员会的会议地点。1830年起正式用作国民议会,此后一直是法国最高立法机构的所在地。</p> <p class="ql-block">塞纳河畔的法兰西学院,建筑有标志性的圆顶,风格古典庄重。</p> <p class="ql-block">巴黎圣母院始建于1163年,由教皇亚历山大三世奠基,历经近两个世纪,于1345年最终完工(中国的南宋时期)。被大文豪雨果盛赞为石头交响乐,它既是巴黎最悠久和最具象征意义的纪念碑,也是世界上第一座完全意义上的哥特式教堂。</p> <p class="ql-block">圣母院自建成以来历经磨难,最近的一次火灾发生在2019年4月15日。此次火灾中,巴黎圣母院建造于19世纪的塔尖轰然倒塌,三分之二的屋顶架构遭焚毁,中后部的木质屋顶完全被烧毁,但主体石制结构基本保持完好,教堂内的一些珍贵艺术品和圣器被及时转移并保护。</p> <p class="ql-block">此次火灾中巴黎圣母院建造于19世纪的塔尖轰然倒塌,三分之二的屋顶架构遭焚毁,中后部的木质屋顶完全被烧毁。5年来一直在修复,现在依然脚手架如细密蛛网,攀附在巴黎圣母院的尖顶与壁沿,像是为这位古老建筑穿上的现代“织衣” 。玫瑰窗依旧散发着神秘光晕,周围的雕刻,在岁月与修缮的交织里,诉说着往昔荣光与重生的期许。</p> <p class="ql-block">塞纳河畔的巴黎古监狱,建筑为典型哥特式风格,有塔楼、尖顶。这里有着跌宕厚重的前世今生。10 - 14世纪为法国王宫 ,14世纪后,王室迁居卢浮宫,这里渐成行政与司法场所,1391年正式变为监狱,关押普通罪犯与政治犯。法国大革命时期,它成了“断头台前厅”,恐怖统治阶段,革命法庭在此运转,无数人从囚室走向刑场。19世纪波旁王朝复辟后,它仍关重要囚犯,拿破仑三世都曾在此羁押。后来历经重建,虽外观似中世纪堡垒,实则融入新修缮痕迹。1914年退役后,作为国家历史遗迹开放,古老建筑向世人敞开大门。</p> <p class="ql-block">位于塞纳河畔的巴黎奥赛博物馆,由旧火车站改造而成,建筑风格独特,馆内藏有丰富的19世纪印象派等艺术作品 ,是巴黎重要的艺术文化地标之一 。</p> <p class="ql-block">离开塞纳河前往市中心,车窗外看见卢浮宫的宏伟建筑,古典石材诉说岁月故事,精致雕饰似凝固的艺术音符。行人穿梭,车辆往来,历史与当下交融,每一寸砖石都藏着浪漫与厚重,这一瞬,法式风情漫上心间 。</p> <p class="ql-block">直接来到协和广场,巴黎协和广场中心的方尖碑,来自埃及,是古埃及法老时代的产物,碑身刻有象形文字,顶端为金色。它见证了不同历史时期的变迁,是埃及与法国文化交流的一种象征 。</p> <p class="ql-block">卢浮宫始建于12世纪末,原本是一座用于防御的城堡,后经多次扩建和改建,成为法国国王的王宫。1793年,卢浮宫正式向公众开放,成为博物馆。随着时间的推移,卢浮宫的参观人数不断增加,原有的入口和广场设施已无法满足需求,于是在1981年,法国总统密特朗决定对卢浮宫进行改造,华裔建筑设计大师贝聿铭先生设计的玻璃金字塔广场方案脱颖而出。</p> <p class="ql-block">网络图片:玻璃金字塔作为广场的核心建筑,高21米,底宽34米,塔身总重量为200吨。金字塔采用玻璃和金属结构,由603块菱形玻璃和70块三角形玻璃组成,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既为地下空间提供了良好的采光,又与周围的古老建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p> <p class="ql-block">玻璃金字塔的设计将现代建筑理念与卢浮宫的古典建筑风格相结合,为古老的卢浮宫注入了新的活力,成为了现代建筑与历史建筑融合的典范。