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3日,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温泉镇朱沟村四季油坊,陆传林、尹李侠夫妇,正冒着近40度的高温为前来压榨花生油(当地也叫打油)的乡亲们忙碌着。 <p class="ql-block">陆传林1970年生,前些年一直在宁波打工,由于母亲年事已高需要人照顾,2014年他回乡创业,和老婆尹李侠开办了这个油坊。在为乡亲们提供榨油服务的同时,还从外地购买大豆,通过压榨豆油、豆饼赚取中间加工费。在他们辛勤努力下,家里建起了小楼,购买了小汽车、货车,生活走上了小康。</p> 陆传林妻子尹李侠是干活的好把式。老公负责打豆油,她负责为乡亲们榨花生油。这是她把磨好的花生粕放进锅里烘炒。 陆传林正忙着,一位老乡赶来声称想打花生油,问陆传林能排上队不,陆传林告诉他快点把花生米送来,打完另外两家乘热锅给他打。 连日来,室外36-38度高温,而油坊温度比室外还高且因有蒸汽机,让人觉得闷热。陆传林汗流浃背,他把蒸汽加热后的豆粕放进压榨模具里 陆传林爱好琢磨,油坊里的许多小设备都是他自己研发的。右边这个烧火“机器人”就是他自己制造的。这个铁箱里放满了花生壳,通过箱内自动旋转轴承把柴草自动送入灶堂。人不再受烟熏火燎之苦。 大铁锅能放三四百缺斤花生粕,通过加水加湿升温、离心机旋转,水分熬干后花生油被摇了出来。此时油香扑鼻。 夫妻俩将大锅里经过加热、烘炒出油的花生粕吊装到液压器里 花生油从液压器里哗哗流出。此时应该是陆传林最开心的时刻。他说,干什么都希望什么好。他打油希望多出油出好油。 第一个客户的花生油打完了,200多斤花生米榨油76.5斤。客户对出油率比较满意。 夫妻俩服务热情周到,油打好后还负责过滤装桶、装上车。然后又开启为另一户服务。每天,他们就是在这种反复劳作中度过。 <p class="ql-block">近期持续高温。陆传林说:开油坊是苦了点,但通过劳动改善了生活,苦点、累点也知足。</p>