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宜昌市文化名家系列访谈 (三) 穿越巴山楚水:甘茂华</p><p class="ql-block"> 盛夏时节,酷暑难耐。6月30日,宜昌文化名家甘茂华先生应宜昌市传统文化研究会之邀(以下简称“传统会”),在解放路文化广场接受专访。传统会会长陈慧敏,会员梅龙、董品优、董质量、屈蓉美、覃芳芳等会员参与专访。</p><p class="ql-block">采访嘉宾:甘茂华,男,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知名散文家、词作家。历任湖北省作协理事、湖北省流行音乐艺术委员会理事,宜昌市作协常务副主席。出版各类文学作品16部,获得湖北文学奖、湖北少数民族文学奖、湖北屈原文艺奖、国家文化部群星奖、全国冰心散文奖、第十届全国“五个一工程”奖。</p><p class="ql-block">采访人:梅龙,男,宜昌市作协会员、中国旅游文学协会会员、中国新诗协会会员、湖北省导游资格考试面试评委、宜昌市老年大学文化和旅游班兼职教师、宜昌市传统文化研究会理事及文史专委会主任。</p><p class="ql-block">梅龙:甘老师您好!久闻大名,虽然我们是第一次见面,但您的作品我们读过很多,你是高产作家,让我们肃然起敬!请问甘老师是如何坚持文学创作的?</p><p class="ql-block">甘茂华:我是恩施人,1966年高中毕业,1968年在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浪潮中离开家乡去了江西。因为我从小喜欢舞文弄墨,在江西时写了一幕戏剧,被视为毒草,因此而断送了上大学的机会。后来转移到山西插队,还进工厂当工人。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我又重新拿起笔开始文学创作。我除了自学外,还参加了山西省作协举办的文学创作班。1979年我的多篇文学作品在《汾水》杂志发表,其中短篇小说《最美丽的》获得当年山西优秀短篇小说二等奖。1980年,山西省作协吸纳我为会员,1988年转入湖北省作协,同年,我回到了故乡恩施,在恩施市文联谋了一份工作,1993年,来到了宜昌市工行,担任办公室主任,开启“上班写公文,下班写散文”模式。1998年我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截止目前,我一共出过散文集10部、小说集2部、歌词集3部、评论集1部。</p> <p class="ql-block">梅龙:您的文学创作,很多是写土家文化,清江山水的文字,请问您与清江有些什么渊源 ?</p><p class="ql-block">甘茂华:清江是我的母亲河、源生地,从小喝清江水长大,儿时吃苦,记忆颇深。一担水,两份钱,就是帮人挑水可以换得两份钱,在河里筛沙,捡石头堆成一方一方,挣得一点点微博收入,用来买书,还有玩耍的玻璃球。清江也是我文学创作的源头,清江滋润了我的文学,丰润了我的创作,激励我笔耕不辍。除了清江,还有三条河流同样与我血脉相连通,它们是锦河、漳河、长江。锦河也称锦江,是赣江的一条支流,我在那里生活了五年。1973年冬天,我离开锦河去了山西,又遇见一条河叫漳河,《长治日报》副刊取名就叫“漳河水。”1988年我再次回到故乡恩施,进入恩施文联做编辑工作,1993年,来到宜昌进入宜昌工行工作,直到退休。从鄂西到江西,从山西再回鄂西,到今天的定居地长江之畔,从来都没有离开过水,走着走着,写着写着,总有一江清水在我的文字中流淌,如影随从。</p><p class="ql-block">梅龙:您是散文大家,同时又是歌词写作高手,请问您是如何在这两者之间找到灵感的?</p><p class="ql-block">甘茂华:弹钢琴必须两只手并用,写作也使如此。文学体裁不同,但相互之间是相通的。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开始尝试歌词创作。文学创作需要生活,说了起来很有巧意,1999年秋天,我回到恩施老家,清早起来,看见几个农村妇女上山干活,他们一路说说笑笑,嘴里喊道“太阳出来了哦”,这个场景一下子给了我灵感。《山里的女人喊太阳》这首歌词由此出炉。歌中唱到“山里的女人火辣辣哟,上山下河好潇洒呀,扯起那个喉咙喊太阳哦,喊醒了满山的杜鹃花......喊出一个金娃娃。”这首歌词被著名作曲家王原平谱曲后,唱进了央视青歌赛,由湖北歌唱家陈春茸演唱,获得了民族唱法银奖,我也因为这首歌词也变成了名人。</p><p class="ql-block">关于歌词写作,我有个不一定正确的观点。写歌词好比建筑材料再利用,把边角废料回收利用。把散文灵感的边角废料进行回收,加以再利用就成了歌词,这样就让散文与歌词找到了结合点,二者相得益彰,相生相成。截止目前,我共写了700多首歌词,谱曲的有300多首。这些歌词有的写山水风景、有的写土家风情、还有为企业写的歌词等等。</p><p class="ql-block">梅龙:我非常喜欢您的《穿越巴山楚水》散文集,请您谈谈这本散文的写作背景!</p><p class="ql-block">甘茂华: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川气东送,沪蓉高速工程,像一条龙脉镶嵌在中国巴山楚水之间。2010年初,我从宜昌出发,先乘飞机抵达重庆,从重庆到达梁平,然后从梁平到普光,然后再回到鄂西,穿越巴山万重,楚水千回。