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色手印载春秋

二度清风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2025年7月2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前夕,我们带着小外孙与另外一位抗战老兵的孙辈相约来到位于成都市大邑县安仁古镇的建川博物馆聚落,走进这个庞大博物馆聚落入口处不远的的老兵手印广场,向我们的父辈与祖辈致敬,向千千万万抗战老兵致敬。</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手印广场是纪念抗战老兵的重要场所,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截至2025年6月共收集到7000余枚抗战老兵手印,每枚手印旁标注姓名、部队番号及左右手信息,部分附有老兵事迹。‌‌‌‌</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这些老兵中包括黄埔军校毕业生田申(田汉之子)、炸死日军中将酒井直次的工兵黄士伟、参与东京审判的廖季威等。</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每座手印碑宽1.2米、高2.6米,呈V字形排列,象征抗战胜利。</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手印通过钢化玻璃腐蚀技术呈现,鲜红色手印象征爱国赤诚,透明材质则代表老兵精神如阳光般永恒,共同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历史纪念意义。 ‌</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这些红手印只是经历了14年全民抗战烽火幸存下来的抗战军人少数代表,它却让我们想起了在整个抗日战争期间牺牲的380万抗战军人的忠魂,他们都是他们父母的孩子、他们妻子(丈夫)的丈夫(妻子)、他们子女的父亲(母亲)。</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我永远忘不了一位历经战火洗礼的前辈对我说过的话:任何战争,都是以千千万万母亲失去她们的儿子作为代价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我们这一代人最大的人生幸福就是远离了战争,我希望我们的孩子也能够永远在和平环境中生活。</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建川博物馆馆长、著名实业家樊建川撰写的“中国老兵”碑林铭:</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呈现在大家面前的,是抗战,老兵手印碑林。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今年是抗战胜利六十周年。它们的主人,是当年参加抗战的老兵。他们中年龄最大的九十九岁,最小的,也届八十高龄了。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老兵老矣,但他们的手仍然坚硬,他们的手曾经握得起命运,如今却无法握住时光。他们一个个正在渐渐远去。于是我想到,要让这些功勋卓著的手留存下来,在历史上长留下来,以表彰卫国勇士,警示后代。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我们用的材质是钢化玻璃,坚硬且透明,天地阳光间这种材质最明亮,充满生气。六十年前,正是无数双与这些手掌一样的手握着大刀、长矛,投掷手榴弹、埋地雷、炸碉堡,捍卫了我们的国家,拯救了我们民族。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手印碑林呈胜利的“V”字型。重重叠叠的手印,形成排山倒海之势,这就是民族力量的真切体现。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碑宽略二点四米,高略三点七米,基座用花岗石,并采用腐蚀的方法将老兵手印表现出来。色彩鲜艳的手印,象征老兵的精神,也祝福他们在和平的今天有健康阳光的晚年。竖向的碑,形成一片整齐方正如阅兵阵一样的碑林。当年这些伸出的手挡住了来势汹汹的日本兵团,力挽狂澜,扭转乾坤。今天这些张开的手掌仍然充满了对中华民族未来与光明的希望。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首批树立二千老兵的手印,我们期待征集到更多老兵手印,让这些功臣长留青史。</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感谢四川省老干局及四川黄埔同学会的鼎力合作。</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建川博物館长樊建川敬上</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贰零零五年拾贰月于安仁镇</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站在V字形的血色手印碑林中,七千双苍劲的手掌在偶现的阳光下折射出璀璨光芒。</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小外孙踮起脚尖将稚嫩的小手贴在玻璃碑上,与太爷爷辈的老兵手印隔空重合。</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此刻,八十载岁月在指尖交汇,抗战老兵的铮铮铁骨与后辈的崇敬之心通过这鲜红的印记完成跨越时空的对话。</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夏风拂过广场,玻璃碑林发出清越的共鸣,仿佛无数英魂在诉说:这用鲜血浇灌的和平,终将由一代代中国人共同守护。</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我们三代人对着如林的手印深深鞠躬,民族基因在这躬身之间完成传承……</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