它不仅是卢浮宫博物馆的标志性建筑,也是巴黎的城市象征之一,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参观和拍照,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旅游价值。</p> <p class="ql-block">卢浮宫博物馆太大了,给我们参观的时间非常有限,只能去观赏知名度高的几件展品。</p> <p class="ql-block">《观景殿的阿波罗》(部分特征符合),展现男性人体力量与动态美,原作为古希腊经典雕塑罗马复制品,人物姿态舒展,肌肉线条流畅,体现古典艺术对理想化人体的塑造 ,不过从风化等细节看,也可能是其他同风格古希腊罗马时期男性雕塑,因部分信息难完全精准对应,主要看典型艺术特征 。</p> <p class="ql-block">《美第奇的维纳斯》,表现维纳斯护子姿态,源于古罗马时期,展现人体曲线与母性温柔,曾为美第奇家族收藏,是古典雕塑中表现亲情与人体美的范例 。</p> <p class="ql-block">《半人马和小爱神》,半人马与小爱神互动场景,半人马象征野性力量,小爱神代表爱与温柔,二者结合呈现力量与柔美的冲突融合,展现创作者对神话元素的巧妙运用 。</p> <p class="ql-block">《米洛斯的维纳斯》,因1820年在米洛斯岛发现得名,大理石材质,展现希腊神话中爱与美之神维纳斯,断臂成独特艺术符号,体现古典雕塑对人体美的极致追求 。</p> <p class="ql-block">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卢浮宫镇馆之宝,画中人物神态神秘,背景朦胧,金色雕花画框增添典雅,展现文艺复兴时期绘画精湛技艺 。这里是观众最多的地方,能挤进去拍照很是不易。</p> <p class="ql-block">《萨莫色雷斯的胜利女神》,卢浮宫镇馆之宝之一,雕塑展现女神双翼舒展、衣袂飘扬姿态,虽头部缺失,仍具强烈动感与气势,彰显古希腊雕塑艺术魅力 。</p> <p class="ql-block">《狄安娜》雕塑,作者为法国雕塑家让·安托万·乌东。狄安娜是罗马神话中的月亮与狩猎女神 ,雕塑展现其狩猎场景,身着古典长袍,姿态优雅,体现新古典主义风格,现藏于卢浮宫,是西方雕塑艺术经典之作,呈现神话人物魅力与创作者精湛技艺 。</p> <p class="ql-block">契马布埃的《圣母子与天使》,画面中圣母抱圣子坐于宝座,周围环绕天使,金色背景、蓝紫服饰与人物光环,呈现中世纪宗教绘画风格 。</p> <p class="ql-block">《被缚的奴隶》,出自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米开朗基罗之手。作品展现一位体格健壮的男子,似挣扎欲挣脱束缚,体现人体美与对自由的渴望,是文艺复兴雕塑艺术的经典,现藏于卢浮宫 ,彰显米开朗基罗精湛技艺与人文主义精神 。</p> <p class="ql-block">卢浮宫内部华丽空间,穹顶以金色为主色调,饰有精美浮雕、绘画,搭配白色立柱与拼花地面,尽显古典庄重与艺术奢华 。</p> <p class="ql-block">踏入卢浮宫,仿若跌入艺术星河。长廊无尽,珍宝如云,脚步匆匆。维纳斯的断臂藏着千年神秘,蒙娜丽莎的微笑若隐若现。奈何时光太促,仅能撷取几粒星辰,余韵却在心头萦绕,教人怅然又着迷。</p> <p class="ql-block">这里是巴黎的旺多姆广场,它承载着历史的荣光。17世纪,路易十四为彰显王权、纪念军事胜利下令建造。广场以古典主义风格规划,中心曾立路易十四骑马雕像,那是王权威慑与荣耀的具象,见证法国绝对君主制时期对威严与秩序的追求 。</p><p class="ql-block">岁月里的繁华与流转:这里是时尚与奢华的舞台,众多高级珠宝店、奢侈品牌汇聚,成为巴黎时尚版图关键一角,贵族、名流穿梭其间,洽谈、社交,让广场满是纸醉金迷与优雅格调,也见证法国社会阶层的生活百态与财富流动 。