在旅途中我边走边写,12000字的散文</p><p class="ql-block">《穿越巴山楚水》在旅途中基本完成,回家后再润色修改。这篇长散文于2018年被《中华文学》刊载,并被收入2018年《金石榴●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作品精选》丛书。同年我的散文集《穿越巴山楚水》付梓问世。这是我的第10本散文集,这本书由三峡大学教授桑大鹏博士作序,收录了70多篇文章,全书分为五部分。“穿越巴山楚水”、“写在西陵峡”、“且听涛声依旧”、“文学照亮生活”、及附录“难忘这方水土。”此著荣获2018年宜昌市文艺精品扶持项目。</p> <p class="ql-block">梅龙:宜昌市传统文化研究会正在编辑一部《宜昌旅游文学》,就如何编好这本书,您有哪些建议? </p><p class="ql-block">甘茂华:我个人认为文学就是文学,没有什么旅游文学。文学是文字的艺术,一定要讲究语言的审美性,要符合文学的规律。不能写成导游词,导游词不是文学。用新闻的笔法写文学也不行,对事物简单报道一下,让大家知道就完事了,这不是文学。我过去在三峡人家景区担任过文化总监,对旅游业有了一些最前沿的认知,所以还有点发言权。关于编辑《宜昌旅游文学》请注意三点:一是要突出历史文化名人,如屈原、昭君、杨守敬等文化名人一定要有;二是有代表性的旅游景点要大力宣传,比如三峡大坝、三峡人家等知名旅游景点;三是要有少数民族的旅游文化元素,如土家文化,巴楚文化,要多做推介。希望你们积极备稿,把精品收集成册,争取早日出版,为宜昌文旅发展添砖加瓦。</p><p class="ql-block">梅龙:宜昌市老年大学开设文化和旅游课程已经有六年了,我们还率先在全国编辑整理出《老年大学文化和旅游课程教学大纲》。您对中老年人学习文化和旅游,有哪些建议?</p><p class="ql-block">甘茂华:说到老年文化和旅游,与我个人也有关系,我经常用“夜半钟声到客船”这句诗对号入座,但我“涛声依旧”,内心澄澈,十分坦然。老年大学开设文化和旅游班十分必要,符合当前养老产业的发展形势。我很赞同“文化养生”的说法,以文养老,老有所为。文化和旅游班要把中华文脉纳入课堂教学,从诗经到楚辞,从汉赋到唐诗宋词,从元曲到明清小说,要进行梳理和学习,吸收中华文脉的养分。同时将文化和旅游融为一体,进行系统学习,以文促旅,以旅推文,二者相得益彰,互为推手。希望这个班长期办下去,办出特色,力争宜昌有特色,湖北有名气。老年人要脑子勤,手脚动,才能延年益寿,老年大学就是老年人很好的学习平台,希望你们越办越好。</p><p class="ql-block">梅龙:宜昌市传统文化研究会已换届,针对新一届研究会的工作,您有哪些建议和要求 ?</p><p class="ql-block">甘茂华:我最近看到你们在网络上发了不少的资料,已经动起来了,比如你们的龙狮专委会搞得有声有色。有了这个传统文化研究会,打造了一个团结向上的文化研究队伍。宜昌文化底蕴深厚,人文厚重,自然优美,文化传承和研究需要队伍,而且是要专业过硬的队伍。传统会换届,现在的队伍阵容庞大,素质很高,“老、中、青”年龄结构合理,覆盖面也很广,各个县市区都有人员加入,这是好事,值得点赞。你们要多开展文化活动,活动是推手,靠活动提高活力,提高凝聚力,活动内容要扎实,形式要多样化。我虽然老了,也可以做你们的顾问,发挥作用,为宜昌文化传承贡献余热。</p><p class="ql-block"> 梅龙:谢谢甘老师,我们一定加倍努力,把事情做好,不辜负您的期望,祝您身体健康,文笔常青!</p><p class="ql-block"> 甘茂华:谢谢你们! 希望你们奋发有为,事业有成!</p><p class="ql-block">文/梅农</p> <p class="ql-block">甘茂华文学创作年表</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一、发表(部分)</p><p class="ql-block">1979年,散文处女作《老顶山上访丁玲》,载《汾水》(《山西文学》前身)第9期;</p><p class="ql-block">同年,短篇小说《最美丽的》,载《汾水》(《山西文学》前身)第12期;</p><p class="ql-block">1980年,散文《武乡秧歌》,载《山西文学》第7期;</p><p class="ql-block">1981年,短篇小说《幽幽兰花香》,载《山西文学》第3期;</p><p class="ql-block">1983年,短篇小说《飘呀,爱情的绿叶》,载《芳草》第5期;</p><p class="ql-block">1985年,短篇小说《紫丁香,开在那燕子巷》,载《百花园》第11期;</p><p class="ql-block">1997年,散文《三上茅坪镇》,载《人民日报》11月5日大地副刊;</p><p class="ql-block">1998年,散文《土家社饭香》,载《人民日报》10月30日大地副刊;</p><p class="ql-block">1999年,散文《散文散说》,载《长江文艺》第4期;</p><p class="ql-block">2000年,散文《红酥手》,载《芳草》第11期;</p><p class="ql-block">2000年,万余字长散文《回故乡之路》,载《中国作家》第4期;</p><p class="ql-block">2001年,散文《加水的丫头》,载《人民日报》4月8日大地副刊;</p><p