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从上海时间5月1日晚飞英国,从伦敦飞回上海已是5月21日,号称为期21天英伦行,经威尔士、爱尔兰、白爱尔兰、苏格兰高地和爱丁堡,最后回伦敦,陪伴我们到竟然是太阳拉满的21天,这样的天气状况对英国而言实在是难得的,可对我们到英国旅游的确确实实是一种“福利”,套用一句英语单词,那就是enjoy。</p> <p class="ql-block">2025年5月2日(周五)晴</p><p class="ql-block">伦敦盖特威克机场—英国英格兰科茨沃尔德 夜宿:英国威尔士卡迪夫</p><p class="ql-block">行程:(英格兰-威尔士)</p><p class="ql-block">1、拜伯里</p><p class="ql-block">2、水上伯顿</p> <p class="ql-block">有“英格兰心脏”之称的科兹沃尔德是位于英国英格兰格洛斯特郡的乡村,远离城市,恬静的小镇散落在该地区的美景之中,让人觉得英国乡村之美,最在于那绿草如茵的起伏平原,枝繁叶茂的参天古树,蜿蜒流淌的溪流,威严壮观的城堡,乃至于蜂蜜色石头堆砌而成的乡村小屋,长满青苔的石块,无一不透露出精致而又有历史渊源的美感。</p> <p class="ql-block">拜伯里(Bibury)是英国科茨沃兹地区(Cotswolds)的经典乡村小镇,被誉为“英格兰最美丽的村庄”,以其保存完好的中世纪建筑、田园诗意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闻名于世。</p><p class="ql-block">拜伯里是本次行程的第一站,满眼最美丽的乡村的美景,给我们对行程充满着期待和向往。</p> <p class="ql-block">阿灵顿排屋( Arlington Row )是英国科茨沃尔德地区拜伯里( Bibury )的标志性建筑群,以蜂蜜色石灰石砌成,始建于14世纪(原为羊毛仓库),17世纪改建为纺织工匠住宅,现为英国乡村建筑的典范。也是拜伯里的精华。</p> <p class="ql-block">拜伯里“阿灵顿排屋”被艺术家威廉.莫里斯誉为"英格兰最美村庄"的核心景观,多次成为电影取景地(如《星尘》《布里奇特·琼斯日记》)。</p> <p class="ql-block">拜伯里,这个被誉为英格兰最美村庄的地方,保留了英式村庄古老的静谧与美丽。这里的房屋大多有着四百多年的历史,蜜色的砖墙小屋成排排列,小屋前面的花园也各有特色。门前的小溪汩汩流淌,还有野鸭在水中嬉戏。</p> <p class="ql-block">拜伯里排屋周边环绕科伦河( River Coln 花园和石板桥,构成典型的英伦乡村画卷。</p> <p class="ql-block">在英国最美的拜伯里,科伦河静静流淌。野鸭一家自在嬉水,鸭妈妈领着小鸭悠然游弋,鸭爸爸相伴一旁。河水清澈,偶有绿藻摇曳。</p> <p class="ql-block">第二站也是科茨沃尔德地区号称“小威尼斯”之称的水上伯顿小镇。“水上伯顿”位于英格兰科茨沃尔德地区的近中心位置,面积约一平方公里,以疾风河( Windrush River )贯穿全镇为核心特色。河水清澈,常有鸭群游弋,河上横跨五座超过两百年历史的低矮石桥,两岸绿树成荫,蜜蜡色百年石屋与鲜花相映成趣。</p> <p class="ql-block">水上伯顿小镇因河流与石桥的和谐景观被称为"小威尼斯",但实际风格更偏向自然质朴,与威尼斯的繁华文艺形成对比。</p> <p class="ql-block">水上伯顿小镇保留了大量历史建筑,包括四、五百年历史的石头老屋,古朴的石桥和石屋构成典型的英式乡村风貌。</p> <p class="ql-block">“水上伯顿”蜂蜜色石屋的建筑多为17世纪后改建的石灰岩房屋,因使用当地特有的“科茨沃尔德石”,呈现出温暖的蜜糖色调,部分民居外墙上留有岁月痕迹的斑驳石纹,增添了历史厚重感。</p> <p class="ql-block">在英国水上伯顿小镇的古朴老饭店,开启英伦之旅第一餐。英国经典国菜“炸鱼薯条”上桌,金黄酥脆的炸鱼搭配香软薯条,佐以清爽沙拉 。浅尝一口,便将英伦风味收于舌尖,美好旅程自此开篇。</p> <p class="ql-block">游览和体验了英国最美乡村拜伯里和水上伯顿后,我们就驱车去了威尔士的首府卡迪夫,并在卡迪夫晚餐和住宿。</p> <p class="ql-block">2025年5月3日(周六)晴 卡迪夫(全天) 夜宿:英国威尔士卡迪夫</p><p class="ql-block">行程:(威尔士)</p><p class="ql-block">City walk卡迪夫</p> <p class="ql-block">卡迪夫(英语:Cardiff;威尔士语:Caerdydd;另译加的夫),威尔士首府,英国西南部的重要港口和工业、服务业中心。位于布里斯托尔湾北岸,塔夫河口。</p> <p class="ql-block">这幢红楼是卡迪夫湾的港务大厦是历史的见证者。卡迪夫湾在二十世纪初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输出港,后来随着新能源崛起和集装箱码头兴起,原煤运输业衰落,卡迪夫港口在二战后废弃 。80年代末英国政府启动相关计划,对废弃港区改造,港务大厦作为历史建筑留存至今。</p> <p class="ql-block">卡迪夫湾的景色,宛如一幅灵动的绝美画卷。波光粼粼的水面,如镜面般映照着周遭景致,古老红砖建筑庄重典雅,现代的摩天轮高耸而立,停泊的船只整齐有序,桅杆林立似在轻吟,水中的木桩遗迹为美景添了几分沧桑,天空中云霞似被精心晕染,或粉或蓝,为整个海湾披上梦幻薄纱,每一眼都是沉醉。</p> <p class="ql-block">在英国威尔士卡迪夫千禧中心,这座建筑如艺术的瑰宝般矗立。独特的外观,曲面墙面上镌刻着“CREU GWIR I N THESE STONES FEL GWYDR HORIZONS OFWIR NAI SAWEN SING” ,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它是文化的殿堂,承载着威尔士的艺术与梦想,也成为卡迪夫一道独特而耀眼的风景线。</p> <p class="ql-block">在英国威尔士卡迪夫千禧中心广场,开阔的广场上,白色立柱整齐排列。一侧是极具现代感的千禧中心建筑,独特外观彰显艺术气息。蓝天白云下,建筑与广场相映成趣,这里是文化与现代交融的城市空间。</p> <p class="ql-block">在英国威尔士卡迪夫湾,威尔士国民议会建筑别具一格。大面积玻璃与石材结合,独特的大跨度屋顶设计,彰显出现代建筑的简洁与大气。</p> <p class="ql-block">在威尔士卡迪夫港湾,有这样一处迷人角落。白色教堂风格建筑静静伫立 ,尖顶与黑瓦勾勒出独特轮廓。一旁草地上,色彩斑斓的涂鸦装置艺术感满满。逛累了就走进那网红咖啡馆,在咖啡香气中,品味卡迪夫港湾独有的悠闲与惬意。</p> <p class="ql-block">卡迪夫城堡(Cardiff Castle) 是位于英国威尔士首府卡迪夫市中心的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堡,拥有超过2000年的历史。城堡最初建于公元1世纪罗马人占领时期,是一座军事要塞。11世纪,诺曼人在罗马遗址上修建了木制城堡,后改为石制建筑。12世纪至13世纪,城堡成为重要的军事据点,多次在战争中易手。19世纪第三代布特侯爵(Marquess of Bute)聘请建筑师威廉·伯吉斯(William Burges)对城堡进行大规模改造,使其成为维多利亚哥特式风格的豪华宅邸。</p><p class="ql-block">卡迪夫城堡融合了罗马、诺曼和维多利亚时代的建筑风格,是威尔士历史与文化的缩影。</p> <p class="ql-block">卡迪夫城堡是威尔士历史缩影,城堡见证了罗马统治、诺曼征服、工业革命等重大历史事件,现为英国唯一由政府所有的城堡。</p><p class="ql-block">卡迪夫城堡其建筑特色具有多元风格融合,城堡结合了诺曼式防御工事(如黑塔和诺曼塔楼)、中世纪厅堂及19世纪维多利亚哥特式宫殿(如“梦幻楼”),部分房间以天文、神话为主题装饰。</p><p class="ql-block">卡迪夫城堡独特景观:包括护城河、动物墙(镶嵌琥珀玻璃眼的动物浮雕)、罗马风格露天花园及二战防空洞等。</p> <p class="ql-block">在英国威尔士的卡迪夫城堡,古老石墙威严矗立。一旁一尊人形雕塑仿若拼尽全力撑住城墙,似要阻挡岁月侵蚀与时光洪流。蓝天为幕,绿草如茵,雕塑与城堡遗迹相互映衬,仿佛在诉说往昔的风云变幻,让人于静谧中感受到历史的磅礴力量与无尽沧桑。</p> <p class="ql-block">卡迪夫城市大学(Cardiff Metropolitan University)是始建于1865年的公立大学,即威尔士大学卡迪夫学院(University of Wales Institute, Cardiff,简称:UWIC),坐落于英国威尔士首府卡迪夫市中心卡迪夫城市大学有五大学院,分别是:</p><p class="ql-block">1.卡迪夫管理学院 Cardiff School of Management</p><p class="ql-block">2.卡迪夫艺术与设计学院 Cardiff School of Art & Design</p><p class="ql-block">3.卡迪夫体育与健康科学学院 Cardiff School of Sport & Health Science</p><p class="ql-block">4.卡迪夫理工学院 Cardiff School of Technologies</p><p class="ql-block">5.卡迪夫教育与社科学院 Cardiff School of Education & Social Policy。</p> <p class="ql-block">卡迪夫拱廊商店市场(又称中央市场)是威尔士首府卡迪夫市中心的一座历史悠久的维多利亚时期室内市场。市场位于市中心,从迪夫中央火车站向北步行即可到达,周边连接皇家拱廊、摩根拱廊等特色拱廊街区。卡迪夫有“世界拱廊商品街之都”美城之称,市区共有七座精美的拱廊商城,分别为华丽的维多利亚和爱德华式建筑。</p><p class="ql-block">卡迪夫中央拱门市场主要提供丰富的新鲜蔬果(如大白菜、芋头)、肉类海鲜(大骨头、整托盘鸡蛋)、威尔士饼(多种口味)及定制蛋糕。以及为生活配套的服务,如配钥匙、修鞋、售卖鞋垫/增高垫,还有饰品店假发片等小商品,价格亲民。市场内有多家小吃摊,提供各式各样的本地风味小吃食品,价格也非常亲民。</p> <p class="ql-block">在英国威尔士卡迪夫中央步行街,阳光温柔洒落。“Little O'Neills”啤酒馆前,啤酒馆招牌醒目,人们围坐于户外餐桌旁,在黄椅相伴下,或谈天说地,或浅酌慢饮,尽享悠闲午后。 店外座位区装饰别具匠心,鲜花在木盒中盛放。在这里每一口啤酒、每一缕花香,都编织成卡迪夫独有的闲适篇章。</p> <p class="ql-block">在英国威尔士卡迪夫的街头,时光与艺术在此交织。色彩浓烈的骷髅涂鸦,如同一曲不羁的摇滚,在建筑墙面上肆意绽放,与满是涂鸦的金属板围栏相映成趣,张扬着街头文化的独特魅力。 转角处,“PANTERA TACO BAR”招牌亮眼,暖色调的店铺外观活力满满。店外人们围坐,笑语欢声,在美食与闲谈中,勾勒出卡迪夫街头的烟火日常,这里的每一寸空间,都藏着这座城市的随性与热络。</p> <p class="ql-block">2025年5月4日(周日)晴 卡迪夫-腾比-彭布罗克郡 夜宿:彭布罗克郡</p><p class="ql-block">行程:(威尔士)</p><p class="ql-block">1、腾比小镇</p><p class="ql-block">2、彭布罗克郡海岸国家公园</p><p class="ql-block">3、圣戴维斯小镇</p> <p class="ql-block">威尔士彭布罗克郡海岸国家公园,位于威尔士西南部,1952年被确定为国家公园,占地620平方公里,拥有416公里的海岸线,是英国独一无二的海岸公园,风景优美壮丽。</p><p class="ql-block">威尔士彭布罗克郡(英语:Pembrokeshire)是英国威尔士西南部的一个郡,首府为哈弗福韦斯特,面积共1,590平方公里。</p> <p class="ql-block">威尔士彭布罗克郡的滕比(Tenby)是一座宛如童话的海滨小镇,以其绝美的自然风光、悠久的历史和悠闲的英伦氛围闻名。</p> <p class="ql-block">腾比的海滩上,柔软的沙滩、清澈的海水,让人感受到无比的宁静与舒心。这里不仅有威尔士最美的沙滩,还有被刷成各种颜色的彩色房子,仿佛置身于一个童话世界。</p> <p class="ql-block">滕比拥有英国最美的沙滩之一,细腻的金色沙砾在阳光下闪烁如碎钻,海水随光线变幻蓝绿光泽。半岛风光:三面环海的独特地理位置,造就了壮丽的海岸线,登城墙远眺时,海天一色的景致宛如画卷。</p> <p class="ql-block">威尔士,这个隐藏在英国一隅的神秘之地,总是让人感受到中世纪的风情。腾比小镇,一个被色彩点缀的海滨天堂,便是这种风情的完美体现。</p> <p class="ql-block">在腾比小镇的海边上还有座圣凯瑟琳岛,涨潮时看起来像是海上孤岛,退潮后小径便显现出来。而小岛上建于13世纪的圣玛丽教堂,以其" Wagon Roof "(马车屋顶)为傲,彩色的玻璃窗映衬着诸多的木制品,给人一种时光交错之感。</p> <p class="ql-block">圣戴维斯(St Davids)位于英国威尔士彭布罗克郡,坐落圣戴维斯半岛的阿伦河上。是英国最小的城市,以威尔士守护神大卫命名,曾是威尔士教会中心。16世纪因大教堂获城市地位,1888年撤销,1994年由伊丽莎白二世女王恢复。</p><p class="ql-block">圣戴维斯大教堂( St Davids Cathedral )位于威尔士最西端的彭布罗克郡,圣戴维斯大教堂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6世纪最初是由圣大卫建立的一个修道院,始建于1181年,并在历史上多次被毁和重建。随着圣大卫在威尔士的影响力扩大,修道院逐渐扩建成为大教堂。教堂在历史上多次遭受破坏,并在1793年后进行了重建。</p> <p class="ql-block">漫步在英国威尔士的圣戴维斯小镇,时光仿佛放慢了脚步。古老的石砌建筑静静伫立,每一块砖石都藏着岁月的故事。街边的小店,飘出阵阵温馨气息,人们惬意地坐着,享受着暖阳。