</p><p class="ql-block"> 历史事件的无声见证者:历经法国大革命等动荡,路易十四雕像被推倒,广场命运随时代浪潮起伏。它目睹政权更迭、思潮交锋,建筑墙面的风雨痕迹,似在默默讲述那些激昂、混乱又深刻影响法国走向的时刻 。</p> <p class="ql-block">告别卢浮宫转移到巴黎圣母院,小雨如丝,轻笼巴黎圣母院。古老石材建筑在雨幕里,似蒙着薄纱的历史巨人,带着岁月沉淀的厚重与神秘。</p> <p class="ql-block">双塔巍峨,竖向线条直刺灰蒙天际,雕刻精致的立面,是时光镌刻的诗行。雨水顺着建筑纹理滑落,像历史无声的泪,诉说曾经的故事。玫瑰窗隐在雨雾后,虽难见璀璨光影,却添朦胧韵致,仿若神谕藏于迷雾,引目光探寻、心灵叩问。</p> <p class="ql-block">主立面的拱门、雕刻尽显精湛工艺,门上是圣经故事与宗教图案,简单说,中间门重“审判”宗教象征,右门关联圣母家族传承,左门是主门、聚焦圣母核心形象,使用上因主题、象征不同,在宗教仪式、文化体验等场景各有侧重,共同诠释圣母院宗教与艺术价值。</p> <p class="ql-block">暮色漫染巴黎圣母院的墙垣,那几尊石雕静静伫立,像是被时光选中的守望者。</p><p class="ql-block">石面上,岁月的痕迹如细密纹路,每一道都藏着故事。雕像们身姿古朴,衣袂似仍在历史的风里轻摆,面容虽经风雨蚀刻,却依旧凝固着虔诚与庄重,仿佛在默默诉说中世纪的信仰与祈愿。</p><p class="ql-block">柔和的光线为它们镀上暖黄光晕,与圣母院的沧桑石墙相融,这一刻,时间慢下来,古老的雕刻不再只是艺术,而是连接往昔与当下的桥,让驻足者触摸到历史的温度,聆听岁月的低吟 。</p> <p class="ql-block">踏入巴黎圣母院内部,仿佛闯入一座时光雕琢的圣殿。穹顶如倒扣的苍穹,层层叠叠的拱券如灵动的琴弦,将空间向上无限拉伸,引着目光与思绪,一同触碰那高远的神圣。</p> <p class="ql-block">暖黄的光线,顺着修长的窗棂倾泻而下,给古朴的石质建筑蒙上一层温柔薄纱。悬垂的吊灯,似金色的星子,与穹顶的光影交织,在空气中晕染出静谧的光晕。长椅间,人们或静立凝视,或轻声交谈,渺小身影融入这宏大空间,尘世喧嚣被悄然滤去,只剩下心灵与历史、信仰的无声对话。</p> <p class="ql-block">画面呈现教堂内一处静谧角落。哥特式尖拱窗以蓝色为主调,彩玻璃拼出精致花纹,光线穿透时,似在墙面流淌神秘光晕。下方白色圣母与圣婴雕像,姿态温柔亲昵,一旁古典油画与现代艺术挂毯相邻,新旧艺术在此交融,静谧氛围里,宗教的虔诚与艺术的多元静静对话。</p> <p class="ql-block">教堂标志性的绚丽玫瑰窗,巨型圆形彩窗如湛蓝眼眸,繁复花纹似精巧蛛网,将宗教故事藏于琉璃拼图。下方长条彩窗色彩斑斓,人物图案栩栩如生,与高耸拱顶、质朴石墙呼应,阳光洒落时,彩光倾泻,营造出神圣又梦幻的空间,尽显哥特式建筑与 彩色玻璃艺术的震撼。</p> <p class="ql-block">蓝色拱顶绘着繁星,如把夜空搬入建筑,红、绿线条勾勒拱肋,似为星空镶边。下方彩窗延续蓝调,与墙面上宗教壁画、金色装饰搭配,色彩明快又和谐。从彩窗到穹顶,从壁画到地砖,层层细节编织出奇幻宗教空间,仿佛踏入神与人对话的璀璨秘境 。</p> <p class="ql-block">巴黎圣母院内部,哥特式建筑的竖向线条直入穹顶,石材墙面质朴,拱券与飞扶壁勾勒秩序美感。暖黄灯光洒落,照亮精致雕刻与垂挂的华丽吊灯,彩窗在远处透出幽蓝,空间静谧庄严,人们于其间,感受历史与信仰交融的厚重 。</p> <p class="ql-block">巴黎圣母院外部,双塔巍峨依旧,火灾后重建的脚手架与塔吊,诉说修复的漫长征程。阴沉天色下,古老石材建筑带着沧桑,围墙外行人漫步,新旧元素交织,是往昔荣光与重生希望的碰撞,见证建筑在岁月磨难中坚守与复苏 。