class="ql-block">2004年,散文《川江号子》《峡江人家》,载《山西文学》第4期;</p><p class="ql-block">2005年,散文《文坛是势利的》,载《山西文学》第5期;</p><p class="ql-block">2006年,散文《三峡,一个人的圣经》,载《长江文艺》第9期;</p><p class="ql-block">2006年,万余字长散文《我的遥远的清湖村》,载《三峡文学》总第169期;</p><p class="ql-block">2018年,万余字长散文《穿越巴山楚水》,载《中华文学》第2期;</p><p class="ql-block">2018年,散文《母亲的魔幻现实主义》,载《湖北日报》11月25日东湖副刊;</p><p class="ql-block">2019年,散文《边镇》,载《湖北日报》11月17日东湖副刊;</p><p class="ql-block">2019年,中篇小说《定风波》,载《中华文学》第1期;</p><p class="ql-block">2021年,散文《秭归,凤凰于飞》,载《今古传奇》第5期;</p><p class="ql-block">2021年,散文《他为诗人立起青铜雕像》,载《文艺报》11月1日;</p><p class="ql-block">2022年,散文《娓娓动人的乡土叙事》,载《中国民族报》7月29日;</p><p class="ql-block">2023年,散文《古盐道上》,载《湖北日报》8月11日东湖副刊;</p><p class="ql-block">2024年,散文《街头巷尾凡人事》,载《湖北日报》9月2日东湖副刊;</p><p class="ql-block">2024年,散文《玉泉寺写生》,载《湖北日报》12月13日东湖副刊;</p><p class="ql-block">2024年,散文《枝江的湖和庙》,载《三峡文学》第9期。</p><p class="ql-block">二、出版</p><p class="ql-block">1993年,散文集《龙船调的故乡》,百花文艺出版社;</p><p class="ql-block">1995年,小说集《最美丽的》,中国文学出版社;</p><p class="ql-block">1996年,散文集《女儿寨笔记》,中国三峡出版社;</p><p class="ql-block">1998年,散文集《鄂西风情录》,作家出版社;</p><p class="ql-block">1999年,散文集《火塘夜话》,中国文联出版社;</p><p class="ql-block">2003年,散文集《守望吊脚楼》,大众文艺出版社;</p><p class="ql-block">2006年,散文集《三峡人手记》,长江文艺出版社;</p><p class="ql-block">2008年,歌词集《下里巴人》,云南人民出版社;</p> <p class="ql-block">2009年,散文集《拜读清江》,长江出版社;</p><p class="ql-block">2016年,散文集《穿越巴山楚水》,团结出版社;</p><p class="ql-block">2018年,散文集《山那边是海》,现代出版社;</p><p class="ql-block">同年,歌词集《歌词三百首》,北京日报出版社;</p><p class="ql-block">2012年,散文集《这方水土》,长江文艺出版社;</p><p class="ql-block">2020年,中篇小说《定风波》,四川民族出版社。</p><p class="ql-block">三、荣誉</p><p class="ql-block">1998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p><p class="ql-block">1980年,《最美丽的》收入山西人民出版社《老二黑离婚》短篇小说集;</p><p class="ql-block">2001年,《土家社饭香》收入中国青年出版社《云游民间》散文集;</p><p class="ql-block">2001年,《记忆红酥手》收入百花文艺出版社《美丽如初》散文集;</p><p class="ql-block">2002年,《加水的丫头》收入作家出版社《新游记》散文集;</p><p class="ql-block">2004年,《川江号子》《峡江人家》收入长江文艺出版社《中国精短美文100篇》年度选集;</p><p class="ql-block">2019年,散文《穿越巴山楚水》,收入《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作品精选(2018)》;</p><p class="ql-block">同年,散文《大美柴埠溪》《峡江人家》,收入《宜昌语文》,湖北人民出版社;</p><p class="ql-block">2000年7月,获首届湖北文学奖;</p><p class="ql-block">2002年1月,获首届湖北少数民族文学奖;</p><p class="ql-block">2006年1月,获第二届湖北少数民族文学奖;</p><p class="ql-block">2007年9月,获第十届全国“五个一工程”奖;</p><p class="ql-block">2011年12月,胡德才主编《三峡文学史》第十六章列专节论甘茂华散文,四川出版集团巴蜀书社;</p><p class="ql-block">2013年4月,获第八届湖北屈原文艺奖;</p><p