那高耸的十字纪念碑(凯尔特十字上贯穿着一个圆环,因此整个符号便象征太阳照耀下的世间万物),在蓝天映衬下庄严肃穆,仿佛在诉说小镇的往昔。教堂旁绿意盎然的墓地,静谧而祥和,与小镇的街景相融,勾勒出独有的安宁与美好,让人沉醉在这古朴又迷人的氛围里。</p> <p class="ql-block">彭布罗克郡海岸小径位于彭布罗克郡海岸国家公园内,是英国最长的海岸步道之一,全长299公里。它是威尔士海岸小径中最长、最古老的部分之一,也是英国国家徒步线路之一。</p><p class="ql-block">彭布罗克郡海岸小径不仅是一条徒步和骑行的路线,更是一个与自然亲密接触的好去处。在这里,游客可以体验到英国最原始的海岸风光,感受大自然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在英国威尔士彭布罗克郡海岸小径,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尽情展现。嶙峋的岩石从湛蓝海水中拔地而起,似在诉说岁月沧桑。崖顶绿草如茵,与深邃大海相映成趣。漫步于此,每一步都踏在自然的诗行,海风轻拂,送来海洋的低语,让人沉醉在这无边的壮美之中。</p> <p class="ql-block">英国威尔士彭布罗克郡海岸拥有壮观的海岸线,嶙峋的悬崖从海边拔地而起,历经岁月侵蚀,岩石呈现出独特的色彩与纹理。这里是徒步爱好者的天堂,沿着海岸小径前行,能欣赏到辽阔海洋与壮美崖景交织的风光,还可能邂逅丰富的野生动植物。</p> <p class="ql-block">在英国威尔士的彭布罗克海岸,海风轻拂。两位老人相伴于此,一位坐在轮椅上,一位席地而坐。眼前,是辽阔无垠的大海,波光粼粼,与嶙峋的海岸相映成画。岁月或许在他们身上留下痕迹,却未减这刻的宁静与温情。他们静静凝望,似在回味往昔,又似在享受此刻独属于彼此的时光,在这壮美自然间,书写着相伴的诗篇。</p> <p class="ql-block">彭布罗克郡(英语:Pembrokeshire)是英国威尔士西南部的一个郡,首府为哈弗福韦斯特,面积共1,590平方公里,人口为122,400人。彭布罗克郡东面与卡马森郡接壤,东北与锡尔迪金接壤,北面为爱尔兰海,南面为凯尔特海。</p> <p class="ql-block">彭布罗克郡下榻的宾馆临靠海湾。</p> <p class="ql-block">2025年5月5日(周一)晴天 彭布罗克郡-斯诺登尼亚-兰迪德诺海滨小镇 夜宿:兰迪德诺海滨小镇</p><p class="ql-block">行程:(威尔士)</p><p class="ql-block">1、穿越斯诺登尼亚国家公园</p><p class="ql-block">2、波特梅里恩村</p><p class="ql-block">3、贝特格勒特村</p><p class="ql-block">4、兰迪德诺海滨小镇</p> <p class="ql-block">彭布罗克郡下榻宾馆早晨,晨曦下的港湾。</p> <p class="ql-block">斯诺登尼亚国家公园位于英国威尔士西北部,面临圣乔治海峡,面积约2130平方公里,是威尔士最大的国家公园之一。以郁郁葱葱的山野、湖泊和温带雨林著称,与苏格兰高地的苍茫风格形成对比。</p><p class="ql-block">斯诺登尼亚国家公园的名称由来:英文名“Snowdonia”源自威尔士最高峰斯诺登山(海拔1085米);威尔士语名“Eryri”意为“高地”或“老鹰的住所”,由学者伊夫·威廉姆斯爵士考证。</p> <p class="ql-block">斯诺登尼亚国家公园位于英国威尔士西北部,这里的海边民居和村庄独具魅力。像Aberdyfi村,坐落在Gwynedd Dyfi河口北侧 ,居民不到千人,是拥有优质海滩的度假胜地。小村中心围绕海港、码头和海滩,从海岸延伸至陡峭山坡,绿色山丘与绵延牧场交织出典型威尔士海岸风景画。</p> <p class="ql-block">穿越英国彭布罗克郡斯诺登尼亚国家公园,车窗外景致如梦幻画卷。大片翠绿地毯般的草地铺展眼前,几头白羊悠然踱步,似是点缀绿毡的珍珠。远处山丘起伏,树木错落,云雾在山间缭绕,宛如轻纱。</p> <p class="ql-block">威尔士的波特梅里恩( Portmeirion )小镇是一座充满意大利风情的童话般村庄,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浪漫的氛围和丰富的文化底蕴闻名。色彩斑斓的房屋、精致的园林、亚热带森林和海岸景观,被誉为“英国最浪漫的地方之一”。</p><p class="ql-block">波特梅里恩小镇由建筑师克拉夫·威廉姆斯﹣埃利斯( Clough Williams - Ellis )于1925年至1975年间设计建造,灵感源自意大利渔村,融合了古典主义、哥特式、巴洛克式等多种建筑风格。</p> <p class="ql-block">在英国威尔士波特梅里恩小镇,矗立着这座引人注目的雕塑——海格力斯塑像。海格力斯是古希腊神话中著名的英雄,以非凡的力量和众多英雄事迹闻名。这座雕塑由威廉·布雷迪创作于1863年,于1960年在此竖立 。雕塑中,海格力斯单膝跪地,奋力扛着巨大球体,展现出力量与坚韧之美,成为小镇独特的文化标识,叙述着神话与艺术交融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在英国威尔士的波特梅里恩村,时光仿佛放慢了脚步。五彩斑斓的建筑错落有致,掩映在葱郁绿意间。漫步于此,每一处转角都藏着惊喜。</p> <p class="ql-block">在威尔士波特梅里恩村,邂逅童话般的色彩盛宴。彩色小屋错落,塔楼立在绿意间,像闯入了梦幻明信片,每一眼都是浪漫英伦乡野的美好 。</p> <p class="ql-block">波特梅里恩村的建筑,自带复古滤镜。浅橘外墙配蓝饰,浮雕招牌藏故事,连塔楼都在云端偷瞄,像把童话里的浪漫,都搬来这里晒太阳 。</p> <p class="ql-block">这座雕塑是波特梅里恩村的设计者帕特里克·麦高汉(Patrick McGoohan),他于1928年出生,2009 年去世 。</p><p class="ql-block">波特梅里恩村是一个由同一个人在同一个时期里设计出来的村庄,其设计者就是帕特里克·麦高汉(Patrick McGovern)。这个村庄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美丽的景观而闻名,被誉为英国最美的村庄之一。麦高汉不仅设计了村庄的外观,还亲自参与了建设过程,使得波特梅里恩村成为了一个集艺术和实用功能于一体的完美结合。</p> <p class="ql-block">贝德格勒特村(Bedgelert)位于威尔士圭内斯(Gwynedd)郡,坐落在格拉斯林河(River Glaslyn)和科伦河(River Colwyn)的交汇处,是英国威尔士西北部斯诺登尼亚国家公园(Snowdonia National Park)内的一个风景如画的小村庄,被斯诺登山(Snowdon)和其他山脉环绕,森林和河谷景观壮丽,以其自然风光、历史传说和旅游吸引力而闻名。</p><p class="ql-block">贝德格勒特村名字的来源:村庄名称“Bedgelert”意为“格勒特的墓地”,与当地著名的传说“格勒特的狗”(Gelert's Grave)相关。相传13世纪时,威尔士亲王卢埃林(Llywelyn the Great)误杀了自己的忠犬格勒特(Gelert),以为它伤害了自己的婴儿,后发现狗其实保护了孩子免受狼的袭击。村庄内有一座据称是格勒特坟墓的石碑,但实际是18世纪为吸引游客而编造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在英国威尔士贝德格勒特村,一条清澈小溪潺潺流淌,古老石桥横跨其上,石拱历经岁月却依然坚固。溪边石屋错落有致,藤蔓缠绕,绿意盎然。</p> <p class="ql-block">在英国威尔士的贝德格勒特村,蓝天白云相伴,古朴石屋静静伫立。 “CRAFFT COED WOODCRAFT” 的招牌下,橱窗陈列着精巧木艺。石墙纹理诉说岁月故事,门前长椅雕刻着自然的模样。</p> <p class="ql-block">在英国贝德格勒特村,古老石屋旁,一尊威严的龙形雕塑傲然挺立。它张开利齿,双翼舒展,鳞片纹理清晰,仿佛随时要腾空而起。绿植点缀其下,与古朴石墙相映成趣。这里的每一寸角落,都藏着神秘与故事,诉说着村庄独有的传奇。</p> <p class="ql-block">英国威尔士贝德格勒特村,蓝天白云与山水相依,静谧的河流蜿蜒而过,水面如镜,倒映着岸边繁茂的绿树。远处古老的教堂,在青山的环抱中庄严肃穆。</p> <p class="ql-block">英国威尔士贝德格勒特村,清澈溪流潺潺淌过,溪边石屋与白墙建筑错落有致。</p> <p class="ql-block">蓝贝里斯湖( Llyn Llydaw )位于英国威尔士西北部的斯诺登尼亚国家公园( Snowdonia National Park )内,是威尔士最著名的湖泊之一,坐落在斯诺登山东侧,海拔约436米,是斯诺登尼亚地区较大的高山湖之一。湖长约1.5公里,最深处达58米,由冰川侵蚀形成,属于典型的冰蚀湖。</p> <p class="ql-block">在英国威尔士的蓝贝里斯湖,澄澈湖水如巨大的翡翠,静静镶嵌于青山绿树间。两人惬意地坐在蓝色皮划艇上,在阳光洒落和湖面波光闪烁下悠然交谈。</p> <p class="ql-block">在英国兰迪德诺海滨小镇,我们下榻的宾馆外脚手架纵横。蓝白相间的建筑外观典雅,“Llandudod Bay Hotel” 标识醒目。虽处于修缮中,却不减其独特韵味,它是旅途中的温馨港湾,静静记录着小镇的时光流转。</p> <p class="ql-block">在英国兰迪德诺海滨小镇下榻的宾馆里,这幅挂图别具一格。一只羊戴着精致礼帽、架着圆框眼镜,还叼着烟斗,尽显绅士风范。它仿佛是小镇的俏皮使者,将兰迪德诺的独特韵味与一丝幽默风趣融入其中,让人在不经意间,便沉醉于这充满想象的艺术氛围里。</p> <p class="ql-block">在兰迪德诺海滨,晚霞泼洒在海面与建筑,余晖漫染,把小镇晕成温柔油画,每缕光都藏着英伦海岸的浪漫,脚步都想跟着晚霞,慢慢晃……</p> <p class="ql-block">2025年5月6日(周二)晴 兰迪德诺-卡那封-安格尔西岛/(车渡)都柏林 夜宿:都柏林</p><p class="ql-block">行程:(威尔士-爱尔兰)</p><p class="ql-block">1、大奥姆缆车</p><p class="ql-block">2、卡那封城堡和卡那封镇</p><p class="ql-block">3、安格尔西(白色灯塔)</p><p class="ql-block">4、都柏林</p> <p class="ql-block">在英国威尔士的兰迪德诺海滨,澄澈蓝天与湛蓝海水相映,长长的栈桥似一条丝带轻落在波光之上向海面延展。</p> <p class="ql-block">在英国威尔士兰迪德诺海滨小镇,蓝天与波光交融,摩天轮缓缓转动,白色建筑错落山坡,像是把童话里的美好,都搬来了这海边……。</p> <p class="ql-block">北岸海滩长廊:这里是兰迪德诺最著名的海滩之一,适合日光浴、风帆冲浪和滑翔伞等夏日活动。</p> <p class="ql-block">在英国威尔士的兰迪德诺海滨,邂逅一片澄澈蔚蓝。海浪轻拍着铺满鹅卵石的海岸,发出悦耳声响。远处海面上,几个人影悠然畅游,与海天共绘。</p> <p class="ql-block">兰迪德诺战争纪念碑</p><p class="ql-block">海滨小镇兰迪德诺是一个美丽的小镇,融合了优雅的维多利亚和爱德华时代的建筑,风景宜人。它从大奥姆山脚下延伸出来,一大块石灰岩环绕着小镇。它从海中涌出,朝向海滨,宽阔的沙滩带和更宽的长廊,以战争纪念方尖碑为标志。</p> <p class="ql-block">这是苏格兰著名诗人罗伯特.彭斯的雕像。罗伯特.彭斯在文学史上地位重要,其作品多以苏格兰方言写成,饱含对自然、爱情和自由的赞颂。这座雕像矗立在英国威尔士兰迪德诺海滨小镇,成为当地一处独特人文景观。</p> <p class="ql-block">兰迪德诺的这座历史悠久的教堂外观独特,形似城堡,内部设有专业的男声合唱团,演出水准极高。教堂位于兰迪德诺的中心地带,周边聚集了小镇的活力与色彩,邻近地标如皇家酒店。</p> <p class="ql-block">大奥姆缆车(Great Orme Tramway)是英国威尔士兰迪德诺(Llandudno)的标志性景点之一,也是世界上仅存的少数仍在运营的缆索铁路之一。1902年建成开通,至今已有120多年历史,是英国最长的缆索铁路。</p><p class="ql-block">大奥姆缆车属于“缆索牵引电车(Funicular Railway)”,依赖钢缆和轨道系统上下山,而非悬空的吊舱式缆车。而且是分段运行的,线路分两段,中途需在(Halfway Station)换乘,总长约1.6公里,爬升高度约220米。</p> <p class="ql-block">在英国威尔士兰迪德诺的大奥姆缆车7号车厢带着复古腔调,慢悠悠爬上山坡。蓝天草地当背景,像闯进了老电影里的浪漫片段,连时光都跟着慢下来啦……</p> <p class="ql-block">兰迪德诺大奥姆缆车:从欢乐谷植物园到大奥姆山顶综合大楼的缆车之旅,20分钟的攀升中,你可以欣赏到鸢尾海的全景。</p> <p class="ql-block">英国威尔士卡那封城堡(威尔士文:Castell Caernarfon)是西北威尔士圭内斯郡境内的一座中世纪建筑。公元11世纪末期到1283年,卡那封镇内矗立着一座土岗-城廓式城堡,之后英格兰国王爱德华一世将其更换为如今的石结构城堡。</p> <p class="ql-block">英国威尔士“卡那封城堡”,建造于13世纪末(1283年开始),由英格兰国王爱德华一世下令修建,作为征服威尔士的军事要塞和行政中心。</p><p class="ql-block">卡那封城堡的设计特点:独特的多边形塔楼和条纹石墙(受罗马帝国君士坦丁堡城墙启发),是爱德华一世“铁环”城堡群中最宏伟的一座。卡那封城堡最高的塔楼是“鹰塔(Eagle Tower)”,曾是皇家住所,顶部曾有鹰雕塑。建筑亮点在于城墙与防御体系由双层城墙、箭孔和闸门一体构成,充分体现了英国中世纪军事建筑具有的防御性、权力象征与多功能性复合性的特征。</p> <p class="ql-block">1969年,查尔斯王子(现任国王查尔斯三世)在此加冕为“威尔士亲王”,延续了传统。</p><p class="ql-block">在卡那封城堡里专门播放查尔斯加冕时的影视片。</p> <p class="ql-block">卡那封镇是英国威尔士西北部格温内思郡的历史性城镇,其核心地标卡那封城堡自13世纪起成为北威尔士行政中心。