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一四九记忆》.(35)</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资料提供:陈登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美篇制作:QQ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一四九记忆》.(35)</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自力更生.生产自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进军西藏后勤物资保障是一项非常艰巨,而且又十分重要的工作,西南军区在18军进军西藏前就提出了“政治重于军事,补给重于战斗”的要求,还专门成立了后勤支援司令部,由18军副军长甘炳桂任司令员,鲁南樵任政委。在1951年1月18日贺龙为加强保障力量和统一指挥,决定将支援司令部与18军后方司令部合并,由陈明义任司令员兼政委,何雨农任参谋长,扶廷修为第二参谋长。保障工作由后方司令部专门负责。因进藏补给线很长,藏区还没有通公路,物质运输主要靠人背和牲畜驮运,其运力远远不能保障部队供给的需要,部队在进藏途中经常出现断供情况,其中有四次断粮最为严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主力部队到达拉萨后,为了解决缺粮问题,张国华军长一方面通过分散部署安置部队的方法来缓解缺粮问题,另一方面和噶厦政府进行交涉,请他们卖一些粮食给部队,以减轻缺粮的压力,但这些办法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缺粮问题。为落实毛主席“进军西藏,不吃地方”和“一面筑路,一面生产”的指示精神,18军首长认识到部队在西藏站稳脚跟,只有走自力更生,开荒生产这条路,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经过和噶厦政府协商,他们同意把拉萨西郊5000亩乱石荒滩地买给部队种菜种粮。在开荒生产动员大会上,张国华军长先行动员,谭冠三政委接着就开荒生产的重要性和重大意义进行了诠释,明确了开荒生产是一项长期的、经常性的任务,要求部队树立长期建藏思想,立足自己动手,开荒生产,克服缺粮困难。会后张国华、谭冠三、王其梅、李觉等军首长带领军直机关及154团3营的干战们,开始了惊天动地的大生产运动。拉萨河畔气侯变幻无常,一会烈日当头,一会暴雨袭来;一会风沙聚起,天昏地暗,一会雪花飞舞,天寒地冻。战友们在荒坡上斗风雪、战严寒,忍饥挨饿,从早干到晚。垦荒战士们不畏艰难险阻,一镐一镐的挖,一锄一锄的刨,苦干实干,坚持垦荒,仅用了近一个月的时间,就开垦荒地2300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庄稼一支花,全靠肥当家”。荒地缺肥料,战士们就到拉萨街头和布达拉宫墙下去拾粪,在短短的时间里,他们把拉萨几百年没有清理的粪便和垃圾,搬运得干干净净。部队拾粪肥,一方面给城市打扫卫生,改善了拉萨市容,另一方面让荒地施上了肥料,真是一举两得。开荒的第一年,部队种的粮食和蔬菜喜获丰收,有力的缓解了部队缺粮问题。在新开的土地上,除了种小麦,玉米,还种了各种蔬菜和水果,后来还发展到种花、种草和种树。 拉萨垦荒当年收获粮食10多万斤,蔬菜60万斤。到1952年驻藏部队共开荒10000亩以上,收获青稞38.5万公斤,蔬菜80.5万斤,极大的缓解了缺粮矛盾,同时较好的改善了部队生活。1951年冬起到1954年冬至,共垦荒61000亩,修水渠2万多米,收获粮食350万公斤,蔬菜600多万公斤,土豆76万公斤。 其中:154团开荒3546亩,挖渠38条,积肥111900斤,播种3075亩。155团开荒6200亩,播种3000亩,收获粮食100万余斤,蔬菜130万斤。种的蔬菜长的很好,洋芋亩产达2200斤,萝卜单重20多斤,莲花白每棵重达30多斤。1955年,我师驻扎木、松宗和倾多时,开荒生产养猪喂羊,年产蔬菜粮食800多万斤,实现了蔬菜自给有余,粮食部分自给,弥补了主副食供应缺口。1966年部队认真贯彻执行毛主席“五.七”指示精神,全师大战100天,开荒15000亩。接着发扬“愚公移山”精神和南泥湾的光荣传统,继续开荒22200余亩,冬翻土地7400余亩,新修水渠2300米,积肥6675万余斤,当年收获粮食165万余斤,蔬菜337万余斤,创造了当年开荒,当年喜获丰收的好成绩,超额完成了军区下达的生产任务。157团生产的粮食和蔬菜实现了自给有余,西藏自治区和西藏军区在157团召开了全区农业生产现场会,要求全区军民推广 和学习他们的生产经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人民军队为人民,驻藏部队不仅自己开荒生产,减轻藏族人民负担。还把种菜、种粮的经验传授给当地老百姓。藏族同胞学习后,青稞喜获丰收,他们看着自己种的十几斤重的大萝卜、大白菜有说不出的高兴,高兴地说;“祖祖辈辈都没有见过,也没有种过这样好的庄稼”,藏族同胞学到了种庄稼的经验,粮食和蔬菜不断增产,也有力地推动了当地的生产进步和经济发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自力更生,开荒生产不仅解决了部队的物资供应紧张问题,对争取民心,稳定物价,对发展西藏的地方经济,增强民族团结起到了推动作用,其产生的影响,远远超过了军事意义所及的范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部队开荒生产,不仅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更具有深刻政治影响力。为落实17条协议,消除噶厦疑虑,减轻地方政府和人民负担发挥了积极作用,产生了不可估量的深远的影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开荒生产,不仅减轻了国家负担,还减轻了后勤保障的压力。同时也改善了部队的生活,对增强部队体质,提高战斗力发挥了积极作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开荒生产,使进藏部队在西藏站稳了脚跟,为树立“长期建藏,边疆为家”的思想打下了坚实的根基。从而体现了在藏部队长建思想的钢铁意志和坚强信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开荒生产是我军光荣传统的传承,是南泥湾精神在18军的再现,是毛主席“自力更生,丰衣足食”思想在进藏部队中生根、发芽、开花后,结出的丰硕成果。</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