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文/隔篱莲影</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又来到了1933。</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还记得很多年前的一天,这里改建不久,一位朋友建议来这里逛逛,说它的建筑很有特色。</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座建于1933年的老场坊,坐落于虹口区沙泾路,是上海市优秀历史保护建筑。前身是屠宰场,其建筑结构具有古罗马式风格。但因为年代久远,外观看起来灰秃秃的。而新入驻的商铺又都现代感十足,给人感觉有些不太协调。</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但进入其中,发现大楼空间布局的确很奇特。不仅高低错落,而且廊道盘旋,宛如迷宫。不由得心生疑问:一处牛羊升天的地方,如此大费周章又为的是哪般?</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开始去搜索有关它的资料,而那旧时的记忆才撩开了它神秘的面纱。</p><p class="ql-block"> “1933老场坊,虽说是屠宰场,可沿街立面全是花纹精美的镂空小方格窗,外观十分典雅。待宰的牛羊则被赶上由高高的围墙围起的坡道上,坡道故意建得很粗糙。到底顶楼后,先将牲畜电击后再处理,整个流程显现了当时对待动物的人性化态度。”</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看到这里,我已不再只是赞叹它的建筑艺术,更对于它基于人道主义的对待动物的“临终关怀”而肃然起敬。</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至此,我也才明白了这座老场坊之所以成为保护建筑的意义。</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自从真正认识了这里,我对它便有了一丝莫名的好感。于是,偶尔会来这里散步或者小坐。不只是因为它特有的艺术魅力令人着迷,还因为它那超越时代的人文精神让人心怀敬意。</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但更重要的是,我隐约觉得,它其实是一处寂寞的所在。而那些来此追名逐利的商人,并不一定了解这座建筑物的前世与今生,也不一定懂得它曾经的浮华与苍凉。或者他们根本就不在意。所以,它当下看似繁华的外在,仍旧无法慰藉它孤独的心魂。</p> <p class="ql-block"> 我沿着地面粗糙的廊道走着,那些雕刻精美的方格窗静静地待在那里,那些粗壮的梁柱默然无语,我感觉得到,它们有着当代建筑无法比拟的低调华丽,它们就像没落的贵族,不再光鲜的外表下依然有着高贵的矜持。</p><p class="ql-block"> 我不由得在想,它们出自谁之手?是哪一位工匠把它们雕刻得如此精致完美?他如今又在哪里?是已经作古,还是仍在人世?如果是后者,那么他又过着怎样的生活?是穷困还是富有?是儿孙满堂,还是寂寞如他的雕刻? 他会不会想来此旧地重游,来回味那一段早已尘封的记忆?或许这才是对这些历经沧桑的作品最好的慰藉。</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独自走进了和朋友一起坐过的那间咖啡屋,向晚时分,这里客人寥寥。我坐在靠窗的座位上,要了一杯卡普基诺,轻轻地抿了一口,味道如前。我抬头看了看上次坐过的位子,如今却空着,我回想着当时聊过的话题,仿佛看到了当时的自己。</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习惯性地往窗外望去,看到一对正在拍摄婚纱照的新人。夕阳余晖下,女孩甜美的笑容如同一朵盛开的花朵,在洁白的衣裙间绽放,微风拂过她秀美的脸庞,吹动着她乌黑的长发。男孩体贴地为她抚平吹皱的裙摆,为她梳拢吹乱的发梢。多美的画面!我一阵感动,内心默默地为他们祝福:愿他们的爱情能够地久天长!</p> <p class="ql-block"> 不觉已是夜色四合。在明暗交错、色彩斑斓的光影里,这座写满沧桑与诗意的老场坊静默如一位慈祥的长者。我仿佛觉得,它正在以一颗宽厚包容的心,接纳来此落足的全部商户,善待来此观赏的所有游客。或许,它也像我一样,正在为出现在这里的一切庸常与美好默默地祝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13年7月4日写于上海</p><p class="ql-block">2025年7月4日重新编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