面临梅奈海峡(Menai Strait),毗邻安格尔西岛(Anglesey),<span style="font-size:18px;">卡那封小镇早在前罗马时代已有人定居,城堡建成后发展为重要城镇,也保留了不少罗马和诺曼遗迹,保存完好的13世纪卡那封城墙,环绕着老城区。 </span>该镇因爱德华一世在此建立石结构城堡并完善城墙防御体系而兴盛,1301年确立为威尔士亲王册封地,这一传统延续至1969年查尔斯王子的受封仪式。卡那封小镇超过80%居民使用威尔士语,文化氛围浓厚。</p><p class="ql-block">卡那封城堡与城墙构成的防御工事于1986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其多边形塔楼与条纹石材装饰体现了中世纪军事与政治象征的结合。镇内至今保留着中世纪街道格局与1英里码头等遗迹,成为展现英国皇家历史的重要载体。</p> <p class="ql-block">这是我们在卡那封小镇午饭的一个有故事的老饭店,饭店里的布置和摆设很富有年代感的。这家饭店的老壁炉, stones walls 藏着岁月故事, Whitbread 牌匾带着 1742 年的陈酿。壁炉里红焰如旧时光滤镜,复古装饰层层叠,像把岁月故事都嵌进砖石,每盏灯、每枚饰件,都在威尔士的静谧里,煨着英伦往昔的温热烟火 。</p> <p class="ql-block">卡那封小镇的街巷,阳光把色彩揉碎。古老塔楼望烟火,饭店酒吧连成片,彩旗晃着英伦调,石板路响着脚步。在这里,历史和生活抱个满怀,每口空气都飘着悠闲,是威尔士独有的、把岁月炖成日常的滋味 。</p> <p class="ql-block">卡那封镇内民居大多都商业化了,这栋建筑就成了“奥里尔•彭德伊画廊”,其的招牌也挺奇葩的,在阳光下成了一个“昆虫”</p> <p class="ql-block">在赶往去爱尔兰渡口时,我们还车游了一个景点,就是这个有神秘故事的白色灯塔。</p><p class="ql-block">白色灯塔( Goleudy Ynys Lawd )是当地标志性景点,位于安格尔西北海岸,安格尔西岛南端的兰德威恩岛(Landdwyn Island)的悬崖边,涨潮时与主岛隔绝,退潮后可通过栈道步行抵达。灯塔周边视野开阔,可俯瞰爱尔兰海与岩石海岸线</p><p class="ql-block">灯塔在威尔士语中称为“Tŵr Mawr”(意为“伟大的塔”),建于19世纪,设计灵感源自当地风车。其文化背景是与周边地区与威尔士情人守护神圣德韦恩(St. Dwynwen)有关,传说岛上的井中有能预测爱情的神鱼。</p> <p class="ql-block">从威尔士车渡爱尔兰所穿越的海峡是圣乔治海峡 。圣乔治海峡(Saint George's Channel)连接威尔士和爱尔兰,北通 爱尔兰海 ,南连大西洋 。该海峡南北长约160公里,东西宽约80-153公里。</p><p class="ql-block">圣乔治海峡不仅是重要的水上通道,还具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它连接了北面的爱尔兰海和南面的凯尔特海,将威尔士和爱尔兰分隔开来。此外,圣乔治海峡在地理和交通上具有重要意义,是连接大西洋和爱尔兰海的重要水道。</p> <p class="ql-block">位于北威尔士的从威尔士到爱尔兰的霍利黑德“Holyhead”车渡码头,我们从这里乘坐渡轮前往爱尔兰。Holyhead的渡轮服务连接着 爱尔兰的都柏林和沃特福德等地。</p><p class="ql-block">霍利黑德( Holyhead )是位于英国北威尔士安格尔西岛西端的一座港口城镇",以交通枢纽、自然景观及历史地标著称。该地是连接不列颠岛与爱尔兰岛的重要渡轮港口,同时拥有灯塔、徒步小径等特色景点。</p><p class="ql-block">这些摩托车也在等待车渡船前往爱尔兰的都柏林。</p> <p class="ql-block">这是我们下榻都柏林的宾馆,有一个特牛的名字“都柏林1号(DUBLIN ONE)。</p> <p class="ql-block">2025年5月7日(周三)晴 都柏林-戈尔韦夜宿:戈尔韦</p><p class="ql-block">行程:(爱尔兰)</p><p class="ql-block">1、圣帕特里克大教堂(外观)</p><p class="ql-block">2、圣三一学院</p><p class="ql-block">3、半便士桥</p><p class="ql-block">4、戈尔韦“艾尔广场”</p> <p class="ql-block">白衣修士街加尔默罗会教堂位于爱尔兰首都都柏林,是一座罗马天主教教堂,由加尔默罗会负责管理,因收藏有圣瓦伦丁的圣而著称。由于圣瓦伦丁埋葬于这个大教堂中,因为这个教堂也被称为爱尔兰最浪漫的宗教圣地,是那些身处恋爱以及渴望爱情的人们所景仰的朝圣地。大教堂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825年,由乔治帕帕沃思设计,在1856年和1868年对其进行了扩建。</p> <p class="ql-block">在爱尔兰的首都都柏林,圣帕特里克大教堂静静矗立。这座哥特式建筑,以其古朴厚重的石墙与高耸入云的尖塔,诉说着岁月的故事。圣帕特里克大教堂广场上的和平钟(Peace Bell)象征着对和平、和解与希望的祈愿。它的设立与北爱尔兰和平进程及全球和平倡议密切相关,该协议结束了北爱尔兰长达数十年的暴力冲突(“麻烦”时期)。钟声象征着对和平的庆祝和对未来和解的期许。</p><p class="ql-block">圣帕特里克大教堂本身是爱尔兰历史与精神的象征,而和平钟的加入(2008年设立)为这座古老场所注入了现代意义,将爱尔兰的和平进程与全球反战运动联系起来。</p> <p class="ql-block">这个钟是和平钟(Peace Bell )。立此钟是为了纪念北爱尔兰和平进程 ,象征着对和平的祈愿。北爱尔兰曾长期存在冲突,和平钟作为和平的象征,提醒人们珍惜和平,铭记和平进程中各方的努力。</p> <p class="ql-block">都柏林三一学院(Trinity College Dublin),是爱尔兰久负盛名的高等学府,于1592年建校,有着深厚历史底蕴 。其建筑风格古典,图中标志性钟楼等建筑,尽显庄重典雅。这里学术氛围浓厚,培养出众多杰出人才,还藏有《凯尔经》等珍贵文物,既是学术殿堂,也是感受爱尔兰文化与历史的独特之地,吸引着全球学子与游客前来探寻 。</p> <p class="ql-block">图中是位于都柏林三一学院的《进步》雕塑 ,由美国雕塑家亚历山大·考尔德创作。该雕塑属于动态雕塑风格,以不规则金属片构成抽象造型。其意义较宽泛且具开放性:从艺术角度,展现考尔德独特艺术理念与创新手法,突破传统雕塑形式,用自由形态激发对空间、形态关系新思考;从学院角度,象征学术与艺术的进步、创新精神,激励师生突破常规、勇于探索未知 。</p> <p class="ql-block">步入爱尔兰三一学院的图书馆,仿若踏入历史与知识交织的殿堂。高耸的木质拱形天花板,纹理细腻,岁月的痕迹与精湛工艺在此交融,散发着古朴而深沉的韵味。两侧排列着古旧的书架,一尊尊名人塑像静静伫立,似在守护知识的宝藏。</p> <p class="ql-block">宽敞的空间中,地球仪悬浮,增添了奇幻色彩。柔和的光线透过窗户洒落,在地面铺上斑驳光影,营造出静谧而庄重的氛围。这里不仅是书籍的栖息地,更是历史的见证者、文化的传承者,每一寸空间都弥漫着浓厚的学术气息,吸引着人们沉醉于知识的海洋,探寻智慧的光芒。</p> <p class="ql-block">在爱尔兰三一学院图书馆内,深色木质书架庄重古朴,一尊尊白色半身雕像有序排列。这些雕像人物或是伟大的哲学家,以深邃思想启迪后世;或是杰出的作家,用生花妙笔书写传奇。它们静静伫立,似在诉说着往昔的智慧与荣光,与古朴的建筑、浩繁的书卷交融,营造出静谧而深邃的学术氛围,仿佛在邀请人们踏入知识的长河,探寻无尽的奥秘。</p> <p class="ql-block">在爱尔兰三一学院图书馆,一架精美的黑色铁艺螺旋楼梯蜿蜒而上。它线条优雅,雕花繁复,与两侧排列整齐的古老书籍相映成趣。木质书架散发着岁月的气息,“BIBLIOTHECA”字样彰显着图书馆的底蕴。阳光透过窗户洒落,给这静谧空间增添了几分神圣。这里,是知识的迷宫,每一步都仿佛能踏入历史与智慧的深处。</p> <p class="ql-block">在爱尔兰三一学院图书馆,一架古朴的长梯斜倚在高耸的书架旁。厚重的古籍层层叠放,书页泛黄,承载着岁月的智慧。木质书架纹理清晰,散发着古朴气息。阳光透过窗户,洒在书架与梯上,光影交错间,仿佛能听见知识的低语,这里是历史与文化的宝库,每一本书、每一处角落,都诉说着往昔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在爱尔兰三一学院图书馆内,一架古老的竖琴静静陈列于玻璃展柜中。它由橡木打造,散发着古朴的气息,29根黄铜琴弦诉说着岁月的故事。这架竖琴可追溯至15世纪,传说曾属于爱尔兰国王布赖恩·博鲁,虽此说法存疑,但它无疑是爱尔兰历史与文化的珍贵象征,更是爱尔兰国徽上“天使之琴”的原型 。在图书馆厚重的历史氛围与浩如烟海的书籍环绕下,它宛如一位沉默的守护者,静静见证着时光流转,承载着爱尔兰的音乐灵魂与民族记忆。</p> <p class="ql-block">在爱尔兰三一学院,这尊雕塑名为《破碎的地球》。它以不锈钢打造,整体呈球形,表面有开裂破碎的效果,内部结构向外显露。雕塑意在警示人们关注人类活动对地球造成的破坏,呼吁大家重视环境保护,珍惜地球家园。</p> <p class="ql-block">都柏林“半便士桥”(Ha'penny Bridge)是爱尔兰都柏林的一座标志性人行桥,横跨利菲河(River Liffey),连接北岸的玛丽街(Mary Street)和南岸的威灵顿码头(Wellington Quay)。它的正式名称是“威灵顿桥”(Wellington Bridge),但因其历史上的通行费而得名“半便士桥”。</p><p class="ql-block">“半便士桥”的由来与历史背景:在19世纪之前,都柏林市民过河主要依赖拥挤且不安全的渡船。1801年,威廉·沃尔什(William Walsh)经营的渡船公司被要求要么修复破旧的渡船,要么建造一座桥。他选择建桥,并获得了收取通行费的权利。最初,过桥需支付半便士(Ha'penny)的通行费,这一费用持续了近百年,直到1919年取消。尽管费用早已废除,但“半便士桥”的名字一直沿用至今。</p><p class="ql-block">半便士桥由约翰·温莎(John Windsor)设计,1816年建成,是一座轻巧的铸铁拱桥,长43米,宽3.6米。其白色桥身和优雅结构成为都柏林的象征之一。同时作为都柏林最古老的人行桥之一,半便士桥频繁出现在文学、音乐和影视作品中,是游客必打卡的地标。</p> <p class="ql-block">都柏林中央大街上,欧康奈尔雕塑巍峨矗立。它建于1882年,上层是爱尔兰民族英雄欧康奈尔全身像,中层刻画各界民众,基座旁有代表其爱国、勇气等品质的胜利女神像 ,见证城市历史,诉说民族奋斗过往,是都柏林精神地标。</p> <p class="ql-block">都柏林的这根大柱子官方名称是“光明纪念碑(Monument of Light)” ,正式名是都柏林尖塔(Spire of Dublin )。都柏林尖塔的设计象征着希望和乐观,它高高指向未来,寓意着积极向前的态度 。</p><p class="ql-block">“光明纪念碑”修建在被炸毁的尼尔森纪念柱(Nelson’s Pillar)的遗址上,成为了都柏林奥康奈尔大街的新地标,也是都柏林天际线的重要组成部分。</p><p class="ql-block">“光明纪念碑”的尖塔由8个空心不锈钢组成,重达133.15吨,底部直径3米 ,顶部直径15厘米,每到黄昏,尖塔底部和顶部12米处都被点亮 。它带着爱尔兰人们对凯尔特虎时期经济的向往,同时其设计中包含尖塔底座周围10米高的抛光图案是根据对遗址下面的岩层的研究得出的,底座上刻有在史前凯尔特巨石中发现的螺旋纹图案 ,在一定程度上也象征着浪漫简单的爱尔兰文化 。</p> <p class="ql-block">漫步都柏林街头,复古建筑错落,彩色巴士穿梭。阳光漫洒,树影轻晃,满是欧式浪漫与烟火气,这一隅,藏着爱尔兰独有的温柔 。</p> <p class="ql-block">爱尔兰的戈尔韦(Galway)是位于爱尔兰西海岸的一座充满活力的滨海小镇,被誉为爱尔兰的文化之都。戈尔韦坐落在科里布河(River Corrib)入海口,毗邻大西洋,是爱尔兰西部最大的城市,距离都柏林约2小时车程。</p><p class="ql-block">这座位于爱尔兰戈尔韦艾尔广场的雕塑是《风之断裂》(The Wind That Shakes the Barley ) ,由艺术家伊莫金·斯图尔特(Imogen Stuart)创作。它以耐候钢打造,造型抽象,如被风吹动的叶片,不仅是广场上的艺术亮点,也象征着爱尔兰的文化与精神,吸引着众多游客驻足欣赏</p> <p class="ql-block">照片是位于爱尔兰戈尔韦的布朗门(The Browne Doorway)。</p><p class="ql-block">布朗门背后有着丰富的故事:布朗门原本是戈尔韦商人理查德·布朗(Richard Browne)宅邸的一部分 ,理查德·布朗生活在17世纪,是当时戈尔韦一位重要的商人。这处宅邸建于1612年,是戈尔韦历史上重要的建筑遗迹之一。布朗门的设计精美,其上方的凸肚窗和门楣上雕刻有布朗家族的徽章和一些象征权力与地位的图案 ,展示了当时的建筑工艺和装饰风格,是爱尔兰巴洛克风格建筑的代表之一。</p><p class="ql-block">随着时间的推移,原来的宅邸逐渐被拆除,但布朗门因其独特的历史和艺术价值被保留了下来 。后来,在戈尔韦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它被重新安置到现在的戈尔韦市政厅广场 ,成为了戈尔韦的一个标志性景点,让人们能一窥17世纪戈尔韦的建筑风貌和历史底蕴。</p> <p class="ql-block">戈尔韦以浓厚的艺术氛围闻名,街头常年有音乐表演、戏剧和艺术节,包括戈尔韦国际艺术节(Galway International Arts Festival)和戈尔韦赛马节(Galway Races),吸引全球游客。2020年,它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欧洲文化之都"。</p><p class="ql-block">在爱尔兰戈尔韦小镇的街头,阳光洒落。一位歌手手持话筒,用歌声传递热情;一旁吉他手随性弹奏,音符流淌。