</p> <p class="ql-block">重建中的巴黎圣母院,塔吊、脚手架盘踞,庞大机械与古老建筑形成奇特共生。玫瑰窗虽历经劫难仍显精美,周围绿树添生机,围墙圈起修复现场,似在守护建筑重生的秘密,展现人类对文化遗产传承的执着,也让历史与现代施工场景碰撞出别样张力 。</p> <p class="ql-block">街边的华莱士喷泉,它背后有着独特的历史:19世纪中叶,巴黎街头饮用水供应不足,慈善家理查德·华莱士爵士为解决民众饮水问题,于1872 - 1879年期间,在巴黎及周边地区安装了约 100 座这种铸铁喷泉 。喷泉设计融合新古典主义风格,由雕塑家查尔斯·奥古斯特·勒努瓦打造,以几位女性雕像托举穹顶的造型呈现,成为巴黎街头一道标志性风景,百余年来持续为路人提供免费饮用水,也见证着巴黎的城市温情与历史变迁 。</p> <p class="ql-block">告别圣母院,在细雨中穿行在巴黎古老的街巷,各种小酒吧、小餐馆开启了巴黎浪漫夜生活模式。</p> <p class="ql-block">这条静谧的小巷据说是巴黎最窄的巷子</p> <p class="ql-block">巴黎的杜伊勒里地铁站,其历史可追溯到 19 世纪末巴黎地铁的筹备阶段 。1845 年,巴黎市政府就与铁路公司商讨建地铁,因各方分歧,拖了半个多世纪。直到 1900 年巴黎世界博览会临近,为解决交通、服务展会,才加快推进。首条线路(现 1 号线部分)1899 年动工,1900 年 7 月 19 日随世博会启用,杜伊勒里站作为早期站点之一,见证了巴黎地铁起步。这些地铁站入口的设计,属于“新艺术”风格 ,如今 80 余座这样的地铁站幸存,成为巴黎街头独特风景,承载着百年交通变迁与城市记忆,默默迎送往来行人,是巴黎历史与日常交融的生动注脚 。</p> <p class="ql-block">埃菲尔铁塔雨夜的浪漫绮梦</p><p class="ql-block">暮色如墨,埃菲尔铁塔似从朦胧雨幕中缓缓浮现的梦幻巨构。今天正好遇到巴西总统到访巴黎,为了表示欢迎,埃菲尔铁塔夜晚的灯光秀展示出巴西国旗的颜色。塔身流转着绿色与金色的光,在灰蓝苍穹下,像是天地间独有的发光奇迹。</p><p class="ql-block">细密雨丝飘落,游客们撑着伞,伞面花花绿绿,在铁塔前铺成流动的彩毯。雨滴打在伞上,发出细碎声响,和着人们轻声的惊叹,成了独特的雨夜乐章。铁塔的光映在湿漉漉的地面,影影绰绰,浪漫因子在空气里肆意弥漫,每一缕光、每一滴雨,都在诉说巴黎独有的温柔故事,让人甘愿沉醉在这雨夜绮梦里,不愿醒。</p> <p class="ql-block">夜幕完全笼罩,凯旋门如沉默的巨人,在幽蓝天际下静静伫立。暖黄灯光勾勒出它雄浑的轮廓,那些精美的浮雕,在光影里苏醒,像是要把往昔的英雄史诗,缓缓向世人道来。</p><p class="ql-block">雨后的地面,如一面巨大的鎏金镜,倒映着凯旋门的巍峨,也映着往来车辆的灯影。摩托车疾驰而过,尾灯拖出红色光带,瞬间打破静谧,却又让这古老建筑多了几分鲜活烟火气。周围的路灯散发着柔和光晕,与凯旋门的光交融,编织出神秘而庄重的氛围,仿佛时光在此凝固,过往的荣耀与当下的烟火,一同在这暗夜,谱写成永恒的长卷 。</p> <p class="ql-block">巴黎小皇宫(Petit Palais),位于法国巴黎香榭丽舍大道附近。</p><p class="ql-block">巴黎小皇宫是为了 1900 年世界博览会而兴建的,由建筑师查理·吉罗设计。与同时期建设的大皇宫相呼应,小皇宫在当时是展示美术作品的场馆。世界博览会结束后,大皇宫成为一个独立的展览中心,而小皇宫则被永久赠送给巴黎市 ,作为市立美术博物馆使用。</p> <p class="ql-block">雨过天晴,再次来到凯旋门,不同于雨夜的厚重感,蓝天白云的衬托下更彰显恢宏伟岸。</p> <p class="ql-block">巴黎凯旋门的一组浮雕,是凯旋门两面门墩墙面上四组以战争为题材的大型浮雕之一。