class="ql-block">2014年5月,获第六届全国冰心散文奖;</p><p class="ql-block">2015年2月,获第九届湖北屈原文艺奖;</p><p class="ql-block">2016年10月,获第十七届文化部群星奖;</p><p class="ql-block">2024年11月,获湖北省作协“散文湖北”奖;</p><p class="ql-block">1993年8月,散文《枫香树》收入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鄂西中学语文乡土教材》;</p><p class="ql-block">2014年5月,散文《泉水洗尘》收入中央文献出版社《历下倾城》散文集;</p><p class="ql-block">2003年10月,《当代文学研究》(湖北省作协理论研究室主编,第15期)刊载孙雁群《论甘茂华的散文创作》;</p><p class="ql-block">2009年12月,吴道毅著《当代湖北民族作家研究》第十章专论《甘茂华的民族风情散文》;</p><p class="ql-block">2011年6月,刘川鄂主编《世纪转型期的湖北散文研究》梁艳萍评论《吊脚楼的守望者——甘茂华的散文》。</p><p class="ql-block">2025年5月</p><p class="ql-block">2009年,散文集《拜读清江》,长江出版社;</p><p class="ql-block">2016年,散文集《穿越巴山楚水》,团结出版社;</p><p class="ql-block">2018年,散文集《山那边是海》,现代出版社;</p><p class="ql-block">同年,歌词集《歌词三百首》,北京日报出版社;</p><p class="ql-block">2012年,散文集《这方水土》,长江文艺出版社;</p><p class="ql-block">2020年,中篇小说《定风波》,四川民族出版社。</p><p class="ql-block">三、荣誉</p><p class="ql-block">1998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p><p class="ql-block">1980年,《最美丽的》收入山西人民出版社《老二黑离婚》短篇小说集;</p><p class="ql-block">2001年,《土家社饭香》收入中国青年出版社《云游民间》散文集;</p><p class="ql-block">2001年,《记忆红酥手》收入百花文艺出版社《美丽如初》散文集;</p><p class="ql-block">2002年,《加水的丫头》收入作家出版社《新游记》散文集;</p><p class="ql-block">2004年,《川江号子》《峡江人家》收入长江文艺出版社《中国精短美文100篇》年度选集;</p><p class="ql-block">2019年,散文《穿越巴山楚水》,收入《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作品精选(2018)》;</p><p class="ql-block">同年,散文《大美柴埠溪》《峡江人家》,收入《宜昌语文》,湖北人民出版社;</p><p class="ql-block">2000年7月,获首届湖北文学奖;</p><p class="ql-block">2002年1月,获首届湖北少数民族文学奖;</p><p class="ql-block">2006年1月,获第二届湖北少数民族文学奖;</p><p class="ql-block">2007年9月,获第十届全国“五个一工程”奖;</p><p class="ql-block">2011年12月,胡德才主编《三峡文学史》第十六章列专节论甘茂华散文,四川出版集团巴蜀书社;</p><p class="ql-block">2013年4月,获第八届湖北屈原文艺奖;</p><p class="ql-block">2014年5月,获第六届全国冰心散文奖;</p><p class="ql-block">2015年2月,获第九届湖北屈原文艺奖;</p><p class="ql-block">2016年10月,获第十七届文化部群星奖;</p><p class="ql-block">2024年11月,获湖北省作协“散文湖北”奖;</p><p class="ql-block">1993年8月,散文《枫香树》收入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鄂西中学语文乡土教材》;</p><p class="ql-block">2014年5月,散文《泉水洗尘》收入中央文献出版社《历下倾城》散文集;</p><p class="ql-block">2003年10月,《当代文学研究》(湖北省作协理论研究室主编,第15期)刊载孙雁群《论甘茂华的散文创作》;</p><p class="ql-block">2009年12月,吴道毅著《当代湖北民族作家研究》第十章专论《甘茂华的民族风情散文》;</p><p class="ql-block">2011年6月,刘川鄂主编《世纪转型期的湖北散文研究》梁艳萍评论《吊脚楼的守望者——甘茂华的散文》。</p><p class="ql-block">2025年5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