背景墙挂满色彩斑斓的画作,画家以独特视角绘就生活百态,艺术在此肆意生长,街头成为梦想绽放的舞台。</p> <p class="ql-block">戈尔韦老城区保留着中世纪的狭窄街道和彩色建筑,如西班牙拱门(Spanish Arch)和戈尔韦大教堂(Galway Cathedral)。同时戈尔韦小镇也是克拉达戒指发源地,象征爱情的克拉达戒指(Claddagh Ring)起源于戈尔韦的克拉达渔村。</p> <p class="ql-block">2025年5月8日(周四)晴 戈尔韦-克莱尔郡-穆林加尔 夜宿:穆林加尔</p><p class="ql-block">行程:(威尔士)</p><p class="ql-block">1、莫黑悬崖</p><p class="ql-block">2、岩石之地</p><p class="ql-block">3、布莱克角灯塔</p> <p class="ql-block">在爱尔兰克莱尔郡,蓝天与碧水相映,草滩与绿野交融,每一寸风景都在诉说着自然的温柔,像一封大地写给心灵的信,把喧嚣都隔在远方,只剩眼前这方宁静天地。</p> <p class="ql-block">在爱尔兰克莱尔郡乡村,蓝天白云下,小屋错落,河水静淌,绿野如茵,时光都慢了下来,像走进了一首舒缓的田园诗,满是宁静与美好 。</p> <p class="ql-block">这是莫赫悬崖,位于爱尔兰岛最西端的边缘,传说中世界的尽头。它是欧洲最高的海岸悬崖之一 ,由地壳变动和大西洋海浪数百万年的侵蚀作用形成。面向浩瀚无垠的大西洋,以“奇、险”而闻名。</p> <p class="ql-block">在爱尔兰的莫赫悬崖,蓝天白云温柔相拥。峭壁如巨人般屹立海边,沉默却充满力量。大西洋的风,带着咸湿气息,撩动崖顶青草。海水湛蓝,与天际相融,每一眼,都是自然馈赠的壮美诗篇。</p> <p class="ql-block">莫赫悬崖另一侧,大西洋的蓝在眼前铺展。崖壁如巨人脊梁,草甸轻晃。白船划过海面,扯出银线,云影落在波心。天地辽阔得不讲道理,海风撞进怀里,把喧嚣碾碎,只剩这一帧,悬崖与海的永恒絮语 。</p> <p class="ql-block">莫赫悬崖上,那座白色塔楼静静伫立,像时光遗落的棋子。蓝天作幕,白云似棉絮飘浮,塔楼与崖边人群相映。草甸如绿毯铺展,小径蜿蜒,人们或驻足仰望,或低语漫步,自然的雄浑与人文的静美交融,每缕风、每片云,都在诉说这片悬崖的故事,古老又鲜活,定格成独特的风景长卷 。</p> <p class="ql-block">莫赫悬崖边,海风裹着音符。两位演奏者静坐,班卓琴与手风琴和鸣,木箱静候聆听者馈赠。身后是大西洋的蓝与悬崖的苍劲,旋律漫过石墙,融进爱尔兰的阳光里,把旅途的邂逅,谱成这天地间一曲自由的歌 。</p> <p class="ql-block">在爱尔兰的这片“岩石之地”,冷峻的岩石相互交错,似是岁月留下的沧桑纹路。而那些鲜艳的小花,宛如大自然派来的精灵,俏皮地绽放在错综复杂的岩石裂缝间。它们以柔弱之姿,对抗着坚硬与荒芜,于缝隙中汲取力量,用一抹抹明艳色彩,为这片冷峻之地添上了独有的生机与温柔 。</p> <p class="ql-block">在岩石之地的布莱克角灯塔,孤独又坚定地立着。脚下是嶙峋石滩,身前是浩渺水面,天空借一片晴蓝作背景。它像沉默的守望者,把岁月融进潮起潮落,任海风摩挲,将光与希望,投向无尽的远方 。</p><p class="ql-block">布莱克角灯塔( Blackhead Lighthouse )位于爱尔兰的安特里姆郡,是爱尔兰著名的灯塔之一。 布莱克角灯塔建于1826年,由2000多块花岗岩组成, 灯塔的外观设计独特,屹立在海面的岩石上, 具有极高的历史和建筑价值。</p> <p class="ql-block">爱尔兰的穆林加尔(Mullingar)是韦斯特米斯郡(County Westmeath)的首府,位于爱尔兰中部,距离都柏林约80公里。这个小镇以其丰富的文化遗产、优美的自然风光和活跃的音乐氛围而闻名。</p> <p class="ql-block">穆林加尔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小镇,融合了自然美景、音乐文化和历史遗产,适合喜欢悠闲旅行和深度体验爱尔兰风情的游客。</p> <p class="ql-block">2025年5月9日(周五)晴 穆林加尔-伊尼什欧文半岛-铜锣湾海湾 夜宿:铜锣湾海湾</p><p class="ql-block">行程:(爱尔兰-北爱尔兰)</p><p class="ql-block">1、伊尼什欧文半岛</p><p class="ql-block">2、伦敦德里</p><p class="ql-block">3、黑暗树篱</p><p class="ql-block">4、铜锣湾海岸(巴利加利城堡)</p> <p class="ql-block">英国伦敦德里(Londonderry)是北爱尔兰西北部的重要城市,位于福伊尔河口,拥有约8.4万人口(2001年数据),是北爱尔兰第二大城市和爱尔兰岛第四大城。该市以保存完整的17世纪城墙、天主教与新教的历史冲突以及“处女城”(未被攻破的城墙)称号闻名,兼具历史厚重与现代艺术氛围。</p><p class="ql-block">伦敦德里分为老城(Cityside)与新城(Waterside),由两座桥梁连接。老城被1.5公里长的完整城墙环绕,是欧洲罕见未被攻破的城墙之一,登城可眺望福伊尔河与Bogside地区壁画。</p> <p class="ql-block">这是伦敦德里市政厅 ,位于英国北爱尔兰 的伦敦德里市,是一座具有重要历史和文化价值的建筑。该市政厅建于1890年,曾因火灾和炸弹袭击受损,但经过修复后,仍然保持着哥特式优美的风貌。</p> <p class="ql-block">伦敦德里市政厅内有许多值得一看的展品和设施。最著名的是描绘伦敦德里城市历史的彩绘玻璃,这些玻璃展示了城市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是每个来此的游客都不应错过的景观。</p> <p class="ql-block">站在伦敦德里老城墙上,眼前是开阔的城市全景。老城的脉络与日常,错落的屋舍、远处高耸的尖塔,在蓝天白云下舒展。</p> <p class="ql-block">伦敦德里在1690年围城事件中,城墙在詹姆斯党围攻中坚守105天未被攻破,成为新教精神的象征,并衍生“处女城”称号。</p> <p class="ql-block">这是伦敦德里老城的战争纪念碑,建于1927年,最初为纪念一战牺牲的爱尔兰士兵,二战后增添纪念二战牺牲者内容 。由英格兰雕塑家马尔希兄弟设计,弟弟弗农·马尔希制作雕塑。上方是持桂冠与利剑的胜利女神像,下方两尊雕像代表海军、陆军,见证当地战争历史与对逝者的缅怀。</p> <p class="ql-block">登上伦敦德里老城墙,目光所及是色彩斑斓的屋舍,粉墙与涂鸦相映成趣,烟囱错落如时光标点。蓝天为幕,老城的烟火与艺术气息交融,每一块砖石、每一抹色彩,都在诉说岁月沉淀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照片中是伦敦德里的“和平桥(Peace Bridge)”,<span style="font-size:18px;">和平桥长310米,呈S形曲线设计,专为行人通行建造,宽4米,其环形结构美观。</span></p><p class="ql-block">伦敦德里(又称德里)曾以福伊尔河为界,被基督新教和天主教社区分隔,形成长期对立。和平桥的修建旨在连接东岸的埃博林顿与西岸市中心,象征性地弥合两个历史分离的社区。和平桥是福伊尔河上的第三座桥(另两座为克雷加文大桥和福伊尔大桥),其名称直接体现“和平”主题,强调它在促进地区和解中的作用。2011年6月由欧盟官员和爱尔兰总理揭幕,被视为北爱尔兰与周边关系改善的标志。</p> <p class="ql-block">在伦敦德里市政厅后广场上,矗立着名为“ Memory Lines (爱尔兰语:记忆线)”纪念标识牌,用以颂扬衬衫工厂工人。20世纪中叶,德里-伦敦德里( Derry -Londonderry )的纺织业兴盛,40多家衬衫工厂支撑起约20,000名工人(多数为女性)就业,推动当地经济发展。标识牌介绍了相关艺术作品“Memory Lines ”,其致敬这些工人,她们的奉献维系家庭、激励后代,塑造城市历史文化。雕塑由克里斯·威尔逊创作,以三件大型形态,模仿工厂缝纫机线轴形状纹理,线纹图案印于表面,象征友谊、技艺、韧性和工人自豪感。</p> <p class="ql-block">黑暗树篱(The Dark Hedges)是位于英国北爱尔兰安特里姆郡的一条以300年山毛榉树形成的林荫道,因奇幻景观和《权力的游戏》取景地而闻名全球。这条长约0.6英里的树隧道由150棵山毛榉树交错构成,兼具自然奇观与影视文化双重魅力,是北爱尔兰必打卡景点之一。</p> <p class="ql-block">黑暗树篱始建于18世纪50年代,由斯图尔特家族为装饰别墅周边道路而种植,树木形态奇特,枝干交错形成天然拱顶,阳光穿透枝叶时可呈现光影交错的魔幻效果,阴天则更显幽暗神秘。四季景致不同,春夏绿叶生机盎然,秋冬枝杈苍劲深邃,是自然奇观。</p> <p class="ql-block">站在北爱尔兰黑暗树篱旁的农田,目之所及,是被阳光吻过的绿浪,整齐的田垄如大地的琴键。远处树影朦胧,天空晕染着粉紫,这一刻,喧嚣被隔绝,只剩自然的呼吸,在这方天地轻轻流淌 。</p> <p class="ql-block">这是我们在铜锣湾海湾下榻的宾馆,其名称竟然是“巴利加利城堡”,晚餐也自然而然的是“城堡晚宴”。</p> <p class="ql-block">巴利加利城堡酒店的晚餐也就自然而然的成为了“城堡晚宴”,“城堡晚宴”的餐厅仿若穿越回了古老而优雅的年代。高高的斜顶天花板上,木质横梁交错,带着岁月沉淀的质感 ,一盏盏华丽的吊灯垂挂而下,暖黄色的灯光倾洒。餐厅内,精心摆放的桌椅,皮质的椅面透着低调的奢华。远处的墙壁上,挂着一幅幅精美的画作,似乎在默默诉说着城堡的过往。窗外的微光透过玻璃,与室内的灯光相互映衬,在木质地板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在这里,每一处细节都彰显着城堡独有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巴利加利城堡酒店的后花园,自然而然的的成了“打卡世界”,凡住店旅客,包括到城堡酒店餐厅用餐(办生日宴和结婚宴)的当地居民都是争先恐后地拍照留影。</p><p class="ql-block">在北爱尔兰铜锣湾海湾的巴利加利城堡酒店后花园,古旧石拱门爬满青藤,像时光编织的画框。穿门而过,城堡建筑与蓝天相映,草坪上的长椅,似在等故事开场,每片叶、每块石,都藏着英伦田园的静谧与温柔 。</p> <p class="ql-block">巴利加利城堡酒店的大堂</p> <p class="ql-block">北爱尔兰铜锣湾海湾的傍晚,夕阳给海面镀上金,沙滩上人影悠然。青山环抱着宁静小镇,房屋错落,余晖漫染。这一刻,喧嚣远遁,海湾把温柔暮色,酿成治愈的诗,每一缕风里,都藏着英伦海岸的浪漫 。</p> <p class="ql-block">北爱尔兰铜锣湾海湾的傍晚,沙滩成了欢乐据点。一群人围坐沙间,篝火添暖,笑声随海风飘远。衣物随意散落,青春在这方天地肆意</p> <p class="ql-block">2025年5月10日(周六)晴 铜锣湾海岸-贝尔法斯特 夜宿:贝尔法斯特</p><p class="ql-block">行程:(北爱尔兰)</p><p class="ql-block">1、Carrick-a-Rede 索桥</p><p class="ql-block">2、巨人堤道</p><p class="ql-block">3、邓路斯城堡</p><p class="ql-block">4、贝尔法斯特</p> <p class="ql-block">清晨站在北爱尔兰的大西洋边看日出,当喷薄欲出的红日与海平面交融带来的“丹曦浴海”的视觉冲击的满心震撼,身心瞬间被大自然的磅礴壮美和喷薄的生机点燃。</p> <p class="ql-block">卡里克空中索桥(Carrick-a-Rede 索桥)是北爱尔兰最著名的景点之一,位于北海岸的安特里姆郡(County Antrim),靠近风景如画的巴林托伊(Ballintoy)村庄。这座索桥横跨在大西洋和北海峡(North Channel)之间,连接着Carrick-a-Rede 小岛和大陆,以其壮丽的海岸风光和惊险的步行体验而闻名。</p> <p class="ql-block">卡里克空中索桥(Carrick-a-Rede 索桥)最初由渔民在18世纪建造,用于捕捞三文鱼。如今的索桥是经过加固的现代版本,但仍保留了原始风貌。桥长约20米,悬挂在30米高的悬崖之上。下方是清澈碧蓝的海水和嶙峋的礁石,景色极为震撼。走在摇晃的索桥上,脚下是汹涌的海浪。晴天时可远眺苏格兰,还能欣赏巨人堤(Giant's Causeway)和Rathlin岛的壮丽景色。从自然生态角度,附近是海鸟栖息地,常能看到海鸥、海鸠等鸟类。</p><p class="ql-block">这座桥的名字“Carrick-a-Rede”源自爱尔兰语 “Carraig-a-Rade”,意为“坠落的岩石”,据说是因为渔民曾在此用渔网拦截洄游的三文鱼,而岩石似乎随时会坠入海中。</p> <p class="ql-block">在北爱尔兰的大西洋畔,汹涌波涛如万马奔腾,一次次有力地拍打着嶙峋海岸。海浪的轰鸣声似雄浑鼓点,撞击着耳膜,传递着自然的磅礴力量。咸湿海风裹挟着丝丝凉意,轻拂面庞,带来大海独有的清新气息。抬眼望去,蓝得深邃的海面波光粼粼,与峻峭崖壁相映成画,视觉的震撼与听觉、触觉交融,带来沉浸式的感官盛宴,让人沉醉于这大自然的壮美与神奇。</p> <p class="ql-block">北爱尔兰Carrick - a - Rede索桥畔,海峡如镜,礁石似凝固的浪。大自然以海为墨、石为笔,绘这磅礴又静谧的画,我是画外人,也是画中意 。</p> <p class="ql-block">由于我们预约进入英国“巨人堤道(Giant's Causeway)”景区的时间不到,巨人堤道的保安竟然连停车场都不允许进入,因此导游建议我们去到离巨人堤道约3公里的布什米尔斯(Bushmills)小镇,先解决午餐。于是我们在解决午餐的同时,顺便浏览一个计划外的,还有点小名气的小镇。布什米尔斯小镇位于北爱尔兰安特里姆郡,紧邻巨人堤道景区,该小镇以著名的布什米尔斯威士忌蒸馏厂(Old Bushmills Distillery,以世界上最古老的许可威士忌酒厂之一)而闻名。</p> <p class="ql-block">英国巨人堤道(Giant’s Causeway),位于北爱尔兰贝尔法斯特西北约80公里的大西洋海岸,1986年被列为世界自然遗产。