</p> <p class="ql-block">巴黎凯旋门的浮雕,名为《和平》,展现的是拿破仑战争后追求和平的场景。</p> <p class="ql-block">凯旋门是为纪念拿破仑战争中的胜利而建, 这些浮雕展现了当时法国的历史、军事成就与时代精神。雕刻工艺精湛,细节生动,很好地体现了新古典主义雕塑的风格特点。</p> <p class="ql-block">协和广场上的喷泉,即协和喷泉。协和广场位于法国巴黎市中心,塞纳河以北,是法国最著名的广场之一。</p><p class="ql-block">协和喷泉由建筑师雅克·伊尼亚斯·希托夫设计,于1840年建成。喷泉共有两座,对称分布在广场两侧。它们以丰富的雕塑和精美的装饰著称, 喷泉顶部和周围有众多精美的雕塑,象征着法国主要的河流,比如象征着罗纳河和马恩河等,体现了法国文化与艺术的融合</p> <p class="ql-block">马德莱娜教堂,位于法国巴黎协和广场北侧皇家路北端尽头 。它采用新古典主义风格,周围矗立着52根高20米的科林斯圆柱。教堂最初是为了纪念拿破仑军队的荣耀而建,拿破仑曾打算在此举行新婚典礼,后因婚约解除未能如愿。</p> <p class="ql-block">仔细观察教堂侧面的廊柱,发现前面的三根与正面的廊柱颜色是一致的,侧面三根以后的廊柱都是颜色发黑,看上去显得脏兮兮的。询问后才知,为了2024年举办奥运会,巴黎城做了美颜,临街的建筑物都进行了立面清洗,露出建筑物本来的颜色,尽显光鲜亮丽。临街以外的地方就得过且过,没有被清洗的建筑物露出岁月积累的污渍,这也不免让人感受到了法国人的松弛感。</p> <p class="ql-block">凡尔赛宫:1624年,法国国王路易十三在此修建了一座二层红砖楼房,作为狩猎行宫,共有26间房屋。1631年,路易十三获得该地领主权后进行扩建。</p> <p class="ql-block">公元1661 - 1710年路易十四时期大规模扩建,将其变成奢华的宫殿建筑群。成为法国宫廷与政府驻地。法国大革命时期沦为艺术品仓库,1837年路易菲利普改造为法国历史博物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凡尔赛宫花园位于凡尔赛宫以西,面积达800公顷,是法国古典主义造园艺术的典范。于1661年动工,自诞生起就吸引了欧洲各国王室目光,成为欧洲园林效仿的对象。</p> <p class="ql-block">园林的几何化自然:通过修剪整齐的树篱、对称水池、放射状林荫道,将自然景观转化为理性秩序的延伸,强迫自然接受匀称的法则,彰显出人类对自然的掌控。</p> <p class="ql-block">凡尔赛宫花园的政治象征:它是路易十四绝对君权的象征,彰显了“朕即国家”的霸权,路易十四常在此举办盛大宴会和庆祝活动,吸引欧洲杰出人士,使其成为当时政治活动的重要场所。</p> <p class="ql-block">凡尔赛宫花园的文化价值:见证了法国历史上许多重要事件,如法国大革命的发源地之一,同时也代表着法国古典主义文化的巅峰,对欧洲园林艺术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p> <p class="ql-block">1770年,路易十六与玛丽·安托瓦内特在皇家歌剧院举行婚礼。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凡尔赛宫遭到洗劫和破坏,许多物品被掠夺,门窗被砸毁拆除。1793年,路易十六被推上断头台,法国废除君主制,凡尔赛宫作为王宫的历史终结。</p> <p class="ql-block">镜厅,又称镜廊,它是凡尔赛宫最著名的大厅。它的一面是面向花园的17扇巨大落地玻璃窗,另一面是由483块镜子组成的巨大镜面。路易十四时期镜厅是国王去小教堂以及国王与王后寝宫之间的通道,也是宫廷举行大型招待会、盛大舞会和国王接见高级使团的场所。这里也是凡尔赛条约的签署之地。展品主要有绘画、雕塑、家具,主要的绘画展品有拿破仑加冕大典,是雅克路易大卫的作品。