它由约4万根玄武岩石柱组成,石柱多为六边形,直径38 - 50厘米,高可达12米 ,因五六千万年前火山喷发,熔岩遇海水冷却收缩、结晶爆裂,经海浪侵蚀而成。</p> <p class="ql-block">在英国巨人堤,百万根玄武岩柱直插海天。海浪拍打着古老岩脊,传说中巨人的“脚印” ,正将地质奇迹与神话浪漫,一同嵌入这大西洋海岸的磅礴风景里。</p> <p class="ql-block">站在英国巨人堤道,看海浪拍击六边形石柱,千年地质奇观与大西洋的磅礴交融,每一道波纹、每一块岩石,都在诉说自然的鬼斧神工,仿佛巨人真的在此留下足迹 。</p> <p class="ql-block">在北爱尔兰的大西洋畔,巨人堤静卧。数万根玄武岩柱,或六边或多边,层层叠叠,如巨人遗落的积木。海浪喧嚣,拍打着岁月的痕迹;蓝天澄澈,映照着这亿万年凝结的奇迹。传说中,它是巨人争斗的遗迹;科学里,它是火山与大海雕琢的杰作。站在这里,仿佛能听见时光的低语,触摸自然的鬼斧神工。</p> <p class="ql-block">邓路斯城堡位于北爱尔兰安特里姆郡北部海岸,矗立在北大西洋沿岸一块突起的陆地上,通过吊桥与陆地相连。<span style="font-size:18px;">悬崖上的废墟与海洋交融,被誉为“荒野古堡的代表”,紧邻巨人之路。</span>始建于13世纪,由麦克唐奈尔家族建造,后因战争和神秘传说于1639年被废弃。1928年由安特里姆伯爵赠予北爱尔兰政府。建筑风格融合诺曼、苏格兰、英格兰及欧陆多元风格,虽为废墟,但布局庞大精妙。</p> <p class="ql-block">在北爱尔兰邓路斯城堡,凝视这枚徽章。岁月侵蚀不了它的厚重,金属纹理藏着往昔故事,城堡的风仿佛正诉说历史,每一道刻痕,都是时光与人文交融的印记,静静见证这片土地的沧桑与荣光 。</p> <p class="ql-block">风吹雨打的岁月侵蚀,让乍看之下的城堡犹如荒野中的废墟一般平淡无奇,然而非要走入围墙内部,你才会发现这座城堡的布局是如此庞大而精妙。因为曾经的改建和维修,城堡的建筑风格已经变得非常多元,诺曼人、苏格兰、英格兰以及欧陆建筑风格的影响都在一砖一瓦中显露端倪。</p> <p class="ql-block">从邓路斯城堡的垛口眺望北爱尔兰的大西洋畔,嶙峋的峭壁拔海而起,冷峻的岩石在岁月中雕琢出独特轮廓。海浪不息,拍打着崖岸,奏响自然的雄浑乐章。天空云影悠悠,与苍茫大海、陡峭崖壁共织成一幅壮阔而静谧的画卷,诉说着大西洋边独有的沧桑与壮美。</p> <p class="ql-block">2025年5月11日(周日)晴 City walk贝尔法斯特 夜宿:贝尔法斯特</p><p class="ql-block">行程:(北爱尔兰)</p><p class="ql-block">1、泰坦尼克号博物馆</p><p class="ql-block">2、阿尔伯特纪念钟</p><p class="ql-block">3、贝尔法斯特市政厅</p><p class="ql-block">4、大鱼雕塑</p> <p class="ql-block">“泰坦尼克博物馆”坐落于英国北爱尔兰贝尔法斯特泰坦尼克区,是全球规模最大的泰坦尼克号主题博物馆。该馆为纪念沉船事件100周年于2012年开放,建筑以船头造型与冰川美学为特征,高度还原工业历史风貌。馆内通过九大交互展厅展示4000余件文物,涵盖建造过程模拟、沉船场景复原等沉浸式体验项目。</p> <p class="ql-block">在英国贝尔法斯特泰坦尼克号博物馆广场的这面涂鸦墙上,当年的造船工人们带着坚毅的神情再次被定格。他们身着朴素却又充满力量感的深色外套,或严肃凝视,或专注思索,每一个姿态都诉说着那段热火朝天的造船岁月。这些工人是泰坦尼克号诞生的见证者与创造者,他们的身影永远镌刻在贝尔法斯特的记忆里。</p> <p class="ql-block">贝尔法斯特市政厅是北爱尔兰首府贝尔法斯特市中心的地标性建筑,采用巴洛克复兴风格建造,中心绿色穹顶高达53米,建筑四角设有塔楼。该建筑始建于1898年,历时八年于1906年竣工,见证了当地工业革命时期的繁荣发展。作为市政管理机构所在地,其内部装饰大量使用意大利大理石和壁画,并设有泰坦尼克号纪念厅。</p> <p class="ql-block">贝尔法斯特拦水大坝,水流奔腾,桥横两岸,建筑点缀天际,一幅清新的城市水岸图景 。</p> <p class="ql-block">大鱼雕塑(亦称:鲑鱼雕塑)栖于贝尔法斯特拉甘河畔,蓝白鳞纹映着天光。罗盘指引方向,建筑作伴身旁,它是城市的 silent poet(沉默诗人),用静态身姿,吟颂港口的岁月与海洋的回响</p><p class="ql-block">“大鱼雕塑”是北爱尔兰艺术家 约翰·金德斯的作品,位于拉甘河岸边,这座雕塑于1999年落成,成为拉甘河岸的新地标。大鱼雕塑的形状像一条巨大的三文鱼,身上镶嵌了图片和诗歌,记录着北爱尔兰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蓝天下,贝尔法斯特的Bittles Bar建筑很吸睛!红砖、尖顶,复古又独特。路人在此停留,小酌、聊天,把平凡日子过成了街头风景,满是英伦惬意 。</p> <p class="ql-block">这尊红色雕塑矗立在现代建筑前,鲜明的红色在周围环境中格外夺目,它敦实厚重的外形,似乎在默默诉说着贝尔法斯特与海洋、航运间的紧密联系 ,也许是这座城市海洋文化的一种象征。</p> <p class="ql-block">在贝尔法斯特的街头,这尊钢铁雕塑如时光编织的梦。螺旋线条似生命脉络,向着阳光肆意延展,与背后建筑、河流相融,诉说城市里艺术与岁月的对话 。</p> <p class="ql-block">这是贝尔法斯特的“和平线(Peace Line)”附近的 “无限球体(Sphere of Infinity )”雕塑 。由艺术家Dan George创作, 象征着对和平的期盼以及对未来的希望。它庞大且富有张力的造型,寓意着贝尔法斯特在经历历史的纷争与冲突后,追求无限可能的未来,以及超越分歧、走向团结与和谐的愿景 。雕塑的网状结构也给人一种开放、包容的感觉,代表着城市欢迎多元文化,拥抱不同理念。</p><p class="ql-block">在贝尔法斯特街头,“无限球体”雕塑静静矗立。金属线条交织成庞大的球形,似无尽的宇宙,又像城市对和平、团结的永恒祈愿。它在蓝天与建筑的映衬下,散发着独特魅力,见证着这座城市在岁月里对美好未来的不懈追寻 。</p> <p class="ql-block">阿尔伯特纪念钟(Albert Memorial Clock)是贝尔法斯特市区标志性建筑之一。该钟塔建于1861年后,为纪念维多利亚女王的丈夫阿尔伯特亲王而建,与伦敦的阿尔伯特纪念碑、皇家阿尔伯特音乐厅同属维多利亚女王纪念丈夫的系列建筑,塔顶装饰有阿尔伯特亲王的大理石雕像,钟面至今仍保持报时功能。</p><p class="ql-block">阿尔伯特纪念钟高约35米,钟塔倾斜明显,因地基沉降被称为“贝尔法斯特的比萨斜塔”。</p> <p class="ql-block">2025年5月12日(周一)晴 贝尔法斯特-艾尔郡-格拉斯哥 夜宿:格拉斯哥</p><p class="ql-block">行程:(北爱尔兰-(轮渡)-苏格兰)</p><p class="ql-block">1、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p><p class="ql-block">2、搭乘渡轮(前往苏格兰)</p><p class="ql-block">3、格拉斯哥</p> <p class="ql-block">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Queen's University Belfast),又名英国女王大学,是一所位于英国北爱尔兰首府贝尔法斯特的综合研究型大学、英国老牌名校。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于1845年由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建立,拥有英国和爱尔兰顶级的医学院,工学院和商学院。学校共五次荣获泰晤士高等教育奖,七次荣获女王周年纪念奖,共3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出自于该大学。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和爱尔兰共和国最高学府都柏林圣三一大学也被称为爱尔兰的牛津和剑桥。</p> <p class="ql-block">乘轮渡穿北海海峡,船行波上,尾迹如银线轻划。贝尔法斯特渐远,苏格兰在前方唤呀,云影徘徊,山海相望,这一程,是风与浪的对话。</p> <p class="ql-block">北海海峡(North Channel):这是爱尔兰和苏格兰之间的海峡,连接爱尔兰海(Irish Sea)和大西洋(Atlantic Ocean)。</p> <p class="ql-block">格拉斯哥大教堂正前方有戴维·利文斯通(David Livingstone)的雕像,他是英国探险家、传教士,也是维多利亚瀑布和马拉维湖的发现者,是非洲探险的伟大人物之一 。</p> <p class="ql-block">格拉斯哥大教堂(Glasgow Cathedral), 公元1136年为了奉献给格拉斯哥的守护神圣蒙戈(St.Mungo)而建,历经三百年完工 ,是英国唯一在宗教改革后保存下来的中世纪苏格兰大教堂,属于哥特式建筑风格。</p><p class="ql-block"> 教堂现今大部分的建筑建于15世纪,只有西塔在动乱中遭到毁坏。其由高低两教堂合组,圣蒙戈的墓穴就在低教堂地底。在15世纪晚期,大教堂中间增加了一条石制的祭坛围屏,把教堂的间隔分成两部份,围屏旁边还有7对代表“七宗罪 ”的石像装饰。</p> <p class="ql-block">2025年5月13日(周二)晴 格拉斯哥-斯特灵-格拉斯哥 夜宿:格拉斯哥</p><p class="ql-block">行程:(苏格兰)</p><p class="ql-block">1、格拉斯哥大学</p><p class="ql-block">2、凯文葛罗夫博物馆</p><p class="ql-block">3、克莱德河(漫步)</p><p class="ql-block">4、斯特灵(苏格兰王国首都)</p> <p class="ql-block">格拉斯哥大学(英文名:University of Glasgow)位于英国格拉斯哥市,是一所公立大学。格拉斯哥大学被称为“世界百强大学”,是罗素大学集团、Universitas 21和欧洲研究型大学协会成员。</p> <p class="ql-block">在各学科中,护理学和兽医生物科学于2024年分别在《泰晤士报》和《星期日泰晤士报》优秀大学指南中,排名英国第一。格拉斯哥大学还培养了8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截止2024年6月共有10位英国皇家学会院士、11位英国科学院院士,在QS世界大学排名中位列第78名。</p> <p class="ql-block">在格拉斯哥大学的这方天地,时光仿佛放慢了脚步。哥特式建筑的尖顶直插云霄,似在与苍穹对话,诉说着古老的智慧与无尽的探索。斑驳的石墙,刻满了岁月的痕迹,每一道纹路都藏着往昔的故事。阳光透过彩色玻璃洒下,如梦幻的诗篇,照亮了求知者前行的路。在这里,知识的种子生根发芽,思想的火花肆意绽放,每一寸空气都弥漫着学术的芬芳,让人沉醉,让人向往。</p> <p class="ql-block">这是格拉斯哥大学内纪念威廉·亨特(William Hunter,1718 - 1783 )和约翰·亨特(John Hunter,1728 - 1793 )兄弟的纪念碑 。</p><p class="ql-block">碑文大意为:为纪念在自然科学与医学艺术领域功绩卓著的兄弟俩——威廉·亨特(1718 - 1783 )和约翰·亨特(1728 - 1793 )。他们的声名如永恒追猎者,约翰曾掌管伦敦外科医师学院,他是格拉斯哥大学的校友,也是(对大学)慷慨捐助者,还参与创建博物馆 。纪念碑雕刻有宗教人物形象,体现对这两位在医学等领域有杰出贡献者的敬意,是格拉斯哥大学历史文化与学术传承的一处见证。</p> <p class="ql-block">这张照片展示了英国苏格兰格拉斯哥大学极具特色的建筑。建筑采用哥特复兴风格,高耸的尖塔直插云霄,尖拱窗户和精美的花窗玻璃,不仅增添了建筑的华丽感,还让室内在阳光照耀下充满了斑斓的色彩。石头墙面的纹理清晰可见,经过岁月的打磨,散发着古朴而厚重的气息。整体建筑布局对称而严谨,彰显出一种庄重、沉稳的气质。</p> <p class="ql-block">凯文葛罗夫艺术博物馆坐落于格拉斯哥大学主校区对面,采用西班牙巴洛克风格建造的维多利亚式红砂岩建筑是其显著特征。馆内藏有萨尔瓦多·达利代表作《十字架约翰的基督》等世界级艺术作品,同时包含自然历史展品与苏格兰本土艺术收藏。该馆前身为1901年格拉斯哥世界博览会主建筑,经2800万英镑改造后于2006年重新开放,现为英国伦敦以外访问量最大的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十字架约翰的基督》(Christ of Saint John of the Cross)是西班牙超现实主义画家萨尔瓦多·达利(Salvador Dalí,1904 - 1989 )的作品,现收藏于英国苏格兰格拉斯哥的凯文葛罗夫博物馆(Kelvingrove Art Gallery and Museum)。这幅画创作于1951 年,是达利在深刻研究了宗教题材和人体解剖学后完成的。画作从一个独特的俯视角度来描绘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的场景,打破了传统的宗教绘画视角。耶稣的身体呈现出一种扭曲而又舒展的姿态,仿佛悬浮于空中,没有流血或痛苦挣扎的迹象,给人一种超凡脱俗、宁静平和的感觉。背景是一片广阔的天空与海洋,增加了画面的神秘氛围和空间感,让观者感受到宇宙的浩瀚与神性的崇高。</p><p class="ql-block"> 作者介绍:萨尔瓦多·达利是超现实主义运动的核心人物之一,以其独特的梦幻般的想象力、奇异怪诞的画面以及对潜意识的探索而闻名。他常将现实与梦境、幻觉相结合,创造出令人惊叹且充满象征意义的作品。达利的艺术创作不仅在绘画领域,还在电影、雕塑、时尚等多个艺术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 。