描绘了拿破仑在巴黎圣母院举行加冕仪式。</p> <p class="ql-block">在当年没有电力的时期,凡尔赛宫镜厅主要依靠蜡烛与镜子反射来实现灯火通明。以蜡烛为光源:镜厅内设有众多烛台,厅内3排挂烛上有32座多支烛台,还有8座可插150支蜡烛的高烛台。同时,天花板上还悬挂着24具巨大的波希米亚水晶吊灯,吊灯上也可点燃蜡烛。举办宴会时,这些烛台上会点燃大量蜡烛,提供基础光源。</p> <p class="ql-block">利用镜子反射增强照明:镜厅墙壁上镶有17面巨大的镜子,由483块镜片组成。这些镜子与17扇拱形落地大窗一一对称,蜡烛的光芒经镜面反射,形成约3000支烛光的效果,使整个大厅照得金碧辉煌。而且白天时,镜子还能把窗外的阳光和御花园景色引进厅内,让室内更为明亮。</p> <p class="ql-block">高大拱窗如历史的画框,将外界的蓝天、绿树框成流动景致,与室内的金棕色调对话。阳光穿过窗格,在木质地板上蚀刻出菱形斑纹,似时光的指纹,记录着百年间的驻足与凝视。</p> <p class="ql-block">鎏金烛台静立,孩童造型的装饰带着古典的温度,水晶吊灯虽未点燃,却在光线下漾起细碎银波,与窗外天光遥相呼应。</p> <p class="ql-block">大理石墙面上,岁月沉淀的纹理与鎏金饰纹交融,暗与亮、古与今在此和解。这一方空间,是凝固的诗,光作韵脚,影为修辞,诉说着凡尔赛宫未曾言说的往昔,每缕光线落处,都藏着法兰西王朝的余晖与对美的永恒追逐 。</p> <p class="ql-block">精美刺绣的屏风,图案丰富,包含花鸟、人物、风景等元素,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装饰性。在功能上,它可以用来分隔空间、挡风以及增添室内的华丽氛围,反映了当时法国宫廷在装饰艺术上的高超水准和奢华品味。</p> <p class="ql-block">这幅画描绘了法国国王路易十四时期的场景,路易十四在当时被称为“太阳王”,他统治时期是法国君主专制的鼎盛阶段,这些画作有助于彰显王室的权威和地位。</p> <p class="ql-block">凡尔赛宫内的一处王室寝殿,一张华丽的四柱床,床体装饰有精美的织锦,图案复杂且富有艺术感,彰显出高贵的气质 。床的四周悬挂着深红色的帷幔,帷幔边缘饰有金色流苏,进一步增添了奢华感。</p> <p class="ql-block">这幅画是《拿破仑一世身着加冕礼服》,画中的拿破仑一世头戴皇冠,身着华丽加冕礼服,手持权杖,礼服以红、白为主色调并饰有金色花纹,尽显帝王威严。背景里的宝座、象征皇权的物件(桌上皇冠),搭配精致的金色画框,展现出19世纪初法国帝国时期的庄重与奢华,彰显拿破仑的统治权威 。</p> <p class="ql-block">《玛丽·路易丝皇后像》,画中的玛丽·路易丝身着白色绣金礼服,头戴精致头饰,姿态优雅。她身旁桌上有皇冠等象征皇后身份的物品,华丽的宝座与铺陈的加冕长袍,搭配细腻的笔触和精致金色画框,呈现出拿破仑帝国时期皇后的高贵形象,反映当时宫廷的审美与礼仪,记录特定历史阶段的王室风貌 。</p> <p class="ql-block">巴黎老房子的房顶烟囱是一道独特而迷人的风景线,承载着这座城市的历史韵味与生活气息。</p><p class="ql-block">巴黎老房子的房顶多采用斜坡式设计,而烟囱便错落有致地矗立其上,成为房顶的点睛之笔。它们大多由红砖砌成,历经岁月的风吹雨打,砖块表面染上了时光的痕迹,泛着深沉而古朴的色泽,仿佛是历史镌刻下的密码。</p><p class="ql-block">烟囱不仅是老房子取暖做饭的必要设施,更是巴黎历史与文化的象征。它们见证了巴黎的兴衰变迁,目睹了一代又一代巴黎人的生活故事,静静伫立在房顶上,诉说着这座城市独有的浪漫与情怀。</p> <p class="ql-block">巴黎夏乐宫,与埃菲尔铁塔隔塞纳河相望。