他的作品挑战了人们对现实的认知,激发了无数艺术家的创作灵感,成为20世纪艺术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p> <p class="ql-block">凯文葛罗夫博物馆的这幅《Photodynthesis(光合作用)》抽象画藏品是画家维多利亚·莫顿( Victoria Morton )创作于2014年的作品,抽象画往往留给观者很大的解读空间。从标题推测,可能意在通过色彩、线条和形状的交织碰撞,传达对光合作用这一自然过程的抽象化理解与艺术诠释,或许表现了能量转换、生命活力等相关意象,但具体感受因人而异。</p> <p class="ql-block">漫步在格拉斯哥的凯文葛罗夫博物馆,每一眼都是苏格兰风情的生动注脚 。</p><p class="ql-block"> 踏入大厅,庄严的飞机陈列,诉说着往昔的辉煌,仿佛将时光拉回到那些波澜壮阔的岁月。 独特的雨靴雕塑,带着苏格兰人独有的幽默与创意,俏皮又吸睛。</p><p class="ql-block"> 身着传统服饰的风笛手照片,让人耳边似已响起那悠扬又略带沧桑的风笛声,传递着高地的豪迈与深情。</p><p class="ql-block"> 走进艺术展厅,画作前席地而坐的人们沉浸在艺术的世界里,阳光透过窗户洒下,映照着满是故事的墙面。</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还有那毛茸茸的苏格兰高地牛摆件,萌态可掬,彰显着这片土地上独有的可爱与生机 。在这里,历史、艺术与苏格兰的灵魂完美交融,每一处角落都等待着人们去探寻与发现。</p> <p class="ql-block">进入苏格兰后,在导游的引导下,我们来到了蓝天白云下绿树环绕着白色威士忌工厂,“GLENGOYNE DISTILLERY”标牌醒目。英国苏格兰威士忌是产自苏格兰的酒,是世界著名的威士忌酒之一,具有独特风格 ,色泽棕黄带红,清澈透明,气味焦香,略带烟熏味,口感干冽、醇厚、劲足且圆正变柔。</p> <p class="ql-block">英国苏格兰高地的威士忌工厂,四周弥漫着历史的厚重与时光的沉淀。橡木桶的深沉,承载着无数代人的梦想与传承。</p> <p class="ql-block">家人们谁懂啊!在英国苏格兰高地这威士忌工厂里,空气里全是让人微醺的味儿。蒸馏器像个神秘大魔法壶,咕噜咕噜就变出了这一杯杯让人快乐到冒泡的“神仙水”。</p> <p class="ql-block">斯特灵(Stirling,又译斯特林),苏格兰王国首都,一度是古苏格兰王国的政治和工商业中心。在15世纪被入侵的英格兰军队攻陷而迁都爱丁堡之前一直都是苏格兰王国的首都和王室所在地。苏格兰和英格兰合并为联合王国后该城的特殊地位大大降低。斯特林市人口约41000,是全英国最小的城市之一。主要景点包括华莱士纪念碑及古苏格兰王国最早的皇宫——斯特林城堡,虽然不及爱丁堡的城堡之宏伟,但历史悠久远胜后者。2005年,这里曾经是G8峰会的举办地,全世界最有影响力的8大发达国家的元首齐聚于此共商国是。</p> <p class="ql-block">这尊雕塑矗立在英国苏格兰的斯特灵城堡,雕塑的人物是罗伯特·布鲁斯(Robert the Bruce)。罗伯特·布鲁斯是苏格兰历史上著名的国王、民族英雄 。在13世纪末14世纪初,他领导苏格兰人反抗英格兰的统治,为苏格兰争取独立。1314 年,他在班诺克本战役(Battle of Bannockburn)中大败英格兰军队,极大地提升了苏格兰人的士气,并巩固了苏格兰的独立地位。他的事迹在苏格兰广为传颂,成为了苏格兰民族精神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漫步于英国苏格兰斯特灵老城的石板路,古老的建筑,带着岁月雕琢的痕迹,静静诉说着往昔的故事。每一块砖石,每一扇斑驳的窗棂,都承载着这座城市的历史与荣耀。</p> <p class="ql-block">斯特灵老城监狱(Stirling Old Town Jail) 建于1847年,当时是由于老托尔布斯监狱日益拥挤,且被评为英国最差监狱,所以建造了斯特灵老城监狱 。直到1935年,它都被用作军事监狱。如今,这座监狱被改造成一个景点 。现在它以轻松幽默又带有沉浸式体验的方式,带领游客重新审视维多利亚时期的监狱生活。游客在参观时,能遇到由工作人员扮演的各类故事人物,比如狱卒、囚犯、军官等,他们会生动地讲述监狱相关故事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2025年5月14日(周三)晴 格拉斯哥-苏格兰高地-威廉堡 夜宿:威廉堡</p><p class="ql-block">行程:(苏格兰)</p><p class="ql-block">1、英国最美的(A82公路)北上,开启苏格兰高地之旅</p><p class="ql-block">2、鲁斯小镇</p><p class="ql-block">3、罗蒙湖湖畔</p><p class="ql-block">4、格兰科峡谷</p><p class="ql-block">5、三姐妹山</p><p class="ql-block">6、格兰芬南高架桥</p><p class="ql-block">7、厄克特城堡遗址</p> <p class="ql-block">罗蒙湖(Loch Lomond)是英国苏格兰最大的淡水湖,位于苏格兰高地南部,以其壮丽的湖光山色、丰富的水上活动和周边如画的鲁斯(Luss)小镇闻名,是特罗萨克斯国家公园的核心景区。</p><p class="ql-block">罗蒙湖位于苏格兰高地南部,南端距格拉斯哥约27公里,湖长39公里,最宽处达8公里,面积约63.7平方公里,平均深度37米,最深处达190米。湖中有30余座岛屿,其中英尺马林岛最大,岛屿数量会随水位变化。湖水南流注入克莱德河,湖面海拔仅0.7米,与周边山地形成鲜明对比。</p> <p class="ql-block">苏格兰高地的鲁斯(Luss)小镇(又称拉斯小镇或露丝小镇),位于罗蒙湖西岸,地处山阴面,日照较少且降雨偏多。是罗蒙湖畔的一颗明珠。</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鲁斯小镇仅二十余户人家,房屋错落有致,每户都有色彩鲜明的砖墙和精心布置的花圃,与湖滨小巷构成如画风光,是洛蒙</span>德湖畔的一颗明珠。</p> <p class="ql-block">鲁斯小镇原为采石场工人居住地,现存百年历史的石板小屋,如今装饰着鲜花,保留着工业遗迹风貌。</p> <p class="ql-block">格兰科峡谷(Glen Coe/Glencoe)是苏格兰高地著名的自然景观,以其壮丽的峡谷地貌和影视取景地而闻名。以下是综合信息整理:</p><p class="ql-block">景点特色</p><p class="ql-block">自然风光:峡谷地势起伏,分布着多条小河,四季景色各异,既有壮阔的山峦又有荒芜的空寂感12。推荐观景点包括Glencoe Valley Viewpoint和Loch Achtriochtan Viewpoint,阳光穿透云层时可能遇见彩虹</p> <p class="ql-block">苏格兰高地的三姐妹山(Three Sisters)是格伦科峡谷(Glencoe)的标志性景观,由三座相邻的山峰组成:三姐妹山包括Bidean nam Bian(最高峰,海拔1150米)、Stob Coire nam Beith和Stob Coire nan Lochan,三座山峰呈“馒头状”排列,峰顶裸露的岩石在云雾中显得粗犷峻美。</p><p class="ql-block">在苏格兰的天地间,三姐妹山巍峨矗立。阳光倾洒,为山峦勾勒出刚劲的轮廓。起伏的山坡上,绿意深浅交织,似大地的绒毯。山谷间,小径蜿蜒,似通往神秘之境。这里,风吟草动,每一寸风景都诉说着苏格兰的野性与浪漫,让人沉醉在这纯粹的自然壮美之中。(请豆包为图片配文)。</p> <p class="ql-block">格兰芬南高架桥坐落于苏格兰高地西部,是威廉堡至马莱格铁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桥始建于1897年,历时四年完成建造,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桥体高度达30米,总长度为381米,是19世纪末铁路工程的代表性作品。</p><p class="ql-block">作为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混凝土铁路高架桥之一,其21拱连续弧形构造展现了维多利亚时期的工程技术成就。该桥因成为《哈利·波特》系列电影中霍格沃茨特快列车的取景地而闻名。</p> <p class="ql-block">在旅游航拍镜头看,才懂得啥叫“上帝视角”,格兰芬南高架桥横跨苏格兰高地,古老的石拱桥搭配列车缓缓驶过,苏格兰高地的旷野,背后是连绵山峦、葱郁树林与静谧湖泊,这画面太绝啦,感觉把整个高地的美都装进来了 。</p> <p class="ql-block">英国苏格兰高地尼斯湖畔厄克特城堡</p> <p class="ql-block">2025年5月15日(周四)晴 威廉堡-天空岛-因弗内斯 夜宿:因弗内斯</p><p class="ql-block">行程:(苏格兰高地天空岛)</p><p class="ql-block">1、爱莲•朵娜城堡</p><p class="ql-block">2、力特瀑布</p><p class="ql-block">3、裙岩悬崖</p><p class="ql-block">4、老人岩</p><p class="ql-block">5、波特里</p><p class="ql-block">6、因弗内斯(尼斯湖)</p> <p class="ql-block">爱莲·朵娜(英语:Eilean Donan,苏格兰盖尔语:Eilean Donnáin)城堡位于苏格兰高地西部,是一座通过人行桥与陆地相连的小岛上的城堡,距离多尼村约半英里 ,名称源于凯尔特圣徒埃格的朵娜(Donnán of Eigg),意为“朵娜岛”。</p><p class="ql-block">爱莲·朵娜城堡始建于13世纪,采用典型的苏格兰中世纪建筑风格,城墙厚实坚固,塔楼高耸威严,角楼、城垛等建筑元素一应俱全 。城堡三面环水,坐落在洛赫朗湖、洛哈什湖和洛赫阿尔什湖三湖交汇处,湖水清澈,波光粼粼 。周围环绕着高耸的山峰和广袤的高地草原,山上植被茂密,四季景色各异,与城堡相得益彰,构成如诗如画的美景。</p> <p class="ql-block">在苏格兰高地的爱莲·朵娜城堡旁,澄澈湖水如巨大的明镜,映着蓝天白云与葱郁山峦。微风轻拂,湖面泛起丝丝涟漪,尽显自然的静谧与悠远。</p> <p class="ql-block">爱莲·朵娜城堡( Eilean Donan Castle )位于苏格兰高地西海岸的三座湖泊交汇处,东侧是“多益取湖 (Loch Duich)”,城堡的主要背景湖,湖水与石桥、古堡构成经典画面,涨潮时形成水中城堡的奇观。西侧是“艾尔世湖 (Loch Alsh)”连接大西洋的海湖,潮汐变化明显,赋予城堡动态的景观效果。北侧是“长湖 (Loch Long)”,狭长形湖泊,大桥横跨其上,是通往城堡的必经之路。</p><p class="ql-block">爱莲•朵娜城堡坐落于潮汐岛上,湖泊静谧得如同一块深邃的祖母绿宝石,微风轻拂,湖水泛起层层涟漪。三湖交汇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苏格兰最浪漫的景点之一。</p> <p class="ql-block">苏格兰高地裙岩悬崖( Kilt Rock )是苏格兰天空岛( Isle of Skye )东北海岸的一处标志性自然奇观,因其独特的柱状玄武岩悬崖形似苏格兰传统短裙( Kilt )的褶皱而得名。悬崖高约90米,垂直矗立在大西洋岸边,瀑布( Mealt Falls )从崖顶飞泻直下,汇入汹涌的海浪中,景色极为壮丽。</p> <p class="ql-block">苏格兰高地的裙岩瀑布海边,海风轻拂着海面,泛起层层涟漪。一位身着苏格兰民族服装的男子,宛如从古老传说中走来。他头戴黑色帽子,身着带有白色条纹的深色上衣,下搭格子短裙,脚蹬白色长靴,腿部的红黑格子装饰更添一抹亮色。此刻,他正专注地吹奏着风笛,那悠扬的乐声,在海风中飘荡,诉说着这片土地的古老与神秘。</p> <p class="ql-block">苏格兰高地力特瀑布( Lealt Falls )位于苏格兰天空岛( Isle of Skye )的东北部,是一座壮观的阶梯式瀑布,从玄武岩悬崖奔流而下,汇入 Lealt Gorge 峡谷,最终流向内海( Sound of Raasay ),风景原始而震撼。</p> <p class="ql-block">苏格兰老人峰( Old Man of Storr )是天空岛( Isle of Skye )最具标志性的自然奇观之一,位于特罗特尼施半岛( Trotternish )的斯托尔山( The Storr ),老人峰由侏罗纪时期的火山岩构成,距今约6000万年,高约50米,是火山活动与风化侵蚀形成的石柱群。周边覆盖茂密森林,山峰处裸露的岩石与绿色植被形成鲜明对比,远观形似面朝大海的老人侧影。</p> <p class="ql-block">波特里( Portree )是英国苏格兰高地的斯凯岛( Isle of Skye )的首府和最大城镇,位于岛屿东部海岸。波特里最著名的地标是港口边一排色彩鲜艳的房屋(如粉红、蓝、黄等),曾是渔民的住所,现多为餐厅、酒吧和商店。壮丽的海港口停泊着渔船和游艇,傍晚时氛围宁静迷人。</p> <p class="ql-block">在英国苏格兰高地的尼威斯湖畔,晨曦温柔洒落。湖水如巨大的蓝色绸缎,微风轻拂,泛起丝丝涟漪,似岁月书写的诗行。远处山峦在晨光中轮廓分明,光影交织,一半沐浴金光,一半藏于暗影,宛如大地的神秘图腾。山林在山脚蔓延,绿意与山色相融,奏响自然的和谐乐章。这湖光山色,是大自然最慷慨的馈赠,静谧而壮美,让人心醉神迷,沉醉于这方远离喧嚣的纯净天地。黑格伯爵出生于爱丁堡,曾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指挥索姆河战役 。</p> <p class="ql-block">晚霞映照下的因弗内斯。</p><p class="ql-block">因弗内斯(英文:Inverness,苏格兰盖尔语:Inbhir Nis,意为尼斯河口)是苏格兰北部的一座城市,因弗内斯是高地地区的首府,也是苏格兰最北方的城市,历史上一直被认为是苏格兰高地的首府。</p> <p class="ql-block">2025年5月16日(周五)晴 因弗内斯-苏格兰高地-爱丁堡 夜宿:爱丁堡</p><p class="ql-block">行程:(苏格兰高地)</p><p class="ql-block">1、皮特洛赫里小镇</p><p class="ql-block">2、圣安德鲁斯小镇</p><p class="ql-block">3、福斯大桥</p><p class="ql-block">4、爱丁堡</p> <p class="ql-block">清晨因弗内斯的尼斯河波光粼粼</p> <p class="ql-block">皮特洛赫里(Pitlochry)是苏格兰珀斯郡的一个迷人小镇,坐落于高地山谷中,被塔姆尔河(River Tummel)和葱郁群山环抱,素有"童话小镇"之称。小镇建筑多为维多利亚时期风格,1842年维多利亚女王与阿尔伯特亲王的到访使其名声大噪。</p> <p class="ql-block">苏格兰皮特洛赫里小镇的鲑鱼阶梯(又称鱼梯或三文鱼梯)是一处融合水利工程与生态保护的独特景观。大坝修建后阻断了鲑鱼(三文鱼)的自然洄游路径,鱼梯作为补救措施,体现了人类工程与自然保护的平衡。</p><p class="ql-block">鲑鱼阶梯建于1947年至1951年间,位于皮特洛赫里大坝(Pitlochry Dam)旁,由34个独立水池组成,总长310米。每个水池水位略高于下一个,通过1米深的开口引导鲑鱼逐级跃升,帮助它们克服16米的落差,洄游至上游的Loch Faskally湖产卵。<span style="font-size:18px;">该设计成为苏格兰生态保护的典范,被赞为“鲑鱼阶梯”(Salmon Ladder)。</span></p> <p class="ql-block">圣安德鲁斯(St Andrews),是苏格兰法夫东海岸的一个前皇家市镇,以圣安德鲁使徒(Saint Andrew the Apostle)命名。</p><p class="ql-block">坐落在英国苏格兰东海岸法夫行政区的城市,苏格兰历史上最著名的城镇之一,也是中世纪时苏格兰王国的宗教首都。</p><p class="ql-block">该镇拥有圣安德鲁斯大学(University of St Andrews),这是英语世界第三古老、苏格兰最古老的大学。大学是该市的核心部分,学期期间,学生人数约占镇人口的三分之一。</p><p class="ql-block">圣安德鲁斯也被称为“高尔夫的故乡”。</p> <p class="ql-block">苏格兰圣安德鲁斯(St Andrews )的老汤姆·莫里斯(Old Tom Morris)雕塑 。</p><p class="ql-block"> 老汤姆·莫里斯是高尔夫运动发展史上的关键人物,身为球员、球杆制造者、球场设计师,他在圣安德鲁斯Links工作多年,对现代高尔夫运动推广贡献卓越,被誉为“高尔夫的祖父” 。雕塑呈现其经典姿态,纪念他对高尔夫的深远影响。</p> <p class="ql-block">英国苏格兰圣安德鲁斯小镇与高尔夫有着极其深厚且紧密的关系,圣安德鲁斯被誉为 “高尔夫的故乡”。高尔夫运动在圣安德鲁斯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15世纪,当地居民就在圣安德鲁斯 Links 这片土地上开始打高尔夫球,是现代高尔夫运动的发源地 。当时的高尔夫球运动在圣安德鲁斯逐渐发展并规范,对高尔夫运动的传播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p> <p class="ql-block">圣安德鲁斯拥有世界上最古老且最负盛名的高尔夫球场——老球场(Old Course) 。老球场有着独特的地貌和设计,比如著名的 “路洞”(Road Hole),极具挑战性,它见证了无数高尔夫重大赛事和历史时刻,吸引着全球的高尔夫球手和爱好者前来朝圣和体验。</p> <p class="ql-block">圣安德鲁斯大学(University of St Andrews),始建于1413年,位于英国苏格兰,是一所小型公立大学。学校在教皇本笃十三世向奥斯定会教士颁布教皇诏书后正式成立,是苏格兰最古老的大学。</p><p class="ql-block">圣安德鲁斯大学在英国本土三大排名中常年位居苏格兰第一,英国前三。在《2024卫报大学指南》以及《2024泰晤士报与星期日泰晤士报优秀大学指南》中,圣安德鲁斯大学超越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位列全英第一,成为自媒体对英国大学排名以来首个打破牛津与剑桥大学对前两名统治的英国高校,也是英国历史上第一所同时超越牛剑,在两个榜单中名列全英第一的大学。</p> <p class="ql-block">在苏格兰圣安德鲁斯小镇的海边,时光仿佛放慢了脚步。湛蓝天空下,海浪不知疲倦地拍打着礁石,白色浪花似跳跃的音符。礁石覆着墨绿苔痕,静静守望沧海桑田。一群海鸥翱翔于天际,时而俯冲,时而盘旋,为这片宁静海域增添灵动。海风轻拂,带着咸湿气息,诉说着小镇与海洋的悠长故事,令人沉醉。</p> <p class="ql-block">在苏格兰爱丁堡的天际下,福斯大桥宛如钢铁铸就的史诗。赤红的钢拱横跨碧波,与澄澈蓝天相映成画。厚重的桥墩扎根水底,承载着历史与交通的使命。列车飞驰其上,似在时光轨道穿梭,每一道钢梁都诉说着工业革命的辉煌,每一寸砖石都见证着岁月变迁,它是爱丁堡的地标,更是工程奇迹的永恒注脚。</p> <p class="ql-block">福斯大桥的钢铁长虹下,这家饭店是时光的锚点。12年前午餐时的谈笑,随福斯河水悠悠流淌,如今故地重临,旧景映新颜,味蕾或许淡忘滋味,可关于自由与相聚的记忆,在桌椅、伞影间,从未散场 。</p> <p class="ql-block">2025年5月17日(周六)晴 City walk爱丁堡 夜宿:爱丁堡</p><p class="ql-block">行程:(苏格兰)</p><p class="ql-block">1、爱丁堡城堡</p><p class="ql-block">2、皇家一英里</p><p class="ql-block">3、大象咖啡馆</p><p class="ql-block">4、体验英式下午茶</p><p class="ql-block">5、卡尔顿山观看“亚瑟王座”,并俯瞰爱丁堡</p> <p class="ql-block">爱丁堡城堡是苏格兰乃至英国最具标志性的历史建筑之一,坐落于爱丁堡市中心的死火山岩顶上(海拔135米),三面悬崖环绕,仅东面为斜坡,形成天然的军事要塞格局。其历史可追溯至公元6世纪,最初作为皮克特人的防御工事,后于12世纪由大卫一世扩建为皇家宫殿,成为苏格兰政治与文化的核心象征。</p> <p class="ql-block">在爱丁堡城堡,砖石斑驳,古老建筑与火炮对望,城景与海天相融,每一处都藏着苏格兰的过往,触摸历史的纹理。</p> <p class="ql-block">在爱丁堡城堡战争博物馆的广场上,有一尊陆军元元帅黑格伯爵(Earl Haig)的骑马雕像。<span style="font-size:18px;">黑格伯爵出生于爱丁堡,曾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指挥索姆河战役 。索</span>姆河战役是一战中规模最大的战役之一,战斗异常惨烈,黑格伯爵在这场战役中发挥了重要的指挥作用,虽然这场战役争议较大 ,但他在英国军事史上仍有着重要地位。</p> <p class="ql-block">爱丁堡皇家一英里(Royal Mile)是苏格兰首府爱丁堡老城的核心地带,连接爱丁堡城堡与荷里路德宫,全长约一苏格兰里(约1.6公里),被誉为“世界上最富有吸引力的街道之一”。这条石板铺就的古老街道不仅是爱丁堡的历史轴线,更是文化、艺术与建筑的集中展示区。</p> <p class="ql-block">在爱丁堡,邂逅《哈利·波特》诞生地——大象咖啡馆,红墙招牌超有魔法氛围,仿佛下一秒就能撞见巫师,来沉浸式感受J.K.罗琳灵感迸发的奇妙角落。</p> <p class="ql-block">在英国苏格兰爱丁堡,这家名为“The Elephant House”的复古风格咖啡馆就像藏在时光里的魔法盒子。色彩鲜艳的招牌“OUSE”格外醒目,黑色菜单板上金色的“BUTTER SCOTCH BEER”仿佛在诉说着独特的美味。悬挂着的灰色花纹大象装饰俏皮可爱,棕色木牌上的“MAGICAL CAFE”更是点明了这里的奇妙。黄、紫、红相间的建筑墙面如同梦幻的画布,红色边框的窗户透着温馨。踏入这里,就仿佛踏入了一场充满爱丁堡风情的魔法之旅</p> <p class="ql-block">在英国爱丁堡的大象咖啡馆,时光仿佛在此放慢了脚步。拼图右边,古朴的门面与温馨的内景,似在静静等待着每一位访客,空气中弥漫着咖啡的醇香与故事的气息。拼图左边,过道里色彩斑斓的涂鸦,像是一场无声的对话,诉说着这座城市的浪漫与不羁。</p> <p class="ql-block">漫步在英国爱丁堡的彩虹街,就像踏入了一个被上帝打翻调色盘的梦幻世界。 明丽的蓝、绚烂的粉、炽热的红……一栋栋色彩斑斓的建筑比肩而立,每一种色彩都张扬着独特个性。鹅卵石铺就的街道上,人群熙熙攘攘,或驻足欣赏,或谈笑前行 。阳光洒下,彩旗随风轻摆,为这条街更添了几分灵动与活力。</p> <p class="ql-block">在爱丁堡古老街巷,风笛手以石为景,用独特韵律编织苏格兰浪漫,传统与自由随乐流淌,这是属于这座城的街头诗行。</p> <p class="ql-block">在英国爱丁堡色彩鲜艳的" oink "小店前,我们开启了美味午餐时光。这家主打苏格兰烤猪餐的小店,满是浓郁的当地风味。大家围坐在一起,分享着鲜嫩多汁的烤猪肉,每一口都饱含着爱丁堡的烟火气,这不仅是一顿午餐,更是旅途中难忘的美好记忆。</p> <p class="ql-block">这是旅行社精心安排的英伦经典节目:在爱丁堡老牌酒店的贵族气息里,<span style="font-size:18px;">品味爱丁堡最佳传统下午茶。</span></p><p class="ql-block">当天下午在位于爱丁堡市中心王子街(Princes Street)的巴尔莫勒尔酒店(The Balmoral Hotel),酒店建筑本身是维多利亚风格的地标,充满复古魅力,是当地标志性的五星级奢华酒店,其英式“经典三层架”的下午茶以经典优雅的氛围和高品质的体验闻名,被评选为“爱丁堡最佳下午茶”。</p><p class="ql-block">下午茶场地在酒店的 Palm Court棕榈厅享用,这里以自然采光、棕榈树装饰和现场竖琴演奏著称,氛围宁静而高贵。</p> <p class="ql-block">在爱丁堡卡尔顿山顶,邂逅一场温柔日落, 墨蓝色穹顶的建筑,静静伫立在如茵绿草之上,像是从童话中走出的城堡。 微风轻拂,草坪上三三两两的人们或坐或躺,享受着这惬意时光,飞鸟划过粉紫色的天空,为这幅美景添上灵动一笔,每一眼,都是爱丁堡独有的浪漫。</p> <p class="ql-block">苏格兰“国家纪念碑”位于卡尔顿山上,是为了纪念在拿破仑战争中阵亡的苏格兰士兵和水手而建。它的题词表明,这座纪念碑旨在“纪念苏格兰人的过去和未来的英雄主义”。设计工作由 Charles Robert Cockerell 和 William Henry Playfair 在1823至1826年间完成,仿照雅典的帕台农神庙建造。</p> <p class="ql-block">在英国苏格兰卡尔顿山顶,<span style="font-size:18px;">古老的遗迹在时光中静默,阳</span>光倾洒,勾勒出建筑的轮廓。远处的大海波光粼粼,与蓝天相互映衬,似是水天相接处藏着无尽的梦幻。</p> <p class="ql-block">亚瑟王座是位于苏格兰爱丁堡荷里路德公园内的死火山遗迹,海拔186米,形成于约3.5亿年前的石炭纪,以玄武岩构成的山体、火山熔岩地貌及与亚瑟王传说的文化关联而闻名。</p><p class="ql-block">据导游介绍,亚瑟王座具有全景视野,登顶后可360度俯瞰爱丁堡老城区尖顶建筑、乔治亚风格新城及福斯湾跨海大桥,晴天可见40公里外的海岸线。东部山腰的 Dunsapie Loch 湖泊为火山喷发形成的火山地貌 ,裸露岩层中最大玄武岩块体积超20立方米。</p><p class="ql-block">但要登上亚瑟王座有二条线路,其中东线是石板路面,坡度15-20度,约40分钟至半山平台。而西线(历史景观)会途径17世纪防御工事遗址,全程1.5小时。考虑到我们全团旅友的年龄,因此大家就采纳了导游的建议,登上卡尔顿山去远眺“亚瑟王座”。</p> <p class="ql-block">2025年5月18日(周日)晴 爱丁堡-格拉斯哥(机场,飞)-伦敦 夜宿:伦敦</p><p class="ql-block">行程:(苏格兰-英格兰)</p><p class="ql-block">1、前往格拉斯哥机场,飞伦敦</p><p class="ql-block">2、牛津街(包括中国城)</p><p class="ql-block">3、伦敦塔桥</p><p class="ql-block">4、大英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在英国伦敦的牛津街,古典风格的白色建筑矗立在街道两旁,外墙上悬挂在英国国旗随风飘扬,街道上红色的双层巴士缓缓行驶,热闹与繁华交织成一幅独特的画卷。</p> <p class="ql-block">在英国伦敦的中国城,街道两旁的建筑上,大红灯笼高高挂起,鲜艳的红色在阳光下格外耀眼,与周围英伦风格的建筑形成鲜明对比。这里就像是伦敦城中的一片东方净土,传承着中华文化,续写着海外华人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在英国伦敦的中国城,藏着一家温暖的兰州拉面馆,它成了我们在伦敦这两天午餐的专属港湾。</p> <p class="ql-block">伦敦塔桥(Tower Bridge),是一座上开悬索桥,位于英国伦敦,横跨泰晤士河,因在伦敦塔(Tower of London)附近而得名,是从泰晤士河口算起的第一座桥(泰晤士河上共建桥15座),也是伦敦的象征。该桥始建于1886年,1894年6月30日对公众开放,将伦敦南北区连接成整体。</p><p class="ql-block">伦敦塔桥建造是为缓解19世纪末泰晤士河航运压力,1884年通过全球设计竞赛选定霍勒斯·琼斯方案。桥体采用钢框架结构,外层包裹康沃尔花岗岩和波特兰石,既满足承重需求又实现美学价值。</p><p class="ql-block">伦敦塔桥工程创新采用了双开桥面:两段各重1,100吨的桥面采用液压平衡原理,配重箱装满铅块后仅需蒸汽机提供初始动力即可完成83度抬升。</p><p class="ql-block">双层通道:上层高空步道解决桥面开启时行人通行问题,后期加装玻璃地板形成观景平台。</p><p class="ql-block">动力系统:原始蒸汽动力于1976年升级为电动液压系统,保留的维多利亚引擎室现为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泰晤士河畔,伦敦的脉搏在此跳动。