于1937年为举办巴黎世博会而建。建筑为古典主义“现代”风格,正面有雕塑,顶端飘扬法国国旗,这里常举办展览、文化活动,是巴黎文化地标之一,见证着城市的历史与艺术交流,游客在此停留,增添了人文气息 。</p> <p class="ql-block">巴黎洲际大酒店,建筑为典型法式风格,酒店是巴黎知名高端住宿场所,常接待四方宾客 。</p> <p class="ql-block">正在巴黎访问的巴西总统下榻这座酒店,所以临时交通管制,禁止车辆通行,我们一行人只好步行穿过。看到几位军人(也许是武警)随意地站在酒店外边,松弛感拉满。</p> <p class="ql-block">巴黎歌剧院,建筑外观华丽,融合古典风格 ,它是世界著名歌剧院,见证众多艺术演出,承载着丰富艺术历史与文化价值。巴黎歌剧院宛如一位从历史深处款款走来的贵族,静静伫立在城市之中,散发着独特而迷人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远观,它那宏伟的身姿在城市建筑群中卓然挺立,屋顶的雕塑似是从云端降落的神灵,俯瞰着人间的烟火与繁华。精致的穹顶,如同一顶华丽的皇冠,彰显着歌剧院的尊贵与不凡 。</p> <p class="ql-block">走近些,便能看清那米黄色的外墙,历经岁月的打磨,却依旧保留着往昔的优雅与庄重。墙壁上繁复的雕刻,每一处线条、每一个花纹,都仿佛在诉说着艺术的不朽。那些栩栩如生的人物雕像,似有生命一般,将艺术的神韵展现得淋漓尽致 。</p> <p class="ql-block">门前的灯柱,更是别具一格。灯柱之上,身姿曼妙的女性雕像优雅地擎起明灯,仿佛在以温柔的光芒,引领着人们踏入艺术的殿堂。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那柔和的灯光与建筑的轮廓交相辉映,如梦如幻,仿佛将整个歌剧院带入了一个神秘而浪漫的世界。</p> <p class="ql-block">老佛爷百货全称巴黎老佛爷百货商店,是由法语原名音译而来。它诞生于1893年,占据了奥斯曼大道的40号,紧邻巴黎歌剧院。</p><p class="ql-block">2017年11月9日,法国巴黎银行宣布,已经在巴黎老佛爷百货集团推出微信支付,之后还将逐步在欧洲其他地区引入该移动支付技术。</p> <p class="ql-block">登上巴黎老佛爷的楼顶观景台,仿佛踏入了一个可以触摸巴黎灵魂的地方。眼前,这座浪漫之都以一种波澜壮阔的姿态,毫无保留地铺陈开来。</p><p class="ql-block">天空中,厚重的云层如同一幅巨大的灰色织锦,给这座城市增添了几分神秘与深沉。远处,埃菲尔铁塔傲然挺立,像一个沉默却又极具力量的巨人,直指云霄。它是巴黎的象征,历经岁月洗礼,依旧散发着独特的魅力,那精致的钢铁架构,在云层的映衬下,更显冷峻与优雅。</p><p class="ql-block">俯瞰四周,密密麻麻的建筑错落有致。那些古老的欧式建筑,屋顶大多覆着深灰色的瓦片,历经时光打磨,泛着沉静的光泽。雕花的阳台、精致的百叶窗,每一处细节都诉说着往昔的故事,仿佛能让人看到几百年前,巴黎贵族们在阳台上优雅地品茶、谈笑的场景 。</p> <p class="ql-block">在老佛爷浏览逛店是一种视觉享受,法国女性的时尚感世界闻名,源于她们生长在骨子里的从容感,日积月累的自我认可,以及发自内心的自信。</p><p class="ql-block">体验一下巴黎时装,不能缺少从容、自信……</p> <p class="ql-block">巴黎,如一场绮梦,短暂停留,铁塔、街巷、老建筑的韵致,都成心底留念。虽要告别,这浪漫余温,会在回忆里,长久发烫 。</p><p class="ql-block">出游: 2025年6月</p><p class="ql-block">照片提供:吉时组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