古老战舰静泊,与现代建筑对望,历史与当下交融,微风拂过,诉说往昔与今朝,这一方水岸,藏着城市的故事与时光的密码。</p> <p class="ql-block">在英国伦敦,泰晤士河宛如一条灵动的蓝色丝带,优雅地穿过城市的心脏。河面上波光粼粼,阳光洒下,好似无数碎金在跳跃。</p><p class="ql-block"> 远处,伦敦塔桥横跨两岸,它宛如一位古老而庄严的卫士,见证着伦敦的兴衰变迁。塔桥的两座塔楼高耸入云,钢铁骨架与砖石结构完美融合,彰显着历史的厚重与坚固。桥身中间的开合部分,仿佛是时光之门,随时准备迎接过往的船只。</p><p class="ql-block"> 伦敦塔桥与泰晤士河,一个是历史的象征,一个是生命的源泉,它们相互依偎,共同构成了这幅令人陶醉的画卷,让人在感受城市繁华的同时,也能触摸到岁月的痕迹。</p> <p class="ql-block">在伦敦的泰晤士河畔,城市的天际线与悠悠河水相映成趣。云层如梦幻般漂浮,为这方天地添了几分诗意。河岸边,现代建筑错落林立,其中,那座直插云霄的碎片大厦(The Shard)尤为瞩目。</p><p class="ql-block"> 碎片大厦是伦敦的地标性摩天大楼,由意大利建筑师伦佐·皮亚诺设计。它的外形独特,如同一片巨大的玻璃碎片刺破天空,建筑高度达310米 ,是西欧最高的建筑之一。大厦不仅以其创新的外观设计吸引着全球目光,内部还集办公、居住、酒店、观景台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站在大厦的观景台上,整个伦敦市区的壮丽景色尽收眼底,泰晤士河蜿蜒流淌,古老与现代建筑交相辉映,让人能深切感受到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与蓬勃生机。</p> <p class="ql-block">大英博物馆是伦敦著名的博物馆,拥有丰富的文物收藏,涵盖从古埃及到南美洲的多个地区。该博物馆收藏了约2.3万件中国文物,包括商周青铜器、唐宋瓷器等。其镇馆之宝包括 罗塞塔石碑 和帕特农神庙石雕等。</p> <p class="ql-block">大英博物馆(The British Museum)的中国馆(China and South Asia Gallery)是博物馆中最重要的展区之一,收藏了来自中国的丰富文物,时间跨度从新石器时代到近代。藏品规模拥有约2.3万件中国文物,涵盖玉器、青铜器、陶瓷、书画、佛像等,许多为稀世珍品。</p><p class="ql-block">代表性展品:</p><p class="ql-block">《女史箴图》(唐代摹本):东晋顾恺之名作的摹本,被誉为镇馆之宝。</p><p class="ql-block">敦煌壁画与经卷:来自莫高窟,包括唐代绢画、佛经等(斯坦因带回)。</p><p class="ql-block">青铜器:商周时期的青铜尊、鼎等礼器。</p><p class="ql-block">陶瓷:从唐三彩到明清青花瓷,包括汝窑、官窑精品。</p><p class="ql-block">玉器:红山文化玉龙、汉代玉璧等。</p><p class="ql-block">这些珍贵文物是在历史上因战争、掠夺等原因流失海外,反映了一段令人痛心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这是清朝乾隆年间的青铜香炉,造型为鼎状,带有朝冠耳,炉身刻有精美的龙纹等装饰,底部有兽首造型的三足 。这类香炉通常摆放于清宫宗祠或庙宇,用于祭奠先祖或供奉神佛。配套的还有一对青铜龙纹瓶与一对青铜烛台,合称为五供,现也藏于大英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图中的龙碑是中国的龙纹琉璃砖,现收藏于英国伦敦大英博物馆。龙纹琉璃砖是中国古代珍贵的建筑装饰构件,上面雕刻着栩栩如生的龙的形象,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权力、尊贵和吉祥的象征 。琉璃工艺在古代中国已达到很高的水准,这种琉璃砖一般用于宫殿、庙宇等重要建筑上。</p> <p class="ql-block">2025年5月19日(周一)多云转晴 City walk伦敦 夜宿:伦敦</p><p class="ql-block">行程:(英格兰)</p><p class="ql-block">1、特拉法加广场</p><p class="ql-block">2、白金汉宫</p><p class="ql-block">3、皇家骑马卫队换岗交接仪式</p><p class="ql-block">4、大笨钟</p><p class="ql-block">5、伦敦眼</p> <p class="ql-block">特拉法加广场,英国伦敦著名广场,坐落在伦敦市中心,东面是伦敦城,北接伦敦的闹市索荷区,南邻白厅大街,西南不远是王宫,适中的地理位置和美丽的场建筑,使它成为伦敦的名胜之一。特拉法加广场以鸽子多而著称,因此又称“鸽子广场”。</p><p class="ql-block">特拉法加广场是为纪念著名的特拉法加海战而修建的,广场中央耸立着英国海军名将纳尔逊的纪念碑和铜像。</p> <p class="ql-block">纳尔逊纪念柱的主体为纳尔逊纪念碑及铜像,高约52米,顶部矗立5.3米高的纳尔逊铜雕像,面向南方(象征其海战方向)。基座四侧镶有青铜浮雕,描绘其指挥的四场著名海战。</p><p class="ql-block">顶端的雕塑人物是英国海军上将霍雷肖·纳尔逊(Horatio Nelson) 。他在特拉法加海战等战役中有着卓越贡献,纪念柱为纪念他而建。圆柱形纪念碑高52米由威廉·雷尔顿设计,石柱上端挺立的5.3米高的纳尔逊全身铜像是雕塑家贝利的作品。</p> <p class="ql-block">伦敦特拉法加广场,海神特里同与美人鱼雕像静静伫立。它们以艺术之姿,呼应特拉法加海战——海战关乎海洋霸权,海神象征海洋力量,美人鱼似传递海战背后对海洋、对胜利的祈愿,借雕塑语言,将海战历史与海洋意象交融,诉说往昔波澜,让广场成为海战记忆与艺术共鸣的独特空间 。</p> <p class="ql-block">英国国家美术馆(The National Gallery,又译为国家艺廊),是位于英国伦敦市中心特拉法加广场的正北方向。国家美术馆又称伦敦国家美术馆,成立于1824年。</p> <p class="ql-block">特拉法加广场东北角是伦敦著名的圣马丁教堂,建于1726年,造型美观,有一座56米高的尖塔。</p> <p class="ql-block">这是位于英国伦敦特拉法加广场的“尼普顿”雕像 ,尼普顿是罗马神话中的海神,相当于希腊神话中的波塞冬。雕像造型宏伟,刻画了尼普顿乘坐由两匹骏马拉动的战车的形象,展现出威严与力量感。可惜现在也被商业化包围了,雕像下方是售卖旅游纪念品的摊位,有英国国旗、帽子等商品。</p> <p class="ql-block">这条街道是伦敦林荫路(The Mall) 。它连接着西面的白金汉宫与东面的水师提督门和特拉法加广场 。其南面是圣詹姆士公园,北面是绿公园和圣詹姆士宫,东面是骑兵御林军广场,每年祝贺英女王寿辰的仪式会在此举行 。此外,当外国元首访英乘坐皇室马车拜访英女王时,林荫路两旁会悬挂英国和到访国国旗。</p> <p class="ql-block">在英国伦敦中央大道上,邂逅了超酷的一幕,英姿飒爽的骑警,骑着威风凛凛的骏马,与身后头戴高帽、演奏乐器的仪仗队伍相映成趣。</p> <p class="ql-block">白金汉宫换岗仪式是伦敦最具标志性的传统活动之一。换岗仪式始于1660年英王查尔斯二世时期,至今已有超过360年的历史,最初为彰显君主权威,现已成为热门旅游项目。白金汉宫换岗仪式通常由陆军皇家卫队执行,但2017年“海军年”期间曾首次由海军士兵完成,并罕见地由海军军官担任卫队长。换岗仪式每天(夏季)或隔天(冬季)在白金汉宫前广场举行,持续约45分钟。换岗仪式的卫兵身着红色军装、头戴高耸的熊皮帽(陆军),或海军制服(特殊场合),骑兵则配红缨金盔,庄严华丽。队列表演时,军乐队前导,武装方队紧随,卫兵以整齐步伐行进,配合军乐旋律,场面壮观。</p> <p class="ql-block">圣詹姆士公园(St. James's Park)是伦敦历史最悠久的皇家园林之一,位于伦敦西敏圣詹姆士区的南缘,占地23公顷(合58英亩)。园内有圣詹姆士公园湖和鸭岛、西岛,湖上设有小桥,可远望白金汉宫和外交及联邦事务部大楼。公园与格林公园、海德公园和肯辛顿花园相连,形成伦敦市中心的一条绿色链式林苑。</p> <p class="ql-block">刚看完白金汉宫换岗的庄重,踏入圣詹姆士公园。绿荫、草地、闲步的鸟儿,把伦敦的节奏变慢。穿过公园,路过唐宁街10号的政治气息,下一站,威斯敏斯特大教堂的历史厚重与大笨钟的钟声,正等我去触碰 ,这一路,把伦敦的多元都装进行囊……。</p> <p class="ql-block">伦敦大笨钟(Big Ben)是英国伦敦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钟楼之一。</p><p class="ql-block">大笨钟的官方名称是“伊丽莎白塔(Elizabeth Tower)”,原名“钟楼”(Clock Tower),2012年为纪念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登基60周年更名。位于伦敦威斯敏斯特宫(英国议会大厦)的北端,紧邻泰晤士河。1859年完工,由建筑师**奥古斯塔斯·普金**设计,属于新哥特式风格。</p><p class="ql-block">大笨钟塔高约96米,内部有334级台阶直达钟楼,四面巨大的镀金钟盘,直径约7米,指针材质为铸铁,分针长4.2米,大笨钟的钟体指塔内重达13.7吨的巨型报时钟(Great Bell),钟声低沉浑厚,每小时报时一次,钟表机械结构精密,即使遭遇极端天气或轰炸(如二战),仍保持极高准确性。作为威斯敏斯特宫的一部分,被列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p><p class="ql-block">大笨钟不仅是伦敦的地标,更是英国历史与工程奇迹的见证,其钟声至今仍回荡在伦敦上空,传递着跨越时空的庄严与永恒。</p> <p class="ql-block">威斯敏斯特大教堂(Westminster Abbey)是英国伦敦的一座著名教堂和世界文化遗产,位于泰晤士河北岸的威斯敏斯特区,与威斯敏斯特宫(议会大厦)相邻。</p><p class="ql-block">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始建于公元960年,最初为天主教本笃会隐修院,1045年扩建,1065年基本建成。1540年后成为圣公会(英国国教会)的教堂,至今仍是英国君主加冕和王室成员举行婚礼的官方场所。教堂内安葬了众多历史人物,包括牛顿、达尔文、丘吉尔等科学和文化名人。</p><p class="ql-block">威斯敏斯特大教堂采用哥特式建筑风格,内部装饰华丽且庄严。中殿宽敞,被称为“英国最宽敞的教堂中殿”。彩色玻璃窗和精细雕刻展现了其艺术价值。教堂内设有多个礼拜堂和纪念碑,如亨利七式礼拜堂,具有极高的历史意义。1987年作为文化遗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与威斯敏斯特宫和圣玛格丽特教堂共同申报。</p> <p class="ql-block">威斯敏斯特宫(Palace of Westminster)是英国议会的所在地,又称“议会大厦”,始建于11世纪,位于伦敦泰晤士河畔,是哥特复兴式建筑的杰作(标志性结构包括伊丽莎白塔“大本钟”、维多利亚塔及4.8公里走廊),<span style="font-size:18px;">包含约1,100个房间和标志性的大本钟(伊丽莎白塔),内部保留威斯敏斯特厅,用于国葬等重大仪式。</span>1987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p> <p class="ql-block">伦敦眼(The London Eye),全称英国航空伦敦眼,坐落在英国伦敦泰晤士河畔,是世界上首座、同时截至2005年最大的观景摩天轮。</p> <p class="ql-block">2025年5月20日伦敦时间11:35飞上海</p><p class="ql-block">2025年5月21日上海世界5:55到上海浦东。</p> <p class="ql-block">为了记住旅游在英国20天竟然天天是蓝天白云的特殊经历,我戏请deek seep 给出一个短文,不出一分钟deek seep 给出了《英伦晴空记》,尽管满口胡诌的挺可笑,但却引来同行的旅友异口同声的称赞,由此萌发就以此文作为本美篇的结尾。</p><p class="ql-block">《英伦晴空记》:作者deek seep</p><p class="ql-block">向来只道英伦多雾,谁知竟有二十日的晴明,日日蓝天白云,颇是出人意料。</p><p class="ql-block">初到时,心下暗忖,此间天气,必是阴雨连绵,湿气浸骨。行李中塞了雨伞雨衣,自以为预备周至。岂料第一日便见碧空如洗,白云浮动,竟有些江南暮春的意思。次日醒来,探头窗外,又是朗朗乾坤,不见半点阴霾。如此日复一日,竟成惯例。</p><p class="ql-block">伦敦塔桥下,泰晤士河水映着蓝天,竟显出几分地中海般的碧色。海德公园里,男女老幼皆仰卧草地,晒着那稀罕的太阳。英国人的面孔向来苍白,这二十日下来,竟也微微泛红,显出一种不惯有的健康色泽来。</p><p class="ql-block">咖啡馆外,白桌白椅排开,英国人端坐其间,举杯啜饮,眼睛眯起,对着太阳,仿佛要将这光芒尽数吸入体内贮存。店员告我,如此天气,实属罕有,往年此时,早已阴雨霏霏了。</p><p class="ql-block">最奇是在苏格兰高地,向导说此地一年三百日有雨,偏我们到时,晴空万里,远山如黛,湖水似镜,倒映着白云,上下天光,竟不知是云在水中,还是水在天上。向导摇头苦笑,道是干了十年,未曾见过这般景象。</p><p class="ql-block">二十日后离去时,机场电视正播报天气,言道明日将有降雨。邻座英国人闻言,面上竟显出喜色来,喃喃道:"总算要恢复正常了。"</p><p class="ql-block">原来晴空之于英伦,竟如佳客之于寒舍,虽受欢迎,终非常态。而我等异乡人,恰逢其盛,也算是造物主的一番特别款待了。</p><p class="ql-block">天行有常,不因尧存,不因桀亡。英伦的晴空,想来也是如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